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传奇"商人胡雪岩-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旁有跋云: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致欺余,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也可。胡雪岩立足商海屹立不倒并使其生意遍地开花,信义,是他处世中取得如此成就的根本。

做人无非是讲个信义

俗话都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做生意做人也都是一样的。胡雪岩常说:“做人无非是讲个信义。”胡雪岩之所以被一代又一代的世人敬仰,不仅是因为他的成功,更因为做一个商人把信义作为处世的根本在他身上淋漓尽致的体现。同样,也正是因为他的信义,他成功的条件都比别人要多得多、硬的多。

在胡雪岩十三岁那一年,在野外放牛的他在凉亭里捡到一个蓝布小包,里面有银票和一些现银,贫穷的胡雪岩并没有私下据为己有,而是把小包藏好,坐在那里等待失主来寻。一直等到日落西山,才有一个外地做生意的米商过来,胡雪岩经过对证确定那个包是米商所丢,便悉数归还。如此的信义使他跟着米商来到杭州,为自己的以后铺就了前程。

已经名噪商场的胡雪岩依然坚守着做人做生意都要讲信义的原则。绿营兵军官罗尚德在上战场之前将自己的银子存入阜康钱庄,一方面因为他相信阜康的信用,另一方面因为他马上就要去打仗,生死未卜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回来,因此坚绝不要存折,但胡雪岩一定要出具存折,即使这个存折时交给第三者阜康“档手”刘庆生保管,开具存折的手续也一点都不能省略,对此胡雪岩说:“客户存入款项钱庄必须开具存折,这是照规矩来”。

信义是处世之本

胡雪岩说:“做生意和做人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要讲个信义”。无论古今,不分伟人还是平民,信义都是一个人处世立世的根本。

每个人都怀有梦想,每个人都想出人头地,轰轰烈烈地干凡大事业,而信义是不可或缺的根本。

罗斯福曾说,做一个有信义的人胜过做一个有名气的人。信义是一种素质,是一种品德,是一种智慧,是一个人的金字招牌。

信义,写下来也只不过是比划寥寥的两个字,却有着泰山般的厚重,是人生中无价的财富。人活一世,最重要的就是信义二字,不管你是面对家庭还是面对职场,不管你是务农还是经商,都要始终记得信义二字,这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人处世处事的根本。人只有拥有信义,才能被人信任,被机会光临,被成功耀眼于世,人只有有信义讲信义,才能够脚踏地头顶天问心无愧地拥有自己的天地。

雪岩启示:

“为人不可贪,为商不可奸,经商重信义,无德不从商”这样的话从胡雪岩口里说出来,他虽说身为商人,话却依然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胡雪岩的话让人们明白商道即人道,而道之精髓在于信义,这是立世、处世、赢世的根本。

第二十一章  不要自招嫉妒

人常说树大招风,人满招妒。历史上多少英才俊杰恃才傲物招人妒忌,有多少忠诚贤良过满过刚遭人排挤,全因不能伸缩自如,不懂得在进、退、藏、显等方面适度地把握自己。胡雪岩之所以能够在官与商之间游刃有余,在时与势之中追逐名利就是因为其深深明白树大招风,人满招妒的道理,懂事适时的进退。

适时进退,不招人妒

在生意场上,刀光剑影中,大家争的你死我活。胡雪岩倒霉时,不会找朋友的麻烦,得意时,也不会忘记照应朋友,就是他如此懂得适时的进退才没有受到同行的排挤与妒忌,而是安好的把生意做大做红。

在商言商,胡雪岩深深懂得生意场上致命的打击就是自招人妒,所以他总是设法联络同行互惠互利,照顾同行的利益真心实意的合作,从而免去同行对自己占据半壁江山的生意的妒忌。

鸦片战争后,列强各国把中国当作家副产品和工业原料的供应地,南当辑里湖似大量外销,为抓住这一机遇胡雪岩也开始做丝生意,后又得到左宗棠的支持,丝生意做得更大。但钱庄出身的胡雪岩对丝业是个外行,于是他便寻求居湖丝产地、对生丝颇为内行的庞云缯合作。为面、免招其妒忌,胡学前虚心学习关于丝行业的行情,并给予庞云多半利润,面对如此互惠互利的合作庞云缯自是甘愿,于是两人携手,资金充足规模庞大,联系广泛最终使丝业在市场上形成气候。

胡雪岩还向庞云缯传授了经营药业的经验,使得庞云缯在遇当开了镇上最大的药店………庞滋德国药店。胡雪岩如此的互惠互利的利益分享,不仅免去了庞云缯的妒忌还使其尽心尽力的完成合作。不仅如此,胡雪岩在发迹之时还不忘时时提携帮助同行商人,从而免去他们的嫉妒,并给予他们更好的发展前途。

