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金陵新传-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双生子推断,他们当年的艰苦,很可能是在政治道途上奋力迈进的父亲所不知情的。章孝严记得18岁以前,曾见过王升伯伯至新竹家中仿晤。他每次来访,都将乘的吉普车远远停在巷口,很可能是避免惹人注意。
曾有传言说王升与宋时选受蒋经国之托,代为养育照顾孝严、孝慈。但事实与此差距极大。双胞胎表示,他们直到18岁读大学一年级,从王升口中证实父亲的身份后,才结识宋时选。而王升担任双胞胎与蒋经国间的沟通桥梁,也是两兄弟成年后才开始的事。
为了减轻舅舅的负担,自新竹迁来台北住宿念大学的孝严、孝慈,各自以工读与家教等兼差方式,自谋生计。他们也逐渐自王升伯伯的叙述中,了解母亲活泼、外向的性情与出色的工作能力。对外,两兄弟依然不对自己的身世露出任何口风。章孝严的妻子黄美伦就表示,婚前她根本不知道孝严——蒋经国的父子关系。
章孝严在“外交部”的同事,也都是与他认识好几年后,才间接探知他身为蒋经国亲生子的事实。
东吴大学外文系毕业的章孝严,是通过外交特考进入“外交部”服务的。学法律的孝慈,则在历经一番曲折后,取得了东吴法学士的学位。
当哥哥孝严立志在外交界寻求发展时,孝慈发下35岁以前全心念书的宏愿。他在美国取得两个硕士与一个博士学位后,返回母校东吴大学教书,那一年,孝慈正好是35岁。
从完成大学学业到就业、成家,双胞胎兄弟的各项经历和发展,据推测,都一一由王升转告他们的父亲蒋经国。但是这期间,政坛仍视双生子与蒋经国的关系为绝对不可公开谈论的禁忌。
蒋经国对孝严、孝慈兄弟的奋力上进感到十分欣慰。孝慈赴美深造的旅费,据说就是父亲补助的。章孝慈的儿子章劲松,与女儿章友菊,均由祖父蒋经国命名。劲松,是与孝武的儿子友松相呼应;友菊,则与孝文的独生女友梅、孝武的女儿友兰,构成一幅“梅兰菊”和谐融洽的美丽图画。
章孝严的三位子女中,长女蕙兰与次女蕙筠也是依蒋家的习惯,以花朵名称为女孩子取名。至于独子、也是老么的章万安,则是祖父蒋经国特别交代,为纪念双胞胎成长之地而取的。
透过这般微妙的命名哲学,蒋经国用心深刻但又含蓄技巧地表达了他对孙儿的祖父爱;也等于非正式的将孝严、孝慈纳入了蒋家第三代的行列中。
章孝严进入“外交部”服务,首度正式外放时,还与父亲有过一段以笔墨沟通的经验。
那时已结婚的章孝严,结束在比利时的法语语文训练,返回“外交部”
秘书处服务,完全不明白他特殊身世背景的“外交部”主管,决意派遣他赴旧金山领事馆,正式展开外交官的生涯。
王升传达了做父亲的蒋经国为儿子优异的表现感到的骄傲与安慰,但是蒋经国担心孝严进入华人众多的旧金山区服务,可能会引起侨界对他身世的深入探究。
根据王升的描述,蒋经国希望孝严暂时不要外放,继续留在“外交部”,等待日后其他的机会。
一心一意要接受外交官实务工作磨练的章孝严却不这样想。他谅解父亲的顾虑,但也不愿放弃自己的职志。
左思右想后,章孝严写了一封字句恳切的信给近在“行政院”的父亲,央求父亲协助他完成外放美国,迎接外交官生涯挑战的心愿。
蒋经国读信后又惊又喜地满足儿子的愿望。几天之后,“外交部”发布新的外放命令,转派章孝严至华人较少的华盛顿“大使馆”服务。
从旧金山改为华府,很可能是蒋经国的折衷之计。有人判断,章孝严的书面抗争,非但未曾激恼蒋经国,甚至可能因而赢得了一向具主见、坚持信念到底的父亲更多的疼爱。
在这段插曲之前,“外交部”的官员仍然无人知晓章孝严的身世,外放命令的转变,据说出自当时的“部长”沈昌焕首度确定章孝严与蒋家的渊源。十分巧合,数年后,弟弟章孝慈也与父亲有过一段书面沟通。
这次,儿子谈的是“高雄事件”受刑人林义雄提前假释的法理问题。据了解内情的人士指出,学法律的章孝慈有勇气就如此敏感之事向蒋经国建言,很可能多少也使得父亲刮目相看。事实上,蒋经国对双胞胎成年后各自在事业上的坚持与努力,感到极为欣慰。接近他的人士透露,蒋经国在世时,曾经表示两位双生子中,哥哥章孝严适合做外交官,日后宜朝政途发展;弟弟章孝慈则以继续留在学术圈闯天下为适当。
