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无田无泉农女-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说了种地就是靠天吃饭,这靠天吃饭,可不像在天朝那会儿,旱了有政府,涝了还是有政府,这会儿的政府只管收钱可不管老百姓的死活,所以不能一心指望着地里的收获。

所以杨思媛虽然在仔细聆听李老头的种地经,但是打从心底她是没有当农民的自觉,只想着现在好好种地,至少过不久能吃上自己种植的蔬菜和粮食,完全没想过要去卖这些东西,其实她的想法是对的。

古时候一直都有丰收粮贱的情况存在,农民总归是讨不了好,遇上了旱涝粮食歉收了,只怕是口粮都没有了,丰收了更是粮价贱卖不出钱。

所以做农民的是最苦,不管老天爷是好是坏,总归是农民吃亏,这样想来还是天朝的生活好,农民没水了,政府解决,农民涝了,政府解决,农民种了东西卖不出去,还是政府解决,哪里像现在,那些朝廷官员都是豺狼,哪有半分为农民着想的,能破个案伸个冤就是好官,却不知自己管辖下的百姓穷的卖儿当女,饭都吃不上,只追求那些个沽名钓誉或是贪赃枉法坏官就更不管百姓的死活了。

虽说杨思媛借尸还魂没几天,也没碰上收税的,自然此刻也不好评论些什么,但是毕竟面朝黄土背朝天不是个事儿,干农民的就是一辈子的穷鬼,那是没的商量的。

杨思媛跟着外公李老头在检查土地,李老头指导着杨思媛,哪里该多施些肥,哪里该多浇些水,哪里该除草了,一时祖孙两个倒是出得和乐融融。

正文 第二十四章 节 涂月兰送礼

而这时李老太也煮了鸡蛋端过来,与之同来的还有涂月兰,也就是之前跟杨思媛去山上寻仙的月兰表婶,此时她手里挎了只篮子,篮子上用碎花的布盖着,站在厨房后门朝着地里的三人喊道:“李叔、季庭在教媛儿种地啊。”

李老头朝她点了下头,李季庭则回道:“表嫂啊,你怎么来了?”

杨思媛忙从地里走了出来,也笑着开口:“表婶,有什么事儿啊?”

涂月兰露齿一笑,然后开口道:“不是栓子今天落了水,我拿点东西过来给他压压惊。”

“表婶客气了,我家栓子也是调皮,倒是惊扰了表婶。”杨思媛笑着朝涂月兰走过去,至于土地事情就交个外公吧,反正到时候有不懂的,再去问呗。

这厢杨思媛将涂月兰带进屋里,李老头和李季庭也没说什么,他们自然是心里明白这王家媳妇为什么来看栓子,所以也就心照不宣了。

杨思媛迎着涂月兰到堂屋,又上了热茶,宾主寒暄一番后,方才坐下。

李老太则进了里屋去陪着栓子了,所以此时堂屋里只有涂月兰和杨思媛两个。

“今天真是好险,幸亏栓子命大。”涂月兰唏嘘道,她也是听村里人说了,知道杨思媛显了神通,竟然将淹水的人给救了回来,原本打算天黑了再过来走一趟,结果听村里人提起栓子的事情,就赶着过来了。

一方面是想探探消息,另外一方面自然是跟其他人一样,希望杨思媛能保守秘密,东西只有那么一点,真要是有亲戚求上门了,总不能不给吧,所以只要当时去的人都保守秘密,那么自然不会有人上门来讨要了,这样以后有个头痛脑热地,自己家人也能用上。

而当时去的人都得了好处,只要不是傻子,都会捂住这个秘密,唯一的例外就是带她们去的杨思媛,她可是什么都没得着,万一嚷嚷出去了,那点子药只怕会被人惦记上了,到时候万一有人眼红了,只怕会被人祸害。

更何况她也听说了,章腊蓉一早就过来给这杨家的孤儿送了东西,如果自己不来,那是说不过去,所以才想称两包糕点,带几个鸡蛋过来,一个意思是看看栓子,另外一个意思也是想让杨家闺女保守秘密。

杨思媛也心有余悸地开口:“哪个说不是呢?今天真的太凶险了,也是神仙庇佑,才让栓子幸免于难。”

“也是上天保佑,栓子怎么样了?”涂月兰关心地问道。

“已经没事了,就是有点呛到了,可能要咳嗽几天,我等下去扯点苏叶,给他煎点水喝。”杨思媛回道,杨思媛小时候感冒了,伤风咳嗽,她奶奶就扯点苏叶回来煎水给她喝,后来抗生素多了,才吃感冒药,其实中药要比抗生素好多了,只是中药见效慢,而且煎熬麻烦,但是杨思媛小的时候,农村很多人还是习惯吃一些中药和一些偏方,像是苏叶(紫苏)在农村到处都有,一般有经验的老人就会扯一些晒干了,家里有人伤风了就煎了喝,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显然涂月兰并不了解苏叶药效,自然惊讶地开口道:“苏叶有用吗?那不是野草吗?”

