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谋说天下系列-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济席哈同意了图哈纳的建议,按照图哈纳所说的把兵力做了安排部署。一切准备就绪,济席哈松了一口气,他朝黑龙江的方向看了看,心想,皇上的计谋果真高明,现在自己不费多大力气,只等着他们朝这个“口袋阵”里钻了。

博穆博果尔率部撤离后,并没有急于赶路,走一走,停一停,倒像是在逛景,并没有被追的紧迫感。

等行到蒙古境地的那个岔路口时,已经是三日以后。此时,博穆博果尔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异常,反而觉得更轻松了。眼前的景象让他有些陶醉了,野风吹动着草地,草地如浪一般地翻滚着,天上的白云洁白,还有温暖的太阳……他在心里勾出了一幅长长的蓝图,从黑龙江、蒙古直到中原。

二百四十名勇士早就有些按捺不住了,藏匿在草丛里已经好长时间,他们屏着气息,倾心听着马蹄的声音。终于,马蹄的声音响起来了,接着博穆博果尔部出现了。济席哈嘴里咬着一片草叶,看着他们走入了埋伏圈里,突然大喊了一声:“叛贼哪里逃!”喊声便是命令,勇士拉开弓,如落雨般的箭朝人群里射去。

这太突然了,博穆博果尔心中的蓝图随着一声大喊而破灭了。这时,他突然想到飞鸽传书里有一段字是:“早些天他派了一支精锐,但路线并不是冲着我们来的……”再看看放完箭拿着长刀冲杀过来的骑兵,他心里顿悟道:“我中了皇太极声东击西的计了。”前路被堵死,队伍受到突袭,一下子溃不成军,挥长刀的骑兵还没冲过来,队伍就已经七零八落了。博穆博果尔掉转马头想从后路冲出去,这时一柄闪着寒光的长刀已经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这次清军没费一兵一卒就大获全胜,济席哈、席特库马上率领部队押解博穆博果尔等人回到沈阳。

6。 避强斩弱,松锦大捷

经过皇太极十几年的治理,社会矛盾已经基本缓和。他登基称帝后,政权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然而在山海关以东,仍有明廷死死不肯放弃的锦州、宁远、松山、杏山等重镇,这些城如果不得,山海关就牢不可破,清政权要想入关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清军如果想打开山海关,进攻北京,就必须拔除关外明军的这些据点,取得全辽,才能把清的势力推向全国。

崇德五年四月二十九日,皇太极亲自率军进攻锦州,锦州的守将是祖大寿。皇太极迅速组织兵力把锦州围了起来,锦州被困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京师,崇祯很慌张。为了使锦宁防线不致因失锦州而崩溃,崇祯急忙把正在西部与农民军作战的洪承畴抽调到了辽东,出任蓟辽总督,率领各部总兵共计十三万人,火速驰援锦州。洪承畴久经沙场,他深知清军作战能力强,所以和清作战一定要持慎重的态度。此时清军的主要目的是夺取锦州,兵力应该在围困锦州上下了很重的砝码,这样一来,在防御外敌这方面肯定很薄弱。洪承畴决定钻这个空子,彻底把清军消灭在锦州之地。

清前线防守总指挥是多尔衮,驻守在乳峰山。洪承畴把兵力全部集中在乳峰山上,多尔衮仓皇出战。两军大战了一场,清军大败。皇太极下令退兵,在距锦州六十里的地方驻营。这次失利对皇太极打击很大,一下就病倒了。养病期间,他一直在考虑夺取锦州的事,觉得以自己目前的兵力实在是无法在和明军抗衡下去了,于是又下令搬来了援军,等自己病愈再亲自率领大军出发。

八月十九日,皇太极大病初愈,就率领大军赶赴松山。

皇太极把部队安置在松山脚下,又亲自派了一批人对松山进行了一番细致的考察。他觉得松山城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处在锦州、杏山、宁远之间,仿佛是宁远与锦州的咽喉。在详细观察了地形与明军的布防后,他发现明军大部分集中在前锋,后面的队伍防御很薄弱。于是他突然顿悟出一个计谋来,想道:明军这个阵法固然厉害,却还是有些漏洞,这个阵法力量全部集中在前面,而后面的兵力简直太薄弱了。利用这一点,把全军力量集中起来攻打明军的尾部,明军必定大败。

于是,他把军队部署在松山与杏山之间,然后从锦州西往南,穿越松、杏之间,直到海口,一连掘了三道大壕,各深八尺,宽有丈余,使得人马不能通过,形成了对松山的一种包围状态,同时也切断了松山与后方杏山的联系,然后对塔山、宁远来的援军实行打援,并伏击从松山突围的明军。这样的布置使清军逐渐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等洪承畴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清军的作战部署已经很完善,只等着明军做出反应。洪承畴心里慌乱起来,他没想到自己先前精心布置的战略方针一下子全被清军的这种打法给打乱了。他本想正面跟清军来次决战,没想到清军竟然绕到自己后面去了。后路被切断,一系列对明军不利的局势接踵而来。

