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逆流伐清-第2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洋华侨在经济上是很有实力的,但在政治上却没有相应的权力。可以说,他们是世界范围内受压迫民族中苦难最深、耻辱最大,同时也是数量最多、文明程度最高、财力物力最雄厚、与外界联系最广泛的一个。
但西方殖民者四百年来的屠杀政策,以及拉拢土著人,打压华人的一贯策略,很多有识之士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历史上的抗日战争时期,南洋华人才会倾囊相助,一旦中华祖国恢复了自己固有的自信心,成为强大的国家,南洋华人就会获得最纯正的,也是永不枯竭的力量支援,这就是他们追求的长远目标之一。
翻开历史,可知南洋华人的悲苦遭遇由来已久。1603年,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禁止华人开采金矿,华人据理力争,却被屠杀二万多人;1639年,西班牙殖民当局又屠杀近二万华人,幸存者被强迫信奉天主教,被迫交纳高额的人头税;1662年,西班牙又因郑成功收复台湾而迁怒当地华人,进行第三次大屠杀,这一次几乎把当地的华人杀尽;174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印尼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的华人社区突然进行疯狂的抢劫屠杀;大量的尸体被扔进河中,使河水为之变红,史称“红河惨案”;1853年,加里曼丹的荷兰殖民者和土著因为忌妒开采金矿的华人,突然向华人进攻,三万多华人及其家属妇孺老少全数被杀,无一幸免
这是史上有名的屠杀和打压,至于日常的歧视,欺压,凌辱,绑架勒索华人的事件则无时无了,遍及南洋诸国各地。
炎黄子孙们冒着千难万险,漂洋过海来到瘴气弥漫,蛇羯横行的陌生土地上,用自己先进的生产技术,辛勤的血汗劳作,乃至冒着生命危险,给南洋荒地带来了文明和生机。而且,华人沿习汉民族善良的天性,友善地对待那些明显处于劣势的土著居民,截然区别于那些比他们后到的以征服者、占领者、奴役者面目出现的欧洲白种人。
但象南洋华侨这样的中国移民,不仅要受到西方殖民者的打压和屠杀,即便在当时的国内社会里也饱受歧视,把他们叫做“天朝弃民”,根本没有社会地位。可以说,翻开史籍,历史记录了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颟顸愚钝,对自己海外子民的冷漠无情。
叶落归根,多数海外华侨都有这样的传统观念。如果能回到祖国,并且光宗耀祖,或者在海外,能够利用祖国这个靠山,当然是他们的心中所愿。
所以,象朱永兴这样敞开怀抱,以截然不同的态度对待海外华侨,收到效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1152
varwosoadconfig={cid:〃23130〃;aid:〃1036〃};
第二十五章 山东攻略
历史上,南洋华人因为长期受到欧洲殖民者和当地土着的双重压迫,迫切希望有自己的祖国(不是满洲清国,满洲清国不但对国内中国人不信任,而且对海外中国人恨得牙痒痒)。
因此,当中华民国成立的时候,便受到了南洋华人的大量资助,很多国民党元老级别的人物,都是出生在南洋中国人。有的南洋中国人甚至宣布,加入中华民国,组建“大中华民国”,但旋即被欧洲殖民者镇压了。
而到了抗战最艰难的日子,从精神和经济上支撑中国的,除了国内的民众,还有一根顶梁柱——八百多万华侨。这些侨居海外的中国人,勒紧裤带支持抗战,并因此而遭到了日本人的血腥报复。
从这些事例上可以看出,海外华侨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更希望有强大的母国作为后盾。因为,依靠别人终究是被动的,就象浮萍,只能随风流而动。赚到的财富亦是空中楼阁,为他人作嫁衣裳。
就算是排除政治权力,而只从经济利益考虑,与已经拥有半壁河山并且日益稳固的明朝政权搞好关系,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对于海外筹款,朱永兴嘴上说得谨慎保守,心中还是很乐观的。而且,在最早支持南明的暹罗,已经有很多华侨华商采取了实际行动,给予了明朝政府很大的帮助。当然,这些华侨也在商贸中赚到了利益,并且被承认了试行中的双重国籍,摆脱了“弃民”的帽子。
借力于四面八方,从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寻求突破,这正是朱永兴所长。单从筹措物资钱财方面,就早已经把满清甩得看不到影儿了。
尽管朱永兴在生活上照比历史上的帝王要简朴得太多,但崇祯还穿过补丁衣服呢,却依然没有钱粮赈济百姓,支撑战争。所以,仅仅在这方面,群臣便异常钦佩,钦佩朱永兴能在惠民的同时,还能筹措越来越充裕的物资来进行跨海登陆。
山东战事作为北伐的序曲,虽然暂时还面临着物资供应的困难,但只要挺过这段时间,光明的坦途便会出现在眼前。这是很多人都能够预见的结果,这从战略的主动权被明军所牢牢把握,便能看得出来。
