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最后的荣耀--大明1592·抗日援朝-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日本官方是绝对不会把这等机密泄露给朝鲜人,于是朝鲜只有一个办法:偷学。

战争期间很多朝鲜人被日本人俘获,或被迫或自愿地为他们服务。李昖曾经发布过训令,如果有这些曾经被日本人抓走又逃回来的人,一定要仔细询问他们铁炮与火药的制造方法。

朝鲜对得到铁炮技术非常急切,甚至因此而赦免一些朝奸和日本俘虏。

比如有一个叫金德浍的朝奸,很早就投靠了日本人,主动为日军当向导,是个标准的朝奸。可他对日军底细了解甚多,所以当李昖听说他被抓起来以后,特意叮嘱推官要仔细询问“烟硝鸟铳造作之法”,并答应赦免他的通敌之罪。

还有一个最富传奇色彩的日军降人,是隶属于加藤清正麾下一名叫做沙也可的日军将领。

“沙也可”被认为是假名,他的真实姓名历来众说纷纭,有冈本越后守、阿苏宫越后守、原田信种等数种说法,出身源流则可能是纪州根来、杂贺众、阿苏家臣等——当然,这两种源流之间并不矛盾,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沙也可本属杂贺众,而杂贺众的铁炮技术在战国时期非常先进,他在这期间学到了铁炮、火药的生产工艺。

天正十三年,继承了信长势力的秀吉开始对杂贺众进行讨伐,首领杂贺孙市被迫投降,很快莫名其妙地去世。沙也可与其他杂贺余党在本州已无藏身之地,只得前往尚未臣服秀吉的九州地区。沙也可选择了肥后的阿苏家作为主君,继续反抗秀吉。

可惜的是时势不由人,秀吉统一日本的步伐没有这种小人物阻挠片刻。很快,整个九州都沦为秀吉的领土,阿苏家更被划归新兴家族加藤麾下。加藤清正为了准备侵略朝鲜,大肆征发臣从势力,沙也可大概就是在这时候被调入第二军团。

沙也可在朝鲜战场上表现的还不错,可好景不长。在壬辰年六月十五日,九州爆发了梅北国兼之乱,把岛津家、阿苏家都卷了进去,阿苏家主惟光甚至因此被杀。消息传到朝鲜,加藤清正势必对有阿苏家背景的沙也可及其麾下另眼相看。在这种猜疑重重的背景之下,沙也可别无选择,只好选择了投降朝鲜军。

沙也可投降以后,总算迎来了自己事业的春天。朝鲜军对这位级别不低的日军降人格外看重,把他调拨到金应瑞麾下。此后沙也可表现得异常活跃,与明军、朝鲜军并肩作战,在很多史料里都留下过痕迹,还曾跟随麻贵在密阳击溃过日本小队,参加过蔚山之战,作为联军代表跟加藤清正交涉过。在朝鲜国仿制日本铁炮的过程中,他也是贡献良多。

因为这诸多功绩,沙也可破例被朝鲜国王赐名,叫做金忠善。在朝鲜战争结束以后,金忠善被调拨往北方,继续抗击后金,在甲子适变、丁卯胡乱等一系列战事中表现卓越,最后以七十多岁高龄得以善终,也算是抗倭战争中的一朵奇葩。

在朝鲜引进日本铁炮的过程中,最大的动力来自于李舜臣。他是朝鲜最早注意到火器威力的将领,对火力的追求近乎狂热,麾下水师都是重装火器舰,让日本水军吃尽了苦头。

在停战之后,李舜臣成立了一个铁炮技术小组,专门琢磨日本铁炮的制造工艺,试图逆向反推,一窥铁炮之妙。在他和技术小组的努力下,在万历二十一年开发出一种叫做正铁铳筒的鸟铳。这种武器脱胎于日本铁炮,却又有朝鲜工匠的改进,性能相当精良,就连明军试用之后都啧啧称赞。

