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毛泽东和他的"顾问"-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服从调动,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共产党人都要经得起考验。” 毛泽东平静地说。
郭化若听了,明白自己的工作调动毛泽东事先是清楚的,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可是郭化若万万没有料到的是他一到红校,就被在大会上宣布开除党籍,什么原因,没有说。这真是晴天霹雳,但有冤无处申。后来才知道,王明之流搞肃反扩大化,他们认为AB团、改组派、第三党、社会民主党、取消派、托派等等的“反革命组织满布于赤区”,到处乱捕、乱关、乱斗、乱杀。据近几年有关部门统计,当时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福建搞肃清“社会民主党”运动,仅100万人口的闽西苏区受害和被错杀者达6352人。王明之流以托派嫌疑的莫须有罪名开除了郭化若的党籍,万幸的是没有砍他的脑壳。王明之流迫使郭化若离开一方面军总部,离开毛泽东,又用肃反的棒子打掉郭化若的党籍,手段可谓狠毒。
关于AB团问题。远在北伐战争时期,段锡朋就组织了AB团(即反布尔什维克的英文缩写)。1930年10月,红军打开吉安后,地方党发现了他们的旗帜、印章、暗号。这时,据说AB团分子窃据了许多重要职务。但是,他们的人到底有多少,不清楚。
富田事变发生在12月7日,是由打AB团引起的。这是在发现AB团组织后,总政治部秘书长李韶九就到红20军抓AB团分子,抓到该军独立营营长刘敌审问,刘敌这个人有流氓习气,他一方面转移视线,乱供一气,把凡是他不满意的人,都说成是同伙的AB团分子; 另一方面,又煽动战士捉拿李韶九和刘铁超,将他们捆绑起来。刘铁超是20军的军长,“六大”中央委员。后来,李韶九说服看守战士,对他们说:“我是来肃反的。”卫兵听到他是来搞肃反的,就把他放了。刘敌深怕李韶九报复,便蒙蔽战士,捕捉了红20军的领导人,包围了驻在富田的江西行委和省委机关,把部队带到赣江以西去了,但没有打白旗。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刘敌派人送信到红军总部,说要把部队带回来。但信里却说什么“反对毛泽东,拥护朱、彭、黄”,并将信直接交给了彭德怀。当时,考虑到刘敌是在搞分裂,属于叛变性质,总部就回信要他回来。刘敌回来后,总部开庭审问他。主持审问的是朱德和董必武。审问时,要刘敌说出“为什么要把部队带到河西去”,他招认是AB团,于是把他杀了。
李韶九对AB团非常仇恨,他担任肃反委员会主任,采取逼、供、信的方法,杀了很多人。郭化若当时被任命兼肃反委员会秘书长,他记得第二次反“围剿”后,抓到了李文林。郭参加了审问。李文林说:“你们不要动刑。我不是AB团分子。我在上海汇报时见过陈独秀,我是陈独秀单派的。”审问后,郭化若向毛泽东做了汇报,根据他的口供,看来不是AB团,于是把他放了。以后搞肃反扩大化时还是把他杀了。不久,又将周冕、陈中日抓来审问。用刑后,周、陈要求作书面交代,但他们写了一阵,写不下去。郭化若在旁边观察,觉得他们不像AB团。但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不能向他们赔礼道歉。随后,又把丛允中抓来,这回没有动刑,只是向他交代政策,并用了“诱供”(比“逼供”更厉害)。这样,他自编了一些谎话,当时信以为真,就把他杀了。
不过丛允中模仿毛泽东的笔迹达到了乱真的程度,富田事变时有几封挑拨离间的信,后来经查认为他有很大嫌疑。
一封送给彭德怀,是伪造毛泽东给古柏的信,内容是“在审讯AB团时,要逼出彭德怀是AB团分子”,彭德怀识破了,没有上当。
还有一封送给朱德,是伪造毛泽东给蒋介石的信,信中说“寄来的钱收到了,我在适当时候把队伍拉过去”。朱德接到信后,研究了一夜,终于辨出了真伪。第二天一早去找毛泽东,敲了敲门,就推门进去。毛泽东还没有起床,他一边坐起来一边说:“老总,什么事,这样急?”毛泽东有个习惯,起床后一般要披着毯子靠墙坐一会儿,抽支烟再下床。朱德坐在他的床沿,把信递过去说:“给你看一样东西。”毛泽东接过信一看,很快退给朱德,说:“这样的信怎么给我看,我是反革命呀。”
“这不是你写的,我研究过了。”朱德说。
“何以见得。”
“你看,你写东西从来不用阿拉伯字,这里用的是阿拉伯数字。”朱德指着信末尾的日期说,“还有,你写的撇,像女人小脚向上挑,这 里向下挑;‘目’字,你也从来不这样写。”
听到这里,毛泽东立即翻身下床,紧紧握着朱德的手大声说:“哎呀,朱老总,原来我认为你是个很粗的人,想不到你这么细。”从此,朱毛彼此更加信任、亲密。
