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庄子心得-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样的心来对待它的时候,还有谁说把这棵树砍了回去做个箱子。这想法你连有都不会有的,这就是因为它的大已经超乎人们对于一般规格的想象。
(一棵树不能成为栋梁,却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人们朝圣的对象。庄子的寓言对于我们现代生活中急功近利的追求不是一个提醒吗?当我们以世俗的小境界去观察事物时常常会以眼前的有用和无用来进行判断。当你具有大境界时,才能够理解什么叫做“天生我材必有用”。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大境界呢?)
我们今天所谓的有用,可能都是一些局部的有用。而真正这样一种保全大人生以大眼界去做。那么苏东坡有句话叫做“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就是他说的无事得此生。李白也是一样,一辈子谑浪笑傲,一辈子不服权贵。到老的时候杜甫去看他,说看看你老年还有什么遗憾的事啊。一看,李白说,我就是求仙了道在这儿炼丹还没炼好。所以他说我想起来晋代写《抱朴子》写神仙书的这个葛洪葛神仙。我从心里觉得我就对不住他。杜甫听得瞠目结舌。他说这样一个人上不愧皇帝下不愧父母,偏偏觉得自己愧这么一个不着调的炼丹之人。这是什么人生啊?所以杜甫为他写了一首绝句:“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说这就是李白的人生。“秋来”指人间晚秋。一生要回顾自己的时候,心中有什么惭愧吗?这人还在飘仍然是一个无根之人,这叫“秋来相顾”还像蓬草一样飘着。问他有遗憾吗?他说“未就丹砂愧葛洪”。那么杜甫说好,你的人生是“纵酒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一句“为谁雄”三个字问得好啊。这说明在这个世界上,他不为君主、不为青史、不为功名。他不需要留下一个封号,他为的只是自己的心。所以他是一个无所羁绊的天地英雄。这种天地英雄就是中唐李贺在诗中所说的:“世上英雄本无主。”我们不要老觉得那种为国尽忠效忠与君王或者是效忠与一个主子那样的一种忠臣死世。这些人是英雄吗?真正的英雄是能够为自己的心做主的人。这样的一种由自己的心智而决定的人生会给我们每个人开拓出不同的境界。这是什么,这就是生命的觉悟。觉悟这个词是一个佛家用语。大家可以看一看觉悟这两个字的写法很有意思。觉是下面有一个见字。悟是什么?竖心一个五。也就是说,悟其实是我们的心。觉悟,用我们今天的话说是看见我的心。这种觉悟我们问问自己,终其一生有几个人看见了自己的心。你可以了解真个世界,你可以了解他人。这个世界太难了解就是看见我的心,这才是觉悟。而觉悟在佛家禅宗的开悟中,被描述为两个阶段。觉是一个阶段。比如说你听了某种知识,有一个人跟你说了一句话。所谓醍醐灌顶,突然之间眼界通透,这叫有所觉。但是你长长的一生的修为,遇到任何一个事情做反观内心,去考虑突然之间又明白一点什么。这个长长的感受和如何参化的过程叫做悟。也就是说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把所有点的瞬间与长长一生的感受结合起来,你所到达的就是终于看见我的心。这是人生的大觉悟。
