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金陵新传-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或许也是出于对章亚若“身份”无法公开的一种补偿,蒋经国虽然未曾公开承认他与章亚若的恋情,但当两人情感发展至高峰时,他已不忌讳在亲近好友面前,公然以行动表明他与章亚若的关系。
喜得双胞胎乐坏小蒋1941年,一个初秋的夜晚,在赣州市区中正公园右侧文清路九曲巷内,专卖江西风味小吃的张万顺饭馆里,一张八九人座的圆桌前,蒋经国以他一贯略带沙哑的低沉嗓音,招呼眼前的宾客用菜,一旁的章亚若也笑意盎然,殷勤地以女主人的姿态款待身边的朋友八五八书房。他们是章亚若干训班的结拜弟兄王升、倪豪,专员公署的周姓同事和桂昌宗,当然还有昌宗的妹妹、章亚若的结拜姐姐桂辉。
来宾们知道,章亚若怀了蒋经国的孩子已三四个月了。为避免招人议论,她与蒋经国商量妥当,在身材变形前,启程赴广西桂林,在那儿找一处安静的住所待产。
那天的晚宴,由蒋经国特地出面为章亚若饯行。从当时他所处的环境看,这个举动,是对章亚若极大的礼遇,也意味着他在知道章亚若有孕后,对她地位的某种肯定。
然而,正开始在政界初试啼声的蒋经国,毕竟禁不起流言的破坏与打击,对于他与章亚若之间这段情结的处置,必须分外谨慎小心。
作过蒋经国主任秘书的漆高儒就说,蒋经国在章亚若离开赣州数月后,曾拿出一张章亚若与一女扮男装人士的合影照片,装做若无其事地指着那位“男士”说:“章亚若结婚了,这就是她的丈夫。”
在桂林,章亚若一改她在赣州陪专员四下出巡、探访民情的活跃风格,变得隐名埋姓、深居简出起来。平日交往的人士,除了受蒋经国之托,帮忙照料章亚若生活的广西省政府民政厅长邱昌渭夫妇,和邱的同道知交外,就只有丽狮路住宅的房东、一对陈姓的教授夫妇了。
1942年初春(正月27日),章亚若在省立桂林医院妇产科病房产下一对双胞胎。
由于早产,不足月的两个小婴儿一出世,就被送进保温箱中,章亚若的妹妹章亚梅日后回忆说,第一眼看到小兄弟俩时,曾吃惊于他们两人体型的瘦小。章亚若顺利产下双生子,立即以电报告知蒋经国。7天后,她出院时,蒋经国特地赶来桂林,在丽狮路欢喜地等待着母子三人回家。
章亚梅还记得,她陪着姊姊乘坐一辆黑色轿车,自医院返回家门,正要抱侄儿下车时,个性活泼的三姊拉住她说,要跟“阿哥”开个玩笑,先不要告诉他婴儿哪个大、哪个小,“要他猜!”
“阿哥”蒋经国也不负众望,他笑着仔细端详了两个儿子后,当即毫无错误地指出谁大、谁小。
目睹这般的父子天伦,章亚若开心极了。她觉得蒋经国是真心珍惜这一对双生子。
章亚梅也感染到这愉快的气氛,跟着顽皮起来,她撇撇嘴,指着婴儿巴掌大的小脑袋说:“看你的这两个儿子,又瘦又小,像小猫咪一样。”
“猫咪?”蒋经国呵呵笑了起来,他低下头对一左一右、拥在怀中的两个双胞胎儿子喊道:“大猫!小猫!”
