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生活实录-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到了周末或节假日,儿子一家三口,女儿一家三口,带着家孙和外孙来到我们老两口的新居。全家人聚集在一起非常的热闹,这可就满足了我们老两口喜欢看到孙子们玩耍、嬉闹的心愿。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那真是格外地愉快开心。
在平时,除了我写作之外,我们老两口喜欢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或看书报,我还喜欢在地板上打太极拳或作健身操来锻炼身体。
有时候我们老两口还喜欢面席落地窗拼排而坐,嗑着瓜子呀,吃着水果呀,打开收录机或打开VCD听一听新闻或听一听那轻轻的、悠悠的古典乐声,这样就会荡去我们心神的疲惫和焦虑。也有的时候我们老两口面席落地窗拼排而坐,看着窗外的世界,让我们一饱眼福。
自迁居新楼房之后,这时候我的那个心情呀的确是特别的愉快,特别的爽快,整天的心花怒放高兴的不得了。而且那个思想精神面貌呀特别的饱满、特别的愉悦。所以说几乎是整天家坐在电脑前不下来,在快马加鞭的编纂我《武家窑王氏家谱》和撰写《我的生活实录》两部作品。也不觉得累,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总而言之,住上了这样现代设计建筑,新潮设计装修,精雅实用设备的新楼房,它可是给我们老两口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在物质上心情上非常快乐的享受,一下子就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退休之后我要完成的两部作品中的其中之一,那就是要把在我退休之前已经开始编纂,而还没有完成的*省*市*县韦营乡武家窑村白马山湾【武家窑王氏家谱】,在我退休之后首要的、必须的、且要尽快的完成它。
我之所以一定要编纂一部【武家窑王氏家谱】,这是因为至今我还没发现我们武家窑这一支系的王氏家族有近代【家谱】。虽然说王氏祖先遍地,但是没有我们最亲的王氏祖先的家谱。
我的编纂工作从收集史料到编纂、修订,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最初穷究典册、收集史料、采访耆宿起始于公元20世纪的1973年8月。
正式引笔铺纸,泼洒浓墨编纂起始于1996年1月15日,初手写稿脱稿于公元21世纪的2002年11月10日。又于2004年8月开始一边往电脑中输入,并在输入中一边进行了修改,至到2011年7月1日才修改完毕。
其实为了这部作品的完美,我在在岗期间就利用岗位空闲时间,常去泡在图书馆、新华书店,书市上,在那里专心致志阅读有关方面的书籍;核查相关史料;另外,我还借读了别人家的【家谱】来作例文,而从中吸取营养、领悟和灵感一些东西。
整个收、编、修的过程蔓延历时37载。我甘当苦力,令我备感欣慰的是总算在我有生之年完成了我的第二个夙愿。终于在2011年11月6日那天两部作品都在前后几天脱稿。
这就以为着我退休之后想要实现的“一个梦想”,就是购买一套新房;要完成“两部作品”,【武家窑王氏家谱】和《我的生活实录》两部作品,前后都实现了。
我觉得,人生是短短的几十年,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里,或者说在这近百年里,你一定不要给自己留下什么遗憾的事儿。同时你想要实现的梦想,无论如何你一定要努力的去实现它。就是说在你的人生中你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不要自己给自己压抑,这样也许作为你一个普通人的人生来说是快乐而有价值的人生。
人,真正的活到了老了之后,其实他的心里是明明白白的想到一些事情应该怎么去做的,就比如说花钱去享受晚年的生活吧,提高比以前的生活质量等等,等等,在这一点上大多数的老人就是很难很难做到,总是舍不得花钱。明知道来日不长,可是就是捂住钱夹子舍不得打开花。
不知不觉花镜片又加了几道年轮,一柜书册,一轮红日从出到落;一弯新月,台灯如桔,度过了多少白天和夜晚。岁月使我老去,知识却永远年轻。白霜染发,壮志犹在,呕心沥血,春到蚕死。
第十二章 六 第二夙愿
如果说没有**省**县韦营【武家窑王氏家谱】的话,可以说遍地是祖先但等于武家窑王氏没祖先,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根系不清楚。
当今适逢盛世,国家在修史,地方在修志,大多数人也在开始关注起来自己家族历史的鸿爪。参天之本,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
伟大的中国人民本来自古以来就有很强的追祖意识,这是我们美丽中国不同于外国的伟大之一。作为中国人的我,自然而然就关心起来这方面,我又是武家窑王氏家族的一成员,当然的就应当对自己的祖先进行寻根追祖,我就是要用编纂【武家窑王氏家谱】的方式进行达到目的。
