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谋说天下系列-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油纸包被送到了忽必烈的手中,忽必烈反复念叨着:“霜落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累臣有帛书。”
是的,是他,十五年来,忽必烈一天也没有忘记过他:是他劝说自己“断然班师,亟定大计”;是他上书《东征议》,阐明应在平定各国后,先暂停用兵,安抚民众,治理百业,创法立制,颁布条纲,使国家上下井然,有条不紊之时再征讨南宋;是他说明连年征宋不成功的原因在于用智不足;是他认为征宋战略应是“自东海至于襄阳、邓州,发数路大军作为主力,进攻南宋正面,自汉中至大理,轻兵捷出,以骑兵绕攻敌人后方……之后应先荆襄后两淮,先两淮后江南,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这些目标,有的已经实现,而有的正在有条不紊地实现着……
多么优秀的大臣呀,然而南宋扣押了他整整十五年。忽必烈震怒了,他立刻下令召集朝议,商讨征宋战略方案。
说到征宋,其实忽必烈一日也没有放弃过。但是,自蒙哥死后,忽必烈忙于夺取汗位。汗位夺到手后,又忙于追击阿里不哥。阿里不哥还没有完全投降,他又忙于平定李璮的叛乱。李璮乱平,他又忙于整理朝政,对付汉儒和汉人的世侯……他忙得不可开交,一时抽不出手来。
现在行了,他要对南宋出手了。他在军事会议上说:“我对南宋是礼让的,十多年前,我从长江那边回来即大汗位时,为形势所迫,曾与他们签订合约,结果他们背信弃义,把我的使者郝经扣押了,一扣就是十五年呀!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决意兴王者之师,征讨南宋,让南宋小皇帝明白,我们大元不是好欺负的!”
听到忽必烈要伐宋,蒙古将领个个摩拳擦掌,汉人大臣也都极为拥护,他们都积极地表现自己,意图通过这场灭宋的战争,好向忽必烈显示自己的忠诚,恢复对他们的信任。
最为积极的是刘整。
刘整,字武仲,河南邓州人,他原是金国的将领,金亡后投了南宋。因受贾似道排挤,愤而投蒙,整籍泸州十五郡、户三十万入附。忽必烈大喜,任命他为夔府行省兼安抚大使,赐金虎符,又授予行中书省于成都、潼川两路。
攻打宋国,先从哪里下手,在蒙古内部从来都是有争议的。以前,蒙哥的意见是先拿下四川,然后从西而东;一种意见是先取建康(今南京),然后再顺江而下,攻克江南;而史天泽则建议应先取襄樊,而扬州、泸州可置之不顾,直插临安。临安破,则巴蜀之地就不攻自破。但是,由于刚刚发生了史天泽擅杀李璮事件,此时的忽必烈对史天泽还没有完全恢复信任,又加上蒙古人大多反对,他也就没有采纳。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灭宋之事提上日程,箭已在弦上……
刘整说道:“南宋偏安一隅,苟延残喘,国弱民疲,奸臣当道,良臣猛将欲以自保,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而我朝国力充盈,兵强马壮,此为我大元灭宋的天赐良机。况且,自古以来,帝王非四海一家不为正统。眼下,圣朝已有天下十之七八,怎能弃一隅而自弃正统呢?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圣上决断乃英明之举。”
忽必烈大喜,问道:“计将安出?”
刘整说道:“臣下认为,先攻襄阳,撤其扞蔽。所谓:‘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
他提出了和郝经、史天泽同样的观点。
塔察儿出班奏道:“臣以为攻宋时机尚不成熟。”
忽必烈问:“何以见得?”
塔察儿说:“我军擅长陆战骑射,不善水战,现在攻宋,是以我之短对敌之长,应练好水军以后再攻宋为宜。”
穆哥也说:“宋廷虽然偏安江南一隅,但对其实力也不能低估。江南乃鱼米之乡,财力颇丰,城池坚固,利于久战。金朝两次攻宋均告失败。我朝窝阔台汗打到四川,无功而返。蒙哥汗更是饮恨钓鱼山下。这一切都提示我们,攻宋必须作好充分准备,轻易攻打是不会奏效的。”
“臣下不敢苟同两位王爷的观点!”刘整望了一眼两位王爷,然后说:“臣下认为,不说金朝,只说宪宗之所以饮恨钓鱼山下,臣下以为其弊有四:一是选错攻宋地点。我蒙古大军,长于骑兵作战,所向无敌。但骑兵作战,宜选择空旷、平坦之地。川蜀深山大川,险阻重重,山路蜿蜒曲折,我骑兵在此种地形很难展开。况且敌人占据地利人和,我军为客,人地两生,既无掳掠来补充给养,又无俘获来补充兵力,只能以有限之力,冒无限之险,纵然有泰山压卵之势,倾河海以灭火之举,一旦进攻遭受阻滞,盘桓不能前进,便无异于强弩之末;二是国力尚很疲弱。凡夺取天下者,必蓄养精力,征赋税以足需用,屯农田以足粮草,待内部理顺,对外歼敌的条件也就成熟。而蒙古帝国自开国以来,一直在外用兵,国力岂有不弱之理?宪宗皇帝承继大统不久即出兵攻宋,以强力谋取。兵法说,以力强取者则不可持久,久则挫伤元气,疲困不振,因此才致使功败垂成;三是缺乏智谋。古之用兵,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而后可以用奇兵。岂能连兵百万,首尾万里,御驾亲征,全国动员,搅得天翻地覆,人人皆知?如此伐宋,无异于撞其钟而掩其耳,吃其脐而蔽其目,这哪里是用奇兵,分明是拿着价值千金的玉璧去投瓦石!”