胡雪岩说:“不招人妒是庸才,可以不招而自己做的招妒,那就太傻了。”胡雪岩的生意之所以能够雄踞半壁江山,就是因为其懂得做生意先要做人,不可一味的纠缠于是非名利之中,要根据现实状况适时的调整自己,把握好进退、藏露的适度,力求不招人妒,从而使自己的生意一直处于良好的循环状态。

一个真正懂得经商之道的人是不会只考虑自己利益,更不会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别人的利益,而是时刻的顾及到别人的利益,并给予慷慨的帮助。

太过的锋芒毕露必会自招同行嫉妒,所以要适时的懂得进退、藏露。生意场上不可总想着所有的好事与便宜全独占,即使是同行也要学着分享利益,不忘他人。时刻注意场的细微变化,一旦对别人的生意构成威胁形成敌对关系,就要及时想办法化敌为友,这是胡雪岩纵横商场不自招人妒的智慧所在。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所以,利字当前不自招人妒不失为一种较为明智的自保。

雪岩启示:

为人为事只有不自招人妒才能得到众星捧月般的支持,在自己功成名满的时候懂得隐去自己的光芒,在春风得意时不忘那些一起拼搏的人,只有适时的懂得进退、藏露才能不自招人妒,才能一直风采依然。

第二十二章  处世圆融才能成功

都说,牡丹虽好也须绿叶扶持方能醉人。人又何尝不是?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才智和力量也都是有限的,凡能成大事者,必是朋友四面环绕的八面玲珑,齐聚周围的力量成就自己的丰功伟绩,如此圆融处世却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这不仅仅只是一种人际交往更是一种处世的智慧。

能大能小是条龙

胡雪岩曾说:“治我损我,拆我的烂污,那是行不通的,甚至让你没有好下场,但是你只要尚有可用的地方,饭总是大家一起吃的。”这就是他“能大能小是条龙”的处事名言的有力释全。就是得于这种圆融的处世才使得胡雪岩在商场、官场、洋场等各个阶层呼风唤雨,如鱼得水般来去自如,并拥有着富可敌国的财富。

胡雪岩从一个贫穷的小学徒成为时代俊杰商海精英,创下钱庄、军火、生丝、药店、典当、外贸、地产等诸多生意集一体的商业帝国,与他圆融处世的智慧和艺术是分不开的。

胡雪岩善于把握政局,慷慨相助于王有龄和麟藩台,并顺其结交其他达官贵人给予恩惠,顺势取势认购官票,从而使自己的生意得到政府的关照。

一年秋天,胡雪岩有事去萧山,过江的时候,渡船上人很挤。胡雪岩一不小心,把一个孩子拎着的竹篮儿撞翻了,篮里的豆腐全泼在船头上。那小孩拉住胡先生的衣服,哭着要他赔钱。胡雪岩边安慰他边从衣袋里摸出一小块银子。小孩说:“先生,不要这么多,只要六文钱。”可胡雪岩身边没有零钱,正犯愁时,身后有个人说:“先生,我借给你。”胡雪岩回头一看,原来是个小叫花子。胡雪岩便笑嘻嘻地接过了钱,交给了小孩,然后写了一张借据递给小叫花子,说:“借条上有我的地址,请你随时来我家做客。”

正是因为胡雪岩如此的认真信义,再加上他的慷慨好施和为人的仗义使得他在社会各个阶层都有着良好的人缘与口碑。

他始终遵守商业竞争的游戏规则,真不二价,以诚信取胜。对于急于得利的同行给予忍让和宽容,以德报怨,留人后路,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使同行唯他马首是瞻。

他任人唯贤善待人才,使官、商、江湖、洋场中的能人贤士皆视自己为朋友知己,对他的生意给予心甘情愿的鼎力相助。如小船主老张,为人老实忠厚且人缘好,并对丝茧较为熟悉,胡雪岩就投资一千两白银聘他当丝行老板。刘庆生本是一个钱庄站柜台的伙计,但人很精明,是可造之才,胡雪岩就用他当阜康钱庄的档手。

就是如此的圆融处世,才能使得他在各个阶层都能够左右逢源,如虎添翼般把自己的生意推向无人可及的顶峰。

世人都说做官就学曾国藩,经商就学胡雪岩。胡雪岩能在乱世中创下自己的商业帝国,是他圆融处世智慧的结晶。正是由于他的圆融处世,才换来那么多扶助他的贵人,才笼络到甘心为他尽心尽力做事的贤才,帮他闯下自己的江山。

雪岩启示:

“能大能小是条龙”不只是胡雪岩的人生哲学,更是世人需要学习的一种处世艺术与智慧。俗话都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在现实生活中,若钉是钉铆是铆有着分明的棱角则是难以有长久立足之地的,而如若太过圆滑,蝇头小利也不放过的话,那这一路上恐怕要有太多的敌对了。胡雪岩是智慧、宽容、谦逊、干练容为一体的智者,“体察了人心的喜怒哀乐,顺随了人们的爱憎欲恶,做到了这两点,万事无不可遂,人心无不可得。”胡雪岩的这句话不失为是他人生处世哲学最为精辟的释全。

第二十三章  善于以德报怨

人行于世难免会有一两个敌人,有的人善于以德报怨,化敌为友携手共进,而有的人却善于耿耿于怀,怀恨在心睚眦必报,最终落得落得孤立无援。人总是常常念叨着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而面对一点的利益纷争,心里的天平却总是不断的失衡倾斜,分利必争中哪里看得见以德报怨?

善于以德报怨

自古就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生意场上,人常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而胡雪岩却不这样认为,他一直信奉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所以在生意上,一旦稍有威胁或形成对敌的关系,胡雪岩也总是想办法化敌为友,甚至还以德报怨。

胡雪岩建议王有龄向洋人购买洋枪以加强浙江的防务,而且他本人也已经与洋人大体议定每支洋枪25量银子(其中五两为中间人的“好处”)上下的购进价格。不料事生枝节,因为浙江炮局坐办龚振麟父子看到这笔交易是块肥肉,于是便通过浙江巡抚黄汉宗三姨太的关系在中间横插一脚,并以每支32两银子的价格与洋人签了购买一万五千支洋枪的合同。

此消息的传出使胡雪岩大为诧异。购买洋枪加强防务本是他的创议,如果试用满意大量购进也必然是由他一手操办,却没想到中途易手变成龚家父子居间,更何况龚家父子这笔生意,每支枪起码有12两的虚头,一万五千支就是18万两银子,而且这还不包括回扣在内。

自己到手的生意突然节外生枝,胡雪岩当然不会听之任之,他立即采取行动,与朋友嵇鹤龄、裘丰言进行周密的筹划上下疏通,最终由裘丰言出面向龚家父子展开攻势迫使他们就范,同意拿出五千支由裘丰言经手,由每支32两的价格不变,但他们只要每支2两的手续费,如此也就等于他们让出了五万两银子的好处。

而这五万两银子胡雪岩竟是分文未取。因为以裘丰言经手的洋枪每支的向上报价是25两,好处减半只有25000两,除掉赴台衙门的10000两实落只有15000两。这实落的15000两胡雪岩建议分成三股,裘丰言得两股,剩下5000两给龚家父子,黄汉宗祥从中取得多少则由他自己随意,自己和嵇鹤龄则分文不取。

事后很多人都不明白,自己的生意被人抢去再夺回来而其中的好处自己则分文不取,实属颠覆了商人唯利是图的形象。外人自然是不理解,但胡雪岩却看得清楚,大家都是做生意的,都知道这笔生意不是一个小数目,几乎就等去割去对方的心头肉,如自己从中捞取好处定会让对方怀恨在心,也就等于为自己以后的生意瞒下了隐患,所以胡雪岩宁可以德报怨也不会为了钱而得罪人,特别还是有权有钱的同行生意人。

也正是由于胡雪岩这样的以德报怨,使龚家父子对胡雪岩由怨恨转至钦佩,并和胡雪岩成为生意场上的朋友,并马上在胡雪岩的钱庄存进8两银子的公款。

生意场上,常常有人为了一点的蝇头小利便争得你死我活,自己得不到的对方也别想得到,大动干戈宁肯两败俱伤同归于尽,却一直认识不到,在生意场上,竞争与合作市是彼此紧密相连的,没有最大、没有永久的赢家,只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才能共赢。

胡雪岩之所以占据了商海的半壁江山也是不无道理的,因为他深刻的懂得以德报怨损失的是当前的小利益,换来的却是更长久的利益,这不仅是生意上的智慧,更是为人的一种品德。

雪岩启示:

胡雪岩曾说:“生意场中,无真正朋友,但也不是到处都是敌人,既然大家共吃这碗饭,图的都是利,有了麻烦,最好把问题摆到桌面上,不要私下暗自斗劲,结果谁都没有好处。”是啊,既然图的都是利,那就不要暗地里争得你死我活,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既然是为了利那就在利上把问题解决,在生意场上以德报怨,不一定会交到真心朋友,但至少不会为自己树敌,为以后更大的发展铺就坦途。

第二十四章  留人活路也是给自己留一条财路

生活中的太多总是在我们的预料之外,那些曾被人踩在脚下的人说不定在某一天就东山再起恶狠狠的扑过来,所以,任何的事情都不要不留余地,俗话都说“给人以活路,给己一财路”,做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