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谋说天下系列-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手,董相国您根本不值得为了这群废物亲征,倒是西北的羌人骁勇善战,必须防备,您要不还是带兵回西北老家?

作为忠于东汉的大臣,郑泰说这番话的目的,是诱使董卓放松对诸侯的防范。遗憾的是,对诸侯的评价,他句句都说中了,在不久的将来,都会得到印证。眼下,这番话却打动了董卓。董卓不过是只纸老虎,他本就心虚,听郑泰这么一劝,赶紧顺坡下驴,张罗着迁都长安,以避开诸侯的锋芒。那么诸侯们此时又是什么状况呢?

诸侯十万联军到达酸枣这个地方,就再也不愿意前进了。原来,联军虽然人多势众,却各自心怀鬼胎、钩心斗角。他们唯恐在战争中减损实力,被别人趁机抢了地盘,所以大敌当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愿意做出头的椽子,大家干脆都窝在酸枣,不挪窝了。

先说这联军的首领袁绍。袁绍被人推为盟主,一是因为沾了家里“四世三公”的光,他家往上数连续四代人都担任了“三公”的职务,在当时可谓炙手可热、权倾天下。二是因为袁绍聪明伶俐能说会道,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当时的名流、士大夫多有来往,人气很旺,再加上他生就的一表人才。凡此种种,令袁绍成为一时之选。

但袁绍这人徒有其表,董卓不就是他招来的吗?得知袁绍起兵,董卓将洛阳城内袁绍的亲戚杀了个精光,袁绍却还畏惧董卓实力,不敢向他开战,可知袁绍实乃羊质虎皮般的人物。

再说冀州牧韩馥,当时乔瑁写信给韩馥,请求他出兵,韩馥居然拿着信问手下说,董卓和袁绍要打起来了,我们是帮董卓还是帮袁绍啊?他的谋士刘子惠马上顶回去说,我们起兵是为了国家,怎么能问是为了袁绍还是董卓呢?一句话说得韩馥脸皮泛红,他接着又问,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刘子惠就出主意说,“兵者凶器,不可为首”,意思是说不要当出头鸟,要按兵不动,先观察观察别人的动向再说。这个窝囊主意倒是颇合韩馥的心思,韩馥最害怕的就是人家借机抢了他的地盘。

袁绍拿着刀从京城逃出来的时候,就到了冀州韩馥的地盘。董卓准备追杀袁绍,京城几位和袁绍交好的名士就去劝董卓说,袁绍年轻,不懂事体,一不小心得罪了您老人家,他心里害怕才要跑的,但袁氏家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您何不任命他当一个太守,这样他一定会对您感恩戴德的。董卓一听有道理,就封袁绍做了渤海太守。

当时袁绍逃到冀州后,韩馥立马就紧张了。袁绍来了,还是个渤海太守,这不是抢我的地盘来的吗?于是派兵将袁绍看管起来,直到联军成立,袁绍当上了盟主,韩馥才把他放出去。韩馥就是这等货色,他又怎么会去进攻董卓呢?

盟军的其他人物大多如此,他们是迫于情面才发兵讨董的,与长安那个9岁的小皇帝相比,还是保存自家实力重要。所以,这支联军一味观望,谁都不愿意冲锋陷阵。

真正愿意报效国家的只有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的曹操,以及孙坚。

董卓才进京城的时候,也懂得拉拢人才,任命曹操为骁骑校尉。曹操是何等样的人物,他凭借敏锐的政治眼光早就看出,跟随董卓这样的乱臣贼子只能祸国殃民,自取灭亡,于是离开洛阳,打算逃回老家。

跑到陈留,曹操停下来了,因为他得到陈留一个名叫卫兹的人的赞助。地方财团资助他们看好的英雄人物,并借此参与国家政治,向来就是中国的传统。三国时代也不例外,曹操也好,刘备也罢,他们有实力起兵,成为一方霸主,背后都是有财团赞助的。

曹操在卫兹的赞助下,在当地招收了五千兵马,并公开打出旗号,要讨伐董卓。论起来,在各方诸侯当中,第一个主动站出来讨伐董卓的,当属曹操。

联军起兵后,曹操也把自己的队伍拉过去了,袁绍还授予他奋武将军的头衔。联军中不少人看到袁绍兵强马壮,就把他当做第一号英雄,只有济北相鲍信独居慧眼,看出曹操的才能,他对曹操感叹说:能拨乱反正的不世之才,就是你啊,如果不是这样的人,虽然一时强盛,终究难逃灭亡(指的是袁绍),你就是天下的希望!

眼下,董卓弃洛阳而逃,正是联军趁势追赶痛打落水狗的良机,然而袁绍等人只是一味惧怕,不敢发兵。曹操就极力劝说这帮窝囊废:我们成立的这支义军,已经联合起来了,你们还怀疑什么呢?再说现在正是消灭董卓最好的时候,如果董卓还在洛阳京城,手上有皇上,我们去打他还不大说得过去,但现在他已经烧毁了我们的首都,劫持了我们的皇上,闹得天下震动,人心离散了,这个时候我们出兵,何愁不一战而定天下?

