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那些腕儿-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早退位。各省军阀纷纷效尤,亦先后通电劝袁世凯迅速退位,袁世凯不得不派亲信阮忠枢南下向冯国璋乞情。冯国璋在阮忠枢的请求下,答应联络各省,担任调停。5月18日,冯国璋邀集未独立各省在南京召开代表会议。冯国璋意图通过南京会议逼袁下台,由他取而代之。但由于倪嗣冲的破坏和各省区将军代表谋略不一,遂使南京会议夭折。冯弄巧成拙,被舆论斥责为:“与其名为解决袁氏地位之会议,毋宁名为解决自己地位之会议。”
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怒,导致护国战争爆发,北洋军阀集团内部四分五裂,袁世凯于1916年6月6日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声中,忧惧而死。在此过程中,冯国璋起了一定作用。
工作作风
在待人方面,冯国璋非常宽厚。有人认为冯从来就是一个懒看公事的人,这种说法不符合事实,冯对于明码的或是密码的来往电报,一般是件件过目。特别是关涉到政治大事的一些电稿,更是字斟句酌,绝不马虎。
对于一般的文稿就有所不同了,如当冯在直隶都督任上的时候,他白天晚间都在忙于会客,这时,他没有时间看文稿。
当然,有些特别紧要的文稿,还是由胡嗣瑗和恽宝惠趁着他会客的间隙随时拿上去请示他过目画行,只有等他晚间会完了客,这才由主管给他送文稿的一位王芷瓶秘书把当天的文稿汇齐拿上去请他画行。
他对于文稿,只是画而不是看。
他的画行办法是这样:当那王秘书把当天的一些文稿拿到他面前的时候,就由他所用的上差把这些文稿鱼鳞似的摆在了一张可以容纳12个人围坐的大餐桌上,这一件文稿和那一件文稿之间,仅仅留下了印有“都督冯”三个字的一行空隙。
这时,冯便手里拿着墨笔,由上差捧着墨盒,挨次地从前到后画上他那草书的符字。
这样画来画去,不一刻也就画完了。
但是,却从来没有看到过他翻看一下那文稿的事由,至于它的内容,就更不在话下了。
有的人说冯懒看公事,大概就是指着上面的这种情况而言的吧!尽管如此,他却从来没有像段祺瑞那样,不但在公文上画行画阅的是徐树铮,就是动笔改稿的也是徐树铮。
原因是,在冯的面前,从来没有一个像徐树铮那样能够左右他的意志的人。
冯在用人方面自有主见。他在军事方面用人,无论是在地域上,或是在学历上,都有着他自己的标准,一般要出身于保定陆军军官学堂(陆军大学的前身),而籍贯又是属于直、鲁两省的,才能在他的身旁工作,同时,也才能得到他的信任。他前后所用的一些军事幕僚,像张联棼、师景云、熊炳琦、陈调元等等,便都合乎他所要求的这个标准。同时,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冯国璋对于出身于日本士官学校的人,却大多抱着轻视的态度。和他在前清练兵处、军咨处同事过的良弼、哈汉章、卢静远等人,都是日本士官学校第一、二期的学生,在当时,也都已经是“初露头角”的所谓军事人才,可是,冯却特别看不起他们。
一次,冯在和心腹谈到这些人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他们连个曹长(日文名称,相当于连司务长职务)都不够,还骄傲什么!”也正是由于冯对于日本“士官生”的一贯看法,所以,他在宣统三年(1911年)就任第一军军统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把第四镇统制王遇甲调到军司令部去当参议,而让第八协协统陈光远升任了这个镇的统制。
可是,冯之所以把王调走,还不仅仅因为王是“士官生”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王不但是一个南方人,而且还是一个湖北人,这是不合乎冯的地域上的标准的,更何况当时正在武汉三镇作战,又怎么能保得住王不和革命军方面有所联系呢!那么,在冯身旁的军事幕僚当中,有没有超乎他这个标准的例外呢?只有一个,那便是一向做他参谋的刘宗纪。
刘虽是一个“士官生”,却是冯自己的外甥,那自然是“另当别论”了。
冯在待人方面,外界感觉是属于宽厚一路的。
所有在冯身旁工作过的人,几乎从来没有由于冯个人这一方面的原因,或是喻示某些个别的人中途辞职,或是直接就把他们撤换掉。
因此,冯对于这些人,都是能够“善全始终”的。
“总督少爷”刘体乾,还有王克敏的胞兄秘书王克诚——他们同是咨议厅的,冯就不止一次地在恽宝惠面前说他们“真不行”,可是,也是一直等到他们自请辞职,方算了事。
只有他对待复辟派的胡嗣瑗这件事,似乎是冯在利用胡嗣瑗,也就是说,在他准备利用胡的时候,就尽力拉拢胡,引为同调;一旦事过境迁,认为胡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就把胡一脚踢开,再不和胡见面。
至于冯国璋对于他所用的比较得力的少数心腹之人,那更是相当优厚。
算卦迁祖坟
1884年初春的一天,穷困潦倒、辍学在家的冯国璋在河北河间街上闲逛,踱步来到当地有名的“李半仙”李大嘴的卦摊上,叹气道:“我……”李大嘴听了老半天,才听明白冯国璋想拜他为师学算卦,便笑了笑,撇嘴道:“你冯老弟天庭饱满,中年飞黄腾达,不是王侯就是将军,我怎敢收你为徒呢?”
