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血沃黄龙石-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那是生与死的残酷,对于看待历史的人来说,那只是未来的依据。”
在张心面前,我自惭形秽,虽然他只比我长三五岁,在我面前,他完全可以以导师自居。
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从哪里入手,我们走出军营,当然得考虑这件事情。但张心的话却让我非常失望,他告诉我,其实,他也不知道到哪个地方去找这三个人,按照历史的记载,这三人确实都曾投靠过项羽,但都没有得到过重用,后来才转投刘邦。他们投靠刘邦后的经历倒是记得比较清楚,但之前却说得比较笼统,而且如果说历史是天意的话,历史记录则是人为,并不完全可信。
我说:“那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家乡查起,出生地总不会有假吧!”
张心说:“你说的倒是实情,但是,谁又能将他们的家乡在哪里说得清楚呢?”
我说:“你是专家,写的书里不是很清楚的介绍着吗?”
张心乐了,笑呵呵地对我说:“你没写过书,是吧?你以为,一本书全是作者写的?有百分之三十是自己写的就算好,且不说那些像演义似的猜测、臆想之作,就是那些所谓的学术专著,有哪些不是东拼西凑而成。真正算得上严谨的人,是翻着书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所以,哪里能记得清自己抄了些什么,这就叫参考文献。比如这三个人,如果在我们的时代,要找到他们的出生地,那简直比拉屎还简单。在没有手机以前,你可以记住很多的座机号码,但手机普及后,你能记住几个,包括你自己的。”
我又问:“那你为什么不让项羽张榜找他们呢?”
张心说:“如果他们轻易就被项羽罗致手下,项羽会重用他们吗?他们不是到过项羽手下吗?结果如何,你又不是不知道!如果诸葛亮没有经过三顾而出,随叫随到,他能得到重用吗?因此,这次,如果我们找到这三个人,要尽量让他们在见到项羽之前立上一功,否则,很难说不会跟历史记载一样。”
第七十一章 韩信待时而飞
“据我回忆,张良是在投靠另一自立为楚王的人时碰上刘邦而成为刘邦谋臣的,要想争取他到项羽手下,难度最大;陈平做过一个什么王的手下,不久转而投到项羽门下,最后才投奔的刘邦,以时间推算,项梁尚在,项羽还没有自立,不久,他就会前来投靠,我们有机会;韩信是淮阴人,在我们时代的江苏淮阴市东南,这个我记得很清楚,他曾受袴下之辱,先投靠项梁,后才跟随项羽,应该说,现在,他并不在项羽军队中,而是在项梁所领的其它队伍里。因此,我觉得,三个人当中,张良,我们只能尽力而为;陈平,时机还没有到,但我们可以争取,让他直接投到项羽军中,而不必做那个不知名的王的手下,并且要力争帮助他早立奇功,以取得项羽的信任;韩信,是我们当前努力的重点,他已经是项家的人,只要能为他提供机会,让他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一定能搏得项羽的心。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到项梁的队伍里去找这个人。”
虽然我们已经对当前的任务理出了一些头绪,但是,哪些是项梁的部队,哪些是项羽的手下,却不好区分,如果冒然去问,定为被当作斥侯给抓起来,说不定还会不明不白地送命。最终,我们还是想到一个办法,到各个营门口寻亲,就说我们是从淮阴来的,想找淮阴人韩信,有家人的信息传递给他。
为了保险起见,我们返回了项羽的大营,好说歹说半天,总算遇到一个认识我们的千户,替我们担保后,我们才得以进入。逢人我们就如计划好的话语询问,到后来,我们干脆兵分两路,在整个大营里转了一圈,终究一无所获。
幸好,我们再次碰到到训练营检查的项羽,征得他的同意,给了我们两块腰牌,作为自由进出各个营地的凭证。
接下来的好几天时间,我们就在项家领导的队伍的各个营地里转悠,好在这些营地都比较集中,并没有让我们跑多远的路,但结果却不能令人满意,我们已经差不多跑完了项家队伍的大部,除了一些小股部队以外。
张心自我安慰地说:“韩信既然得不到重用,当然不会在主力部队里,那些小股部队正好是他展示自己的舞台。”
因为我们下一步将要造访的小股部队是作为外围警戒,路途相对较远,我们不得不在中途找一家客栈过夜。
虽然这几日只是在各地转悠,但是,腿脚一直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已经酸软如灌铅一般,让人烧来热水烫了好一阵才觉得舒服。躺下后,张心第一次比我还先睡着,他的呼吸声音也如同他的职业一样文静,均匀而又细致,不像我,一忽儿高,一忽儿低,有时,自己都会被不期而至的鼾声惊醒,醒转时还会急剧地抽上一声。
也不知过了多久,我突然觉得脖颈上有些凉意,于是用手一挠,摸到了一样冰凉的东西,曾经受过的训练让我立即反应过来,心中一惊,猛地睁开眼睛。一杯利剑正抵在我的颈子上,在如水的月光里,剑闪着银色的光芒。执剑的人全身乌黑,看不清脸面,但却可以感受到他高大身材所产生的压力。我无法判断这人会是谁,更无法揣测他的意图,如果他是抢劫的话,明明我们有两个人,他再傻也不可能以一敌二,而且,明明我们都已经处于酣睡之中,他大可以非常从容地取走我们的包袱然后远走高飞,整个过程可以神不知鬼不觉。
那人见我并没有反抗的意思,反倒收起利剑,站到离我们有两三步远的地方,我推醒张心。
张心揉了揉眼睛问:“什么事?深更半夜!”
