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贞观风流-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御史台会同大理寺三司会审!届时朕也会亲临旁听!”
此时只有遇见重大案件,才会由大理寺判寺,以及刑部尚书和御史中丞一起出面会审,故而称作三司会审。李世民不但要求三司会审,还准备亲临旁听,显然是把这起案件看做第一等的要案了。
李世民下了旨意,窦刚赶紧凛然答应了,告退出宫回大理寺去禀报李岩。这边几个禁卫也已经上前,将昏迷的崔康拖了出去。
这时房玄龄道:“皇上,当务之急是尽快议定一个方案,以便安抚学子们的情绪。”
长孙无忌也道:“房大人所言极是,皇上,首先应该通告学子们,这次科考的成绩全部作废!然后再商议其他问题。”
“众卿以为如何?”
“臣等附议……”事情这么明朗了,再反对岂不是自讨没趣,因而虽然想法不一,众人都出言赞同。
李世民皱眉道:“成绩作废是必然的,不过众学子们刚经过这次风波,马上重新开考只怕效果不佳。”
孔颖达道:“老臣识人不明,有失察之罪!请皇上准许老臣辞去主考一职。”
李世民点点头道:“朕准奏!孔大人年事已高,精力难免不足,你也是被崔康蒙蔽,何罪之有?诸位认为,何时重启科考?谁为主考官?”
科举主考,本来是极为荣耀之事。可惜这次出了这么大风波,使得这次科举的主考之位成了烫手的山芋,一时之间众大臣虽然议论纷纷,却无一人自荐。
“启禀皇上,魏王李泰求见!”李世民正准备指定房玄龄担任主考,殿外内侍再次通报。
魏王李泰乃是长孙皇后所出,因出生时长孙皇后梦见一只巨大的青雀停在宫殿上,因而李泰小字青雀。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又是故皇后所出,因而深受李世民的宠爱。李世民不但特许他不去封地,还准许他在府邸招贤纳士编撰书籍。李泰身宽体胖,李世民专门赐下肩舆,准许他不用步行上朝。
李泰得李世民宠爱,又被一群文人墨客怂恿,难免就有了夺嫡之心,因而和李承乾多有矛盾冲突。后来李世民还暗示岑文本和刘洎投靠李泰,未尝没有准备培养李泰的意思,因而李泰更是雄心万丈,时常不把李承乾放在眼里。近两年来,这两兄弟已经是势同水火,两派官员也是时常互相指责。
李泰近来一直在忙着《括地志》的最后编撰工作,因此已经旬月没上朝了。李世民听说他来了,赶紧宣了进来。
张焕偷眼一看,见李泰肥胖无比,整张脸如同面团团一般,偏偏身上又穿着一身绿袍,怎么看怎么别扭。
李泰走了几步路就气喘吁吁,躬身道:“儿臣参见父皇!”
李世民笑道:“青雀免礼!可是书籍大功告成了?”
“回父皇,正是如此!《括地志》五百五十卷都已编撰成书,只差最后的补遗和校订,特来向父皇报喜!”
这《括地志》在此时可谓是地理巨著,囊括了全国所有的行政区划和地理情况。各地的风俗物产,地理地貌都一一详细列出。
李世民大喜:“青雀功在社稷啊!你先坐下,朕说完事情再重重赏你。”
李泰含笑答应了,缓步走到李承乾身边。李承乾一脸恼怒,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李泰微微一笑自顾坐下。
李世民道:“刚才说到主考之位,难道没有一位大臣自荐吗?房爱卿岂有意乎?”
房玄龄赶紧道:“皇上,微臣以为其实大可不必重开考试。”
“哦?房爱卿请说明白点。”
“皇上,崔康等人只是阅卷的时候舞弊,那些试卷并没有任何问题,只需要重新阅卷即可!”
李世民皱皱眉道:“正因为出了问题,朕只怕阅卷之人有先入之见!”
张焕脱口而出道:“皇上,小民有一个方法,可以确保阅卷之人绝对公正。”
“大胆!此乃朝廷大事,岂容你胡说八道!”张焕话音刚落,就被侯君集等人出演斥责。
“先听他说!若真是胡说八道,朕必定不轻饶。”李世民摆摆手,示意张焕畅所欲言。
第076章 协助阅卷
张焕所说的方法十分简单,那就是采取试卷糊名制和誊抄制度。这俩个方法虽然简单,在此时却绝对行之有效,所以张焕刚刚说完,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就率先赞同。
李世民也点头道:“果然是妙策!可叹如此简单的做法,朕竟然想不到。张焕,你这方法推广开来,势必能减少很多考试作弊的机会,也算是一件大功劳了!”
魏征和孔颖达等人略微一思考,也都齐声称善。
张焕微微一笑,躬身道谢。
侯君集本来打算不管张焕出什么主意,只要有一丝问题就出言反对。哪想到张焕这俩个法子虽然简单有效,却没什么漏洞,再加上满朝重臣都齐声赞同,只好将怒火压在心头。
李世民道:“既然此法行之有效,房爱卿也赞同,这阅卷主官,你就当仁不让了吧!”
