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无敌前传-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化后勤,绝对是军队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所以,我想说,‘炮25L’这类型的机炮,有比较强的优势。你们完全可以将其通用化。陆军装甲战车可以用其作为主战武器,地面部队的防空高炮也可以用它,空军战机也可以用它作为武器,毕竟,在未来,仅靠机枪进行作战,是完全不够的。海军也用它作为防空武器。这样一来,陆海空三军都使用同一型号的机炮,口径、弹药完全相同,主要零部件也相同。这对整个铁血军的后勤保障来说是一次革命性地突破。”

这次视察后,武汉兵工集团立即着手进行了两种机炮的改进,在几年后,铁血军陆海空三军全部装备了25毫米和40毫米两种完全相同型号的机炮。尤其是海军,双40毫米高炮和四联装的25毫米高炮成为每艘战舰上的标准装备,为整个海军撑起了低空火网。而在双40毫米高炮后研制成功的采用弹链供弹的四联40毫米高炮,在弹丸上加装VT引信,更成为中国海军乃至其它军种的防空主力。

离开武汉后,我顺江而下,于4月3日到达上海。在这里,我将亲自接见来自意大利的一位“老熟人”,意大利纳粹党的秘书长法里纳西奇。这位秘书长带来了意大利的海军司令涅里耶尔上将为首的海军代表团,他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与中国协商,共同研制符合<罗马海军条约>规定的主力战舰。看来,意大利人已经从“重庆”级破交巡洋舰上尝到了与中国合作的甜头,想要再接再励。由于意大利代表团来到上海的这件事情,使我中断了视察。

在匆匆打发走了法里纳西奇后(将其扔给奉命前来接待的新任外交部长新月),我立即会见了三家船舶设计院的负责人。我问他们:“这次联合研制新型战舰,还与上次“重庆”级相同,你们三家抽调出精干的设计队伍,与意大利专家一起工作。你们有没有其他想法或者意见?”中国船舶工业设计院的院长包芳德立即说:“主席,经过‘重庆’级破交舰的设计,我认为我们几家设计院完全有能力独自完成主力战舰的设计工作。没必要再同意大利人合作,让他们从我们这儿再学到些什么技术或设计思想。”话一说完,其它两个设计院的负责人也纷纷表示赞同。

我听了后笑笑说:“我很欣赏你们的大胆,但要对你们的自大提出批评。你们就那么瞧不起意大利人的科技水平?你们就真的以为自己的设计水平已经全面超过意大利?而且是在各个方面的超越。不错,联合设计就必然会有各种技术、设计思想的交流,你们会认为中国一些先进的东西会被意大利人学走。但你们就觉得意大利人真没一点东西值得我们学?”我看到包芳德一脸不以为然的表情,就直对着他说:“其它的,我不敢说,但至少有一点,那就是战列舰这类的大舰防御体系我们与意大利就有一定的差距。你们知道普列塞防御体系吗?”大家都茫然地摇摇头,我也不禁想到,这种防御体系首用于意大利的“维托里奥”级战列舰,而且其对水下的防御能力确实有了质的提高。于是我将普列塞防御体系的基本原理向大家阐述了一下。

听完我的阐述,这些船舶设计专家都大为惊讶,也都为我这个“科学家”式的军人总统更加好奇和钦佩。包芳德立即站了起来和我鞠了一躬说:“主席,我为我的狂妄向您道谦,我实在为我的肤浅感到羞愧。”我示意他坐下来,对大家说:“你们的心情我很理解,也对你们能够主动想到保护国家技术机密而感到欣慰。我也希望,你们在与意大利人合作的时候,尽量减少各种设计思想和技术的泄露,实在不得已,才以交换的形式将一些不太重要的秘密坦承出来。”

说到这里,我吸了一口烟强调说:“有一点,我想请你们注意。意大利在1925年和今年开始设计的两种航空母舰的型号,虽然没有开工建造,但其中的技术资料是我们必须获得的。要知道,我国还从没有设计过航空母舰这种舰型。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是一片空白,而美英日这些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是不可能向我们提供任何这方面的技术信息。我们要想迅速辅垫好航空母舰这种舰型的技术基础,就只有意大利了。虽然,他们的航母也是那样的不伦不类。”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意大利的这种“航母”。