就这样,双胞胎得了大毛、小毛的乳名,此后,不但父母、亲友这样唤他们,自懂事起,兄弟俩也一直以大毛、小毛自称。双胞胎兄弟俩满月时,他们的父亲蒋经国来探望章亚若与两个孩子,这次,他还带来了两兄弟的学名:大毛叫蒋孝严,小毛叫蒋孝慈。
蒋经国不仅依蒋家第三代的“孝”字辈分为双生子命名,而且告诉章亚若虽然没有正式的婚姻,儿子仍应该姓蒋。章亚若死后,孝严、孝慈交由外婆周锦华照管,为了安全起见,才在他们3岁多,进托儿所前,由章亚若大弟章浩若以父亲的名义为他们报户口,从蒋姓改为章姓。报章姓户口前,周锦华曾设法知会蒋经国,获得蒋经国的同意后,才采行这一无奈的权宜之计。双胞胎出生后蒋经国频频来访桂林,表现出他对章亚若母子的一片真心。每次“阿哥”来,总是把车子停在老远,再步府走入丽狮路,还没进家门,面庞上就堆满了笑容,直嚷着要抱儿子。章亚若十分珍惜与蒋经国相会的时光。通常在蒋经国神情愉快地逗弄完大、小毛后,讲究情调的她会设法安排一段与蒋经国独处的时光,两人在房间里谈笑,话题无所不包,天南地北,似乎永远也说不完。兴致高的时候,两人还会交换字条,以文字交谈。日后,章亚梅幽默地说:“大概是写一些怕我听到的情话吧!”
随着儿子的成长与蒋经国的定期探望,章亚若过着幸福的家居生活。她在蒋家的身分虽然仍就阴晴未定,但大部分时间,章亚若都把心思放在双胞胎身上,指望儿子能为自己带来应有的名分和幸福。
章亚若坚持争取名分,主要也是为了儿子着想。她不只一次地告诉妹妹,说她不能让大小毛的身世不明不白。
事实上,这个时候蒋经国的从政之路分外坎坷,正面临着许多障碍。
有不满意蒋经国在赣南强悍作风者,向他的父亲告状,指称这位“太子”在奉行苏联学来的社会主义领导方式。为了平息各方非议,并进一步锻炼儿子的能力,蒋介石打算把蒋经国调离赣南,蒋经国也开始将工作重心放在战时的陪都重庆。这一切,再加上对章亚若母子的牵挂,蒋经国所承受的,无疑是极大的压力。他未尝没有在为章亚若母子合法的身分努力,但是时机显然并不恰当,就在这种复杂的情形下,1942年8月的一天下午,正在赣州为公务繁忙的蒋经国,如晴天霹雳般接到桂林打来章亚若突然病故的电报。是病死还是被谋害?
章亚若的亲朋一致认为,章亚若并非自然死亡,是遭人谋害死的。他们记得,她去世的前一天,还生气盎然、充满了活力。傍晚,她应邀赴一场晚宴,午夜返家后,感觉腹痛不适,第二天早上进医院治疗,却就此一去不返,死在医院里。关于章亚若的死因,章家亲友自然不免各有猜测,他们惊疑是蒋专员身边的情治人员自作聪明、盲目护主的愚忠行为。
曾在公署任主任秘书,后来赴桂林市府任职的徐君虎就表示,章亚若去世前数周,有两位在赣州专员公署做事的秘书级人员前来桂林,询问徐君虎何处可以借到车子,他们计划载章亚若出游,路经山崖时将她推下去“害死”。徐君虎听后大吃一惊,斥责他们不该有如此自作聪明的害人想法。
两人激动地答辩,指称蒋经国在赣州实行新政,不准人民“乱搞男女关系”,如今却与章亚若有了非婚生的双胞胎儿子,对外如何自圆其说?他们还担心,此事若张扬出去,被人当作把柄,可能会误了蒋专员灿烂的政治前程。
尽管这两位部属“爱主”心切,自以为是地设计着。但徐君虎认为他们不能太嚣张,于是把他们骂了回去,不准他们在桂林做伤天害理之事,没想到章亚若后来还是遇害了。
另一位曾在专员公署做事的漆高儒也有过类似的经验。他同意徐君虎的推测,可能是蒋经国的手下私自行动,谋害了章亚若。