忽必烈对刘整的高谈阔论非常感兴趣,问:“刘爱卿认为,用兵襄樊,又有哪些胜算?”
刘整接着说道:“选择用兵襄樊,原因也有三。”
“一是发兵南下的条件业已成熟。自我皇承继大统以后,锐意改革,内修政理,鼓励农桑,北方经济已经复苏,现已民殷国富。加之时下内乱已平,漠北安宁,各种不安定因素业已清除殆尽,政局如日中天,此时南下伐宋,正能完成我皇一统天下的宏愿;二是襄樊是南宋的软肋。兵法说,打蛇七寸,攻人打软肋。千里长江,两淮、临安、建康如果视为蛇头,巴蜀为蛇尾,则襄樊就是它的软腹。软腹牵制了蛇头和蛇尾,一旦击中,攻下襄樊,向西使川蜀与朝廷失去联系,向东则有顺江之势,向南使得南面的湖湘门户洞开,蛇头、蛇尾不能相顾,然后猛击头部,哪有不胜之理?三是我军骑兵、步卒优良,所向披靡,惟水战不如宋军。我军从现在开始,着手围困襄樊,然后造战舰、练水军,夺宋军所长,接我军所短,必能获得成功。况且我蒙古大军经过几年的实战,对于攻城拔垒亦有相当的经验,从伊儿汗国引进的炮,更是威力无比,应当说,现在我军与宋相比,在战斗力上已经远远胜出。”
“可不能小瞧南宋噢!”阿术领兵与南宋军队较量过多年,对他们的作战能力和技巧有着细致的研究,对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也都了解一二,他插话说道:“别看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却是物阜民丰,兵多将广,只是由于皇上无能,贾似道擅权枉政,才离心离德,民生怨怼。我看要打南宋,应该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持久战!从中央突破,这个办法好!但是,以我方的国力、财力、兵力,攻占襄阳尚需时日。”
刘整说道:“襄樊之地,夹汉水互为依存,‘跨连荆豫,控扼南北’,位于南北交通要冲,处黄淮与江汉平原交汇之处,兼有荆山与汉江之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在此经营多年,固若金汤。我军应先围襄阳,然后破之。说得更清楚点,就是采用‘围城打援’的战术,逐渐消耗宋廷的财源、兵源,最终一举消灭南宋,统一全国。”
阿术顿首。
忽必烈看到大家不再说什么,就把视线转向了右中书右丞相安童。这个从十三岁就被自己提拔为怯薛长,十八岁就任右中书右丞相的年轻人会怎样想呢?
安童看到了忽必烈征询的目光,就一字一顿,掷地有声地说:“完全同意刘将军的意见!”
“好!”忽必烈双手撑住金椅扶手,慢慢站起身。
“众卿听旨:朕意已决,即日设立元帅府,全面实施中路突破的战略,在宋人的江北防线上打开缺口,大军长驱直入,一举突破长江天险!阿术、刘整,我命你二人全权指挥攻宋军队;阿里海牙,朕命你别置行省掌佥军、屯田、供饷诸事,同时负责入奏军机。后勤保障及兵员调遣则由中书省和枢密院协商解决,不得延误,否则,军法论处!”