就这样,停战四年以来,朝鲜就像一块海面,不遗余力地吸纳着明、日两方的技术,暗暗积攒着自己的力量。可奇怪的是,到了丁酉再乱,朝鲜军队却始终未能真正拥有装备火炮与鸟铳的独立作战部队,为数不多的火器都用于守城或分散在诸军手中,完全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典型的雷声大,雨点小。

这可奇怪了。朝鲜对于火器表现的如此热衷,怎么最后会无疾而终了呢。

一方面,是朝鲜存在着客观困难:朝鲜的熟练工匠不够,从采矿到冶炼再到铸造的技术全面落后,像是正铁铳筒这种复杂、精密的武器,无法广泛装备于军队。

另外一方面,则是人的问题。

要知道,任何一项技术或者一种新战法的发展,都需要有一个内行人居中推动。在朝鲜,对火器真正懂行的,只有李舜臣一个。全靠了他的不懈努力,才让朝鲜真正开始从冷兵器向热兵器时代进化。

这个逻辑判断隐含着另外一个可能:假设李舜臣在朝中没有发言权了,朝鲜的火器进化必然会遭遇失败。

但这听起来实在有些荒谬,李舜臣怎么会在朝中没有发言权,他可是朝鲜复国第一大功臣啊。李舜臣一个人包圆了在壬辰战争期间朝鲜军80%的胜仗,如果没有他的奋战,朝鲜恐怕撑不到明军赴援就会亡国。

更何况,李舜臣还是柳成龙的亲密战友,背后站着整个东人党,谁敢动他?

没想到,坏事就坏在了柳臣龙这个东人党党魁身上。

壬辰开战之前,李朝的东人党占据优势,西人党被压迫得喘不过气来。在王室流亡期间,西人党在尹斗寿的率领下,慢慢咸鱼翻身,又有了与东人党一战之力。而与此同时,从东人党分裂出去的北人党也逐渐开始崛起,在领袖李山海的带领下,与西人党逐渐合流,打算把从东人党变成南人党的柳成龙搞下台去。

在战争期间,整个李朝朝廷为了大明的事忙得晕头转向,顾不上党争。一停战,这些朝鲜大臣的劣根性立刻便浮现上来,又开始掐得不亦乐乎。

要搞掉柳成龙很难,他圣眷正隆,没法直接下手。唯一的办法,是设法打击他的亲信或者同党,一点一点把他搞臭。

北人党和西人党最初的目标并不是李舜臣。李舜臣功勋卓著,有目共睹,搞掉他比搞掉柳成龙还难——除非有什么奇迹出现。

这个奇迹还就真的出现了。这个奇迹,叫做元均。

如果要在壬辰战争里选一个隐藏在正义阵营里坏人的话,元均当之无愧,他符合影视剧里反派的一切特点:懦弱、卑劣、愚蠢、贪婪、好色、嫉贤妒能等等……

元均早在开战之初因为畏惧日军,自沉了百余条战舰,亲手成就了壬辰战争第二大笑话,然后厚着脸皮去投奔李舜臣。在李舜臣接下来一系列杀敌的战役里,他永远扮演的是跟着主力部队抢功的角色。为此李舜臣与他多次交恶,甚至还出手呵斥过他。元均是个睚眦必报的小人,对李舜臣一直怀恨在心,到了停战之时,两个人关系已经是势同水火。

李舜臣因为屡次大胜,已升任三道水军统制使,是朝鲜水军名义上最高领导人,元均无法正面抗衡。可李舜臣也奈何不了元均,因为后者虽然各项参数都很低,唯独官场情商这一项非常高。他干了这么多下作的事情,朝廷恍若未闻,还不断加官进爵。