此外,还有人说章亚若之死,是蒋介石派人秘密处置。和所有独裁统治者一样,蒋经国的私生活长期被罩着神秘的面纱,保持着高深莫测的官筛形象,日后自然无法弄个水落石出。
章亚若去世后,据说是蒋经国透过亲信,与“伯母”周锦华商量,请她由赣州迁居至万安,在那里和章亚梅一起照顾孝严、孝慈两兄弟。
万安是江西中南部较贫穷的县份之一,全县中央地带就只有两条交叉的十字街,街上的建筑以两层高的木板屋为主,街头尽处便是赣江码头。这里远离尘嚣、物质条件贫乏,是隐居遁世的好地方。蒋经国选择此地安顿周锦华和章亚梅,以便抚养孝严、孝慈兄弟,一方面是此地较能避人耳目,距赣州又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此地不致遭日机轰炸之故。
周锦华在茫然伤痛之余,要负起抚育两个双胞胎外孙的重担,在这种情形之下,蒋专员有任何安排,她都言听计从了。
双胞胎兄弟虽然不幸丧母,父亲近在眼前又不能相认,两个小娃娃却日益健康茁壮,在万安一年多的时间里,从长牙、学坐、学爬,到迈开小脚走路,成长过程极为顺利,没有任何病痛,使得外婆与姨妈在忙碌中颇感安慰。1943年冬,周锦华接到儿子章浩若转来的家信,他要母亲准备行李,到贵州的铜仁团聚,因为章浩若即将登上铜仁县长的宝座。
在贵州铜仁的县长官邪里,周锦华的生活也获得改善。一向孝顺的长子章浩若不仅请来当地一位苗族少女做丫鬟,专门侍奉母亲的起居,还拨出一位名叫王连玉的传令兵到家中工作,命他协助看顾大毛和小毛。
事实上,孝严、孝慈兄弟随外婆远赴铜仁投奔浩若,蒋经国十分清楚。
那段时间,周锦华与蒋经国之间保持着固定的联系,只要是牵涉到大毛小毛的一切事情,都由蒋经国做决定。当然,兄弟俩入学时暂时改姓章,也经过蒋经国的首肯。
1945年抗战胜利,章家返回南昌。这段时期,原任铜仁县长的章浩若奉调转任辽宁省法库县县长。母亲周锦华不愿与父亲章贡涛自庐山带回的二大太曹上玉同住在一个屋檐下,于是由章浩若自东北汇款回家,在距章家住宅两条街外的井头巷,购置了一幢宽敞、设有阁楼的平房给母亲居住。
井头巷因巷口有大井而得名,孝严、孝慈兄弟至今仍记得房子入口处的高门坎和巷口深不见底的大水井。周锦华带着儿孙迁人时,自铜仁时便在章家帮忙的风妹和传令兵王连玉也跟了过去,依旧分别负责伺候周锦华及看顾双胞胎小兄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蒋经国出使苏联回国后,周锦华曾带大毛小毛赴南京与蒋经国会面。曾在赣州专员公署做事的漆高儒表示,他记得有这么回事,但是不清楚蒋经国以什么方式安排与双胞胎儿子见面。
孝严、孝慈名义上的“母亲”纪探和她的姊姊纪珍,对蒋经国父子会面,却另有一番描述。当时与夫婿住在南京的纪珍说,妹妹纪琛曾奉婆婆周锦华之命,带双胞胎兄弟来南京与蒋经国见面。自1945年底至1949年初,大约平均每隔半年,蒋经国就会通知周锦华,安排两兄弟前去相聚。
每次纪琛带双胞胎赴南京,都惜住在纪珍家中,再由纪珍陪同前往蒋经国下榻的励志社附近等候蒋经国的来临。纪珍记得,每当蒋经国的黑色轿车驶近时,纪深就会催促两兄弟赶快迎上前去,并告诉他们,“那位下车的,就是爸爸。”