“遵旨!”众将离席,齐声接旨。忽必烈如此分派,自有他的道理。阿术曾随忽必烈远征大理,又多年在黄、淮间指挥军队与宋军对峙,有丰富的对宋作战经验。刘整入朝之初即对攻宋之策成竹在胸,远在大计确定之前,他已命部属日夜操练,作好大军渡江作战的准备。阿里海牙,这位在整个会议期间一言不发的畏兀儿高级将领,则擅长协调诸军、确保供给……
对南宋的整个战略部署了如指掌的刘整确定的攻宋方略,它直接点出了南宋防线上的要害和最大软肋,使得元军由原来的多点进攻变成集全力而攻敌之要害,而后来的战事也表明刘整的计策是非常高明的。咸淳三年,也就是公元1267年年末,主帅阿术与副帅刘整率军南下,亲自安排进攻襄樊的事宜,灭宋的大战从此拉开了……
2。 合而围之,以逸待劳,宋元襄樊之战
刘整“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的建议被采纳后,忽必烈立刻下旨让都元帅阿术和副元帅刘整,驱动十万蒙汉大军,星夜兼程,直逼汉江北岸的襄阳城。一场灭亡南宋的战斗——襄樊之战的大幕拉开了……
刘整知道,襄阳是军事重地,经过南宋长期经营,城池筑得又高又厚,还储备了大量的作战物资和粮食,城池四面环水,水中布满了大量暗礁、木桩、铁丝网。别说攻城,就连靠近都非常困难。硬攻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就向忽必烈建议,襄樊战役宜采取合围困敌,然后围点打援的战略。先通过贿赂南宋荆湖制置使吕文德,在襄樊城外置榷场,通商贸易,然后以防止盗贼、保护货物为名,在襄樊外围筑造土墙,合围襄阳。吕文德不识诡计,竟然同意。于是,元人在襄樊东南的鹿门山修筑土墙,内建堡垒,建立了包围襄樊的第一个据点。这样,蒙军不费一兵一卒,便将战线推进到襄樊城脚下。
阿术和刘整到达襄阳城外,史天泽不久也被派往襄阳战场,三个人登上与襄阳城遥遥相对的岘山,一面观察地形,一面商议对策。
刘整指着襄阳城外密如蛛网的水道,对阿术说:“元帅请看,襄阳四周被水包围,没有善战的水军是很难接近的。我军铁骑精良,所向披靡,唯水军不如宋。因此,我建议暂不强攻,先行围困,然后抓紧操练水军,修造舰船,待水军练成再水陆夹击,便可破敌。”
史天泽说道:“襄阳久困未下,原因在于它还不是一座死城,它和外面还有血脉相通。要真正困死襄阳,必须得进一步加强包围圈的建设,从陆路和水路把襄阳合围起来,断绝其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这样才能有效。”
“将军有何高见?”阿术对史天泽的建议很感兴趣,问,“你说说,如何困死襄阳?”
史天泽说:“元帅您看,现在虽然我军已经修建了一些围墙,但这些围墙并不能连在一起。特别是水路,就更没有防御设施了,而这恰恰就是襄阳城与外界联系的血脉。因此,我军宜进一步完善围困办法,强化围困措施,主要是分三点,即筑新城以困襄阳,筑堡万山以断汉水西向的交通,立栅灌子滩以绝东流的通道。具体办法是,水路方面在万山到百丈山的江中用木桩铁索筑起一道长栅,在江心咽喉处筑一座高台,上置火炮、强弩,高台两侧多置石墩,防止敌船驰援襄阳,切断襄阳通过水上与外界联系。
陆路方面要在原有土城的基础上,在襄阳城东的白河口、鹿门山筑堡,切断与汉东地区的联系;在万山和百丈山筑长围,切断襄阳粮道,令南北不相通;在岘山、虎头山筑一字城,联络诸堡,断襄、樊樵苏之路;在汉江之西加筑新城,完成对两城的合围。这样,整个襄阳就像铁桶一般,怕是连只鸟儿也飞不出来。那么,襄阳城破,只是时间问题了。”
阿术大喜,立刻依计行事。
于是,刘整便造战船,习水军。先后造船5000艘,日夜操练水军,又得到四川行省所造战舰500艘,不久就建立了一支颇具规模的水军。
襄阳城外,堡垒的修筑也如期进行。史天泽亲自督促,不久襄樊外围便修筑城堡十多座,把旧有的土城连接,建立起长期围困襄樊的据点,完全切断了襄阳与西北、东南的联系,襄樊成为一座孤城。此时,元军基本上实现了对襄樊的战略包围目标。
元军筑堡、锁江,吕文焕十分着急,多次遣人外出求援。可是,吕文德丧失了应有的警惕和军事判断力,把此次蒙古人志在灭宋的侵略战争误作边境地区经常有的军事骚扰,不但不以为意,还对吕文焕的信使破口大骂:“汝等妄言邀功!倘若真有此事,也不过是假城而已。襄阳、襄樊的军需储备可支持十年!回去告诉吕六(吕文焕),只须固守。若刘整胆敢轻举妄动,待春汛一到,我亲自出征,恐怕到时候他们就要闻风而逃了。”
幸亏吕文德不久就病死了。
南宋政府接到求救的消息,为挽救危局,只得不断派出军队与元军作战,试图解襄樊之围,于是,襄樊之战又进入了包围与反包围的拉锯战,拉开了襄樊之战第二阶段的帷幕。
1267年秋,阿术率军攻打襄阳,清除襄阳外围设施,小有胜利。但宋军乘蒙古回军之际,在襄阳以西的安阳滩派水军扼其退路,然后派骑兵直冲其阵,蒙古军队大乱,连都元帅阿术都险些被宋军活捉。蒙将怀都选善识水性的士卒泅水夺得宋军战舰,其余将领奋勇拼杀,才将宋军击退,转败为胜。
1267年冬,南宋任命吕文焕知襄阳府,兼京西安抚副使。次年十一月,为打破蒙古军对鹿门、白河的包围,吕文焕命襄阳守军进攻蒙古军,但被蒙古军队打败,宋军伤亡惨重。
咸淳五年(1269年)三月,宋将张世杰率军与包围樊城的蒙古军作战,又被阿术打败。七月,沿江制置使夏贵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