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彭加木失踪始末-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架好天线之后,6月16日夜10点10分,考察队向“720”基地驻军发出了求援电报。请他们把电报转交新疆军区红山司令部。电报稿是彭加木拟的。

马仁文记得,彭加木当时对大家说,“我们尽量自己去找水,这样可以节省国家费用。飞机支援的架次越少越好。我们要自力更生。”

那天夜里,彭加木忙着剥下骆驼皮。当大家进入梦乡的时候,彭加木正在把骆驼的一条腿放在锅里煮着,想给多日劳累的队员们送上一顿美餐。

17日凌晨2点,一位考察队员起来小便时,还看彭加木正在往灶里添红柳根烧煮着骆驼肉……

17日上午九时,在吃早饭的时候,彭加木再一次提出,要向东去找水井。他提议开车往东去找水井,从库木库都克到羊塔库都克再到克孜勒塔格。当时计算了一下,这一路线单程为120公里,要用掉半桶汽油。

队员们劝他,等与部队联系之后,再作决定。

彭加木说,一边与部队联系,一边向东去找水井。如果找到了水井,就通知部队不要再派飞机运水了。

彭加木说完,离开了帐篷,坐到他自己平时乘坐的越野车里,查阅地图。

在帐篷内,有人打扑克,有人看书,有人睡觉,还有人在63号大卡车下乘凉。大家都在等待着驻军的回电。

11时30分,开始收到驻军的复电。当把密电码转译出来,快12点了。

副队长汪文先收看了电文,便想送去给彭加木看。汪文先走出帐篷,到彭加木的车内看了一下,没人!

汪文先以为彭加木出074去大小便了,回帐篷等了一会儿,仍未见彭加木。

12点30分,原在63号大卡车下休息的司机王万轩,去越野车拿衣服。他在越野车的驾驶室里,发现彭加木的那本地图册中夹着一张纸条,纸条有一半露出外边。

王万轩打开纸条,见上面用铅笔写着:

我往东去找水井

彭17/6:10:30

彭加木留下纸条,往东去了!

彭加木,穿着一身蓝色劳动布的工作服,戴着白色遮阳帽,眼镜片上贴着蓝滤色片(从电视机滤色片上剪下,脚穿一双42码的翻皮半高统工作鞋。

他随身背着一个铝水壶,装有两公斤水。胸前像双轮老太婆似的,交叉背着水壶和照相机。

他平时外出考察总是带着两只照相机,一只拍彩色,一只拍黑白。这次,大约他不打算走6,只带了一只海鸥牌照相机。他还背着一个可背可拎的灰色人造革包,包里有一只罗盘,一枝钢笔式手电筒,一柄地质锤,一把护身匕首,一本随时作记录用的蓝色硬面笔记本,扉页上题着“罗布泊洼地科学考察记录本”11个字,一小包糖果,这个人造革包,他总是随身带着的。

据说,在人造革包里还有一只崭新的打火机。彭加木并不抽烟,这只打火机是他不久前在附近驻军基地的商店里买的。当别人问他为什么买打火机,他笑了笑道:“在野外,用得着……”

彭加木往东去了,往东找水井去了。

彭加木充满自信地迈开双脚,他确信东边会有水。

彭加木走了,走了,走了。

在这一次出发考察前,人们曾提醒过他:“当心,戈壁滩上常死人!”

彭加木头答道:“我就不信,戈壁滩上会死人?”

从此,人们再也没有见到他。为了寻找水井,他独自往东,失踪了!

◆找到彭加木遗弃的糖果纸

在彭加木出走之后,考察队员们等了一会儿,看他是否会马上回来。

这时,据马仁文记录:地表温度为64℃,气温为52℃,帐篷内温度为44℃。

等了一会儿,不见彭先生回来。于是他们开始一边烧开水,一边等待彭加木。在沙漠里外出之前,必须往水壶里灌满水。队员们烧好水,装进水壶。

据马仁文记录,从下午三时起,库木库都克刮起了大风,漫天黄沙。

到了下午四时,仍不见彭加木回来,考察队员们开始冒着风沙寻找彭加木。他们开着越野车,开始往东寻找彭加木。

越野车开了一公里多,考察队员发现一行脚印,认定是彭加木的脚印。于是,沿着脚印继续寻找。在六公里左右的沙包上,依然清楚地看见彭加木脚印。

考察队员继续开车向前,往东开了十几公里。天渐渐黑下来,考察队员们看不清楚地面,无可奈何,只得返回库木库都克宿营地。

9时30分,考察队给“720”基地驻军的电台发去紧急电报:“18日凌晨2:00联络,有重要情况报告。”