前往华盛顿赴任的章孝严确实未负父亲期望,他不仅利用工作之余,夜间进修取得了华盛顿乔治城大学硕士学位,更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成为他在“外交部”逐步上升、平步青云所凭仗的资产之一。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章孝严向长官驻美“大使”沈剑虹请假回国,由王升安排,在祖父灵前行礼致词。他的匆匆返台,引起驻美“使馆”同僚注意,大家这才惊奇地发觉,他就是蒋经国与章亚若所生的双胞胎中的哥哥。
之后没多久,弟弟章孝慈就返台回母校东吴大学任教,逐渐在教育界崭露头角;哥哥章孝严也从“外交部”北美司科长、副司长一路做到司长。80年代初期,他俩事业上的成就已被大众肯定,但他们与蒋经国的关系仍是禁忌。甚至章孝慈以法律学者身份应邀在电视公司发表短评,也被无故中止。台湾一家具规模的广播电台主管表示,他们曾奉命不可在节目中播出章孝严与章孝慈的声音。那时有名的党外杂志,经常因为刊登孝严、孝慈的母亲,以及他们与蒋经国关系的文章而遭查禁。
一位资深的报社政治记者进一步透露,他曾被“有关单位”叮嘱,千万不能在报端刊载有蒋经国与孝严、孝慈关系的报道。
外界的传言与好奇探间继续不断地围绕这对双生子。父亲与他们也随着时光的逝去,更为父子情深。“中间人”王升奉派“出使”巴拉圭后,孝严、孝慈儿女的成长和家庭都由另一位父亲信赖的亲信代为传达。每年过年、中秋与端午节,双胞胎也都会得到蒋经国的红包赏赐,温情与父爱补偿了他们不能随侍父亲身侧的遗憾。
蒋经国去世前几年,对双生子的思念与关心日益浓厚。
蒋家一位亲信则指出,孝严、孝慈与孝武、孝勇的祖母宋美龄为了融合蒋家第三代的手足亲情,曾刻意扮演协调人的角色。
然而,不论传言如何,蒋经国生前如何处理均已成年的孝严、孝慈与孝武、孝勇间的关系,恐怕也都是外人难以猜测揣摩的。
事实上,自从1942年章亚若去世后,蒋经国似乎就下定决心将这段感情深埋心底。
徐君虎表示,章亚若病逝桂林年余后,蒋经国有一次前来公办。他陪同蒋经国四处走动,抵达漓江,曾提醒蒋经国章亚若的墓地就在附近,并且问蒋经国是否有意前往祭拜。
“莫要再提此事了!”徐君虎记忆中蒋经国略带慨叹地说完这句话后,即不再言语。徐君虎明白,蒋经国创痛仍在,于是识趣地未再提起章亚若。另一位曾任蒋经国赣州专员公署干部的人士透露,为了淡化与章亚若育有一对双生子的事实,蒋经国自章亚若逝世后,养成了认养孤儿的习惯。他的众多义子中,有人如今仍在政府单位服务,也有人因行为不检,而被蒋经国断绝了养父、义子的关系。
蒋经国认养这些外人并不知情的义子,据推想,也有转移外界对他章姓双生子注意力的用意。
对于孝严与孝慈,蒋经国始终保持着谨慎的父爱与关系,他从未在公开场合与他俩同时露面,也不轻易与亲友谈起两位儿子。
据章孝严回忆,他预官受训那年,父亲蒋经国首次破例未曾在结训时前去致词并探视受训青年。后来他出任“外交部”北美司司长,也刻意回避了陪同外宾晋见蒋经国的尴尬场面。
有趣的是,在外交职务上表现优异的章孝严,不止一次获颁由蒋经国署名的褒扬奖状。这些珍贵的文件,如今都悬挂在他的书房中。
眼看这一对双生子成家立业、各自有了不错的成就,上了年纪的蒋经国在敏感的政治考虑下,忍受着近在咫尺,却无法与他们共叙天伦的痛苦。这种父子不能公开相认相亲的精神折磨,恐怕也是一般人无法理解和思议的。尽管如此,双胞胎与父亲确曾私下相会。据亲近人士透露,蒋经国生前,孝严、孝慈曾有经人安排,赴“总统府”探视父亲的经过。不过,关于这一段,当事人孝严、孝慈兄弟坚持列为个人隐私,他们除了公开表示深爱父亲之外,对于如何与父亲相见、相见时的情形,以及曾否以“爸爸”称呼蒋经国等问题,都不容外人探究。
父子相认失去机会1988年1月13日下午,章孝严与章孝慈则永远丧失了有生之年与父亲相认的希望。
那天傍晚,章孝严正以“外交部”常务次长身份,在“外交部”主持晚宴,接待访台的美国国会议员助理。大约6点半左右,他接到妻子黄美伦的电话,说有朋友告知,蒋经国已在当天下午过世。
章孝严强忍心中哀伤,匆匆结束宴会后,立即设法与弟弟孝慈联系,但始终不能如愿。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当晚将近9点时,台湾的三家电视台先后以新闻插播方式报道了这则消息。事先毫不知情的章孝慈,突然从电视上获知父亲已经与世长辞后,一度木然。接下来很久一段时间,他与孝严都沉浸在极度的悲伤中无法平静。尽管如此,蒋经国的丧礼以及后来当局举办的逝世周年纪念会等公开场合,都未出现孝严、孝慈兄弟的身影。面对现实的无奈,孝严、孝慈不禁感到哀痛。孝慈偕家人返家途中,就忍不住悲从中来而黯然落泪;蒋经国去世周年,政府要员齐集“总统府”举行纪念大会那天,章孝严取消了公务上的邀宴,闭门家中静思,心情十分沉重。