“表婶,苏叶当然有效了,一般大夫开的伤寒药方里都有,苏叶能解寒气,还能治咳嗽,其实芦根也能治咳嗽,我们这边倒是没怎么看到芦苇,要不再去挖些芦根也是好的。”杨思媛回道,“再说了,那些大夫不都是到山上挖了野草回来治病,神农尝百草,可见药都是各种野草,只是我们不能全部辨识罢了。”

涂月兰闻言点了点头,随即笑道:“媛儿越发能干了,就是这病都能治了,以后表婶有个什么头痛脑热的,倒是可以来麻烦媛儿了。”

“那可不行,生了病还是要看大夫的,我也就懂些粗枝末叶,哪里能跟大夫比。”杨思媛忙摆手道,她肚子里的那点货可不能随便开方子,而且同样的疾病,方子都不一样,就拿体虚来说吧,同样是体虚,却也分阴虚和阳虚,自然这两种体虚的方子也就不一样了,而杨思媛除了从奶奶那里得到的一些偏方,剩下的就是看电视里得到的一些知识。

就拿感冒来说吧,在中医里有热伤风和伤风之分,在西医里也有病毒性感冒和非病毒性感冒,这两种感冒也是要用不同的方式来治疗,就算杨思媛知道两种感冒治疗的方子,她也不能确定哪个是热伤风,哪个是伤风,自然不能给人乱开药。

所以杨思媛可不敢胡乱将事情揽在身上,再说了她《心术》可没白看,在那个法制社会医生就那么倒霉,不要说现在这个社会,她那半桶水的知识,可不要胡乱祸害人,到时候只怕是连自己都会搭进去。

涂月兰显然不相信,面上一脸的你骗不了我的表情。

“你就别谦虚了,我可是听说了,栓子淹水还是你给救回来的,你老实跟表婶说,是不是那老神仙传授你仙术了?”涂月兰神秘兮兮地问。

杨思媛忙摇头,她可不想再纠缠进那个神仙的谎言里,为了破那个局,她不知道死了多少脑细胞,所以打死也不敢再承认跟那劳什子神仙有关系。

见杨思媛摇头,涂月兰也不去纠结,不过心里却也是认定了杨思媛肯定从老神仙那里得了好处,只怕是比起仙药更大的好处,说不定那老神仙传授什么仙法给她也说不定的,自然这样的想法只是留在她心里,同时也打定了注意要跟杨思媛好好攀些交情,说不得以后有事求到人家身上也说不定。

“表婶,有个事想问你。”杨思媛赶忙转移话题,其实这个事情搁在心里蛮久了,刚穿越过来那会儿忙这忙那,本来还没想那么快去做那件事,只是现在家里有粮,心里不慌,也能抽空想法子赚点零花钱了,所以她想问下关于集市的事情,得赶在那之前弄些东西去集市上卖,再说也她也有些东西要去买。

居家生活的用品还是要去买一些的,而且也不能老是去别人家里借,一次、两次是没问题,借多了人家还是要给脸色的,而且外婆家的东西,只怕她以后也会不好意思去借,万一碰上了小舅妈,老是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总归不太好。

“什么事啊?”涂月兰一听杨思媛的话立马打起精神来。

“是这样的,咱们这里什么时候去赶集啊?”杨思媛问道,当对上涂月兰探寻的目光又赶忙解释道:“以前小不懂事,而且也有些混沌,也没怎么在意这些事,现在我自己当家了,这家里的东西能卖的都拿去换了吃食,如今哪怕去拾掇个粪都没合手家什,我想去集市上看看有什么,也想乘机先到山上去看,能不能采些菇子或者抓个兔子什么的,到集市上换点钱,把东西添置齐了,也好过日子。”

涂月兰听了自然点了点头,不过想到自己平白得了便宜,于是开口道:“你上山捡菇子也约上我呗,现在雨水多,正是长菇子的时候,捡一些拿到集市上去卖也是好的。”

杨思媛心中略一思考,知道是推脱不了,于是也点了点头,至于心中想的那些个药材只怕是现在不能去挖,不过想着不能挖何首乌和天麻,也能采一些车前草、紫苏、艾叶这些简单药草,放到屋前晾晒,到时候看能不能拿到药店去卖。

既然心中已经打定了注意,于是立刻笑着说:“这敢情好,我还怕自己不识得那些能吃的菇子,正想找个伴一起,表婶就毛遂自荐了,倒是省了我一番口舌。”

涂月兰闻言也笑了,只是不太明白何为毛遂自荐,但是又不好意思开口询问,所以心里还想再着是不是要找个人问问,怎么感觉这杨家大闺女说话有些格格不入,到底是个啥意思呢?