现在看来,过去在肃反中没有过细地调查研究,没有确凿证据,确实冤枉了一些好人,搞了肃反扩大化,许多人都不是AB团分子,在党的“七大”时,都恢复了名誉。在那种异常紧张的战争环境中,内部发现坏人,提高警惕是必要的。但是,脑子发热,分析不清,听到一个口供就信以为真,这就难免犯错误。从客观上说,环境的确紧张;从主观上说,也有个经验问题。大革命时期,洪流滚滚,泥沙俱下,革命队伍混进了坏人是难免的,当时把坏人都说成AB团分子。 打AB团扩大化,开始是李韶九,后来是王明冒险主义执行者。毛泽东对此是很慎重的。至于由打AB团而造成中央苏区和其他根据地的肃反扩大化,完全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政策造成的。
所谓托派,就是托洛茨基派。托洛茨基是苏联人,1930年斯大林说他反布尔什维克,开除了他的党籍,并在苏联党内开展清洗托派的运动。王明之流是莫斯科的应声虫,说中国也有托陈取消派,要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现在看来,抓托派全是捕风捉影。他们为什么抓郭化若的托派呢?当时有两件事。一件是三军团有位师长叫李匿才,1930年秋打长沙后被认为是托派,把他杀了,抄出了郭化若写的一封信,但内容是一般的问候,毫无政治内容。第二件是1932年红校在审理“托派”时,有人诬供郭化若是“托派”。这两件事虽然证据不足,但在当时党内第三次“左”倾冒险主义横行时可当作大问题了。案子报到了王明的代理人那里,他说:“王明早就感到这个人不可靠,认为是混进党内的。”“大人物”说郭化若是“混进党内”的,自然要开除出党,而且这种处理还是轻的。只是当时红校有位俱乐部主任危拱之平白无故地受到牵连,使郭化若至今感到不安。王明的代理人指定危拱之监视郭化若的行动,但危拱之对郭很了解,在莫斯科就认识,她认为郭化若是个好同志,打成托派是错误的。她不仅没有及时向“组织”汇报郭的活动,而且还向郭化若透露王明代理人迫害“托派”的内情。这就使王明的代理人很恼火,开除了她的党籍。这位正义凛然的女性,虽然后来党籍得到了恢复,但建国后不久,因积劳成疾瘫痪了,在病床上躺了27年,于1972年与世长辞。
郭化若从方面军的代参谋长到红大的教员,又被开除了党籍,感到抬不起头来。但他想到毛泽东说的要经得起考验,又振作起精神。毛泽东历来重视创办学校培养人才。早在1927年12月,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人井冈山不久,就在砻市的“龙江书院”创办了我军第一个教导队,开始培养部队基层干部。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组成工农红军第4军后,扩大了教导队,各地区、各军团也先后成立了教导队或随营学校。1931年6月22日,一方面军前委扩大会议对办好红军学校问题专门做了研究,毛泽东在会上指出,办红校是十分必要的,过去的几个红军学校都办不成器,必须抽红军中高明的负责人去办。三次反“围剿”胜利后,工农红军发展到10万人,中央决定创办中国工农红军军事政治学校,培养军政指挥人才。1931年11月,苏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红军问题决议案中还强调“军事政治学校应集中力量办下去”。郭化若把去红校任教当作是执行毛泽东交给他的任务去完成。他积极工作并在工作中研究战术,补习文化。当时红校的校长何长工也把郭化若当教学骨干,让他在红校教学中发挥作用,缺什么课就叫他教什么课,他先后教过防空、参谋业务、炮兵射击等课程。后来办了高级干部班,又让他教高级班。1933年冬,中央红军军事政治学校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大学”,郭化若被任命为红大的总教官,从此他潜心钻研,逐步成了军事教育专家。红军学校的条件虽然极为艰苦,但教员和学员的工作学习积极性都很高。正课时间教学活动很紧张,课余时间开荒种菜,蔬菜基本上做到半自给。第五次反“围剿”时,有的学员几个月甚至半年不领津贴费,不少教员或学员每天节约2至4两米,支持战争。教员的工作虽说是繁重、枯燥、单调,但看到一批批学员毕业时精神焕发地走上前线,内心感到莫大安慰。郭化若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毛泽东创办各种军事、政治学校是具有战略眼光的,运用办学形式培养人才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始终记住毛泽东关于“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共产党人都要经得起考验”的临别赠言,一心一意扑在军事教学工作上。
