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嗜血的皇冠光武皇帝之刘秀的秀-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峭蛎瘢么嫱鲋В闲酥厝唬誓艹晒τ谝皇保挂涤谕蚴馈=癯ぐ不德遥嗝荚诮迹鹾罟鼓眩蟪挤掷耄藜透伲姆椒直溃煨站蛊穑肆跏现且病9氏敉醢仙嫠笔甘颖薄S⒖≡萍傩展橥佟⑨剑蛔阄鳌=衤砦浣愿辞仔揖粑蝗绱耍还レ宸既绫耍置餍б病@罹夏芫跷颍蕉洗蠹疲酃湃耍鑫#诖耸币印H缑徒で媳С牵溆谢诤蓿辔藜耙岩印!
李轶得书,心中动摇。刘玄早晚垮台,他要么投降赤眉军,要么投降刘秀,二者必居其一。而在赤眉军和刘秀之间,他还是宁愿选择刘秀,一来刘秀毕竟和他有旧,两人曾经亲如兄弟;二来和赤眉军相比,刘秀更有希望赢得最后胜利。
然而真要投降刘秀,李轶却又不免担心,他害死了刘秀的长兄刘縯,刘秀能宽恕他吗?在李轶看来,他是完全有资格被宽恕的,不是因为他无罪,而是因为他手中握有洛阳,坐拥三十万兵马,只要刘秀不傻,一定会宽恕他。
李轶回书,暗示投降并非不可商量,并希望冯异能将他的意思向刘秀传达。书曰:
〖轶本与萧王首谋造汉,结死生之约,同荣枯之计。今轶守洛阳,将军镇孟津,俱据机轴,千载一会,思成断金。唯深达萧王,愿进愚策,以佐国安民。〗
李轶自打回书之后,开始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心等着刘秀那边的回音,不再与冯异争锋。
冯异机敏地抓住这一时机,抽调前线兵马,北上攻天井关,拔上党两城,为河内扫除后顾之忧,然后回师向南,兵渡黄河(这也是刘秀的势力第一次涉足黄河以南),进入河南郡,攻克成皋以东十三县,收降十余万人。河南太守武勃领万余人前来救援,与冯异战于士乡下。冯异大破武勃军,击杀武勃,斩首五千余级,从而在黄河南岸站稳脚跟,拥有了一大片从河北进攻中原的滩头阵地。
战事就发生在李轶的洛阳家门口,李轶却对武勃见死不救。冯异见李轶确有投降之心,于是将李轶之书上奏刘秀。
刘秀回书冯异道:“李轶多诈,人不能得其要领,不可轻信。”并故意将李轶之书散布到洛阳城中。朱鲔得知李轶居然暗通刘秀,勃然大怒,使人刺杀李轶,将其兵马收为己有。
闻听李轶已死,刘秀麾下诸将齐声叹息,都以为刘秀过于感情用事,错失良机。李轶一降,不费一兵一卒,洛阳便可以不战而下,如今朱鲔镇守洛阳,再要想攻克洛阳,那可就难上加难了。
对此,刘秀的解释是:“杀刘縯者,朱鲔与李轶二人也。我可以原谅朱鲔,但绝不原谅李轶。因为朱鲔只是敌人,而李轶却是叛徒!”
朱鲔一接管洛阳,立即向刘秀发起进攻,命苏茂、贾彊领兵三万,渡河袭河内温城,自己则率数万人兵发平阴,攻打冯异。
面对朱鲔来袭,冯异果断决策:先渡河回河内,援救温城。河内太守寇恂发属县之兵,固守温城,见冯异援兵到来,大喜,命士卒趁城鼓噪,谎称道:“萧王大兵至!”