房玄龄无奈道:“臣遵旨。还请皇上再挑选一名副主官,协助微臣。”
“朕答应你,不知何人愿为阅卷副主官?”李世民知道房玄龄生性谨慎,这话其实是想找人监督,以免落人话柄,当下就点头答应。
“父皇,儿臣愿意协助房相,秉公阅卷,为我大唐选拔有用之人!”
原来李泰旁听许久,已经了解了事情原委。此时见李世民接受了张焕的主意,而且有房玄龄出头,这件事情不但没有丝毫风险,反而可以收天下寒门士子之心,赶紧起身自动请缨。
“皇上,魏王殿下才学横溢名声远扬,正是阅卷副主官的不二人选!”岑文本率先附和。
刘洎紧随其后道:“微臣认为,魏王不但素有才学,而且处事公正,乃是协助房大人的最佳人选。请皇上准许魏王所请!”
李泰这些年在府中置办文学馆,确实博得了诺大的名声。除了岑文本和刘洎,黄门侍郎韦挺、工部尚书杜楚客等人也都相继投靠李泰,因而李泰在朝中文人心目中地位很高。此时见岑刘二人出班力挺李泰,韦挺等人也相继出班附议。
张焕率众冲击皇城,指责崔康的时候,李承乾还对他抱着一丝希望。直到张焕令仆人状告崔伯颜,李承乾才恍然醒悟过来,这张焕和自己绝对不是一条道上的,心里痛恨之余也有些惋惜。
李泰到来后,李承乾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李泰身上,暂时将张焕抛在了一边。此时见李泰竟然准备捡便宜,哪里肯答应,赶紧对侯君集使个眼色令他推举自己。
侯君集道:“皇上,魏王才华横溢众所周知,如今有房大人出头,魏王殿下屈尊去做副主官岂不是大材小用?反而降低了魏王殿下的身份!微臣以为,房大人公正严明,随便派遣个副主官就是。”
李承乾一愣,继而就清醒过来,自己见到李泰就有些头脑发热。侯君集表面上吹捧李泰,实际上却是以退为进之意。李泰不合适做这个副主官,自己当然更不合适,侯君集虽然自作主张,不过明显比自己考虑周全。
魏征虽然被李承乾疏远,不过也不愿意李泰得益,因此也沉声道:“陈国公此言不错!岂有堂堂亲王殿下去做阅卷副主考的?有房大人出面,想必各方都会心服口服!”
东宫系和魏王系平时都要为了反对而互相反对,此时东宫系自认为占着理,纷纷出班附议侯君集和魏征。
长孙无忌也道:“魏王做副主官,确实欠妥当,皇上明鉴。”
李世民见长孙无忌也反对,只好点头道:“既然魏王不合适,何人最为合适啊?”
李承乾道:“父皇,儿臣举荐一人,银青光禄大夫、东宫左庶子张玄素为人刚正不阿,官职高低也正合适,可为副主官。”
张玄素清名昭著,乃是著名的直臣。因此李世民特意让他任职东宫,以便劝谏太子。张玄素虽然屡次进谏,李承乾却置若罔闻,甚至对张玄素十分厌恶。
不过李承乾也知道,若是举荐一般官员,李世民肯定不会答应。只有举荐大家都认为是直臣的张玄素,才有可能被李世民采纳。所以李承乾虽然厌恶张玄素,此时为了不让这个位置落在李泰一派手中,也就顾不得对张玄素的厌恶之情了。
李世民皱皱眉头,虽然相信张玄素的为人,却不想将这件事再交给东宫的人。
李泰微微一笑道:“父皇,礼部尚书李安俨至今还兼任着东宫中郎将一职,李尚书和东宫历来过往亲密。而这次舞弊的崔康是礼部侍郎,还曾多次拜访太子殿下,因此儿臣以为,再挑选东宫官员担任阅卷官,只怕难以服众!”
李泰此言虽然没有明说,大家都知道话中暗指礼部是李承乾的势力范围,崔康舞弊乃是李承乾一力主使。
李承乾怒道:“李泰!你竟敢血口喷人!李尚书和崔康拜见孤王,都是正常来往!孤王若是知道崔康舞弊,早就将他抓起来呈交刑部了!”
李泰笑道:“若是胸怀坦荡,太子殿下何必如此着急辩解?有没有问题,父皇自会明断!”
李安俨出班道:“皇上,微臣请辞东宫中郎将一职,请皇上恩准。”
杜楚客奏道:“皇上,臣有本,弹劾礼部尚书李安俨贪赃枉法。”
“皇上,臣韦挺附议。”
“臣附议……”
礼部一直是李承乾的势力,李泰一系早就想借机会插手进去,如今正好借这个机会弹劾李安俨。一时之间,原本在商议何人为阅卷副主官,却变成了魏王系对东宫系发难。
侯君集道:“皇上,微臣手中有证据表明,工部尚书杜楚客,就任期间多次贪污工部款项。请皇上彻查杜楚客!”