他们没有马上把彭加木失踪的消息报告驻军,其原因是仍对彭加木归来抱一线希望。

当天夜里十时,考察队员在附近的沙丘上用红柳的枯根烧了两堆火,每隔一小时打三发信号弹,第一颗是红色的,第二颗是绿色的,第三颗是白色的。信号弹可以打到一百公尺高,估计周围十五公里范围内都能看到。

王万轩则把越野车开上沙丘,朝东北方向开亮大灯。他们期望,迷失方向的彭加木见到火光、灯光,见到信号弹,会朝宿营地方向走来。

一直没有彭加木的信息,看来彭加木可能遭遇意外。考察队在帐篷里召开紧急会议,作出几项决定:

一。成立临时领导小组,由陈百录、汪文先两人负责。

二。陈百录分担与基地部队的联络。要求部队派飞机来。

三。全队留在库木库都克,继续寻找彭加木。

直到深夜二时,仍不见彭加木回来。于是,他们不得不把“彭副院长17日10时一人外出未回”这一重要情况用电报报告驻军,并请驻军立即转告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

考察队员们焦急万分,轮流值班,不断给火堆添柴。陈百录通宵未眠,每隔一小时往漆黑的夜空发射三颗信号弹。一夜过去了,彭加木没有回来!

第二天——6月18日,考察队员在清晨六时就出发寻找彭加木。考察队留三人在帐篷值班,六人分乘两辆汽车往东寻找彭加木。八时多,他们下了疏勒河故道河床,在那里寻找。然后,又上了山,用望远镜四下搜寻,仍不见彭加木踪影。

考察队一无所获,不得不退回库木库都克宿营地。

根据笔者查到的“720”基地值班记录记载,在彭加木失踪还不到24小时,6月18日上午9时56分,“4641”号直…5型直升机从“720”基地起飞。除了机组人员三人之外,直升机上还有“720”基地的张占民、王方欣两人同往。张占民是基地参谋,也是熟悉罗布泊地形的测绘工程师,王方欣也对那一带极为熟悉。周夫有派出张占民,还在于张占民在曾经接待过彭加木,并告诉过彭加木在八一井那里有水。

直升机装载250公斤的水,这些水分别装在两个大塑料桶和三个小塑料桶内。

18日中午12时5分,“4641”号直…5型直升机在罗布泊以东发现了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科学考察队的宿营地。经过领航员周怀修的准确测定,科学考察队宿营地的实际位置与电报中所说的经纬度坐标位置相差十公里。

“4641”号直…5型直升机在空中一出现,科学考察队的九名成员都奔出来欢呼,招手,热泪盈眶。对于他们来说,这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确实是最亲的亲人。

直升机在库木库都克降落,卷起漫天沙尘。科学考察队员们冲进沙尘,奔向直升机。在热烈握手之后,张占民和王方欣向科学考察队详细询问了彭加木失踪的情况。这时,由于队长彭加木失踪,陈百录任代队长,副队长仍为汪文先。

根据笔者查到的“720”基地值班记录的原始记载,当时汪文先副队长汇报的情况如下:

17日9时以后,彭要求出车外出找水,其他的同志意见等基地12:00答复后077再行动。12:00基地电告,决定派飞机救援,请原地待命。汪副队长持电文找彭,未找到,在彭乘坐的小车内发现纸条:“我往东去找水井。”

这可以说是关于彭加木失踪的最早的档案记载。

这段原始记载表明,彭加木最初并不是打算独自外出找水,而是“要求出车外出找水”。只是由于“其他的同志意见等基地12:00答复后再行动”,彭加木才决定独自步行外出找水。

在张占民、王方欣询问了情况之后,请科学考察队陈百录代队长和包纪才二人登上直升机,往东飞行,在大约三公里处盘旋搜索。直升机搜索了40分钟左右,无所发现,返回考察队宿营地。

陈百录代队长和包纪才下了直升机。考虑到考察队队员、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生物土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沈观冕生病,考察队决定让直升机带沈观冕回“720”基地。这样,考察队只剩8名队员在库木库都克宿营地。

18日下午,考察队决定分两队继续寻找彭加木。第一队是在下午二时半出发,找到八时半;第二队从下午八时半找到天黑。

第一队出发不久,就接到“720”基地首长喊话,要求第一队马上返回,第二队不要出发。“720”基地首长主要是担心考察队总共只有8人,除去通信兵必须在宿营地工作之外,只剩7人,再分成两队,很容易走失。不能在寻找彭加木时,再发生失踪事件。

可是,第一队已经出发,无法召回。他们寻找了四个多小时,不见彭加木踪影,在晚上九时才返回库木库都克宿营地。

在18日下午,“720”基地首长决定派“4641”号直…5型直升机再度从“720”基地起飞,往东寻找彭加木,仍然无果而返。

这时,科学考察队的发报员萧万能给“720”基地发报,说科学考察队吃的东西也很快不够了,只有两袋面粉和一箱罐头。

“4641”号直…5型直升机原本打算第三次起飞,寻找彭加木。正要准备起飞,发现漏油。机械师经过检查,发现直升机的八号汽缸坏了,不能再飞。于是,“4641”号直…5型直升机机组给“720”基地发电报,要求从乌鲁木齐再派一架直升机。

