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谋说天下系列-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辉。所以,陈友谅的这个计划战线很长,范围也很广。他第一步要做的是再扩大自己的威望,现在武将们个个都很服他,文臣们都有些清高,不太愿意跟他往来,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收拢文臣的心,让那些人乖乖地为自己服务。陈友谅的第二个计划是除掉徐寿辉的心腹,把徐寿辉手中的那二十万兵力拉到自己旗下,这样徐寿辉就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了,想取代他称帝就自然不难。
陈友谅开始施行计划的第一步。在陈友谅看来,文人其实没什么能耐,就是喜欢舞文弄墨、发表评论而已,给些实惠其实很容易拉拢,他也知道那些人往往自命清高,死都不愿屈尊服输。要收服这些人,首先得制造事端,让这些人对徐寿辉不满,然后自己趁机搞分裂,把能拉拢的拉拢过来,不能拉拢的想法排挤出权力中心。
这一日,徐寿辉宣布要迁都龙兴,其实早有风声说皇上要迁都,只是都未进入实质性的讨论中。听到这个消息,一部分人很惊讶,一部分人很平静,看来是早有讨论,陈友谅不惊讶也不沉静,他有自己的盘算,他担心的是徐寿辉对自己有所防备,借迁都之事重整军政权力的分配。陈友谅明白,无论如何都得阻止迁都,这既是自己保存实力的举措,也是证明自己威望的时机。陈友谅并没有当面反对徐寿辉的提议,退朝之后,陈友谅开始采取行动。他联合了大批武将反对迁都,同时拉拢几个对迁都之事有异议的文臣。这样陈友谅算是把这件事做成功了,他对自己也更有信心。
证明了自己的声望和实力,接下去,陈友谅开始策划如何除掉赵普胜。因为赵普胜是徐寿辉的亲信,在天完国握有重要兵权,拉拢这个人是不可能的,要想顺利称帝,除掉这个人是最保险的做法。虽然陈友谅可以找借口直接杀掉赵普胜,但为以后的发展考量,陈友谅决定设计陷害他。
在起义军中,最恨的就是叛变。陈友谅就用了这一招。他让自己的亲信冒名赵普胜写信给朱元璋,言辞恳切地陈述天完国如何纷乱,已无立足之地,请求朱元璋收留,言下之意就是要投靠朱元璋。朱元璋收到此信,也不管真假,他早已耳闻天完国内部分裂严重。此时也管不了那么多,对他来说周围的势力越分散,越弱越好,所以他立即派人到汉阳,准备让天完国的势力更为分散。而陈友谅则在暗中打探观察,还派人秘密联络朱元璋派来的人。原来朱元璋让人来收买赵普胜的门客,且在城中散布赵普胜要投降朱元璋的消息,这个消息陈友谅的人比朱元璋的密探传播得还要凶。
这一日,陈友谅见人证物证皆在,决定采取行动。
但是,陈友谅并未亲自向徐寿辉揭发赵普胜“叛变”一事,而是串通了其他官员,让别人揭发,他来收场。
早朝的时候,只见一个官员向徐寿辉报告城内将士有人叛变的信息,另一个官员则含沙射影地直指叛变的人是赵普胜。正在徐寿辉一时不知该如何裁决之时,陈友谅正色说:“皇上,在下以人格担保,赵将军忠于皇上,为天完国出生入死,绝无叛变之心。”
听此言,徐寿辉心里舒服了些,他无法相信跟随自己多年,忠心耿耿的赵普胜会叛变。
陈友谅的话刚说完,就另有官员站出来,看了一眼陈友谅,仿佛很不屑的样子:“陈元帅自然是心向赵将军,你们私下交好,各位也都知道。可是如今人证、物证都在,各位不能不信啊,带人。”
几个兵士押着一个人进来,此人正是赵普胜的一个门客,有不少官员都知道。其实这个人并不想揭发赵普胜,他知道赵普胜实属冤枉,但是他的确接受了朱元璋那边的钱财,被陈友谅知晓,陈友谅威胁他说,要么他死,要么赵普胜亡,让他做个选择。人都是自私的,在最关键的时刻,总是不得已地想到要保全自己的性命。这个小官吏就是这样无奈中选择指证赵普胜。
这个人还带来一封信呈给皇上:“小人该死,是赵将军让我写此信给朱元璋,朱元璋也许诺说要给赵将军封赏……”
不等他把话说完,徐寿辉大怒:“够了!你为何不早些呈报,同样是居心叵测吧?”