苏茂、贾彊之军听闻居然是刘秀亲率大军来援,哪辨真假,阵脚顿时大乱。冯异与寇恂两路奔击,大败敌军,斩杀贾彊,苏茂率残众渡河而逃,溺毙者过半。
冯异既解温城之围,马不停蹄,再渡黄河,回击平阴,大战朱鲔。朱鲔败退,还归洛阳。冯异穷追不舍,追至洛阳城下。朱鲔紧闭城门,任凭冯异在城下辱骂其先人祖宗,始终拒不出战。冯异心知,暂时还不到强攻洛阳之时,于是大陈兵马,绕洛阳城一周,炫武示威,这才得胜收兵,还归河内。
经此一役之后,洛阳震恐,城门白天也紧闭不开,沦为孤城一座。
【No。4 关中在望】
冯异所在的南方战区,战事推进神速。而西线的邓禹,虽然小有挫折,最终也还算是进展顺利。
本年正月,邓禹自箕关攻河东郡,河东都尉守箕关,邓禹连攻十日,破关,缴获辎重一千多车,接着长驱直入,围攻河东郡首府安邑。
安邑坚守,邓禹连战数月,不能攻克。更始大将军樊参领兵数万,渡河驰援安邑。邓禹率大军迎击于解南,大破之,斩樊参。王匡、成丹、刘均等合军十余万,再来援救安邑,与邓禹交战,邓禹大败。适逢日暮,双方各自罢兵。
邓禹麾下诸将韩歆等人见兵势已摧,都劝邓禹趁夜色突围,否则等天色一亮,敌军大举来攻,恐怕就得全军覆没。
邓禹不听。
邓禹自幼便有神童之誉,心高气傲,从不知失败为何物。自投奔刘秀以来,又被刘秀倚为股肱,最见亲信。刘秀将西线战区全权委托给他,既是对他的信任,也是对他的栽培。出发之时,刘秀又亲自一路送至野王,足见对他期望之高。
他宁愿死,也绝不能接受失败。
第二天,太阳无可挽回地升起,照亮大地。
难得的好天气,最适合攻击。
邓禹全军上下,屏息凝神,等待着敌军的枪林箭雨。
然而,敌军阵营却动静全无。
说起来,也是邓禹的运气。这一天,按天干地支纪日,正是癸亥日。从甲子日,到癸亥日,正好是一个纪日循环,而癸亥日便是这个循环的最后一天,即所谓的“六甲穷日”。古人迷信,普遍认为这一日不吉利,诸事不宜。
敌军主帅王匡等人自觉胜券在握,见是六甲穷日,觉得反正也不差一天,于是休兵一日。
也正是这一天的耽搁,给了邓禹难得的喘息空间,趁机理兵勒众,修缮攻具。
次日,王匡尽遣大军,强攻邓禹。邓禹传令军中,不得妄动,等王匡大军冲至营前,这才鼓声如雷,诸将并进,大败王匡。王匡弃军而逃,邓禹率轻骑急追,斩杀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缰,缴获节杖六根、印绶五百、兵器不可胜数,河东郡就此平定。
邓禹趁大胜之威,挥兵进至汾阴,辽阔富饶的关中大地,已是隔河在望。
【No。5 因祸得福】
再将目光投向由刘秀亲自掌控的北方战区。本年正月,刘秀亲率大军,北上元氏,清剿尤来、大枪、五幡等流民武装,连战连胜,一路追至北平,再度大破敌军。刘秀战得兴起,沿着尤来等溃逃的路线一路穷追,等追到顺水北岸之时,刘秀猛一勒马,心中暗叫一声:“苦矣!”