虽然短期内难以在山东继续增兵,但明军还有水师可用,渤海湾广阔的海岸线使他们可以进行有效的牵制和袭扰,为战局的稳定争取时间。
为了统一指挥水陆大军,匡国公皮熊带着一些年轻的参谋赶到了山东,组建了前敌指挥中心,使陆军和水师能够更有效地协调配合。
“魏将军,最快也要半个月,才会有第二批兵力投入山东,或许时间还有更长些。”匡国公皮熊在第一次军事会议上,便郑重地告诉了魏君重具体的情况,也就否决了魏君重要增加龙骑兵的请求,“在这段时间里,只能依靠现在的兵力,并在本地招募,来支撑战局。你要知道,现在不是兵力多少的问题,而是后方筹措物资的困难。”
“末将知道后方的难处。”魏君重犹豫了一下,解释道:“但以目前的兵力,确实难以扩大战果。最理想的情况也便是在胶东(胶东,名称来源于秦朝胶东郡,因处胶莱谷地或胶潍平原及其以东地区而得名,是东、南、北三面环海半岛地区)站稳脚跟,再向外掠地扩展便力有未逮。”
“圣上与总参谋部的意思也是如此。”匡国公皮熊指着地图说道:“不要求急攻猛进,能稳固占领胶东地区,便是胜利。陆军或许有些单薄,但满清要调集军队,也要花费时间。况且我军有水师助战,三大舰队的陆战兵力加起来亦有七八千,运用得当的话,也差不多够了。邓将军,你说呢?”
靖海侯邓耀点了点头,胶东地区三面环海,水师确实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使清军因为担心侧后方而不敢过于深入,“陆战队可以上岸助战,或者袭扰牵制,想必会使清军有所忌惮。”
“圣上殚精竭虑,四方筹措,我等也要为圣上分忧。”匡国公皮熊用手指在地图上虚划了一下,正是胶东半岛最东端的一小块,“哪怕是只占据这么大的一片,只要能坚持下来,圣上亦不会怪罪。”
“国公所言极是。”魏君重在地图上凝视半晌,释然一笑,说道:“末将要求增兵,亦是想扩大战果,或许能一举占领山东。若是以稳固地盘为要,依目前的兵力,再有水师助战,清军又能奈我何?不是末将夸口,这一师兵力,是精锐之师,能抵挡数倍清军。”
“精锐之师,亦是百胜之师。”匡国公皮熊赞赏地看了魏君重一眼,说道:“成军最早,胜绩最多,连圣上,亦是金口褒奖。山东呢,正是魏将军和邓将军再创辉煌之地。北伐之头功,非二位莫属。”
“另外——”皮熊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之前的计划还是要努力实现,从现在到明年开春,在山东至少要招募组建一个军,并要进行实战的锻炼。算算,还有个月的时间,看起来充裕,可若要有意外,就无法向圣上交代了。”
“招募扩充一个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魏君重看起来比较有信心,但也说出了其中的困难,“粮草物资上虽有困难,但可以延缓一两个月再大量扩充。现在趁着清军尚未集结,末将以为应当继续攻城掠地,为以后打下基础。”
“于七的师何时能够组建完毕?”匡国公皮熊沉吟了一下,说道:“就算不能马上战阵厮杀,维持地方治安应该可以吧?”
魏君重苦笑了一下,说道:“于七抗清倒是坚决,可其手下良莠不齐,恐怕要经过一番整顿。顾大人便有所疑虑,希望能与国公尽快进行商议。”
“江湖习气吗?”皮熊对此并没有显出太意外的神情,只是微微点头道:“嗯,吾明日便赴栖霞,与顾大人商议,也见识下于七。”
。。r1152
s
第二十六章 提点
良家子弟,饷粮充足,待遇优厚,严加训练,军纪严明。这是明军早已经形成的扩军和强军的规范。
所谓的良家子弟,多数则是老实的庄户人家出身,他们更容易养成服从的习惯,更能够遵守纪律,也没有兵痞、兵油子的坏毛病。
在这一点上,于七的那些手下多数便不合格,会被排斥于军队之外。事实上,新组建的师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三百多名军官全部都是抽调而来,牢牢地控制着这三千人的军队。
对此,难免会引起于七等人的不满和猜疑,而说服和解释工作其实早就开始。在顾应慧等人来到山东之后,便首先对于七进行了劝导,使其明白,现在的明军不再是靠人数取胜,不再是靠个人的武艺,也不是什么人都被招募的军队。而纪律和组织,将是军队取胜的关键因素。
也许于七以前对此并不是十分信服的话,在新训练的数百火枪兵成功伏击了祖泽溥的督标人马后,他终于认识到了这一点。在简单、有效、有组织的火枪攒射下,武艺和骑术,甚至盔甲都已经不再是战场上获胜的主要原因。
而登陆明军的精悍,更让于七明白他手下那些成千上万的江湖好汉,在战阵厮杀中并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当然,朝廷也向他表明,各人有各人的用处,正规军有正规军的打法,个人武勇也有他们的用武之地。
“侠以武犯禁,于将军想必对这句话是有体会的。”顾应慧已经是国安部山东局的局长,此时正站在高台上,与于七观看着新兵的训练,“圣上于潜龙之时,便痛恨扰民害民的恶行。不管是军队,还是地方,为此杀的人可不在少数。即便是兵少将寡之时,也绝不宽贷。”
“顾大人请放心,末将会严加约束手下,若有触犯国法。亦绝不庇护。”于七说得很痛快,但目光有些闪烁。
“于将军——”顾应慧脸沉了下去,加重了语气,“你现在是师的长官,这三千人马才是你的手下,以后将是一万,两万,直至扩编成一军之众。请问,除了朝廷任命。你又哪里来的别的手下?”