万历二十二年三月,李舜臣在唐项浦附近打过一场大战。这场仗从四号打到六号,李舜臣毫无意外地干掉了日军三十一条船,一场精彩的胜利。战斗结束以后,元均公然要抢夺战利品,与李舜臣彻底翻了脸。李舜臣毫不客气,在此后的第一次长门浦战斗、第二次长门浦战斗、永登浦、鼎严等战役里,他干脆不带元均玩了,把后者气得一佛涅槃,二佛升天。

可是元均没办法,人家李舜臣是三道统制使,是顶头上司。他没办法,只能玩玩小手段,试图去拉拢李亿祺一齐弹劾李舜臣,李亿祺什么人?那是李舜臣的最佳搭档,自然不会理睬他。

结果以这件事为导火索,李舜臣与元均的矛盾被公开化了。总算朝廷还知道水军不可缺少李舜臣,在柳成龙的建议下,元均被调去了忠清道兵使,含恨离开水军编制。

元均在朝中关系一向颇为深厚,很快就跟尹斗寿、李山海搭上了线。两位巨头知道元、李二人的矛盾,心想这是个好机会,便告诉元均咱们如此这般,必能干掉这个讨厌的李舜臣。

尹斗寿首先指使西人、北人两党的几位大臣上书朝廷,让李舜臣出海去打击日本舰队。

这是一个荒唐的要求。且不说此时大明正紧锣密鼓地议和,不会允许朝鲜军贸然行动;就算李舜臣出动,也没有任何用处。作战要有目的,在陆上军队按兵不动的情况下,水师单独出击毫无意义,总不能为了打仗而打仗吧?

可这又是一个政治正确的要求。朝鲜对大明与日本议和腹诽已久,整天盼望着出点什么事儿能把和谈给搅黄了——尹斗寿这次上书,准确地号住了李昖的脉。

如果换一个人的话,即使明知这个命令没有道理,还是会虚以委蛇一下,驾船出去随便转几圈,回来交差便是。

可李舜臣性子耿直,不太懂政治,不然也不会在基层混那么多年升不上去了。他根本看不出这道命令背后隐藏的真实意图,只在军事层面上进行了解读,认为这么干一点意思没有。

所以李舜臣直接拒绝了李昖的命令,不肯出海。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理论上正确,只能骗骗刚毕业的大学生,历史上真正敢这么对君主说的人,死得都很惨——当权者最忌讳的事不是无能,而是不听话。你都不听我的话了,再厉害有个屁用?

李昖心里十分不爽,只是碍于柳成龙的面子和李舜臣的功绩,不好说什么。

尹斗寿成功地在君主心中埋下一颗不信任的种子,随即又走了第二步:元均从忠清道兵使调任全罗道右兵使。

这一步棋走得十分巧妙。李舜臣是三道水军统制使,元均是全罗道右兵使,两人军种不同,互不统属,表面上井水不犯河水,可实际上是让元均脱离了李舜臣的制约,而且两人又是在一个战区工作,易于平行调动。尹斗寿安排下一招伏笔,是为日后做准备。

元均脱离了水军系统以后,在西人党和北人党的策动之下,开始对李舜臣大加诽谤,连连上书声称自己才是水军功臣,李舜臣不过是沽名钓誉,贪冒军功。这些谎话编的实在太过离谱儿,不光柳成龙等东人党大为恼怒,就连李元翼都认为不像话,简直是对功臣的最大侮辱。

柳成龙、李元翼等人轮番向李昖辩白,最终没有让元均的阴谋得逞。孰不知,这是尹斗寿埋下的第三根钉子。

早前李舜臣曾经拒绝出海,已经让李昖很不开心。现在偏偏又有人在他耳边称赞李舜臣,李昖表面上不得不妥协,心中的厌恶却因此而膨胀起来:“你们总说李舜臣多牛逼多正确,那么他拒绝我的命令,反倒证明我是白痴喽?”