一七、毛泽东上东华山养病
1932年7月间,蒋介石调动50万兵力对各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发动了第四次反革命“围剿”,首先集中兵力进攻鄂豫皖和湘鄂西根据地,同时对中央根据地进行防御性进攻。当时红一方面军正在信丰、南雄边境一带休整并筹款。苏区中央局7月15日发出《告前线红军战士书》,提出红一方面军要“毫不疲倦地乘着这一伟大胜利的开展,继续与敌人决战,继续歼灭敌人,迅速地夺取赣江流域中心城市,来实现江西首先胜利”,规定红一方面军以一部兵力佯攻赣州,调动敌人,以求三军团一个军团能乘机在赣州上游渡河,沿赣江西岸北进,向蒋军主力发动进攻。这当然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冒险计划。
毛泽东的战略设想是红军应先攻打守军薄弱的乐安、宜黄、南丰、南城等地,扫清北上道路的障碍,打通与赣东北根据地的联系,然后再图进展。
7月21日,周恩来以中央局代表身份到信丰红一方面军总部,经实地考察,同意了毛泽东的战略设想,7月25日以周、毛、 朱的名义致电中央局,认为“赣州上游敌军密接,在任何一点渡河出击赣敌,都有被敌人截断的危险”。同时向中央局提出“部队改设政委制,毛泽东为总政委”的建议。
8月初,红一方面军在兴国附近开了军事会议,接着中央局也召开了兴国会议。中央局经过争论,同意了毛泽东的战略设想,并决定重新任命毛泽东为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前方还成立了最高军事会议,由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四人组成。
8月8日,中革军委发布《关于发起乐安、宜黄战役的训令》,随后全方面军从兴国、于都两地开拔,到达乐安附近。
8月15日,红一方面军总部发布进攻乐安、宜黄的命令,17日中午,攻克乐安,20日夜攻下宜黄,22日向东进攻,23日占领南丰,三战皆捷,取得很大战果。
8月24日,红军进抵南城近郊,按原计划应攻打南城,但这时发现敌人已集中3个师17个团兵力在此固守,对红军攻城不利,毛泽东等前方军事领导人主张改变计划,放弃打南城,以夺取南丰、赤化南丰河两岸及南丰至乐安一片地区为目前行动方针。周恩来致电中央局“南城内外险要工事硬攻未易得手,决改为暂在南城、南丰、宜黄之间工作几天”。但后方中央局坚决不同意改变计划,认为“主力应绕至乐宜一带从敌之左侧背给以各个击破,而以小部或独立师留在南城方面以迷惑敌人。”他们下达了一系列冒险主义的指示,造成红军许多被动。周、毛、朱虽一再打电报陈明情况并要求召开中央局全体会议进行讨论,直到9月26日后方中央局仍不同意变更计划,也不同意举行中央局会议。
为了革命利益,前方军事领导人决定以朱德、毛泽东名义发布了《在敌人尚未大举进攻前部队向北工作一时期的训令》,命令部队再向北移,在乐安、宜黄、南丰一带布置第四次反“围剿”的战场。
《训令》指出: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对全苏维埃与红军第四次“围剿” 的策略,是以优势兵力向鄂豫皖、湘鄂西苏区与红军积极进攻;对中央苏区的进攻,目前则采取坚守据点,封锁围困,于其据点附近游击进扰,镇压群众,同时积极准备全国反动力量,以求尽快向中央苏区实行大举进攻。中央工农红军为要造成粉碎反革命大举进攻的优越条件,决定向北地区做一时期(十天为一期)争取群众、推广苏区以及本身的教育训练工作。要消灭敌人零星的游击力量,肃清这一地区的反动武装,争取和赤化北面敌人据点附近的地区和群众,整顿扩大和建立这些地区的游击队,并且用战斗的准备,随时可以打击敌人的出击部队,以致造成更有利于与北面敌人决战和消灭敌人主力的条件。为了有把握地粉碎敌军第四次“围剿”,决心在宜黄、乐安、南丰之间以战备姿势布置目前战场。要求各军以师为单位分开,要派1师为掩护部队,各师分在适当地区工作和训练。军团要组织“参谋旅行团”,担任军事地理的调查及作战的各种侦察,并将所到的地方制成书面报告或图表呈报给直属指挥员及上级参谋部。
《训令》把反“围剿”的正确战略具体化了,勾画出了反“围剿”的战争蓝图,实际上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基本上是按这一蓝图展开的。但是后方中央局坚决不同意这个《训令》,认为“完全离开了原则”,是“极危险的部署”。并突然决定召开中央局全体会议,借《训令》发难。
10月上旬,苏区中央局在宁州举行会议,以总结1932年攻打赣州以来7个月的工作为名,“开展了中央局从未有过的反倾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