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往事不忍成历史-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阎明
【由文】
序 (二月河)
几年前我来京,在部队朋友的聚会上认识了阎明。在众多的朋友中,他属于话少的那种。多数时间里,他只是坐在一边,静静地听着别人聊天。以后我陆续读到他的一些文章,读文如读人,使我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人生经历中,我和阎明有些许相似之处:我们同为军人家庭出身,父辈都是抗日战争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我们同样在解放军这所革命熔炉中经受过历练;同样干到连级岗位并在连级干部的位子上离开了部队;说白了,我们有着同样的军人情结。
不同的是,我离开部队纯属志愿,阎明的离开却是无奈。不是突然的变故,他或许能继承父业成为一名职业军人。
我从部队转业后到地方当了干部,阎明却没我这样走运。受父亲和当时政策的影响,他被剥夺了转业的权利,按战士复员处理,被发落到山区里的“三线”小工厂当了工人。作为“可以教育好子女”,与地、富、反、坏、右分子为伍,也品尝到被歧视被污辱的滋味。
好在阎明不是那种一经挫折便丧失信念的人。对于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他最多的反应也只是不能理解。尽管在那个年月里“阶级斗争”很复杂,但从小的革命教育,使他无论如何不相信革命与反革命由量到质的变换会来得如此突然。从记事起,父母和老师对他灌输的是爱党,爱国,爱人民啊!可他还是接受了现实,按我们调侃的话说,谁让你赶上了。此后他便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当了多年的工人,并一步步走到现在。
本书收录的,是阎明到出版社近十年利用闲暇陆续发表的文章,写的都是身边熟悉的人和发生的事情。文章直面历史,对革命前辈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宣扬了主旋律,其中一些文章曾被国内许多刊物转载并在网上传播,现在读来仍有意义。
我认为,阎明的人生轨迹恰恰是我们共和国的经历。他所受到的挫折,算不了什么,最多不过是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瑕疵而以已,对他本人绝对是一笔财富。
记得在纪念辽沈战役六十周年活动上,罗荣桓元帅之子罗东进将军说得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非常厚重,内涵很深刻,有许多东西值得去认真研究、继承和发扬。同时,我们党的历史又是很沉重的,里面有很多的恩恩怨怨。但是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是勇于面对自己的问题的。最后,社会公信力的天平最终倾向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不仅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而且取得了经济建设的成绩。作为后来者,我们应当发扬光荣传统,兴利除弊,团结一致向前看,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二月河
2010年3月
自序
我当过兵,做过共,现为出版工作者。从事出版工作十余年,利用工作闲暇发表了不成样子的文章。在同事和朋友鼓励下,今天斗胆汇集成册,也算了却了一个军人后代崇尚英雄的情结。
我们这代人,虽然没有经历过前辈那种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战争环境,却是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成长的。共和国60年的悲欢步履,已在我们日逐成熟的心灵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这些人生经历带给我们的启迪是:用更客观的眼光审视周围发生的一切。
书中所述人物,都是我熟悉和崇敬的长辈,其中阎仲川、孙继述、许文益、柯柏年与我还沾亲带故。尽管他们各自经历不同,都无一例外地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共和国多舛的历程。
人们常说,历史是沿着它特定的轨迹向前发展的,但是在历史的必然中却又往往存在着偶然。父亲阎仲川、岳父许文益、姥爷孙继述虽然生活在同一年代,从事着各自并不相干的工作,但是上天冥冥之中仿佛伸出一只无形之手又将他们牵到一起。
父亲阎仲川作为主管作战的副总参谋长,在林彪出逃后随即被关押审查。而在蒙古人民共和国亲临林彪坠机现场的又是我的岳父许文益。在处理坠机事件中由于蒙方通讯不畅,冒着受处分的风险断然决定启用停用多年的“中苏热线”,这条“热线”又是20年前任东北邮电总局副局长的姥爷孙继述亲率工人架设的。尽管这些纯属历史巧合,却恰恰说明了一个事实:共和国的每一成员,不管你用什么方式生存,个人的命运总是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
在拙作出版之际,我代表我的家人感谢这些年来关心帮助过我的人们。感谢文化艺术出版社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和生活的平台。我这几篇不成样的文章,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阎明
2010年7月14日
目录
代序 二月河 1
自序 3
我的父亲阎仲川 1
——从作战参谋到副总参谋长
黄永胜开门见山地说:“林副主席有几点指示,你记一记,给部队传达一下!”
