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美苏三国演义-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丶前<白芡澈腿嗣癫槐皇О芩诺梗湍芰斓既嗣癖N拦摇�

纳赛尔听了周恩来的话,颓唐情绪为之一扫而光,他向周恩来致电表示:“你们的支持,加强了我们对自己正义事业的信心。”

纳赛尔从周恩来的话中获得了力量,心里有了主心骨,6月8日晚宣布埃及同意停火,设法稳定内部。

6月10日,纳赛尔发觉美苏暗中要把他赶下台,想起周恩来关于在困难时不能向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屈服的忠告,就主动引咎辞职称:“如果人民判我有罪,把我绞死,我认为他们有权利这么做,我将把权利交给副总统毛希丁!”

埃及人民对纳赛尔引咎辞职表示反对,反而把他当作在国难当头挽狂澜于既倒的砥柱中流式的英雄人物,纳赛尔因战争指挥失利而造成的地位不稳重新巩固了起来。

纳赛尔站稳了脚跟,就向苏联施加压力,严厉地声称:“以色列发动进攻占领西奈半岛和耶路撒冷,转眼将把中东囊括手中,我们埃及丧权辱国是由于苏联支持不力,岂不丢尽你们俄国人的脸面,今后谁还会相信克里姆林宫?”

这时,苏联因出卖埃及人民利益遭到世界舆论的严厉谴责,觉得很丢作为超级大国的面子,正在研究如何挽回苏联颜面的办法,接到纳赛尔的埋怨报告,正好戳到了勃列日涅夫的疮疤,便和柯西金等人商议对策,终于想出一个办法,阻止以色列在戈兰高地向前挺进。

原来,戈兰高地是叙利亚西南部的著名高地,位于叙利亚同巴勒斯坦、约旦和黎巴嫩的交界处,面积虽只有700平方公里,人口6000万,但有大片牧场和农田,不仅物产丰富,而且国际输油管自南向北纵贯高地,通往黎巴嫩的西顿。战略地位相当重要,是历次中东战争中的兵家必争之地。

奇怪的是以色列在“六五战争”开战五天后才发动对戈兰高地的进攻,这是为何?

以色列国防部长摩西达扬狡诈异常,虽然这次战争初期以色列的闪击战的胜利使许多人冲昏了头脑,要求尽快拿下戈兰高地,但达扬却迟迟没有贸然下令发动进攻戈兰高地。达扬主要有两个担心:一是担心招致苏联的介入,二是以色列部队疲惫不堪,稍有不慎就会带来不可收拾的结果。

可是到6月9日凌晨3时,情况发生了变化。达扬接到以色列特务机关“摩萨德”的报告,说埃及总统纳赛尔已跟柯西金发了脾气,柯西金正和纳赛尔设法结束这次中东战争,如果叙利亚也同意停火,以色列将失去夺取戈兰高地的机会。

“独眼将军”达扬一不做二不休,终于在6月9日上午下达了进攻戈兰高地的命令。为不致引起苏联介入,达扬连续下达了两个命令,强调不许越过非军事区,而且以攻取库奈特腊为最终界限,尔后立即转入防御态势,争取得到苏联的默许。

以色列进攻戈兰高地的炮声吓坏了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认为以色列会毫无阻碍地一直打到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造成对苏联极其不利的态势,于是苏联便和埃及、叙利亚紧急行动起来,向联合国安理会呼吁停战,力争在最短时间内通过中东停火的决议。

以色列外交部长埃班在美国国务卿腊斯克支持下,玩弄“需请示本国政府同意”的手法,千方百计使安理会做不出停战决议。

勃列日涅夫、柯西金急了,害怕背上阿拉伯人民的叛徒的罪名,因而于6月10日清晨通过热线警告约翰逊:美国必须让以色列在几小时之内停止进攻,不然的话,苏联将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果需要,将采取“军事措施”。

约翰逊不敢无视柯西金的热线警告,急忙召集文武大员紧急 407协商对策。

约翰逊明白,苏联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真是丢人现眼:勃列日涅夫、柯西金自吹为阿拉伯人的坚强后盾,借此捞取政治资本,但却没能挽救阿拉伯人的失败,使阿拉伯人极其失望,苏联的外交行动显得非常无力。在这种情况下,约翰逊十分担心,勃列日涅夫、柯西金为改变在中东战争中的不利处境,不被阿拉伯人民骂为叛徒,苏联会不会铤而走险?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室内“死一样的沉默”,约翰逊觉得自古巴导弹危机以来,世界从来没有像这次这样危险地“濒临一场核战争的边缘”。

国务卿腊斯克翻阅着美国中央情报局送来的一大堆报告,突然大声笑了起来,约翰逊暴跳如雷指责说:“混蛋,我都快急死了,你却能笑出声来!”

腊斯克遭到约翰逊的训斥并不生气,反而笑嘻嘻解释说:“总统阁下请放宽心,我自有暗渡陈仓之计!”