“那我们约个时间呗。”涂月兰立刻回道。

杨思媛想了下说:“要不明天吃了早饭就去,也不麻烦表婶来叫我了,我自己去找表婶吧。”

“也好,这样吧,还是等太阳升到半空再去,早上露水重,沾了一身的露水也不好,等太阳高一点,露水也少一些了,我们再去吧。”涂月兰想到早上起来还要收拾屋子和洗衣服,于是又提议道,再说了衣服沾了露水,再被风一吹极易伤风,所以倒是不必去太早。

“嗯,表婶说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反正我瞅准时候去喊表婶就是了。”杨思媛应承道。

“对了,关于集市的事情,我们一般是月半赶一次集,这几年外面乱着呢,所以一般去的人也不多,大家都愿意留在家里安稳过日子,也不知道这仗要打到什么时候去。”涂月兰叹了口气道,倒不是她多关心时政,主要是这整日打仗,搞得税收繁重,而且人命如草芥,就是因为在山外面的日子过不下去了,他们才像杨家一样搬进了深山中居住。

杨思媛其实还是挺好奇外面的世界,虽说她穿越过来没几天,而且也略微知道了现在时局不稳定,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也不知道她是不是有缘分见到传说中的英雄。

正文 第二十五章 节 粗识朝代更迭

第二十五章节粗识朝代更迭

接下来杨思媛又问了一些关于集市的情况,大致上知道了,从村里要去集市要走几十里的山路才算出了山,然后还要赶到最近的溪塬镇子上住一晚,第二天一早才去集市上兜售各种物品,第三天一早就要赶回来了。

这样一来一回通常要用三天的时间,当然村里也是有间小杂货铺,主要是出售一些生活用品,也收购一些鸡蛋、粮食之类的杂物,至于农具则是村里有间小小的铁匠铺子,主要是打一些农具和锅,一般都是预订,有订单了那个铁匠就打铁,没有订单他就种地,所以也不算是很专业的铁匠铺。

其实村子里的生活都是自给自足,而杨思媛家的情况特殊,她是要田没田,要地没地,而又不是猎户能上山打猎赚些皮毛,所以手里哪里有什么余钱添置家什,否则的话也能卖些东西到杂货铺里赚点零用,根本不必辛苦去镇上讨生活。

至于村里每个月半去赶集,也是托了杂货店老板的福,因为周围都是大山,山上自然猛兽也比较多,落单的人走在山路上,那根本就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的买卖,而杂货店的老板一个月要去进一次货,也要去兜售一次收购的东西,所以必定是月月要出门的,一个人出门自然是不安全的,于是他就会邀村里一些人一起下山,这样一来安全自然就有了保障了。

也就形成了村里每个月半就是赶集的日子,其实真正出村的人很少,除了村里的猎户人家,或者是一定要添置的物品在村里买不到必须去镇子的人家外,几乎都没什么人出去。

至于村里的经济,主要还是靠村里的妇女织的麻布或者是养殖的蚕丝和种植的五谷、禽蛋为主,所以仅仅只是做到自给自足,而村中唯二的两个学子,一个是村长家的孩子,一个则是杂货铺老板家的孩子。

而且杨思媛借着询问集市的事情,也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有了大致的了解,这个世界是从秦汉开始转折的,所以秦汉前期和秦汉时期的历史跟她原来的历史相差不远,至于三国鼎立神马的没有出现过,汉朝直接就被董卓给灭了,直接由董家建立了一个新的朝廷梁朝,大致上董家统治了三百多年后,又被一个叫曹允的给灭了,建立了魏朝大约存在了两百多年,然后又经历了齐朝一百多年,凉朝三百多年才开始了庸朝的统治,庸朝的皇帝姓杨,大致上按年份计算跟宋朝差不多的时间段,而且也是跟宋朝差不多的局面,分为北庸和南庸,而杨思媛所处的时代就是南庸了。

当然其中大部分是杨思媛自己脑补出来的,毕竟作为一个农村妇女,哪里知道这么多事情,她就知道经历梁、魏、齐、凉、庸,然后开国皇帝是谁,其他都是没什么营养的东西,杨思媛能自己脑补出大致历史也是不容易的。

话说南庸大部分国土都已经被北方蛮族占领了,现在就偏居一隅,杨思媛所在的地界输于南庸比较偏南的地方,就是因为这样才能暂享安宁,不过就杨思媛的想法,南庸一定会被北方蛮族灭掉,至于原因其实跟她原来的历史差不多啦。

一个稳定的政权通常总是会被蛮夷所攻破,不要说亚洲了,其实欧洲也出现过同样的情况,现今的人耳熟能详的罗马帝国不就是被文明没有他们发达的野蛮种族推到的吗?而唐朝也是被北方蛮族结束的,宋朝也是,其实这些封建王朝之所以会被野蛮种族覆灭是有原因的。

一个稳定的政权下,人民生活富足,很自然的出现了各种文化体系,同时也会出现一种统治者喜闻乐见的现象重文抑武,各种学术发达,然后人们开始了奢糜生活,饮食也朝着精致的方向走,然后有一个非常致命的事情,那就是这个时候是冷兵器时代,冷兵器靠的是什么?

自然是强健的体魄了,强健的体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