我朝那边撇了撇嘴,他明白过来,看到人影,还是吓得一把坐起来。
“你是谁?”张心惊恐地问。
那人可能没有听懂,张心忙改口问:“尔何许人?”
那人很严肃地回答:“某乃韩信是也。”
我与张心同时重复:“韩信?!”
那人说:“正是在下。”
这才叫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也许可以算作我们到达这个时空后唯一一件心想而事成的事情,韩信居然自己送上门来。
后面的过程就变得简单得多了,我们向韩信说明了来意,并向他展示了项羽给我们的腰牌,这可是项羽最亲信的人才可能得到的物件,自然就能说明问题。也许,在我们时代某人给你一个信物,而你又想让别人相信,那肯定会是徒劳,因为假作真时,真也就成了假。
韩信也说明了他来找我们的原因,昨天,他的一个亲信专程赶到营地告诉他,有人到处打探他的消息,自称是他的家乡人。他很疑惑,想到自己在家乡已经没有亲人,而那些所谓的老乡和他从来就没有交往,他们只是将他当成一无是处的浪荡子。他相信,这里面一定有重大的问题,但以他现在的处境来判断,应该不会是什么坏事,没有比现在的处境更坏的了。所以,他借天黑偷偷出了营门,推断我们会住进这个客栈,于是就潜进来,要弄清楚。
韩信问:“尔何以知我?”
张心说:“此乃天机,将军来日必定成王封侯。然,天命所在,仍需倚天尽力,事在人为。”
韩信说:“然,奈何天命虽在,机不可得也。”
张心说:“然也,某此来,非只为项将军荐才,需得将军有功而进,方显英雄气概。”
张心的想法与韩信一拍即合,没多久,他们就开始商量,韩信如何利用当前的条件,干出能令项羽刮目相看的业绩,这样,才能在项羽的心中确定地位。如果直接通过张心的推荐,或者就算有张心天花乱坠的吹捧,等项羽的几天热度一过,一样会回到起点。我们的经历已经说明了一个事实,在项羽面前,就算你有真才实学、真刀真枪,一样不会在他的心中占据重要地位,除非你能做到项羽都可能做不到的事。
张心向韩信讲了很多如何建功立业的话,但却没有告诉他项羽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虽然我不敢说项羽完全跟历史所描述的一个样,但是,我从张心的遭遇中已经感受到项羽并不是那种爱惜、尊重人才的人,他对财货的喜好大大超过人才,而且,他对人才的热度也只有那么可怜的几个小时。我突然觉得张心有些自欺人,就算韩信能立功,几个小时的时间,就能抹平一切。该如何立功而且能令项羽刻骨铭心,这才是考验张心与韩信智慧之处。
第二天,天刚亮,我与张心就一起走向韩信所在的戏下军营,这只是一个小军营,扼守着一个并不十分重要的关口。军营的士兵也不多,仅一百一十名官兵,而且都是新收编的小股地方追随者,不但装备极差,而且基本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看到这支队伍,我的心立马凉了半截,我相信张心也会跟我有一样的感受,要靠这区区百十来个人建立能让项羽记忆深刻的功劳,简直不啻痴人说梦。如今,群雄并起,没有哪一家的家底不是靠实力拼出来的,不管是秦朝的兵马还是其它背秦自立的各派武装,要从他们那里虎口拔牙,那真如俗话所说,还不够给人塞牙缝。韩信帮助刘邦夺得天下,起点就是雄兵十万,不是有个歇后语这样说吗,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他自己从来都把人海战术摆在首位,可以想见,凭这点兵,他心中不可能有底气。
不过,过了一天后,韩信还是让我改变了一些看法,我看到了他练兵的现场。他并没有教士兵什么复杂的动作,只是立正的姿势接一个小弓步,然后斜向上举起戈矛。但是,就这个动作,韩信让所有士兵练习了一天,除了警戒的士兵,近百人,站在场上,一动也不动,要等到他巡视全场,纠正了每一个不到位的动作后,才能换下一个动作。人不算多,但要纠正每一个不合格的动作,那其它人保持这个姿势的时间会有多长,只要稍加演算就能得出结论。没有一个士兵叫苦,更没有一个士兵叫累,大家似乎对韩信这一套除了服从还是服从,韩信有什么秘方能这样的服众,百人如一人?这就是能人,能别人所不能的人,如果他到这支队伍的时间不是十天而是一个月,两个月,那么,也许,我们看到的将是另外的样子。不过,资源只有这一丁点,要想有所作为,干点大事,本钱还是太少了一些。