因为【家谱】往小里说它记载的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往大里说是记载一个地方的历史,再往大里说它是记载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公元20世纪1971年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来进而将这一政策被列为基本国策。随着这一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人们也就在这一过程中慢慢地改变着过去那种“人生无根带,飘如陌上尘”,“无后为大”的旧思想。同时也在逐步的打破“男尊女婢”以及那些传统的,传宗接代的旧观念。
据我国2000年11月1日0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这30年来少生了3亿人。
据国家统计局21世纪2006年3月16日发布的公告:截至2005年11月1日0时,全国总人口为130628万人,其中就独生子女累计近1亿人口。
又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总人口数为133972万人。近10年年均增长率为0、57%。突出的特点,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比第五次人口普查增加了13,46个百分点。各年龄段占人口比例0-14岁占16,60%,15-59岁占70,14%,60岁以上占13,26%。
计划生育拆除了“人口爆炸”的引信
可见“计划生育”对我国来说多么的重要,其政策的效果之又是多么的明显,所以然我就觉得编纂【家谱】也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我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82年2月8日做出“一对夫妇只准生一个孩子”决策的特殊年代;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中国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国际人口老龄化标准是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这样一种大环境情况下提笔编纂【家谱】的。
编纂【家谱】无疑是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情。同时如果说把这件事做好了,也许会对以后在研究现代史人口问题上可提供一定的有用的文史资料。
编纂【武家窑王氏家谱】,我是在没有发现记载有**省**市**区籍口镇南灵村王家小庄王氏宗族历史图籍只言片语的情况下进行的,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期间我以最大限度推本溯源,追溯了**省**市**县韦营乡武家窑王氏宗族世系渊源,世系延续,迁徙本末,繁衍生息的历史图籍。
以最真切、最翔实的笔墨,完整而系统的记载下来了武家窑王氏宗族祖先由于迁徙,才从衰到兴,从弱到强。由于迁徙树立起来自强自立、克勤克俭、奋发图强的精神;有了一种做人讲仁仪礼忠信孝的传统伦理观念;为官者,清正廉明的道德品质;以及婚丧嫁娶等方面的宗族习俗文化的家史。
记载中没虚美,没隐恶,坚持做到贯通古今,实事求是的原则。为此成书之后让我们族中人有口皆碑,称赞说:竭诚尽智,精心编纂的这部【武家窑王氏家谱】其设置精当,特色鲜明,内容结构严谨,而且在传统的基础上有创新。传承有序,支脉清晰,有列祖列宗照片和有图表。
更值得一提是还有列祖列宗照片让人一目了然。文笔流畅,语言质朴,无华丽辞藻,全面而真实地记载了武家窑王氏宗族家史。
特别是填补了武家窑王氏宗族无家史,无历史图籍的空白。通过【武家窑王氏家谱】姓氏原始,迁徙本末,世系渊源的展现,起到了追溯宗族,联宗收族,维和强化作为社会群体宗族和家庭的作用。
毋庸置疑称得上是图文并茂的一部好家谱,是一部充分反映武家窑王氏宗族从甘肃天水关子镇王家小庄迁徙到**省**县韦营乡武家窑的发展变化里程史料,为继承和发扬王氏宗族家史提供了宝贵材料。的确有功在当今,利在千秋之功劳。
家族中人对我的赞美之词让我感激又感动,在我的心里认为作为我是王氏家族的一后代,把王氏宗族中人那些生活的轨迹和可歌可泣的壮举,该写的写出来了,那么这样做了其实也就是仅仅我对宗族略尽了我个人的一点贡献而已,也算不上什么大功劳。而且其实我这样做不仅是应该的,也是有义务,有责任去尽其所能的。
我编撰的这部【武家窑王氏家谱】,主要考证清楚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证清楚了武家窑王氏宗族的近代祖籍,那就是在**省**市秦州区籍口镇南灵村王家小庄(旧称甘肃天水关子镇王家小庄)。后来在公元19世纪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间,落籍于**省**县韦营乡武家窑这个地方。
二、考证清楚了武家窑王氏家族的开基始祖,他叫王云海。
三、考证清楚了王云海,他就是省市秦州区籍口镇南灵村王家小庄王氏三房头之长子。