冯国璋知道,这是李大嘴在推托,第二天他便怀里揣着银子,又来到李大嘴的卦摊上,“还望李师傅指一条明路啊!”
李大嘴心知,在保定莲池书院读书的冯国璋因其父无钱供给学费,只好无奈回家耕田。为此,他常跟父亲争吵。“我观冯老弟的骨骼相貌,还真是个当兵吃粮、跨马当将军的料呢!”李大嘴笑呵呵地说。
“还望先生给我父亲讲讲!”
“一定!”既然收了冯国璋的钱,就当回说客又有何妨?经李大嘴天花乱坠一说,冯父也心存奢望,便点头放儿子走了。
冯国璋背起包裹,由河北来到天津大沽口,投到了淮军聂士成手下。因其写得一手好字,便在军中做了一名专管文书案牍的幕僚。第二年,他便被聂士成选送到天津武备学堂学习。毕业后跟随袁世凯打打杀杀十几年,还真的成了跨马征战的将军。1917年7月,冯国璋当上了中华民国代总统。可惜,不过一年多,冯国璋将总统的宝座才刚刚焐热,就被国务总理段祺瑞赶下了台。
这天,下野的冯国璋黯然回到自己的家乡——河北河间故里隐居。
“冯大总统!嘿嘿!”八抬大轿将冯国璋抬到河间街道上时,身后传来一个人的高叫声。
冯国璋一看此人,连忙吩咐停轿。他没想到在这儿遇上了李大嘴。他说:“李先生好啊!”
“好!只是老朽学艺不精,当年没算出大总统会登九五之尊位啊!”李大嘴一句话把冯国璋的思绪一下子引到了20多年前的算卦上。
冯国璋为感谢李大嘴的指点之恩,将他请到自己的宅院里,大摆酒宴款待。
酒足饭饱后的李大嘴说:“恕我直言,大总统!你当总统时间不长,关键是你家的祖茔不是宝地,如果……”
李大嘴的一番话说得冯国璋眼珠骨碌碌直转。这天天一亮,冯国璋就带着保镖,偷偷地跟随在李大嘴身后四处踏穴了。
“大总统你看……”李大嘴指着城东七里外的黄龙湾,给冯国璋大讲特讲:此处有沙龙眠卧,得水而活,飞黄腾达……
“这里有山,有水,好地方!”冯国璋不由赞叹起来。
之后,冯国璋就出了高价1000两白银买下了这黄龙湾“宝地”,便将其祖父、父亲等统统从冯家老坟迁到黄龙湾新墓地。
办完这些,心想“沙龙”宝地定会荫及子孙的冯国璋,这天晚上在睡梦里都高兴地大笑不止。可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冯国璋一醒来就打摆子中风了。
曹锟:三傻子有好福气
曹锟虽未受过正式教育,但他恢弘大度,襟怀开朗,用人不疑,敢作敢为,具有领袖品格;他执政方式比较温和,愿意接受民初的宪政体制。贿选总统是其最大的污点。
三座靠山
袁世凯编练新军需要大批有才干的人,他在天津办了个北洋武备学堂,专门培养军官。曹锟自小念过几年书,又跟刘得胜练过几年武,所以他在淮军里当兵时间不长,就被保送到武备学堂第二期学习。
曹锟不是那种死心眼的人。他不光是脑袋瓜儿活泛,还在闯荡江湖的这几年里学会了一手儿剜门子、走路子、投机取巧的绝活。当时,天津城北门里住着个一跺脚整个天津城都跟着乱晃的“曹大帅”。曹大帅本名曹荩臣,天津城北宜兴埠人,原先在朝廷里当过水师提督、陆军提督。甭看他早就卸了任,就凭他曾跟袁世凯的爷爷袁甲三拜过把子,城里城外的人们谁敢小看他一眼?曹锟眼下正打算走袁世凯的路子升官,这曹大帅正是用得着的人。
曹锟先是四下里打听曹大帅的家世底细,然后提上一份厚礼就去找曹大帅“认亲”。他跟曹大帅编笆造模儿地说了自个儿的家谱,曹大帅先是不信,可等到他把自个儿的家谱拿出来一对,嘿,还真是丝毫不差。曹大帅是个既爽快又义气的人,当下就认下了曹锟这个同宗侄子。
曹大帅的眼力果真不错。他这半路上认来的“侄子”真比他从小抱大的儿子还强上百倍。曹锟三天两头地上门来“孝顺”,从来不空手,三节两寿的贺拜更是风雨无阻。该做的事从来不用旁人支使,该说的话更是保管妥妥帖帖。曹大帅挺看重曹锟,打算给他“运动运动”。大帅的夫人也别提多看重曹锟,还没等大帅说话,她早把“运动”的话给袁世凯的太太递了过去。袁世凯的太太受了曹大帅太太的重托的同时,也收下了曹锟送来的重礼,就一股劲地吹起了枕边风。袁世凯挺开明,当下就跟太太说:“举贤不避亲。你保荐谁都行,可有一样儿,你得先把他叫来给我看看。”
曹锟来了。袁世凯见他长得“虎形面有福相”,说话办事又极有分寸,心想,我太太保荐的这人还真行,当下就提拔他当上了陆军第三镇统制。曹锟一下子找到了靠山,并且很快就成了袁世凯的心腹、嫡系,这就为他后来的高官任做、骏马任骑,铺就了一条平平的道儿。