那小吏战战兢兢地看了一眼陈友谅,陈友谅嘴角微微牵动,算是一丝微笑,他方定定神说:“不是小人不报,是陈大人不信,还差点要了小人的命。”
陈友谅忙跪下说:“臣罪该万死。如今人证物证皆在,臣无话可说。臣该罚,臣向来钦佩赵将军的为人,不敢信此。如今……如今臣奏请皇上大义灭亲,除掉……除掉……”说着痛苦万分的样子,极为感人。
就这样,陈友谅以光明正大的理由杀掉了赵普胜,赵普胜手下的兵力逐渐被陈友谅收纳。面对赵普胜被杀的情形,一些人感受到天完国内权力斗争的惨烈,心中恐慌,像丁普朗和傅友德两位,深知跟陈友谅不是一路的,直接投靠朱元璋去了。而陈友谅也不在乎,如今的局面,越分散对他越有利。
杀了赵普胜之后,徐寿辉心中也恐慌起来,因为有人真的去投靠朱元璋了,他也看到陈友谅现在越来越厉害。迁都,必须迁都,只有这样才能重整朝政。徐寿辉下令,强行迁都龙兴。徐寿辉的这一决定影响了陈友谅的计划。他只有加快行动,赶在迁都成功之前,除掉徐寿辉,反正都是迁都,那他就再建个新都,这是陈友谅心中的想法。
而徐寿辉也不是愚笨之人,他知道强行迁都,陈友谅必定会有想法,所以决定找个借口把陈友谅支出去领兵,然后带领城内人马迁往龙兴。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的腊月,空气中凝结着寒冷的气息,也凝结着重重的心事,徐寿辉率领水路军十万沿江东下前往江西。不料,徐寿辉一行到江州码头时,看到了最不愿看到的人——陈友谅。陈友谅一副忠臣的样子,恭敬恳切地迎接,一时徐寿辉这些人反而不好意思起来。
徐寿辉到了江州,可谓是进了陈友谅的手心。江州是陈友谅的地盘,在这里除掉徐寿辉,陈友谅有十足的把握。陈友谅在心里暗自高兴:“这次真是徐皇帝自己送上门来了,就等咱陈友谅干一番大事吧。”几乎是把徐寿辉在江州囚禁了几个月,直到次年的六月,陈友谅借机邀请徐寿辉游船,派人悄悄杀了徐寿辉。陈友谅昭告天下,江州为都,国号大汉,自称汉王,并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
陈友谅在江州称王,使得此时的天下颇有几国鼎立之阵势:元朝、诚王、汉王、明王是此时的主角。而这些起义势力的崛起加速了元朝的灭亡,同时起义军之间的纷争也越来越激烈。
第二章 投军濠州
1。 天灾人祸,削发为生计
元至正四年(1344年)上半年,对淮河流域的人们来说,是最为困苦的时日:旱灾、蝗灾加上瘟疫蔓延。先是禾苗干枯、田地龟裂,火热的太阳下是漫天遍野的蝗虫,尔后又是可怕的瘟疫。
濠州(今安徽凤阳)地区钟离太平乡的人,家家户户都在因瘟疫死人,而官府对此无动于衷,依然敲诈勒索百姓的钱财。孤庄村的朱五四家,不到半个月死了三口人,仅剩下十六岁的小儿子朱重八和二儿子朱重六。这个朱重八就是后来建立了明朝的朱元璋。