然而没有人听得进曹操的话,白白地对牛弹了一回琴后,曹操叹道,好吧,你们不打,我自己去打。曹操带了五千人马就向西追去,只有他的好朋友张邈出于同情,派了一支小部队随同西进。但曹操此时的实力实在弱小,哪里是董卓的对手?追到荥阳,曹操遇到董卓的部将徐荣,双方开战后,曹军寡不敌众一败涂地,曹操本人中了冷箭,差点儿丧命。关键时刻,曹操的堂弟曹洪对曹操说:“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但不能没有哥哥你。”说完把自己的马让给曹操,曹操这才捡了一条命。

当曹操一身血污、遍体鳞伤地逃回酸枣的时候,酸枣的十万联军在做什么呢?“日置酒高会,不图进取”,就是说天天在公款吃喝,对酒当歌。曹操忍无可忍,悲愤地说:“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但这帮“义军”醉意醺然,如在梦中,恐怕连曹操说什么都没有听清楚,只在酒精的帮助下,表示了点儿脸红。

就这样,十万联军虎头蛇尾,雄赳赳地起兵,灰溜溜地回家,自始至终一箭未发。曹操在《蒿里行》中表达自己的悲愤心情: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出身低微,在酸枣联军中的力量几乎是最小的。联军中的各方诸侯,个个都比曹操力量强大,个个都比曹操更有资本成为横扫天下的英雄豪杰,然而为何偏偏是最不起眼儿的曹操日后称霸中原呢?

酸枣聚会可以说是三国这幕大戏的人物推介会,除了刘备之外,汉末诸路豪杰齐齐亮相。在诸侯们个个只知保实力、争地盘的时候,唯有曹操挺身而出,愿意以微弱之身与强敌对垒。汉末诸雄日后的命运发展也在此次亮相中写好了注脚。胸怀天下的拥有了天下,只会争夺地盘的地盘也守不了,不畏强敌的一一制伏了强敌,不敢进取的步步走向末路。

中国有句古话:英雄不问出身。身为英雄,出身与实力不是最重要的,前提是,你必须具备一个英雄的潜质。

5。 孙坚小戆

在诸侯联军中,除了曹操,还有一个英雄积极出战董卓。而这个人才是真正为董卓所忌惮的,就是在这个人的逼迫下,董卓才手忙脚乱地从洛阳跑到长安,临走还嘱咐众将说:“关东军败数矣,皆畏孤,无能为也。惟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关东诸将都不在话下,只有孙坚这个小戆,很会用人,大家要小心他。

没错,这个人就是孙坚,日后东吴霸主孙策的老爹。“小戆”是吴地方言,意为“傻瓜”,不过董卓给孙坚取这个外号,倒不是讥讽他傻,从后面一句“颇能用人”可以看出,董卓对孙坚的能力还是颇为赏识的。当时不单董卓,就连董卓手下吕布、华雄这样的盖世勇将都不是孙坚对手,故而董卓用“小戆”这个词来感叹孙坚的不怕死和勇猛近傻。

其实,这位小戆从少年时代就惊动州郡,戆名在外,且把镜头拉回孙坚儿时,看看小戆是怎么炼成的。

公元155年,孙坚出生,这一年出生的人还有曹操。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有书记载,孙坚是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如果你相信刘备的先祖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那么你也当可相信这个记载。

不过,经陈寅恪老先生考证,当年富春孙氏其实是不以文化见称的次等士族。孙坚的父亲孙忠以种瓜为生。相传,孙忠善良慷慨,给了一个“神秘人”四个瓜,这“神秘人”其实是掌管子孙后代命运的仙人,就为这四个瓜让孙忠的后代做了四代皇帝。

先不论传说真假,且说孙忠既然自认为是孙武之后,就特别崇尚武学,要求子弟从小习武。据《三国志》介绍,孙坚“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想必天赋异禀,也适合习武。所以少年时代的孙坚,就不像曹操那样饱读诗书,而是专一练习拳脚功夫,拿着棍棒冲来杀去。

久而久之,孙坚练就了一身好功夫,还养成了勇武好胜、信诺重义、打抱不平的豪侠性格,在当地渐渐小有名气,成为吴郡乡野青年中的大哥大。这帮野性难驯的青年心甘情愿地为孙坚效力,日后更随他转战南北、辗转一生,其耿耿忠心和“我的团长我的团”有得一拼。

孙坚确实不负众望,年仅17岁的时候,就让吴郡人士见识了一回什么叫做正义与勇气的化身。

那年,孙坚随着父亲驾船到钱塘县(今浙江杭州市灵隐山下)做买卖。船到钱塘,正碰上海贼胡玉一伙人在江边抢劫,夺人财物。盗贼人多势众,个个拿着明晃晃的刀,没有人敢上前管闲事,所有船只都不敢靠岸。

