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谋说天下系列-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深,嬴政一直想除掉文信侯,却苦于没有借口。文信侯老谋深算,他为秦相多年,人脉极深,如不早除,终究会尾大不掉。

一个偶然的机会,赵高冒死拦住秦王的銮驾。赵高跪在地上,向嬴政高声道:“奴才甘愿一死,向大王进谏,希望大王明白,为了大秦的江山稳固,大王必须除了文信侯。”此言一出,嬴政的随从一片哗然,大声斥责赵高。

嬴政未置可否,只是淡淡地问了赵高一句:“你是何人?依你所说,文信侯有哪些罪过?”

“回禀大王,奴才赵高。奴才认为,文信侯之罪有两条:其一,文信侯为相多年,其党羽势力庞大,如若不除,难免会出现‘臣大君轻’的局面,实在留有隐患,难道大王想成与嫪毐之乱再次发生吗?其二,据奴才所知,文信侯与嫪毐一事有所牵连,还望大王明察。”

嬴政一直都想解除吕不韦的相位,却苦于没有借口。赵高所说的第二点,正好解决了他的难题。他感到,这是对吕不韦下手的一次绝佳机会。于是,嬴政将赵高带入寝宫,详细询问吕不韦与嫪毐叛乱牵连之事。

赵高答道:“嫪毐是文信侯安排入宫的,而且嫪毐叛乱时调兵所使的令牌又是文信侯给太后的;另外,文信侯身为百官之首,有监察百官的权利,对嫪毐谋逆负有失察之责,正是因为文信侯的失职,让大王陷入危难的嫪毐叛乱才会发生。仅凭以上几点,大王就应该治文信侯死罪。”

“你所说的涉及我大秦丞相,须得仔细调查。即使证实其确与嫪毐谋逆有所牵连,寡人念他有功于秦,也不想治他死罪,他只需让出相位即可。从现在起,你就跟随寡人左右,做寡人的内侍太监。这件事,寡人交与你去办,办得好,重重有奖;如若不然,要了你的项上人头!”

从普通小太监升为内侍太监,可见嬴政对赵高的提拔。为了不辱使命,赵高就开始着手收集文信侯吕不韦的罪证。赵高心生一计,只要嫪毐肯指证文信侯,任他吕不韦有几张嘴也说不清。

赵高一出嬴政的寝宫,就急忙来到掌管刑狱的李斯府邸。

赵高微笑着对李斯道:“李大人,我们为臣子的就该好好儿为主上分忧,大王近来寝食难安,大人可知其中缘由?”

一直以来,李斯并没有把赵高这个地位低下的太监放在眼里,他漫不经心地答道:“可能是受嫪毐叛乱一事的影响,大王才变得心神不宁吧!”

赵高见李斯没能看出嬴政的心思,哈哈大笑道:“李大人一贯善于察言观色,没想到这次却看走了眼。实话告诉你吧,大王心绪不宁并非因嫪毐,而是因另外一人,但此人与嫪毐有莫大的关系。”

“哦?赵公公想必了解内中实情,愿闻其详。”

赵高于是将嬴政寝食难安的原因及他此行的目的一股脑地告诉了李斯,李斯这才恍然大悟过来,打心底对容貌猥琐的赵高另眼相看,感到此人并不像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两人如此这般地商量了一番之后,由李斯带路,赵高跟随其后,一同来到了关押嫪毐的死牢。

此时的嫪毐,早已丧失了之前的意气风发。眼睛深陷,浑身上下血迹斑斑,伤痕累累,沉重的镣铐锁住了其双手双脚,由于刚刚经历了狱卒的一顿暴打,到现在还昏躺在地上。于是李斯命人端来一盆冷水,将昏死在地的嫪毐浇醒。

“嫪毐,本官这次来只是向你问几个简单的问题,希望你如实招来。”李斯一脸严厉的神情道。

嫪毐抬起头,用空洞的眼神看了两人一眼,没有说话。

李斯继续问道:“嫪毐,你的调兵令牌是从哪里得到的?为何你假腐入宫竟然没人知道?”李斯这两个问题,嫪毐知道其实都是直指吕不韦。他进入秦宫是吕不韦安排的,虽说他服侍太后,想尽了荣华富贵,且被封为长信侯,但平时却与吕不韦积下了一些恩怨。嫪毐本来就是地痞流氓出身,毫无礼义廉耻。他心想,临死拉个垫背的,有人陪伴也不孤独,在嫪毐那没有一丝血色的脸上顿时浮现出了令人恐怖的笑容。经过李斯和赵高的循循诱导,嫪毐统统承认了罪行,并死死咬住吕不韦不放,将任何罪责都与吕不韦扯上关系。