25年5月,意大利海军开始开展第一个被正式称为“航母”的议案,这是一种混合型,排水量为12500吨。这种“航母”(如果还叫做是航母的话)在我眼里更象是后世二战时,日本的“伊势”级航空战列舰。一半是航母一半是巡洋舰的意大利“航母”严格地说来应该叫做航空巡洋舰。虽然设计方案中,飞行甲板是全通的,但是在首尾两端留有足够的空间,装备两座双联203毫米炮塔用于水面作战。在舰体侧面的突出部分装有6门100毫米炮,在舰首和舰尾还各装一座6联装40毫米机炮。舰尾设有滑轨,用于放出和回收搭载的水上飞机。整个船体的中部装有司令塔和3个烟囱以及桅杆。而这些上层建筑都是可以收回的,这样就可以允许整个飞行甲板在使用时是全通的。飞行甲板位于舰体中部,只占整个船体长度的三分之二左右。这种怪异的设计着实让我对意大利人的“天才”想法赞叹不已。

今年的航母方案才刚刚开始,但凭我的回忆,这个航母的排水量增加到15000吨,主要原因是因为华盛顿海军协定分配给意大利6万吨航母的份额。这型航母的总体设计与25年的相差不大,主要在于武器装备的不同。计划载18架战斗机,12架侦察机和6-12架攻击机。但可惜的是,不仅意大利政府,就是意大利海军也没有充分意识到航母在未来海战中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刚刚起了个头的航母就被海军打入另册,全力开发起新型战列舰来。

传统思维惯性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虽然我不方便直接下令让三大船舶设计院立即着手进行航空母舰的设计,但我仍然通过各种暗示,希望他们能够明白航空母舰的真实地位。但让我觉得非常失败的是,几大船舶设计院的头头脑脑们全都被中国第一艘战列舰能够出自自己的手下而激动不已,对我的暗示早就当作“危言耸听”自动丢弃了。于是,在我不经意间,中国第一型战列舰和第一型战列巡洋舰就逐步地浮出了水面。

由于国代会的新规定,铁血军大型装备项目必须进行竞标。本来,如果我能够出面干预的话,以国家主席的身份完全可以发布主席令让三大船舶设计院与意大利联合进行新型战舰的设计工作。但由于我本来就对战列舰有一种不如航母的先天“成见”,所以,我并没有如陈海所愿,下令集中全国的船舶设计精英进行设计工作。因此,刚刚赶到上海的陈海不得不让三大设计院分别与意大利技术团进行联合设计。

4月8日,意大利海军代表团与铁血军总装备部一起进行了战列舰的概念设计论证。只有在双方确定了一致的任务需求和各项指标后,设计队伍才能开始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工作。意大利海军根据墨索里尼的“统治地中海”的指示,要求建造一种高速的、具有强大火力与防御能力的战舰,能对英国地中海舰队中的任一艘未来战舰形成有效地威胁,对战舰的航程不作太多要求。

而倍受“重庆”级战绩刺激的总装备部则希望建造一种高速的、航程极大的战舰。不一定要与敌方战列舰等主力战舰进行对抗,但一定要能更有效地承担起破交任务。双方分歧主要集中在航程上,而其它方面的性能要求倒能达成一致。但没想到的是,分歧最终导致了“福建”级战列舰和“台湾”级战列巡洋舰的诞生。

第一百一十八章 … 啊,战列舰

为了使双方的分歧能够达成一致,我向总装备部提出一个建议:双方战舰采用相同的舰体、舰型、武器等,只是动力系统不同。也就是说,采用模块化设计。这一新颖的设计理念对于意大利人来说,是非常陌生的,虽然,在理论上,这种建造方式已经存在很多年了,但全世界只有中国和美国成功地将其应用。这个建议虽然很好,但实施起来却大有难度,所以,中意双方研究人员经过周密计算后,还是否决了我的建议。中国船舶工业设计院和中国海军工程研究院分别与意大利技术团联合设计的方案,却分别被中、意两国海军看中。

经过几天的协调和研究,意大利海军发现,中国船舶工业设计院设计的Z1012型主力战舰具有优秀的装甲防护能力,同时还具有强大的火力,更重要的是,其高航速和远航程确实令人怦然心动,但唯一遗憾的是装甲防御范围并不大,且只有8门主炮。而意大利海军最初看中的中国海军工程研究院的H1101型主力战舰,则拥有强大和全面的装甲防护,9门主炮,航速也足以让意大利海军完全满意,只是航程稍低,不足7000海里,但作为主要在地中海作战的意大利海军来说,这是足够的了。

意大利人在经过仔细推演及计算后发现,首批装备3艘Z1012和3艘H1101型主力战舰的综合实力基本相同。而且可作战列巡洋舰划分的Z1012型主力战舰能在平时进行长时间巡逻,始终保持对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的性能优势。在战时,还可突击出大西洋和印度洋对英国进行破交作战。用英国海军的话来说:迫使敌人始终在最不舒服的时候接战。因此,意大利海军也表示可以接受Z1012型主力战舰。