救人如救火。周夫有处长经过新疆军区上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经总参同意,乌鲁木齐空军指挥部增派一架直升机,从乌鲁木齐经马兰、“720”基地,飞往库木库都克。

19日,直升机给库木库都克科学考察队送来两桶汽油,解决了考察队的燃眉之急。

这时,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科学考察队经过17日、18日两天寻找,未能找到彭加木,心情焦急。到了19日,科学考察队有了补给的汽油,便提出往东远处寻找彭加木。由于要在稍6的地方寻找,当天无法回到库木库都克宿营地。周夫有处长接到科学考察队电报,表示不同意,要求他们务必当天返回库木库都克宿营地,以免在寻找过程中发生新的意外。

1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科学考察队再度要求,往东远处寻找彭加木,当夜不返回库木库都克宿营地。周夫有处长以安全为重,仍不同意。

就在这时,从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科学考察队传出重要消息:在库木库都克东北方向,发现一行脚印!

那是19日下午一时,考察队六人驱车外出寻找,在疏勒河故道中发现一行向东的脚印。他们赶紧下车观看。脚印经过鉴定,查明是皮鞋鞋印,大小正好与彭加木一样。彭加木出走时,正是穿着一双翻皮皮鞋。

考察队员们欣喜万分,沿着脚印追踪到一个一米多高的土丘,上面长着芦苇。芦苇根部,找到被撕成两半的糖纸。这种糖纸米黄色,印着“椰子奶糖青岛食品厂”字样。彭加木在米兰时买过几斤糖,正是这种糖。接着,又在土丘上找到一个明显的人坐过的痕迹。

1980年7月20日上午,我在乌鲁木齐采访了糖果纸的第一个发现者马仁文。他告诉我,当时他见到芦苇根部有一黄色的东西,就弯下腰看。他拣起来一看,是糖果纸,就兴奋地大喊起来。大家一看,马上认出这是彭加木吃过的糖果。于是,就在四周细细寻找,发现了坐印和脚印。

这坐印和糖果纸在库木库都克东北10公里处(据马仁文当时记录,在汽车累计公里数9045原9055处)。

考察队员们下车步行,汽车在后面跟着,继续沿着脚印寻找,脚印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他们缓慢地前进了五公里。下午五时,考察队来到疏勒河故道中部,在汽车公里数9157处,土质渐渐变硬,脚印也就消失了。据考察队员们估计,彭加木是朝八一井的方向走了。

脚印、糖果纸、坐印,是寻找彭加木时找到的最重要的线索。

由于找到这么重要的线索,科学考察队第三次提出要向东远处追寻。这时,周夫有处长终于同意了。他复电考察队,要求他们无论如何不能迷失方向,要采取有力措施保证自身安全。

考察队在20日清晨五时,开着两辆车出发。两车平行,相隔500米。他们连续两天在疏勒河故道寻找。由于彭加木说“我往东找水井”,考察队把寻找的重点放在水井上,他们到了红十井,到了八一井。21日下午一时五十分,他们返回库木库都克宿营地。这次搜索,仍一无所获。

在6月19日至21日,驻疆空军派出的直升机以及“运…5”型飞机在库木库都克附近低空搜索。直升机搜索了两个架次,“运…5”型飞机搜索了三个架次。由于那一带是平坦的沙漠,所以飞机的飞行高度可以低到离地面只有20至50米,像耕地似的在那里来回分区寻找。周夫有处长告诉笔者,库木库都克南面是沙漠,彭加木不可能往南行。库木库都克北面是山区,彭加木不可能到山上找水井。库木库都克西面是罗布泊,干涸的罗布泊没有水。所以,飞机搜索的重点是东面,疏勒河故道一带。除了反复搜索库木库都克以东地区之外,其他方向也曾一一找过。搜索了三个架次,仍是毫无收获。

6月20日,新疆军区决定派出地面部队参加搜索。

6月21日,新疆军区参谋长决定派出40名战士,乘坐8辆汽车,执行搜索任务。

6月22日,40名战士和8辆汽车在马兰集中。

6月23日,搜索部队到达“720”基地,在那里进行编组、动员,成立临时党支部。这支队伍的队长为马兰基地作战处金允朝,副队长为张占民。40名战士分为三个班。然后,把帐篷、给养、水装上车。

搜索部队派出参谋张占民带领6名战士乘直升机来到库木库都克,跟科学考察队一起进行搜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