约翰逊才识浅薄,他知道腊斯克出身寒微,完全靠自我奋斗获得牛津大学著名的罗德斯奖学金和高材生两项桂冠,其后任美国驻中缅战区军队总参谋长史迪威的副参谋长;朝鲜战争时作为美国务院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利用他与联合国的特殊关系,促成联合国通过了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美国提案,为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公开进行侵朝战争铺平了道路。

约翰逊想到这里,改成笑脸向腊斯克询问“暗渡陈仓”之计,腊斯克不慌不忙他说:“总统阁下,你尽管答应柯西金的要求,我保你平安无事!”

约翰逊仍不放心,腊斯克这才轻声慢语道出其中的奥妙:他已接到以色列外交部长埃班的战况通报,等到安理会停火决议生效时,以色列早就可以拿下戈兰高地。

约翰逊这才一块石头落了地,指示腊斯克把这个顺水人情送给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

事情诚如美国国务卿腊斯克所料,6月10日中午刚过,以色列总参谋长拉宾收到“即将占领库奈特腊”的报告,立即将此消息发给在美国出席联合国安理会会议的以色列外交部长埃班,埃班又把这个消息通知了腊斯克。

于是,腊斯克指示美国驻联合国安理会代表与以色列密切合作,不再设置重重障碍,更不动用否决权捣乱破坏,而使安理会于纽约时间6月10日拂晓(以色列时间10日12时30分)通过了中东战争停火决议。

令人可气的是,当中东停战决议好不容易通过并于6月10日下午6时30分生效时,以色列已夺取了全部进攻目标,并完成了防御态势,这正是:

约翰逊面目狰狩,腊斯克算盘奇精,柯西金徒然空喜,竹篮打水一场空。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409

第二十六回

煽风点火  导致阿以再战

勾心斗角  两霸舌战热线

话说埃及总统纳赛尔对在 1967 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被以色列打败很不甘心,发誓要报此深仇大恨。

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认为纳赛尔要报仇雪恨就需要武器装备,苏联就可以借此控制纳赛尔和埃及,他私下透露其中的奥秘说:

“尽管纳赛尔在意识形态方面是冒失鬼,但他是个正直的人。事实已证明,他是个可以信赖的人。他在阿拉伯解放运动中的表现是首屈一指的。在现阶段,这一点对苏联来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一旦阿拉伯人民认识到他们的真正的利益,苏联就不再需要这个纳赛尔了。”

苏联领导人中有不少人种族主义情绪严重,经常毫不掩饰对阿拉伯人的蔑视之情,认为阿拉伯人干不出什么大事来,但却认为纳赛尔在埃及和中东享有独一无二的威望,为控制埃及,因而在“六五战争”停火十天后的 6月20日,勃列日涅夫即派苏联军队总参谋部代表团访问开罗,信誓旦旦向纳赛尔保证:

“苏联忠于总统阁下、埃及和各国人民和平、自由和独立的理想,将在联合国内外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以争取消除侵略的后果并协助安排这一地区的和平,苏军将帮助埃及军队重新武装成一支中东劲旅!”

第二天,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波德戈尔内亲自飞往开罗,拍着胸脯保证帮助埃及重建军队。这回俄国人不敢说假话了,1967年7月即有作战飞机110架、坦克200至250辆等新式武器源源不断运到开罗。到同年10月,埃及军队的作战飞机已达到战前水平,坦克也增至700辆,埃军慢慢恢复了元气。到1968年春,苏联又向埃及提供了比战前更先进的飞机、坦克、火炮,埃及又开始与以色列军队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

对纳赛尔过分依靠苏联恢复埃及军队建设,中国觉得有些危险,  1968年7月19日,周恩来在陈毅陪同下接见阿联驻华大使伊马姆,推心置腹提醒说:

“一年前的‘六五战争’,事前我们没有得到通知。我们知道时已发生蒂朗海峡事件,我们感到有点意外。我们知道海峡的事是会引起冲突的。既然主动采取了这一步骤,我们想那么其他一系列步骤都应准备好了,后来才知道没有准备好。更严重的是你们过分相信苏联顾问,又上了美国的当,它说他们不会援助以色列。这事对阿联人民和阿拉伯人民是最大的教训。阿以战争后,你们经济上受到很大损失,你们的处境我们是理解的,但是,一个民族要能够站起来,就是要在困难时不屈服,就能逼出东西来,新中国就是这样逼出来的。”

纳赛尔听了伊马姆报回的周恩来的肺腑之言,觉得大长了民族志气,特意要伊马姆向中国表示发自内心的感谢。周恩来见纳赛尔能听得进逆耳之言,  1969年3月26日又让访华的巴勒斯坦“法塔赫”代表团成员海里勒、约柯蒂、尤尼斯等人转告纳赛尔说:

“任何一个民族要独立,必须靠自己。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民族、小民族都是如此,这是决定性的一条。凡不  411是本民族自己打出来的,独立就靠不住。埃及是个有悠久历史的中等国家,曾经依靠自己的力量推翻了法鲁克王朝,苏伊士运河一仗打得很好,顶住了英、法武装侵略,可是在前年的中东战争中,只打了一天,就大败特败。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不依靠人民,依靠外国。”

纳赛尔觉得周恩来字字金玉良言,对周恩来更加敬重,根据埃及当时刚从战败中恢复过来的实际情况,打算以优势的野战火炮、重迫击炮不断对占领苏伊士运河的以色列军队进行猛烈炮击,使以色列在遭受巨大损失后被迫从苏伊士运河撤退,或者不得不根据阿拉伯方面的要求,用政治方式解决问题,于是纳赛尔发动阿联亚历山大城50万人举行反对以色列侵略的大示威,还胜利进行了沙德旺战斗。

对此,周恩来欢欣鼓舞,  1970年2月2日特意写信给埃及总统纳赛尔,表示坚决支持阿拉伯人民反对美以侵略的正义斗争,同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接见埃及驻华大使阿卜德,面交了他致纳赛尔总统的信,热情地将双手交叉胸前鼓励说:

“最近的沙德旺战斗和亚历山大城50万人的示威,体现了你们的战斗精神,这是令人感动的。我们支持埃及人民、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人民的正义斗争。”

面对阿拉伯日益高涨的反对美国和以色列侵略的斗争,美国支持以色列耗资2.  38亿美元,在苏伊士运河东岸修建起“巴列夫防线”。

此防线长123公里,平均高达8.5米,设置了密密麻麻的蛇形铁丝网、碉堡群,布满了地雷,还在苏伊士运河沿岸敷设了汽油管道,一声令下就可喷出大量燃烧的汽油,刹时间把运河化为一堵火墙,使对方插翅难以飞过,加之在西奈地区驻有8万重兵,以色列便宜称巴列夫防线固若金汤,天下无敌。

这可难坏了埃及总统纳赛尔,他报仇心切,便一次次飞往莫斯科,请求勃列日涅夫、柯西金提供大量先进武器。面对苏联人的冷嘲热讽、无理刁难,纳赛尔忍辱负重,终于在1970年3月,盼来了1500名苏联军事人员,带着40部萨姆一3导弹发射架、100架米格—21型喷气式飞机到达埃及,接着又派来1.6万名苏军技术人员,运来一批萨姆—2型高空防空导弹。

纳赛尔满心欢喜,忙下令在苏伊士运河以西地区部署苏联先进导弹,但一与以色列军队交战,纳赛尔就发现埃及的导弹总比以色列的低一个档次,而且最先进的轰炸机和坦克苏联都迟迟不给,才知道美苏为维持中东不战不和的局面,私下早已达成默契,不把最先进的武器提供给阿拉伯国家。

纳赛尔满怀一腔报仇雪恨之心,结果发现受了苏联戏弄,不禁怒火中烧,优愤交加,加之约旦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1970 年爆发流血冲突,他忙于调停,疲于奔命,又悲愤满腔,竟于1970年9月28日心脏病碎发,与世长辞。周恩来9月29日晚上前往埃及驻华大使馆吊唁纳赛尔总统不幸逝世,悲叹这位埃及一代雄杰竟因过分相信苏联霸权主义而被气绝身亡。

勃列日涅夫得知萨达特继任埃及总统暗暗叫苦,因为苏联长期以来暗中支持萨布里,甚至企图搞掉萨达特。刺杀毒计失败之后,苏联又暗中搞过一次针对萨达特的军事政变,萨达特只是在最后一分钟才挫败了苏联的阴谋。

现在,不合克里姆林宫胃口的萨达特竟然登上埃及总统的宝座,勃列日涅夫气歪了鼻子也只得面对现实,马上和柯西金协商对埃及新领导的对策。

勃列日涅夫问柯西金对萨达特的印象,柯西金与萨达特有过几面之交,他若有所思他说:

“安瓦尔萨达特是个难以捉摸的人。他性格有点压抑,常常 413忽而猝然大喜,忽而突转抑郁;他还是一个善于深思的人,不像性格开朗的纳赛尔那样感情奔放。因此,比起他的前任来,他这个人一直是难以揣测的。”

柯西金这番话把勃列日涅夫说得心急火燎,认为事不宜迟,让柯西金马上飞往开罗,设法把萨达特控制在苏联掌股之中。

柯西金在纳赛尔逝世的第二天,就风风火火赶到开罗,声称苏联在埃及有着巨大的军事和政治投资,竭力对萨达特施加影响,劝萨达特对以色列采取和解政策。

萨达特与柯西金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旗帜鲜明他讲出他的主张:“从纳赛尔逝世、我接任的那天起,我就知道我非得打仗不可,纳赛尔也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