看着死去的亲人,朱重八和他的哥哥痛苦万分,而更为窘迫痛苦的是没钱为亲人办丧事。无钱无地的朱家连埋人的地方都没有,万分无奈之下,朱重八苦苦哀求地主刘德借钱帮忙,谁知被骂了个狗血喷头。朱重八这下真是愤怒到极点,也恨透了这些为富不仁者。
在穷邻居的帮助下,朱重八有了安葬父母的葬地。朱重八内心的伤痛是失去亲人,而现实的痛苦却是没有生存所需的物质,这种天灾人祸的日子,吃食只能是草根树皮了。朱重八父母死后,家里的粮食只剩下十三颗稻种,那是官吏抢夺的时候落在地上,朱重八的爹一颗颗捡起来的。看着这十三颗稻种,想到地主的辱骂,官吏的凶残,年少的朱重八心中充满了怒火,他暗暗发誓有一天要出人头地。本来他只想当一个能够自食其力的农民,而这个最基本的权利被现实压榨干净了。
苦闷的朱重八左思右想,满怀抱负竟无投奔之处。他家本是搬迁而来,如今父母双亡,无亲无友,朱重八越想越郁闷,整日躺在四壁空空的土屋里睡大觉。这样晃荡了几个月,儿时的玩伴像周德兴、汤和都比他年纪大些,已经出外谋生了,连个商量的人也没有。眼看到了九月,饥饿苦闷的朱重八决定告别二哥走出孤庄村,独自闯荡。听说朱重八要出外,邻居汪大娘很不放心,说起朱重八的爹当年在皇觉寺许愿,让重八给高彬法师当徒弟。出去闯荡不如当和尚去,算是还了愿,也能捞顿饭吃。
就这样,无奈之中的朱重八到了皇觉寺,削发为僧。
在皇觉寺的日子,朱重八过得并不愉快。他从未想过自己要当一个和尚,做和尚不过是一时的职业,为的也就是那几碗饭而已。尽管已经削发,披了袈裟,在形式上是一个和尚,而他的内心还念挂着凡俗世界的种种。每天听着钟声、鼓声、木鱼声、念经声,朱重八的心中就备感寂寥,这些声音对他而言是无奈的忍受,他总是想起年少岁月的热闹,想起家人在一起的温馨。
小时候给地主放羊放牛的时候,朱重八总是有很多主意,脑子转得快,做事有主见,成了小伙伴们的头头。当时朱重八最喜欢和同伴玩的游戏是扮皇帝。虽然身上衣衫褴褛,但是坐在用土堆成的宝座上,看同伴们装模作样的三跪九叩,高呼万岁,心中真是得意呢。朱重八最喜欢赏赐小伙伴们的是食物,他常常大方地赏赐馒头给他们,在小小的朱重八心中,做皇帝的好处是有馒头吃,让别人也有馒头吃。
朱重八还是个最有担当的孩子。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一起给地主放牛,放牛的时候很饿,尤其是周德兴、汤和、徐达他们也喊饿,越说就越觉得饿,就异想天开地想着肉的滋味如何,个个都流出口水来。只见重八大声喊道:“有了!”
汤和、徐达等人都惊讶地问:“什么有了?”
重八大笑道:“肉,我让你们吃肉!”伙伴们更是惊讶地目瞪口呆,馒头都没有,哪来的肉。
只见重八一声不响,把一头小牛犊牵过来,用绳子捆住小牛的前后腿,抄起砍柴的斧子,朝着牛脖子狠狠砍去。小伙伴们立即明白了,大笑着拥过来帮忙。重八让汤和、徐达他们剥皮割肉,让另一些孩子去捡柴。不一会儿,这群孩子生起火,吃起美味的烤牛肉来。
吃完最后一块烤牛肉,徐达蓦然惊叫道:“吃了小牛,地主那里如何交代?”