而中国海军本来最初是希望寻求一种能够进行破交作战的主力战舰,Z1012正好适合中国海军的需求,但H1101型主力战舰,虽然航程不足,但其它性能极为优良。而且,经过论证发现,以Z1012型主力战舰和“重庆”级破交舰作为破交作战主力,当其远航作战时,会导致中国本土防御出现较大的漏洞。如果这时再以H1101型主力战舰作为本土防御主力,足以弥补这个漏洞,更重要的是,会牵制大量的日本主力战舰无法对中国的破交舰队进行攻击。因此,中国海军也开始对H1101型主力战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由于这两家研究院在中国情报部门的帮助下,始终跟踪着日本相关主力舰的设计和建造进度,对日舰的性能也有相当地认识。不仅日本,包括英国、美国的新设计的主力舰的主要性能指标及相关资料,也被中国情报部门源源不断地提供给研究院。这使得两家研究院的设计始终处于最前沿的位置,主力舰的性能也要超过美英日等国的新建主力舰。这也是中意两国海军能够迅速采纳两家研究院与意大利技术团的联合设计的主要原因。毕竟,新舰在主要性能方面已经越过了上述三国。

在与三国主力舰的性能比较中,中意两国海军发现:由于动力系统技术的不足,三国研制的新舰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依靠增加锅炉数量、加大蒸汽轮机的体积等办法来获得相应充足的功率,这不仅造成了动力舱体积巨大,航程也因载油量的不足而普遍减小,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航速的提升。英国最新设计的“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总功率为142000马力,最高航速只有30。5节;美国最新设计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总功率为128000马力,航速更只有29。55节;只有深受中国高速战舰凌辱的日本海军建造的“加贺”级战列舰的航速达到了31节,而“天城”级战列巡洋舰更达到了35节,这已经与“重庆”级破交巡洋舰相同了。

因此,在航速性能要求上一直不松口的中国海军,给几家研究院带来了许多麻烦,也促使研究院将航速设计列为第一要素来考虑。Z1012型主力战舰被研究院设计成航速达到35节的高速怪物,为此,不得不为其装上4台ZQLJ-2D型蒸汽轮机。而且与“重庆”级不同的是,Z1012采用了“蒸-柴联合”动力方式,这主要得益于海军对JZQLJ-2系列蒸汽轮机的使用充满信心的原故。8台辅机采用了四川内燃机公司的CNC-25G型低速柴油机,这种4750马力的柴油机经济性极好。8台柴油机发出的功率可达38000马力,可使该舰以17节的速度巡航,续航力按计算也将达到12400海里。

而H1101则大胆地采用了全蒸汽轮机动力装置。新研制成功的ZQLJ-27B型蒸汽轮机,在海军后来的序列中被称为JZQLJ-3B型,4台主机的总功率达到了160000马力,虽然略高于Z1012型的158000马力,但由于排水量的增加,水线宽度的加大,使得其航速比后者低了3节,但仍达到了惊人的32节,为新造战列舰中航速最高的一种。但由于采用了耗油量较大的蒸汽轮机,且没有柴油机等辅机,所以其航程在航速17节时,只有区区6300海里。

由于Z1012型战舰采用了联合动力,因此,也采用了双烟囱布置。根据海军对先前设计的军舰使用情况,烟囱都被设置得较高,且有向后的风帽。本来,中国船舶工业设计院还准备将烟囱配备一座可以绕底座旋转的装置,以便根据风向及战舰的航向随时调整其与舰身的夹角,使烟气不至于影响测距仪等光学设备的工作。但意大利人一上来就否决了这种设计,因为其机械装置过于复杂,可靠性令人怀疑,并且会加大重量,可能会使最终建造重量超过条约规定。而中国海军工程研究院为了解决烟气干扰光学仪器的问题,采用了单烟囱,且离舰桥较远,同时还装有风帽,并带一定的倾斜。

作为主力战舰的一个重要性能,装甲是两家研究院的设计重点。其实从装甲厚度来讲,Z1012并不比H1101差。但Z1012仅在舰体重要部位装有厚重的装甲,而在其它地方,为了减轻重量和体积,采用了较低的装甲厚度。设计标准为舷侧能够抵御22公里处射来的日本409毫米炮弹,水平装甲能抵御从4500米高度投下的500公斤炸弹(这是我一再强调未来空军致胜的结果),水下防护的设计标准要求能抵御350公斤TNT当量的水下爆炸。本来研究院欲采用武钢集团最新研制的装甲板,但出于保密需要,仍对意大利采用了攀枝花钢铁集团新研制的高强度、高屈服度的装甲钢板。

舷侧装甲在舰壳内部,带有16度的外倾角,厚度为38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