于七悚然一惊,立刻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赶忙补救道:“顾大人见谅,末将一时口快说错了,是警告以前的手下,要遵守国法,末将与他们日后再无关系。”
“不必如此绝情,朝廷也不完全是这个意思。”顾应慧轻轻摇了摇头。放缓了语气,说道:“遵守国法是肯定的。但不是要将他们怎么样,而是有安排的。比如象杨副将这样的,于将军可以推荐他们去讲武堂,或者从军;还有国安部,也要招募一些北方人;还有各地的衙门,也要招募差役。于将军完全可以因材推举。使他们减少日后触犯国法的机会。这样呢,对他们好,对于将军也好。另外,万岁还是很看重于将军的,也赞赏将军的旧部在山东战事中所立下的功劳。很快就会有恩旨予以褒奖。于将军可以借此将他们尽量安置妥当。”
“末将明白了。”于七稍微放下心来,试探着问道:“要不要末将备些土产礼物上贡朝廷,也表表末将的一番忠心。”
“呵呵。”顾应慧笑了起来,摆着手说道:“不必如此。万岁可不喜欢这样的虚礼,你若这样做了,反倒令万岁不喜。其实要表忠心,也很简单,安置好旧日手下,然后在战场上建功,便足矣。有些事情还需保密,我也只能透露一点,那便是在山东组建的军队日后要有大用,于将军好生去做,前途无量啊!”
于七心中高兴,连连点头,转了转眼珠,伸手一指远方,说道:“那座宅院实在是——末将担心有人奏报僭越之罪,不如便将其作为圣上行宫,或许万岁会御驾巡幸山东,亲临战阵呢!”
顾应慧想了想,犹豫着说道:“此时非往日可比,万岁御驾亲征,恐怕不至如此吧?至于僭越之罪,本官倒未看出违反规制之处。”
“有备无患嘛!”于七忙笑着解释道:“末将知道万岁英明神武,不,是那个简朴爱民。听说现在的南京皇宫也不大,使唤的宫人不过数十。顾大人您想,末将不过一个总兵,却有这么一个大宅院,真的有些不妥啊!”
“万岁好象不追究什么僭越之罪。”顾应慧思索着,若按南京皇宫的规模,在江南豪绅中未必就没有超过的,但于七一番巴结之意,若是断然拒绝,恐怕也不妥当,“当然,于将军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小心无大错嘛,有些文官确实爱没事找事。嗯,那便先这么定下来,本官上奏朝廷,请万岁定夺吧!”
“多谢顾大人成全。”于七松了一口气,按照顾应慧透露的信息,他不会只是一个师的官长,而将会是一个军的指挥,大明现在有几个军,若论资历、官爵和战功,他是肯定没法和其他指挥官相比的,若想坐稳位子,而且日后加官晋爵,各方面的努力那是必不可少的。若是能讨万岁欢喜,一处宅院又算得了什么。
“月余之后,这支部队便要上阵作战了。”顾应慧的心情也好了起来,便给于七透露更多的信息,“按照一直以来的扩军规范,这支部队将是种子,打的仗越多,越有战斗力,便会扩充得越快。他们中的一些人现在是小兵,以后将会是军官,将会有机会进入讲武堂。当然,讲武堂也会派出毕业的军官来充实部队。于将军,给你的那些教材要好好学啊!”
“末将一直在用心攻读。”于七点了点头,一个讲武堂,一个书院,那是日后文官武将的标记,没有这个标记,恐怕仕途堪忧。
“这样便好。”顾应慧沉吟了一下,笑道:“于将军是个明白人,只要把朝廷的意思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