看着赵高呈上来的嫪毐口供,嬴政满意地点了点头,面带笑容地对赵高说:“很好,你干得不错,你将这份口供交给吕不韦,寡人倒要看他识不识相。”

赵高带来的口供,犹如晴天霹雳,让一向稳重的吕不韦瘫软在地。口供上所述,条条都是灭门的罪行啊!他知道,这下自己是彻底完蛋了,恨只恨嫪毐如此心狠手辣,嬴政如此奸诈狡猾。自己的性命丢了倒也不怕,可是以嬴政的残暴,吕家上下的脑袋能否保得住都未可知!望着一家老小,一股悲凉突然占据了吕不韦的心扉,自己一心为秦,竟想不到到头来是这样的结局。吕不韦思前想后,为今之计只有自己亲自向嬴政认罪,或许才能免于满门抄斩。

吕不韦一路战战兢兢地来到朝堂,老泪纵横地向嬴政叩拜道:“大王陛下,臣身为丞相,对嫪毐叛乱之事有失察之罪。嫪毐叛乱所使调兵令牌,是臣当时私给太后,以防不测,臣也是一片苦心啊。没想到,臣的一时不慎,却酿成今日大祸。至于嫪毐口供上的一切,均是他对臣的诬陷,望大王明鉴。臣如今年事已高,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请求辞去相国一职。微臣愿告老归田,恳请大王准许。”

嬴政念及吕不韦为秦相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从内心里,他也不想杀了吕不韦,因此恩准了吕不韦的请求,让其携带一家老小回到其封邑之地,颐养天年。

名不见经传的赵高无疑是幸运的,他抓住了仅有的一次机会,一举获得了嬴政的信赖。凭着自己狡猾的手段,让一位伟大的商人、一位精明的政治家、一度官居秦相几十年、有仲父之称的吕不韦,就这样心有不甘、无可奈何地结束了其仕途之路。

3。 设郡县,确立中央集权

公元前221年,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一位叫嬴政的秦王,在一大批能臣良将的辅佐下,运筹帷幄,历经近十年的南征北战,终于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长达两百多年的诸侯纷争、烽烟四起的战国时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第一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嬴政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一个崭新的国家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摆在秦始皇面前的问题千头万绪,令秦始皇很头疼。怎样建立一个集权的政权以实现在政治上的高度统一?如何才能使大秦江山千秋万代?他决定将这些问题交给大臣们在朝堂上讨论,希望他们能替他想出好的解决措施。

廷议之时,身为百官之首的老丞相王绾第一个上前奏道:“启禀陛下,老臣认为,正是因为周文王当初封国立藩,实行分封制,才保得周朝八百年的基业。如今我新朝初建,局势尚未完全稳定,尤其是燕、齐、楚等偏远之地,民风剽悍,如不封王镇守,实难管理。所以老臣建议,请陛下分封诸皇子为王,率大军镇守各要地,以实现对这些地区的管理。在臣看来,只要效仿周制,我大秦国祚必然长久。”丞相王绾的奏议得到了一部分老臣的同意。

听了王绾的一番话,秦始皇思考良久。其实,在这之前,他就对如何治理这个庞大的国家,做了一番深入思考,对周朝的分封制,他也进行了利弊权衡。最终,他认为,春秋战国之乱的出现,根源就在于周朝的分封制。虽然当初周朝的分封制确实加强了君王对封地人民的统治,但是到了后来,各地封王实力大增,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各分封诸王不再受君王的约束,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大肆发动战争,封地内的百姓因此难以得到安宁。如今天下刚刚安定统一,如果他再学周文王分封诸皇子,无疑会埋下祸乱根源。因此,他个人并不同意王绾的主张。

秦始皇摆了摆手,望着下面曾经为统一大业立过无数功劳的众位大臣道:“在朕的眼里,周朝八百年基业算什么!朕要的是我大秦帝国千秋万世,生生不息。请诸位爱卿想想,为什么几百年来战乱不止?周朝的分封制不正是天下大乱的根源吗?因为周朝分封立藩,出现了众多国中之国,于是才有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如今,天下在朕的手中终于得以统一。朕希望,在朕及朕的后继者的治理下,天下将永享太平,战争将永远结束,百姓安居乐业。因此,朕绝不能重蹈周朝覆辙,老丞相的提议不可取。”

被始皇帝当众批驳,王绾的脸面有些挂不住。他本想再争辩两句,但看到嬴政满脸威仪,只好悻悻地退了下去。

秦始皇看了看下面默不作声的大臣们,明白了他们沉默的原因是害怕说错了而受到惩罚。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于是他面带微笑地向他们说道:“诸位爱卿还有何其他良策?只管大胆地说出来,让大家商量。即使说得不对,朕也不会追究任何责任。”