“皇上,臣弹劾……”
“微臣弹劾……”
转眼之间,朝堂就变成了闹市一般,双方官员互相弹劾谩骂,就差上演一场殴斗了。房玄龄和李靖等中立官员纷纷闭目养神,似乎见怪不怪。张焕和曹岩等人则是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李世民暴喝道:“都给朕闭嘴!”
此前双方也多次如此吵闹,李世民并未大发雷霆。如今见李世民发怒,双方虽然都怒瞪着对方,却不得不各自归位。
李世民怒道:“如今在讨论为国选士的大事,尔等却为一己之私互相争吵,成何体统!张焕,就由你来协助房爱卿!”
众大臣闻听,都是满脸惊诧。张焕也是有些发呆,竟然不知道回话。
房玄龄赶紧道:“张焕,还不谢恩!”
张焕躬身道:“多谢皇上恩典!不过小民乃是白身,如何服众?”
李世民沉声道:“既然你的策问没问题,那首试帖诗也是上佳之作,朕特钦点你为本科魁首,暂时封你为散骑常侍!你身负天下学子的期望,务必公平公正!”
此时的散骑常侍乃是散官,算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毫无半点实权,而且还是从八品的小官职。
李泰率先道:“儿臣赞同父皇所言!张焕才华满天下,又被众多学子奉为领袖,答卷也没什么问题,当为魁首!由他协助房大人,想必天下人心服口服!”
李泰自知打算落空,既然如此还不如摆个高姿态,先给张焕一个顺水人情,将来也好说话。岑文本等人知道李泰心意,也齐声附和。
李承乾叹息一声,躬身道:“儿臣附议!”让张焕得到这个位置,总比让李泰得到要好的多。
一时之间,出于各种目的,满朝文武都纷纷出言支持张焕。
张焕见李靖也微微点头,赶紧躬身行礼道:“小臣谨遵皇上旨意,一定尽心尽力!”
李世民道:“房爱卿,你和张焕务必抓紧时间,三日之内要将结果呈报给朕!”
房玄龄躬身道:“微臣一定不辱使命,准时将结果禀报皇上。”
李世民点头道:“如此甚好!起居郎,你拟旨吧。”当下缓缓踱步,将旨意说了一遍。
褚遂良躬身领命,提笔将李世民所说的书写在了圣旨上。写完之后,见没什么问题就呈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仔细看了一遍道:“房爱卿,就由你亲自带着张焕等人去宣旨,以安学子之心。宣完旨之后不必进宫复命,房爱卿直接去礼部接手那些试卷,张焕先回去处理伤势,恢复一些之后再协助房爱卿阅卷!”
“臣遵旨!”
房玄龄答应一声,接过圣旨带着张焕曹岩等人出宫而去。
李世民接着道:“刑部尚书长孙无忌、御史中丞马周、执金吾大将军尉迟敬德留下,其他人都回去吧!春浩,再去传旨令大理寺判寺李岩觐见!”
众人都知道这是要商议审讯崔康一案了,纷纷告退出了太极宫。魏王一系幸灾乐祸,东宫系则个个脸色阴沉。李泰故意在外面等着李承乾,见李承乾出来了,笑着迎了上去。
李承乾面沉如水:“你做什么?”
李泰笑道:“听闻大哥和世家交往密切,这次却出了这么大篓子,小弟深为大哥担忧啊!”
李承乾怒道:“孤王的事,还轮不到你管!”
李泰笑容不改:“大哥的事情,自然轮不到小弟去管。只是不知道这次父皇还会不会袒护大哥?若是需要小弟帮忙,请只管明言,小弟绝不推迟!”
李承乾双目喷火瞪着李泰,看样子就想和李泰拳脚相加了。侯君集见势不妙,赶紧将李承乾拉到一边劝解起来。李泰哈哈大笑,和众人打声招呼,转身就上了肩舆。
朱雀门外,众学子们已经等待了几个时辰了。好容易见到房玄龄和张焕出来,赶紧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询问。
张焕笑道:“诸君,这位是房玄龄大人。皇上有旨意!诸君且安静一下,请房大人宣读圣旨。”
众人听说有圣旨,而且宣旨的还是房玄龄,都瞬间安静了下来。
房玄龄取出圣旨朗声道:“大唐皇帝诏曰:兹有今科副主考、礼部侍郎崔康,营私舞弊,已被朕捉拿下狱,三日后三司会审。本科录取名单全数作废,试卷仍旧有效。现实行试卷糊名制和誊抄制,由房玄龄、张焕二人担任正副主官重新阅卷,则贤录取。另,张焕才华横溢,忠君爱国,朕特简拔张焕为本次科考魁首,赐散骑常侍之位。”
房玄龄读完圣旨,张焕又大声将试卷糊名制和誊抄制度讲解了一番。
张焕得中状元乃是众望所归,他话音刚落,众学子们就向着皇宫山呼万岁,继而纷纷向张焕祝贺。
第077章 苗影回扬州
此前学子们冲击皇城的时候,李世民就准备亲自赶去朱雀门询问原委。不料刚出太极宫,就得知出了岔子,张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