民国元年(1912年),中国南北议和之后,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南京临时政府先是拍电报,然后又派专使到北京来请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去走马上任。这临时大总统的位子,袁世凯早就盼红了眼,可他却不敢轻易去南京上任,他生怕这是临时政府的“调虎离山”计,怕到南京会掉脑袋。他想,大总统一定要当,可要在北京当才好。不去南京总得找个碴口吧,于是,他就派曹锟在北京搞了一回“壬子兵变”。
曹锟早就盼着能在袁世凯跟前“尽忠尽孝”,这下子,他终于有了机会。在二月十九日夜里的“兵变”中,他一马当先,带着他的第三师在东四牌楼、崇文门、正阳门等各处见了当铺、钱庄、绸缎店、首饰楼就抢、就烧。这还不算,为了销赃灭迹,他们还到处放火,就连左近的居民住户也跟着一块儿遭了殃。这兵抢、匪夺、外带着火烧,可把北京给折腾苦了。袁世凯借着“镇反”的幌子没去南京,就在北京打马上任,当起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为了表彰曹锟在“兵变”中卖命有功,袁世凯特地奖给了他一枚白鹰奖章。
民国四年(1915年)九月,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了国人的一致反对。曹锟就是够“意思”,愣是冒着自个儿身败名裂的危险,给袁世凯发了公开电,要求“改变国体”,劝袁世凯要“顺乎民意”当皇上。袁世凯也同样够意思,刚一当上皇上就封曹锟为“虎威将军”和“一等伯爵”。曹锟尽管为这事遭了国人们的白眼,可他却是认为他的那封电报拍得“值”!
1915年12月25日,袁世凯刚一宣布要当皇上,梁启超立马就发表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云南督军蔡锷当下就宣布云南独立,还成立了讨袁护国军,去攻打四川。四川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袁世凯立即派曹锟带着第二路军开到四川去打护国军。
虽说曹锟一直把袁世凯当“干爹”、当靠山,可他不傻,他也长着后眼。眼下,他见护国军作战勇猛,国人上下也支持;再看看自个儿的部下,也十有八九反对袁世凯当皇上,打起仗来不卖真力气,再加上队伍里差不多都是北方人,在四川水土不服,哪儿还有打仗的心思?想到这儿,曹锟反倒乐了:打不了仗更好——要是手下的军队都叫护国军给收拾了,我往后还靠谁吃饭去?与其如此,我还不如给他来个不战不和,不进不退,干脆给他来个晃荡起来看!
他这招儿也真够损,他从12月一直“晃荡”到来年的3月,3月22日,仅仅做了83天皇帝梦的袁世凯宣布“撤销帝制”,不得不从龙椅上滚了下来。曹锟又“晃荡”到6月,6月6日,57岁的袁世凯一命呜呼了。
靠山倒了不要紧,老的靠山倒了还能找到新的靠山。袁世凯刚一死,曹锟就写信叫他的七弟曹锳到北京买通了当时将军府的果威将军靳云鹏;又通过靳云鹏买通了国务总理段祺瑞。这一招儿比什么都灵,不到3个月,段祺瑞就把曹锟调回直隶,当上了直隶督军,转年又兼了省长。曹锟对他的新靠山段祺瑞更是百依百顺,言听计从。
吴曹渊源
真正的友情是正直之人的灵魂契合和意气相投。邪恶的人有同谋;自私的人有同伙;政客有党徒;军人有属僚;战场上有战友,欢场上有损友。
1907年,清廷改制东三省,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钦差大臣兼管三省军务。这一大片白山黑水除了强邻俄国、日本的滋扰惹不起可以不问之外,土匪横行,严重危害治安,这是没有理由不管的。当时东北驻军兵力单薄,分兵把守几个重要城市,并无机动力量专事剿匪。于是徐世昌奏请朝廷,将保定新军的第三镇调到东北来。
第三镇出关之初由旗人凤山任统制,驻防地为吉林长春。吴佩孚为该镇十一标一营管带。其时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广东起事,凤山奉旨前往镇压,一到广州就给革命党人炸死。袁世凯看中了曹锟,由他接任统制,于是吴佩孚成了曹锟的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