这个逻辑看似混账,却很符合人性。李昖对李舜臣的态度,因此愈加恶劣起来。

这个消息经过西人党的刻意散布,很快传到了小西行长的耳朵里。

李舜臣在战争期间的赫赫威名,让日本人又敬又怕,如见鬼神。小西当初在平壤城吃尽后勤不继的苦头,因此对李舜臣所发挥的作用,认识最为深刻。他听说李朝开始猜忌李舜臣,不由大喜,如果能借机除掉这个可怕的家伙,那么日军将在洋面上再无任何忌惮。

于是他派遣了一个叫做“要时罗”的间谍前往庆尚右兵使金应瑞的营中,送去了一封密信。密信里说:现在明、日议和困难重重,都是因为加藤清正那个混蛋从中作梗。我听到消息他在某月某日前往某处,中途将在某岛宿营。朝鲜水师一贯善战,如果能派一支部队自海上拦截,必能成功。

金应瑞读完以后大惊失色,急忙把密信送去汉城朝廷。朝廷听到这个消息,顿时一片骚动。

加藤清正是朝鲜最痛恨的人物,他不光虏获了两位王子,而且还搞了好几次大屠杀,血债累累。清正又是日军阵营里最积极的主战派,整天叫嚣着要再次跟大明开战,搞得朝鲜一夕数惊。

如果能趁这个机会把他干掉,无论于公于私都有莫大的好处。

情报里说加藤清正夜宿海岛,肯定要出动水师才行。而朝鲜南部水师都归李舜臣统制,这个任务显然要由他来执行。

西人党极力撺掇李昖搞这么一下,哪怕要承受大明破坏和议的指责也要搞。李昖被他们说动了心,便派了刚刚出使日本返回的黄慎,以抚军的名义前往李舜臣水营,催促他尽快派人去偷袭加藤清正。

黄慎本人对这封密信是存有疑问的,小西和加藤不合是真,可那只是性格不合,不是原则性分歧。再说了,小西设这么一个毒局,完全便宜朝鲜人,他哪有那么好心?再说要时罗这个人,(W//RS/HU)黄慎在出使日本期间曾经接触过,觉得这家伙生性狡诈,不可全信。

李昖很赞同黄慎的意见,可他总抱有侥幸心理,跟买彩票似的,总觉得不妨去试一试,万一要是成功了呢?

黄慎无可奈何,只能动身前往丽水。不出所料,李舜臣听了黄慎的要求,再次断然拒绝出兵。

李舜臣认为,这摆明了是一个圈套,敌人肯定在附近伏下了重兵。我如果带了大船去,很快就会被敌人发现;如果只带小船,碰上埋伏就完蛋了。

他又一次犯了军事正确、政治错误的忌讳。

李昖听说李舜臣又一次拒绝了他,这次终于忍不住发起怒来。这个李舜臣三番五次拒绝我的命令,实在是太目中无人了!李昖下令把李舜臣这个胆小的家伙抓起来,派了一名叫南以信的官员前往全罗道闲山岛去调查。

南以信去了以后,回来报告说加藤清正确实前往那个岛上宿营,而且一呆就是七天。南以信隶属南人党,柳成龙的嫡系,他都这么说,想来是真的。

李昖一听,气得差点摔烂了酒杯,七天!呆了七天!李舜臣你哪怕是派乌龟去,也能把加藤干掉了。如此良机你都错过,真是岂有此理!

这时小西行长唯恐天下不乱,又派了要时罗火上浇油,去质问朝鲜人:“加藤清正率领大军,是要登陆来打你们的。你们的水师不给力,不在中途拦截,现在他已经登陆了。”一副恨铁不成钢的口气。

这一下子,彻底把李舜臣推下了火坑。李昖原本忌惮的是他的功劳太大,又没犯什么错,现在有了“贻误战机”这么好的一个理由,那就新仇旧恨一齐算吧!

北人党和西人党哪里肯放过这个时机,在尹斗寿的指挥下,开始疯狂地弹劾李舜臣,大有不把他斩首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