四、考证清楚了王云海这一支系迁居武家窑,到今天已有115年的历史。岁月更替,截至21世纪2010年7月1日,人口繁衍生息己有6代,61人,男性38人,女性23人。现今析21户,总人口64人(包括娶来的媳妇)男性29人,女性35人。
如果说不包括出嫁姑娘,那么截止现今男性迁出县武家窑户籍的共有5人,现析6户,其中非农业户籍5户。6户总人口19人。他们分别定居在**省**市3户,**县1户,**省**市1户。**省**市1户。
五、考证清楚了截止2010年7月1日止族中人的学历:大专以上5人。职称:会计师、工程师各1人,处、科级干部4人。公务员4人。参过军的3人。
六、另外,还考证清楚了武家窑王氏宗族之内,没发现有较重性的遗传性疾病基因的问题。只不过就是在大方头这一支系中的“世”字和“秉”字这两辈之中,有心动过缓反映心脏不大好数人。
这部【武家窑王氏家谱】最初从公元20世纪1973年8月收集资料起始,1996年1月15日正式编纂,到公元21世纪2002年11月10日全部的手写初稿第一次脱稿。
到2003年5月我学会了用电脑,2004年7月自己家中购买一台电脑,就从此日起将手写搞一字一字键入电脑中,并一边输入一边认真修改,这样以来进一步提高了作品质量。2010年7月1日全部脱稿。期间整个儿的收、编、修、到最后脱稿,其过程历时蔓延岁月长达37载。
这部【武家窑王氏家谱】共1本,93页,3万余字。基本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寻根问祖、论辈排名、族规家训;
第二部分,世系图表。若想很快就知道家谱中某人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子何人等等?一看图表便即了然。
第三部分,人物志。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先后次序编定,而分别介绍了个人的生平简历。其简历文字是总结性的,实际也就是人物小传。
在整个的编纂过程中我才真真正正的深深的感受到了,的确编纂【家谱】这不是件我原来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容易、那么轻松的一件事情。它可以说是非常艰辛、复杂、麻烦而又责任重大的好似一项工程。家族人居住在全国各地,收集资料特别特别的困难。是现代化电脑、电话帮忙解决了好多问题。
之所以这样说,这是因为它的价值就在于真实性、可靠性、实用性,所以说就来不得半点儿虚假,而且还一定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家族绝大多数人的认可。
虽然说耗费了我不少的心血,但最后我感到非常的值,同时也感到非常的欣慰,因为总算实现了我曾经的第二个夙愿,第一个夙愿是写一部我的生活实录。
当我现在对拿在手中的这本厚厚的,我一个人所编纂的【武家窑王氏家谱】赏心悦目,再翻上那么几页时,怎么的看,怎么的觉得好。
啊!真的都不敢相信上面的每一个字、每一张表格、图表和图片都是出自于我自己的手下。
我所编纂整理成册的这部【武家窑王氏家谱】,其初衷是记载武家窑王氏世系繁衍生息的历史,同时也有在于鉴往知今,存史育人,给人以启迪,对人生以感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铭记古人昨天,珍惜自己今天,把握好自己的明天。
也还想着让武家窑王氏宗族后代,从本宗族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了解历史,认识社会,以震撼心灵,增强对社会、对家族、对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承和发扬老祖宗为国、为民、为家的发展生存而孜孜不倦,顽强拼搏的精神。以至于激发后辈再为国、为民、为家、为自己增光添彩的信心。“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捧读这部志书就是捧读历史,也是捧读现实。
可惜的是书友们在这里看不到【武家窑王氏家谱】,因为这个平台不支持表格。
第十二章 七 花甲之年
公元21世纪2007年农历3月20日,是我的生日,其实我的生日也就是母亲的苦难日。
我出生到今天,已经过去了整整的60年,算天数大约21,900天。时光如梭,日月如箭,光阴荏苒,一生一晃一转眼就已过去60年。啊!真的好快呀!人生就是这样如此短暂,尤其是青春那更是转瞬即逝。
漂亮的脸蛋儿能保持的时间那就更加的短啦!今天回想起来,好多的事情就好像是昨天发生。
不过,这日子过的要说快嘛,也的确非常的快,但要说慢嘛,也的确慢得很呀!说快呢?就是说人在过了50岁以后的感觉。说慢呢?就是说人在16岁以前的感觉。
啊!年轻的那个时代已去不复返了!“枯木逢春犹再生,人无两度再少年。”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只在脑海存在,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永远的不可能再有了!
有时候突然感觉那些消逝的岁月,好像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却抓不住。在心里总是怀念着过去的一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