廷尉李斯本来就不赞成王绾的建议,见始皇帝鼓励群臣谏言,于是他抓住时机向秦始皇进谏道:“皇上圣明,陛下能如此高瞻远瞩,令臣等深感佩服,也让臣等自叹不如,同时也是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之幸。”

李斯大胆地继续说道:“这些天来,臣一直被这一问题而困扰。思来想去,微臣觉得应将天下设为若干郡县,实行新政。在臣看来,实行郡县制,有诸多好处。例如,一方面,它解除了因分封制滋生祸乱的危险;另一方面,它会使得像燕、齐、楚等偏远之地,政令畅通,让那里的百姓也能享受到陛下福祉的庇佑。”

李斯所说的郡县制,引起了秦始皇强烈的兴趣。在他心中,李斯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有经天纬地的才华。他知道,这些年来,身出法家的李斯为秦国出谋划策,贡献颇多。多亏李斯在身边辅佐,自己才得以完成了统一六国的霸业。于是,他面带笑容地对李斯道:“李爱卿所说的郡县制,倒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只是不知这郡县制如何实施,还请李爱卿向朕和诸位卿家详细说明。”

于是,在秦始皇议事的朝堂之上,廷尉李斯侃侃而谈,将他心中思考多日的郡县制度一股脑地说与皇帝和众大臣。听着李斯的讲解,秦始皇时而颔首,时而蹙眉思考;众大臣也都被他的这一套理论深深吸引,屏气凝神,仔细聆听。

郡县制其实并不是李斯首创,早在商鞅变法时期,为了国家安全,亦因战备需要,战国七雄就纷纷在边关重镇设立了郡县。只是那时候的郡县制,与李斯所设想的郡县制度稍有不同,古时的郡,级别稍稍低于县。李斯在吸收前人的经验之后,加以创新,提出了自己有关郡县制的独特设想。经过李斯的讲解,秦始皇认识到,实行郡县制,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李斯的这一主张,他表示坚决支持。

根据李斯的设想,并且经过众大臣的一番讨论,大秦帝国的郡县制度就这样形成了。其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考虑到大秦帝国疆域辽阔,将天下分为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彰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琊、齐郡、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代郡、巨鹿、邯郸、上党、太原、云中、九原、雁门、上郡、陇西、北地、汉中、巴郡、蜀郡、黔中、长沙郡、内史郡等三十六个郡,以方便治理。

其二,各郡设有郡守、郡尉等官职。郡守为一郡最高长官,总揽一郡各项事务;郡尉掌管一郡军队及司法权力。

其三,郡的下一级行政机构设为县,设县丞、县尉。县的下面设有乡、亭等基层组织。

其四,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使中央政令得以顺畅执行,郡守、郡尉、县丞、县尉均由皇帝直接任命,不能世袭。

郡县制确立后,为了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秦始皇还实行了三公九卿的制度,加强对各郡县的考核和监察。郡守每年秋冬向中央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理状况,县丞同样也要向郡守上报其治理情况,中央或郡在这时对其下属进行考核,有功者可受奖赏或升迁,有过者轻则贬,重则免官、服刑,和考核相辅而行的是监察,中央派郡监以监郡,郡县同样也派监察人员以监县或乡。通过这种自上而下的层层监督,中央政令能较为顺利地贯彻到最基层,它基本保证了政令的畅通。

郡县制的实行,对初生的大秦帝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也异常深远。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大大巩固和稳定了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和全国统一。通过官僚体制的运作,国家权力可以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的最底层,一切均以最高统治者的意志为准绳。中央和地方的主要长吏由君主直接任免,避免了贵族阶层对官职的垄断,有利于君主选拔人才。郡县制不仅大大加强了君王手中的权力,并且有效地避免了战争的发生。

秦朝的郡县制,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官僚体制的开端,奠定了中国地方政治行政体系的基础,构建了中央集权式封建王朝的基本框架。另外,郡县制支撑的国家民族统一的思想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后世。

4。 “一”统天下,安邦定国

公元前221年,自从向秦始皇进谏实行郡县制之后,59岁的李斯越来越受秦始皇的宠信。白天,李斯多次出入咸阳宫,为秦始皇进献安邦之计;夜晚,伴随着昏暗的油灯,他时而翻阅古籍,时而搁笔冥思。虽然瘦了一大圈,但李斯却从不知疲倦。因为他感到,大一统的秦帝国将是自己表演的绝佳舞台,他决不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郡县制,虽遭到了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一帮老臣的抵制,但有了秦始皇这位帝国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实行起来还算顺畅。眼看着新帝国的一切逐渐步入正轨,一手由自己推动和制定的郡县制也得到深入贯彻执行,李斯疲劳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在李斯的心中,他已经为帝国构建了更为宏伟的设想。

一天,正当李斯在廷尉府忙碌于琐碎小事之时,宫里的太监传来话说,秦始皇要召见他。李斯急忙放下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