营帐中,洪承畴一脸愁容,他对诸将说道:“我军既然已经置身此地,应该依照原先的计划部署。不管后方如何,直接率兵攻打前方,解围锦州,成败就在此一举。”

洪承畴的话刚一说出口,立刻遭到诸位将领的反对,他们提出:“清军攻取锦州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拿下的,现在咱们的后路被截断,粮饷得不到及时输送,恐怕还没到达锦州,我们的军队就支持不住了。况且清军在前方设下什么圈套,咱们都不知晓,盲目地发兵过去,遇到问题,再想抽身回来可就难上加难了。目前咱们唯一的出路是突围回到宁远,再从长计议。”

洪承畴一考虑,觉得自己刚才确实有些过于冲动了,便接受了将领们的意见。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洪承畴率领明军进攻清军防地,准备突围,因为他们曾经在后部设置了诸多陷阱,现在倒把自己给限制住了,还没进发到清军围困的地点,明军就被自己设置的陷阱损伤了一部分人。洪承畴派人去前方打探清军的状况,探子回报说,清军已经把松山围了个水泄不通,兵力集中在各条下山的道路上,想突破重围冲出去,恐怕很难。

“难也得冲出去,我们现在一下子由主动变成了被动,且不要说援助锦州,就连我们自身都难保了。鲁莽的做法虽是兵家大忌,但站在我们这个角度看的话,也只有这条路可行,起码这样做还有一丝希望。”

洪承畴先派了一部分兵力清扫了先前设置的陷阱,准备在天黑的时候发动所有兵力进行突围。

夜幕降临,山林间显得很萧条,毫无生气,圆月被一团黑云遮掩了一半,只露出了半边,却也洒下了少许的月光。洪承畴率领部队刚行至半山腰的位置,听到了几声马哨声,这是清军相互联络的方式。果然哨声过后,一批清军从半山腰的山后杀了出来,其中以铁骑为先锋,多尔衮提着长刀跨马朝明军狂奔。明军阵势顿时大乱,一下子被截成了几个部分。

其他将帅率领自己的部队朝杏山的方向奔逃,引起了明兵大乱。这时皇太极率领八旗兵力也赶了过来,命令一部分兵力追剿逃往杏山方面的明军,其余的仍旧围剿困在松山没逃出去的明军。总兵吴三桂、白广恩等兵马在溃逃突围的时候,误入了清军设下陷阱的地域。他们觉得自己选对了路,茫茫夜色中几乎没有清军的影子,以为自己已经冲破了清军的围攻。没想到部队刚去了没多远,就进入了清军设置的“危险地带”,触动了机关,横箭乱飞,射死无数明军。土壕陷阱上铺一层土,移了些杂草,仿佛平地一般,底下却竖插了无数把利刃。明军哪里知晓,刚才遭遇一番乱箭,已是混乱成一团,开始溃散,摸着黑朝各个方向奔逃,谁想大部分又踏入了陷阱,被利刃穿了个透心凉。

吴三桂、白广恩眼见这阵势,心里一下也没了主意,心想前方不知还有多少像这样的陷阱,便又率领残军撤回松山,与正在努力突围的洪承畴会合。三人一核算,明军损失的兵力已经超过了五万,剩下的兵力已经不足万人了。洪承畴眼见突围不成,便和曹变蛟、吴三桂等人,又一起撤回了松山城固守。

皇太极取得松山大捷,消灭了明军援助锦州的主力,但是松山、锦州、杏山三城仍旧被明军占领。在经过一番对比之后,皇太极决定把松山上洪承畴的兵力作为主打目标,然后再各个击破其余两个城。皇太极采取的战术仍旧不变,不去攻坚,而是围困。

从崇德六年九月松山、杏山等城被围困,明军们在城中大都惊慌失措,眼巴巴地守在城中,既不得温饱,也不得消停。清军不时派部队进行骚扰,来消磨明军的斗志,明军很快就抵挡不住了。

直到第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围困松山的豪格、多铎等传来新的情况。明军松山副将夏承德投降,并把自己的儿子夏舒作为人质,约定在二月二十八日为内应,献城给清军。此时松山城内是人多粮少,援兵无望,城中人处于极度的绝望状态,甚至出现了相互残食的惨烈事件。二十八日晚,清军按约定率军攻城,一举拿下了松山城,生擒了洪承畴等将领。

松山一破,锦州城内的情况就更加惨烈,城中粮食早就吃光了,人食人的事件经常发生。祖大寿无计可施,眼看着援军近在眼前却都被清军一一击破,心里那份侥幸也随之消失了,他率领部下打开城门投降了。清军围困锦州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不战而克。