刘秀追得太猛,已经远远脱离了大部队,跟在他身边的,只有耿弇、马武及数十名骑兵而已。被刘秀穷追不舍的数千尤来残众,要求本来不高,能逃得性命就满足了,偏偏逃到顺水河边,大水茫茫,难以渡过,这才仓皇回头,看看追兵的状况。而这一回头,却发现刘秀的追兵只有这么点人,心中顿时大喜,于是都掂量着手中的武器,笑着转过身来。
形势瞬间颠倒,尤来残众反过来对刘秀穷追不舍。逃亡之中,刘秀与麾下骑兵分散,只有耿弇、马武等数人尚追随左右。尤来残众追击越发凶猛,耿弇挽弓而射,箭无虚发,连杀十余人,马武挥刀力战,以一当十。尤来残众大惧,不敢近前,刘秀趁机登岸而走,无奈堤岸既高且陡,刘秀连人带马摔将下来。突骑王丰将坐骑让给刘秀,刘秀重又上马。耿弇、马武等人护着刘秀,且战且退,侥幸脱逃。
其余逃亡骑兵,以为刘秀业已战死,返归范阳大本营,传语军中曰:“萧王殁矣!”军中听闻刘秀已死,大为恐慌。刘秀一死,又没有留下子嗣,他们该怎么办?
眼看军中开始张罗着散伙,吴汉大怒,道:“卿曹努力!王兄子在南阳,何忧无主?”
吴汉所指的王兄子,即刘秀长兄刘縯的两个儿子——刘章、刘兴,此时正在南阳新野,与阴丽华同在邓奉的保护之下。刘秀没有儿子,那这两个侄子就是他当然的继承者,也就是吴汉他们未来将要效忠的主人!
吴汉一言止纷,军心就此大定。
关于这一细节,《剑桥中国史》的解释相当有意思。在《剑桥中国史》看来,更始皇帝刘玄的支持者为大绅士氏族,他们已经把高官厚爵瓜分干净,而那些小绅士阶层,则成为权力的圈外人,无法真正挤进权力核心,从而成为心怀不满的失意者。所以,这些小绅士阶层要想成为一个权力的圈内人物,唯一的办法就是拥立一个自己的皇帝。刘秀来到河北之后,很明显地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皇位候选人,于是顺利吸引了一大批小绅士阶层的支持。而对这些小绅士阶层来说,他们的前途是和刘秀的命运捆绑在一起的,只有刘秀成为皇帝,他们的个人利益才会跟着最大化。因此,当他们听说刘秀已经战死时,他们拒绝散伙,因为他们已经成了权力的圈内人物,他们不愿意放弃这一有利条件,而是一致同意用刘秀的侄子来取代刘秀,成为他们新的主人。
以上解释,体现的是一种西方式的思维,即把人当做纯粹的理性人来处理,而理性人的行为,利益是唯一的动机。殊不知,中国古人的行为动机,在“利”字之外,更有一“义”字在。尽管如此,《剑桥中国史》所言,终究也有以采之。
日暮时分,刘秀带着耿弇、马武等人安全返回范阳大本营,军中欢声雷动,山呼万岁。
人每每要在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刘秀的短暂消失,一个意外的效果就是让所有人都明白过来,刘秀对于这支军队究竟有多么重要!而刘秀的威望,非但没有因为这一场败仗而有所损伤,反而更加高涨,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刘秀既回大营,在诸将死劝之下,不得不放弃再度亲征的念头,尽遣吴汉、耿弇、景丹、盖延、朱祐、邳彤、耿纯、刘植、岑彭、祭遵、坚镡、王霸、陈俊、马武十四位将军,各率部曲,追剿尤来、大枪、五幡残众,从潞东追至平谷,斩首一万三千余级,又穷追至右北平无终、土垠之间,前后行程千余里,再追至浚靡,这才班师而还。幸存的尤来残众散入辽西、辽东,又遭到当地的乌桓、貊人抄击,死伤殆尽。
【No。6 称帝之路】
更始三年(公元二十五年)五月,河北流民大体荡平,加上冯异的南方战区和邓禹的西线战区也是捷报频传,诸将见时机已到,于是动员刘秀称帝。
马武先打头阵,来谏刘秀,其原话为:“天下无主,如有圣人承敝而起,虽孔子为相,孙子为将,犹恐无能有益。反水不收,后悔无及。大王虽执谦退,奈宗庙社稷何!宜且还蓟即尊位,乃议征伐。今此谁贼而驰骛击之乎?”