父亲走进作战室,对记录稿稍做整理,像是自言自语地说:“加个在编号吧!”“按什么顺序编?”值班参谋问。父亲考虑到这是“前指”开设之后发出的第一个指示,就从一号编起,叫‘一号号令’吧!
就这样,被说成林彪进行“反革命政变预演”的“一号号令”,经父亲和一位值班参谋之手产生了!时间是1969年10月18日21时30分。
亲临林彪坠机现场 65
——原驻蒙大使许文益眼中的“九一三”
5号尸体是林彪,瘦削秃顶,头皮绽裂,头骨外露,眉毛烧光,眼睛成黑洞……
2号尸体是林立果,个子较高,面部烧成焦麻状,遗物中有空军大院0002号出入证……
中国的民航256号飞机,突然坠毁蒙古境内,艰难的外交斡旋开始了。我的岳父、驻蒙大使许文益,冒着巨大风险,启动停用多年的中苏热线,把林彪坠机的消息报告北京。
我的姥爷孙继述 88
世事惊人地巧合,20年的一件事,20年后可能还在起重大作用。
20年前,我的姥爷孙继述担任中苏“热线”工程总队长,亲手架设了北京至莫斯科的中苏热线电话,全长12000多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路上有线电话。
20年后的1971年,林彪出逃,坠机蒙古温都尔汗。报告飞机坠毁情况所启用的中苏热线电话据说这条线。
作战珍宝岛 109
——曹建华的1969
孙玉国带领一个班引诱苏军,进入了曹建华的伏击地域。
曹建华在身边准备了三名冲锋枪手,在敌人将要开火的那一瞬间,他果断下令“开火”!
曹建华的一声命令,打响了世界闻名的珍宝岛战斗的第一枪。
珍宝岛冲突背后中苏交恶,中美苏三国角力,一触即发的核大战为何没能打起来?
京西喋血 134
——吴瑞林与四野五纵的京西丰台阻击战
那天晚上,傅作义并没走远,目睹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当时天气很冷,他蜷缩在战车里;虽裹着一件棉大衣,还是忍不住浑身筛糠,冷汗浸透衣衫。是为侥幸逃脱而庆幸?还是被解放军的勇武所震慑?我们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时如果活捉了傅作义,平津战役很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形。
四野是怎么炼成的 149
——刘亚楼在四野
刘亚楼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现代化战争理念带入了四野,致四野从东北打到海南岛,一路无往不胜,所向披靡。
天津战役是刘亚楼最经典的战事之一,炮兵、坦克兵之多,工兵首次大批直接参加攻坚突破,堪称解放战争之最,34万大军熟练的节拍、默契的协同一气呵成……
毛泽东点将刘亚楼当第一任空军司令,也是极为看重他的现代化军事素养。
柯柏年百年 170
他从没留过学,却自学成才,成为共产党第一代翻译家。
他翻译了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些读物成为我党早期党员的马列主义启蒙。
毛泽东说:“翻译工作,要多请教柯柏年。”
延安时期,他是第一代外交人员,与美军观察组共事,与后来的美国政要成为好友。
大跃进时期,他坚持实事求是,痛批浮夸风,“文革”后首先提出“借贷光荣”,建议大规模缩减外援。
虽九死,犹未悔 191
——记红军战士欧阳启旭
左权后脑被炸开一个大窟窿,在他怀里停止了呼吸。
受张国焘造谣,康克清被红四方面军战士围着骂,他上前去去解围。
奇袭阳明堡机场,他曾烧了日本鬼子一架飞机。
作为白求恩的助手,他曾与之共事多年,说白求恩工作精益求精,但却脾气暴躁,常摔手术刀骂人。
他没上过学,三过雪山草地,却从一个红小鬼成长为知名野战外科专家,协和医院院长。
平型关往事 219
——70年前的血与火
在115师痛击日寇时,崞县、代县扑来援敌1000余人,此时林彪已无兵可派。
万分危急之际,从半路杀出一彪人马,他们却是八路军总部的特务团(中央警卫团)!
平型关大捷,国民党中央军、阎锡山晋绥军功不可没,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沧桑平型关,“九一三”之后,林彪从神变成鬼,平型关也经历了人间的世态炎凉。
鲁挺与乒乓外交内幕 248
坐在鲁挺身后的庄则栋小声问,我可不可以送他一件小礼物?