在1988年7月的国民党十三全大会中,孝严、孝慈与孝勇均以高票获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一般认为是国民党员将他们对俞党主席蒋经国的敬爱,转移到他的子嗣身上。至此,蒋经国与孝严、孝慈的的父子关系也等于首度得到了公开的认可。十三全大会期间,包括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在内的各大报纸,都刊登了以蒋家第三代形容孝严、孝慈两人的新闻报道。
数十年来,双胞胎兄弟敏感、神秘而不能公开的身世,终于拨云见日,不再被悬为禁忌了。
孝严与孝慈悲剧性的家世背景正式公开,兄弟俩固然获得了普遍的同情与肯定,紧接着也面临了社会上近乎苛刻的批评与要求。其中,更有人将他们归类干“权贵”世家,认为这对双胞胎今日各自在事业上的成就多少得利于父亲的余荫。
1988年底自“外交部”常务次长任内转调国民党海工会主任的章孝严,自从1967年进入外交界后,就平步青云,节节上升,有人认为是得力于蒋经国与他的父子关系,章孝严却认为他本身的努力才是关键。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不但章家亲友获悉了双胞胎兄弟在台湾的名声,浙江奉化溪口镇的蒋氏家族也注意到这对兄弟。根据蒋经国远房侄儿蒋中伟,以及蒋经国母亲毛福梅的一位远亲表示,溪口蒋家认为双胞胎的蒋姓宗嗣地位不容置疑,只要孝严、孝慈愿意,他们愿意协助兄弟俩恢复蒋姓。蒋中伟表示,近两年来,他曾在溪口接待十几位自台湾返回溪口探亲的蒋姓宗亲,他们曾多次提及台湾蒋家后代的现况。而台湾宗亲里,有人认为蒋经国生前未能让孝严、孝慈归宗,是他一生里唯一的遗憾。
蒋中伟并且表示,1949年前后所修订的蒋氏家谱中并未列入孝严、孝慈的名字,将来再修订时,必定建议宗亲将他俩纳入家谱当中。蒋中伟相信,这个做法不仅完成蒋经国的遗愿,“毛夫人的在天之灵,想必也是非常赞成的”。
对于溪口蒋家的接纳和认同,孝严兄弟十分感动,经过多番考虑,为了纪念母亲,两兄弟决定不恢复蒋姓。
蒋家重返大陆第一人1993年8月23日至25日,第二届“海峡两岸法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本届会议由中国政法大学主办,台湾东吴大学法研所协办,台湾访问团成员约80人,根据暂订的协议,东吴大学校长章孝慈及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陈光中担任该次会议主席。
早在1989年4月间,章孝严、章孝慈兄弟,就曾委托大陆亲友修缮母亲坟墓,墓地型式还是章孝慈亲自挑选的,对此次“寻根之旅”,章孝慈充满盼望。
为了与大陆进行学术交流及了却祭奠母墓的心愿,在台湾当局僵化的大陆政策下,不得已辞去了“国代”和国民党中央委员之职,并于1992年2月接任台湾东吴大学校长。
返回大陆前,章孝慈在台湾接受记者专访时,谈到了自己沉重的身世与感受。
记者问:你将是蒋家第一位重返大陆者,又曾是国民党中央委员,这趟大陆行,有否向李登辉“报告”过?
章孝慈回答说,我已于今年3月30日向李登辉报告这件事,同时请示8月底将赴大陆参加两岸法学会议以及到广西扫墓的预定行程。李登辉同意其参加这个活动,包括到桂林去扫墓。李登辉还说:“孝严担任公务员有官员身份,没有办法去大陆,你到桂林去,要代孝严烧一枝香。”
记者问:外界对章女士的死因传说很多,你是否探询真正的原因?
章孝慈答:没有,我所了解就是当时她得了急病,可能是痢疾,当时的环境有很多条件都不是很好,很可能就是如此。
章孝慈充满感情地接着说:虽然我母亲去世时,我们才几个月大,对母亲已完全没有印象,但是在我的感觉里,我的母亲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我一直觉得她好像在我的身旁。记者又问:据了解,蒋“故总统”在逝世前不久,有一次病中曾喊出“亚若”,后来在场的蒋家亲人曾转告你们兄弟,是否有此事?你是由谁告知此事?
章孝慈答:有,我只能说是蒋家“很亲的亲人”告诉我这件事,我听了很感慨,但是我知道我父亲和母亲之间感情是“很真的感情”,我记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