张心似乎铁了心要帮助韩信,成天在那里算计着,突然间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如果在途中我们多多少少还有些像朋友的话,在这里,我完全成了他的跟班、保镖,他不跟我说一句话,也不大理睬我,只顾抬头观望、低头思考,再不就钻进韩信的帐篷里跟他窃窃私语,一说就是半天,一沉默就是半天,完全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这算是敬业精神还是工作狂热,我也说不清楚,只是觉得他这样的拼命精神不是让人敬仰,而是让人畏惧。
这几天,天天有逃亡者加入韩信的队伍,而他原有的那些士兵对几套基本动作也掌握得较为熟练了,他就从中选出几个老兵来,代替他进行训练,他只偶尔作一些指导。人数很快达到了两百二十人,他将这些人分成两个百户,分开进行训练。看看两队的动作基本达到整齐划一,他又将两队合在一起,开始阵法的训练。这些阵法也并不复杂,主要就是攻、守、退、分、围等基本招式,但他的要求依然严格,不做到两百人如一人,绝不罢休。与项羽营里士兵的训练相比,两者差别非常之大,一个讲求阵势,一个讲求阵法,一个复杂得可以将自己转晕,一个简单得令人怀疑他是否能用,一个装备整齐人员却相对凌乱,一个衣衫褴褛木棍竹竿却整整齐齐。韩信还有一个特点,不好酒,从不与手下聚众欢饮,当然,在他的军营里,也没有明确的禁酒,按他的意思,酒能舒筋活血,减轻疲劳,行军打仗,体力消耗大,不得不用,但一定要有一个度,超过度就应受罚。
十天过去,张心与韩信都没有能找到立功速成法,张心只好向韩信告辞,他准备到各处看看,为韩信探寻机会,闭门造车,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离开那天,韩信将我们送出很远,看得出来,他已经将张心视为知心朋友,也许他太渴望成功,现在突然冒出一个自愿、真诚帮助他的人,当然得以诚相待。
为了更便于联络,韩信还拨了两个较为机灵的士兵做我们的随从,一方面保护我们,一方面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当然,钱还是得主要由我们出,因为此时的韩信,虽然领有两百多号人,但是钱却并无多余。这样一来,我们的日子就好过多了,就像做大爷一样,样样都有人服侍,由此可见,韩信确实是个人才,什么事情都考虑得那么周到。
在路边一个茶水摊,我们听几个行路者在议论,说张楚王陈胜部将拥立了魏咎为魏王,正招兵买马,要恢复昔日大魏的风光。其中一个自称为大魏旧族叫魏亭居的人,他听说那几个人也是曾经的魏国人,就极力鼓动他们一起投靠魏王,去为恢复大魏而建功立业,光彰后世。但那几个人好像并不看好魏王,而是执意要去投靠项梁,因为他们认为故国虽好,那不一定就是自己的故国,魏王无论从声威还是王者之气,都不如项梁,虽然项梁还没有称王,只是打着楚王的旗号,但恰恰是这种懂得韬光养晦的人,才能笑到最后,才会成为真正的胜利者。
魏亭居很是失望,我本以为他会大骂这几个人不知爱国,但却出乎预料,他在听了其它人的意见后,立即改变了自己的主张,主动加入他们,要和他们一起去投奔项梁,如果项梁不能重用,他们还可以先到楚王那里蜇伏,相机再投。他们的对话很让我吃惊,一个人如何能不爱自己的国家呢?就算那个国家再不好,也是故土难离,统治者只是过客,故土永远都在那里。更何况,只要暴秦被推翻,两个国家很可能就会成为针锋相对的敌人,如此而来,岂不是成了帮助敌人杀害自己的同胞攻占自己的土地罪人吗?在后来的一次谈话中,我曾经把自己的这个想法讲给张心听,张心没有正面回答我。
张心问:“在我们的国家里,国家属于人民还是人民属于国家?如果你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那么,看你还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
当时,我无法区分国家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