鲁挺认为这是运动员之间友谊的表现,便应允了。庄则栋把一件织锦送给科恩,科恩下车时,不失时机地将织锦高高举起。第二天,各大报刊都登出了中美友好的标题和大幅照片。
第三天,美国代表团团长找到鲁挺,提出赛后访问中国,鲁挺立刻请示国内。
毛泽东原不准备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接到鲁挺报告之后,毛泽东在思想上发生重大转变,同意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就揭开了中美外交的序幕……
是战士,才能演好战士 267
——我所知道的李长华
他是新中国第一部电影《人民战士》的男一号。
他第一场演出,因观众里有中央领导,吓得他立刻筛糠,脑子里一片空白,整个人懵了。
毛主席在台下,用浓重的湘潭话说:“这个陕西娃娃忘台词了!”
坊间历有传闻,是林彪不让冼星海上他乘坐的飞机,致使其客死他乡。
真实的冼星海之死如何,且听文章一叙原委……
===========================================================
我的父亲阎仲川
——从作战参谋到副总参谋长
一
河北省定兴县杨村镇,距北平百余公里,紧临拒马河,明清以来一直是一个繁忙的水运码头,几十吨重的船舶上至县城,下经大清河直通天津。
1922年2月11日,父亲出生在杨村镇一户颇为殷实的上中农家中。因排行老二,取名仲川。据说,这份家业是我太爷置下的。1900年,遭袁世凯和外国势力的镇压,山东部分义和团转移直隶,保定以北的定兴、涞水、易州、固安、涿州一带和天津以西的文安、霸县等地被义和团控制。太爷从小习武,懂得一些拳脚,加之为人仗义厚道,被当地群众拥为义军小首领,拉起了“扶清灭洋”的大旗。这场被清政府利用的农民革命,很快被镇压了。随后,老宅被查抄,太爷出逃,在察哈尔首府张家口警察局谋得一差。几年后有了些积蓄,在老家置办了家业,还在镇上开了一间小杂货铺。听家里老人说,阎家门最旺时,有几套马拉的大车,长年雇有长工,农忙时还雇短工帮忙。到了爷爷这一辈已家道中落,虽然吃穿不成问题,但已没有了往日的宽裕。
父亲八岁在本镇读小学。学校规定,学习成绩在前三名的学生可以免交学费。父亲说他并不是聪明学生,但为了争取免费,给家里作个交代,只能用功读书。每天放学回家,吃完饭便立刻返回学校住宿,为的是学校里有灯可以看书自习。在校7年间,父亲每年都能争得班级前三名的成绩。
1937年6月父亲小学毕业。由于家境每况愈下,爷爷为了保障大伯能在保定六中继续读初三,想让父亲弃学经商,到天津当学徒。可是父亲太想读书了,便想找一个不花钱或少花钱的学校继续学习。经努力考取了公费的保定工业职业学校(相当于现在的中专),毕业后可进工厂当工人。
正当父亲准备到保定上学的时候,“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了。百里之外卢沟桥的炮声隆隆,搅得人们惶恐不安。9月初,国民党参战部队开始撤退,有一支部队经杨村南下,在拒马河上架设了浮桥。日本飞机在追击国民党撤退部队时,连续数日对杨村渡口狂轰滥炸。瞬间,家乡被战火硝烟笼罩。年仅15岁的父亲也被国民党抓了伕,强逼给一连长挑行李,走了十几华里,连长看他年少力单,才将他放回。
日军的进攻和国民党的大规模退却,使保定地区陷入无政府状态。一时间沉沙泛起,鱼龙混杂,以抗日为名的各种势力纷纷活跃起来。这其中有真正的抗日队伍,有自卫性质的联庄会,还有土匪和各种帮会势力,他们各霸一方,扩充地盘。1938年春,定兴当地的赵玉昆将几个村子里的农民武装集中起来,拉起一支队伍,赵玉昆本人被冀中军区任命为冀中定、易、徐、涞军分区司令(赵后来投降日本当了汉奸)。1938年6月,大伯带着父亲参加了这支部队。
在这里还要提一笔我的大伯阎伯泉。大伯1918年生人,“卢沟桥事变”时正值保定六中升初三。在我们老阎家,大伯可是一个见过世面、有学问的人,是阎家门的希望,也是老阎家的重点保护对象。小时候听奶奶说,那时候大伯从学校回家,穿着西装裤(当时农村还大多穿勉裆裤),白球鞋,夹着网球拍,一副风流倜傥的样子。由于在保定府上学(当时的河北省会),早早接受新思想,成为进步学生。“卢沟桥事变”后,反日浪潮高涨,保定府已容不下一张读书的课桌,他便回乡参加了抗日队伍,并将自己的弟弟——我的父亲带到部队。
参军不到一个月,日军对杨村镇进行了“扫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