四月二十一日,皇太极命令济尔哈朗率领部队攻打杏山城。不到一日的时间,杏山城沦陷,清军占领杏山。至此,松锦战役最后以清军胜、明军败而宣告结束。此次战役是清朝战役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此战以后明清双方战略相持阶段结束,清廷转向战略进攻,为进关开辟了道路。

失败有时并非一件坏事,清军在乳峰山战败,消除了皇太极对明军的轻敌思想,相反重新谨慎起来。人无完人,即便是强的部队也有弱的一面,这就好比打蛇避免蛇头,攻击蛇尾,即便是再凶猛的蛇也抵挡不了。皇太极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扭转局面反败为胜。

7。 明灭矛盾即出,范文程献策稳政

皇太极在松锦决战大捷后,国力空前强大。而此时的明朝已经变得极度虚弱,再也经受不住清朝强大的八旗兵力的打击了。崇德八年八月初九夜里,皇太极突然去世,致使清朝内政处于一种混乱的局面。多尔衮与皇太极长子豪格之间展开了争夺皇位的斗争,经过协商,两人最后都让步了,把皇位让给了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皇太极死后的这场皇位之争,以最小的代价,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此时多尔衮手握兵权,延续了皇太极至死都没有实现的梦想,准备入关覆灭明廷。

1644年,多尔衮按照皇太极生前所部署的计划,想联合农民军,共同讨伐明朝。他给李自成去了封信,但李自成根本不予理睬,没有做出答复,多尔衮的这个计划落空了。李自成率领农民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北京扑来,北京沦陷,明朝覆灭。此时,清廷对明已被义军覆灭还不知晓。多尔衮下令修整军器,储备粮饷、马匹,定于四月初大举进讨“明朝”。四月初四,清军正要出征时,内枢密院大学士范文程上书多尔衮,全面阐述了进兵中原,统一天下的战略思想。

范文程在上书中说道:“清朝的敌人不再是明朝,因为明朝已经极度虚弱,灭亡是迟早的事。妨碍我们的劲敌是强大的农民军,所以我们争天下是在跟农民军争……”

多尔衮看了范文程的上书,本来征讨明廷的计划有些动摇了。这时明亡的消息恰好传到了沈阳,多尔衮此次进关的本意是征讨明朝,始料不及的是,农民军以百万之众,竟然捷足先登抢先进入了北京城,夺得了统治权。政治新局面的出现,使多尔衮及诸贝勒感到震惊,一时手足无措。面对这场大事变,清朝该怎么办?明朝已亡,不再成为清军的征讨对象,还要不要出兵?如何对待农民政权,如此重大的问题,多尔衮不敢贸然作出决定。

明朝被农民军所灭,对清军而言无疑是一件轰动性的大事。农民军和清军同是征讨明朝的,现在农民军率先得手灭了明朝,攻占了京城,这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清军入关的积极性。在有些人看来,现在入关倒有些多此一举了。多尔衮心里明白,如果现在放弃入关的打算,那么先前所做的牺牲也就毫无意义了。他在心里筹划了许久,得出一个结论:入关的意义并非把明朝推翻就大功告成,推翻明朝其实是统一中原的基础。如今明朝被农民军灭了,那么矛头就改变了对象,消灭驻守在京师的农民军政权是当务之急。

于是,他紧急召开会议,商量进关大计。除了诸王贝勒,多尔衮特别邀请了范文程参加。此刻范文程已经到了辽南的盖州养病,他接到多尔衮的旨意,立即返回沈阳,参加会议。

多尔衮坐在前殿脸色阴沉,诸贝勒、亲王及大臣们先后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多尔衮却是一直摇头,他们的意见大多是和农民军讲和,共享天下之类的话。这不仅让多尔衮想到了范文程的上书,虽然当时并不知道明朝已被农民军覆灭,但书中所言已经大致阐述了重要的观点。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就算能跟农民军共持天下,一时没问题,时间长了问题就会接踵而来,后果肯定不堪设想。

范文程刚一到,多尔衮就坐不住了,他站起来说道:“范大学士可算是来了,这次的事情来得太过突然,刚才和诸位商量了好一阵也没得出好的解决方法来。上次你的上书我看过了,书中所言仿佛已经料到会有这种结果会发生。如今真的发生了,不知范学士能否根据现状提出一个计划来。”

范文程说道:“亲王这样抬举老臣,老臣就直言不讳了。明朝被灭,先前我也未曾料到,不过是针对当时的情况稍作分析而已。现在情况有变,但大体思路不要变。明朝灭亡,对我们来讲未必是一件坏事,少了一个敌手,便少了一个负担。现在我们可以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对付农民军上。当然我说得是对付,并不是和他们讲和共分天下。”

多尔衮点头说道:“这话说到我的心坎上了,自从李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