双胞胎兄弟获悉身世1947年6月,国民党政府展开撤退台湾的行动。早在5月上旬,周锦华就接获来自蒋经国方面的讯息,意识到再一次离开故乡南昌,已是不可避免的事了。章家抵台后,选择在新竹安顿下来,据纪琛和章修纯表示,是因为纪琛的姊姊纪珍的关系。当时纪珍和夫婿跟随服务的空军单位来台定居新竹附近。为了亲人能够就近照应,便说服了周锦华前往居住。
周锦华取出自家乡随身带出来的钱财,在如今已成为新竹闹区的城隍庙附近中央路上,购置一幢两层楼的简单砖房,供全家居住,展开迁台后的新生活。孝严、孝慈很快就适应了这个又名风城的新环境,与当地的居民打成一片。一直到今天,据说任国民党海工会主任的章孝严,无论因为公务或私人赴新竹,都会到旧居探访,寻觅童年足迹。章孝慈也常前往新竹名胜表草湖,在外婆骨灰安放之处静恩默想,藉以排除心中的烦优。
迁台时,身为一家之主的章浩若,在报户口时,苦心刻意地安排了一番。他向户政机关申报时,将双胞胎报为章浩若和纪琛的儿子,并且将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双生子故意报为相差一岁的兄弟。为了更进一步混淆外间的传言,章浩若将自己两个孩子报为双胞胎。
年幼时,孝严孝慈不明白这里面隐藏着的曲折故事,也没有想到要探其究竟。不过,他俩都还记得,外婆告诉过他们,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并不确实,他们俩真正的生日是农历的正月17日。
章家这种设计安排,除了为双胞胎安全着想外,有人猜想,也是在维护蒋经国的名誉。不过,由于章浩若始终不肯与外甥谈论此事,孝严与孝慈至今仍不明白舅舅的用意与心思。
直到1960年底的某一天,外婆突然告诉孝慈,她有重要的事,必须告诉两兄弟。章孝慈至今仍清楚记得,那一天,就读新竹中学的哥哥章孝严因为参加学校活动,外宿不在家。
身体屠弱,饱受肾脏病折磨的外婆,将章孝慈喊到身旁,叫着他的小名“小毛”说,过几天,哥哥大毛回家,她有重要的事要告诉两兄弟。
敏感的章孝慈立即感受到外婆话语中的不寻常,他没有追问,点点头表示遵从。
过了几天,哥哥回家了,章孝慈转告哥哥,两人私下等着等着,却久久不见外婆提及那桩重要的事情。他们按捺着内心的好奇,以为向来思虑谨慎的外婆必有盘算,所谓“要事”,内情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谁知道,病魔却失去了耐心,不到两个月后,也就是1961年2月,外婆因病重逝世家中。她阖上双眼远离人世的前一天夜里,两位外孙还向外婆道晚安,第二天清晨醒来,却发现他们相依为命的至亲已安然走完这辛苦的人生之途。
这年年初,他们失去了外婆;年中,两人同时考上私立东吴大学;年底,从王升的口中,确认了自己的亲生父亲是蒋经国。
对于身世,两兄弟都能以坦然的态度面对现实。不过,个性比哥哥内向的章孝慈提及父母和身世时,经常表现得颇为感伤。一位接近他的友人就表示,外界以蒋家第三代称呼孝严、孝慈,孝慈却认为身为庶出之子,实在说不上是蒋家后代。
1989年夏天接受访问时,章孝慈极为坦白地描述在18岁时约略明白母亲章亚著与父亲蒋经国的一段情,以及母亲悲惨的遭遇后,“满心无奈与痛苦”。
那时候,家境仍然清苦,双胞胎注册就读东吴大学,还要靠学校宽容的分期付款政策,才能缴足学费。
双生子推断,他们当年的艰苦,很可能是在政治道途上奋力迈进的父亲所不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