马武的话,大致讲了两层意思。一是不称帝的坏处:帝位这东西,一定要先下手为强。你刘秀现在不称帝,万一将来出来一个特牛的圣人抢在你前头称帝了,到时候,哪怕你身边有孔子当丞相,孙子当将军,也只怕无能为力了。二是称帝的好处:现在打仗,譬如进攻洛阳、河东,说起来打的都是友军,都是同僚,总有些不那么理直气壮。只有称帝,彻底与更始朝廷划清界限,打起仗来才能名正言顺,可以毫无顾忌地想揍谁就揍谁。
刘秀听完,大惊道:“将军何出此言?可斩也!”
马武道:“诸将都这么以为!”
刘秀于是晓谕诸将,称帝之事,不可再提,敢言者斩!
还师至中山,诸将再次联名上奏。其书曰:
〖汉遭王莽,宗庙废绝,豪杰愤怒,兆人涂炭。王与伯升首举义兵,更始因其资以据帝位,而不能奉承大统,败乱纲纪,盗贼日多,群生危蹙。大王初征昆阳,王莽自溃;后拔邯郸,北州弭定;三分天下而有其二,跨州据土,带甲百万。言武力则莫之敢抗,论文德则无所与辞。臣闻帝王不可以久旷,天命不可以谦拒,唯大王以社稷为计,万姓为心。〗
这份奏章,同样还是讲了两层意思:一是朝廷的江山,本来就是你们刘秀兄弟打下来的,现在你称帝,只不过是取回本来就属于你的东西,没什么好惭愧的。二是以你现在的实力,完全足以称帝,也没什么好谦虚的。
刘秀已有明令,再敢言称帝者斩!诸将却依然劝进不迭,何哉?无他,诸将压根就不信刘秀不想称帝。你不想称帝,你会杀谢躬?你会打洛阳?你会平河东?这可都是在和更始朝廷对着干!这已经是公然造反!总之,称帝该干的事,你一件也没落下,而且还干得津津有味。你不想称帝,谁信呢!
刘秀扣住奏章,不批不理会,然而这次却不再说要杀人了。
还师至南平棘,诸将再次联合,当面劝进。刘秀依然推辞道:“寇贼未平,四面受敌,何遽欲正号位乎?诸将且出。”
听刘秀的意思,已经不再拒绝称帝,只是说现在时机还不成熟,相比较而言,态度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诸将大感欣慰,于是告退。
众人告退,而耿纯独留,谏刘秀道:“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今功业既定,天人亦应,而大王留时逆众,不正号位,纯恐士大夫望绝计穷,则有去归之思,无为久自苦也。大众一散,难可复合。时不可留,众不可逆。”
耿纯之说辞,与《剑桥中国史》的分析如出一辙,即:大家之所以跟着你混,就图你当了皇帝之后,你吃肉,大家跟着喝口汤而已。如今你一再不肯称帝,你不吃肉不要紧,然而害得大家连汤也喝不上。一旦大家对你绝了望,再想挽回他们的人心,可就难了!
耿纯说得恳切,刘秀也是听得动容,郑重答道:“吾将思之。”
这一思,就思到了鄗城,刘秀却依然没有反应,诸将不由得纳闷起来,难道他们看错刘秀了?难道刘秀真的没有称帝的野心?
更有人发挥出疯狂的想象力——难道当初刘玄将刘秀放出洛阳的时候,两人之间曾有过什么秘密约定不成?而刘秀现在的所作所为,其实都是为了将刘玄拯救出绿林军和赤眉军的魔掌?这么想固然离奇,但毕竟也不是全无可能,说到底,他们虽然跟着刘秀出生入死,甚至不惜为之牺牲性命,但是关于刘秀,他们又真的了解多少呢?
这一日,一位瘦小的儒生忽然闯入鄗城,满头乱发,状貌狂狷,疯疯癫癫地在大街上高呼着刘秀的名字。适逢吴汉经过,大怒,揪住儒生就要一顿饱揍。一旁的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