孙坚不动声色地观察了一会儿,对父亲说:“这些家伙不难对付,让我给他们点儿颜色看看。”孙坚父亲害怕盗贼,担心儿子拿鸡蛋碰石头,白白地送了性命,可是一把没有拦住,身形高大的儿子一个箭步跳上了岸。

胡玉一伙正在收拾赃物,忽然看到一个容貌奇伟、器宇轩昂的年轻人拿着刀,手里比比画画,口中念念有词,想来孙坚当时不外乎念叨着“一连侧翼进攻,二连迂回包抄切断敌人后路,三连随我正面杀敌”之类的“咒语”。

做贼的没有不心虚的,胡玉一伙一听就慌了,坏了,官兵来了,人数还不少,赶紧扯乎吧!赃物也顾不上拿就拔脚狂奔,只恨爹娘少生了一双腿。孙坚不依不饶,还追上去搠翻了几个。

两岸观看的人何曾见过此情此景,皆目瞪口呆,半天回不过神来。此后,小英雄孙坚智斗海贼胡玉的故事就从民间传到官方,传遍了吴郡的角角落落。孙坚本人亦成为当地年度知名人物,还被官方授予“假尉”官职。

假尉是州府衙门的低级武官,职责是缉拿盗贼,维护地方治安。官职虽然不高,但孙坚总算凭着一次“无中生有”的喜剧表演,为自己的人生谋得了第一桶金,可以名正言顺地发展自己的团了。

自古英雄爱美人,孙坚也不例外。当地有一个吴姓女孩儿,本是世家女,只因父母早亡,随亲戚住在钱塘,这个女孩儿长得美丽又善良,上门求亲的人能从她家门口排到钱塘江边。孙坚一听,还有这么好的姑娘,动心了,当即跑到吴家求亲。谁知吴家人根本不买这位少年英雄的账,这得怪孙小戆太戆了。

“真理向前走一步就是谬误”这句话孙小戆一定没有听说过。一定的英雄勇武固然让人钦佩,但过分的英雄勇武就会失之于莽撞轻率。孙坚是性情中人,为所欲为,又对部下爱护过度放纵有余,免不了有横行乡里之嫌。这一切使得当地人在孙坚的“侠”名前缀上了一个“轻”字,称他为“轻侠”,轻指轻狡莽撞,其实和董卓后来说的“小戆”是差不多的意思。

吴家人嫌弃孙坚轻狡,不愿意将吴姑娘许配于他,当场就回绝了此事。孙小戆一气之下,牛脾气发作了,给吴家扔了几句叮当作响的话就走了。这几句话的意思可以提炼成一句:“你是想嫁呢,想嫁呢,还是想嫁呢?”没有第二个选择,不交人,别怪我不客气!

牛人孙小戆挥一挥衣袖走了,他留下的乌云却团团围住吴家。这可如何是好?嫁吧,这不是把姑娘往火坑里推吗?不嫁,姓孙的那小子可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正当大家愁肠百结的时候,吴姑娘款款地站起来说:“何必为了我让整个家族承受血光之灾呢?不如现在就同意嫁给他,至于结局如何只好听天由命了。”

就这样,孙坚终于得偿所愿,抱得美人归。吴夫人本来是抱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心态下嫁孙坚,没料到后来生下四子,长子孙策、次子孙权成为江东霸主,吴夫人也成为吴国“第一太夫人”,一生享尽荣华。看来,嫁给孙坚,没下地狱,还进了天堂。

172年,会稽郡许昌在句章自称阳明皇帝,聚众造反。孙坚以郡司马的身份招募勇士,与州郡联合击败许昌,被提拔为盐渎县(今江苏盐城)县丞。

184年,孙坚随着朱儁镇压黄巾起义,奋力出击,不惜性命。一次战斗中受伤落马,躺在草丛中无法动弹,部队遍寻不知他在哪里。还是孙坚的青白马跑回营地,以蹄刨地厉声嘶鸣,大伙儿跟着马才找到孙坚。孙坚休养了十几天,伤势稍稍好转,就立刻上阵投入战斗。

宛平一战,孙坚不畏弓箭,率先登城,部下在他的带动下,像打了鸡血针一样勇猛上前,一举攻破宛城。因为这种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小戆精神,孙坚被升为别部司马。

孙坚和董卓的第一次邂逅还要追溯到186年,就是董卓假装捕鱼在羌敌眼皮底下渡河那年。羌人造反,朝廷派司空张温讨逆,孙坚当时是张温的手下。张温驻兵长安,先召见董卓,没料董卓拖延许久才来,受到张温责备,还出言不逊。孙坚正好也在场,对董卓的跋扈十二分地看不惯,就跟张温耳语,留着董卓必是祸患,不如杀掉了事。奈何张温一时犹豫,放了董卓。后来董卓乱政,孙坚叹息道:“张公昔从吾言,朝廷今无此难也。”孙坚当时虽然无法预见董卓后来的狼子野心,仅凭他的善于识人,也足以让后世史家赞叹不已。

关东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孙坚积极响应。孙坚可不是光说不做之徒,他迅速整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