大家面面相觑,互相埋怨,乱嚷嚷地争吵起来,有几个小点的吓得哭起来。
这时,重八像大人一样,拍拍胸脯说:“吃牛的主意是我想的,大家不要着急,不会连累你们的,我有办法。”
重八镇定地把小牛的皮和骨头都埋了,用土把刚才砍牛剥牛的血迹盖起来,然后拿起小牛的尾巴向长满野草荆棘的山缝走去。
小伙伴们你看我,我看你,都莫名地怔住,不知重八要干什么。
只见重八爬到较高处,把小牛的尾巴用力插在山上的石头缝里,大声说:“咱们就告诉地主,小牛自己钻进山洞了,怎么都拉不出来,只剩尾巴在这留着。”
小伙们都兴奋地叫好。
地主虽有疑心,但也找不出什么名堂,揍了重八一顿,赶他回家了。
虽然朱重八这次吃了些苦头,还丢了差事,但是他的敢作敢当却赢得了小伙们的信任,成为一个受拥护的孩子王。
每每想起这些,身在皇觉寺的朱重八就觉得找回了自己,找回了生活的意义。因为在皇觉寺,朱重八的身份地位最低下,常被指使得团团转,脏活累活全得干,窝了一肚子火气。好在朱重八生性聪明能干,颇得住持的赏识,每日清晨洒扫后,他都到住持房间学识字。朱重八刻苦好学,记性又好,日间无事时,就在佛台的灰上用手写字,平时走路也口中念念有词,别人还都以为他在念经,其实是在背书,背住持教的《三字经》、《千字文》。就这样不到两个月,朱重八就认识了数百字,并从书中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读书识字成为朱重八寺庙生涯中最大的快乐,然而还未等朱重八在皇觉寺扎根,出家不到两个月的他就因庙里经济紧张被赶出去云游了。
出了皇觉寺,朱重八漫无目的地四处流浪。先是一路向南,到了合肥,又向西到了固始、信阳,再向北到了汝州(今河南临汝)、陈州(今河南淮阳),东至鹿邑、亳州、颍州(今安徽阜阳)等地。云游的生活其实就是依托着和尚的名义化缘讨饭罢了,比起在寺里艰苦很多,一路走下来,居无定所,食无饱餐,狗追人赶,人间冷暖,世态炎凉,都体会到了。就这样过了三年多,元至正八年(1348年),听说家乡有人反叛朝廷,变故较多,引起朱重八的思乡之情。他又一路辗转,戴着破箬帽,捧着一个瓦钵,拿着一个木鱼,回到皇觉寺。
重回皇觉寺不久,朱重八就听到各种关于红巾军的信息:红巾军占了襄阳,元兵死伤惨重;另有红巾军攻下南康,元兵不战而败;芝麻李占了徐州,徐寿辉称帝了……这些信息不断搅乱着朱重八的心,这几年的云游生活,不仅使他增长了阅历,也开阔了视野。况且他本来并不愿当和尚,如今这些乱世英雄豪杰的涌现,更刺激了他出人头地的心理。这些年他经历的苦难都不算什么,让他无法忘记的是被地主侮辱,被人耻笑,生存的压力并不可怕,而生命的尊严不可侵犯。这些日子,朱重八的心被搅动得厉害,回首往昔,遥想未来,他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正在朱重八思绪纷乱的时候,他收到了一封信。
这是他儿时的伙伴汤和写来的。原来汤和这些年跟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已经做了千户,如今占了濠州,离皇觉寺并不远。听闻朱重八还在寺中,就写信来邀请他前去濠州投军。
这封信强烈地冲击着朱重八的心。他在寺中走来踱去,反复思考,还是下不了决心离开皇觉寺,担心事情败露出去,细心的朱重八先把信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