大家可以看看中国的武侠小说。金庸先生曾经说,我写武侠小说,写的是侠而不是武。也就是说他从来不崇尚技巧。他从来不崇尚单纯的武艺。他所崇尚的是侠客情怀。也就是说侠是什么人?他们是以一种道义来临天下去平世上不平之事的人。所以金庸先生所写的真正的大侠,从来不信任技巧,我们会看到这样的人生历程描写。说一个少侠初出道之时他会用一口天下无双青锋宝剑,锋利无比,凌厉得可以所向披靡。这是一个少侠的形象。随着他的修炼内功,随着他的境界转深及至中年,他会用一把不开刃的钝剑。尽管还是金属的,但是他已经不需要锋刃了。那么再接着及至壮年他已经走出了一个门派的局限,他可以成为江 湖上推崇的英雄,或者他可以成为一个掌门人了。这时候你去看,他便得更为散淡了。他手中可能只有一个木棍了。他已经不用借助金属器皿。那么及至老年,也就是说最高的境界就是我们所说的独孤求败。此生的孤独但求一败,但江 湖已经没有对手了。这样的人,你看他的武功连木棍都没有。他这一身十八般武艺完全化为一种精湛的内功。他可能双指一出会啸成剑气;他可能双拳一摆,这就是双棰;他可能手劈下去,这就是刀法。所以他的敌人永远无别他从什么地方出招以及他使用什么兵器。大家知道十八般武艺,有武谱就有破谱。也就是说,只要你可以把这个武艺的精到讲明白,那一套破阵之法已经在那儿等着你了。惟独有这种内功带在身上,什么人都看不出来的人是没法儿破的。其实金庸先生也罢,中国所有的古典小说家所描绘的这种武侠的至极境界在与什么呢?其实在于无为而达到无不为。
我记得丰子恺先生曾经这样讲过。他说,人的生活可以有三重境界,分别主真、主善、主美。我们的物质生活是主真的,也就是说每一个人他在现实中有规则有职业,要顺应很多很多的要求,但求真实如此而已。第二重生活是他的审美生活,这种审美是三二好友一帮亲朋大家在一起听听音乐,看看展览啊,大家读读诗词啊,完成这样一种文学的陶冶艺术的享受,大家觉得已经很高级了。但是丰子恺先生说这一重生活是主美的,因为他完成了一个审美的过程。那么他说,人生的至高境界是一种灵魂生活,这种灵魂生活是主善的。
(《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但为什么从古至今,这个世界总是充满了争斗。于丹教授认为,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所有的荣华富贵、是非纷争都是毫无意义的。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获得一个快乐的人生呢?广告之后请继续收看于丹《庄子》心得《境界有大小》)
(于丹教授认为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所有的荣华富贵、是非纷争都是毫无意义的,但为什么从古至今,这个世界总是充满了争斗呢?)
这个世界上种种的争斗,看起来很残酷,但是在庄子的笔下又很可笑。所谓小大之境,我们可以看到庄子把一棵树,一棵葫芦的功用,说到如此之大。但是他可以把世间很多旷日持久的纷争说到很小。他曾经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他说有两个国家打仗,一个叫触氏一个叫蛮氏。两国呢,争地而战。为了打这个土地之争,然后打得血流漂橹,而且互相追杀。追得旬有五日而后反。一追杀就是十天半个月。然后两国民不聊生。这个战争规模打得非常之大。所有的这些东西都给你夸张地说完以后。最后他告诉你这两个国家争的是多大的土地?这个触氏跟蛮氏,一个住在蜗牛的左犄角里,一个住在蜗牛的右犄角里。这不可笑吗?所以大家去看《左传》,看先秦的史传散文,会发现一个观点叫做春秋无义战。大家都在打着正义的旗号,但是其实在这种追逐这种本土利益的争斗中。没有谁是绝对正义可言的。正义只不过是一个争杀的幌子而已。所以看遍了这些血流漂橹,当你明白他们可争的土地,最大也大不过一个蜗牛壳的时候,我们会得出什么结论呢?我们的生命都像电光石火一样,转瞬即逝。所以在这么有限的生命里面,随富随贵不管你是随贫穷还是随富贵,你走什么样的人生,最不应该扔掉的是欢乐。所以他说,如果谁斤斤计较,谁心胸不开,此生不能做到开口笑。那么不开口笑是痴人。就是因为你这个人呢还是有太多太多的痴迷,而没有看得通透。所以其实有人问过佛祖说,什么叫做佛。佛祖的这种回答叫做无忧是佛。也就是说真正想要达到逍遥之境,需要打破我们的常规束缚,让我们自己以一种逆向思维的角度把这个世间很多看似天大的事,关于战争、关于政治、关于仇杀、关于很多恩恩怨怨。我们且把它看小了去,看作蜗牛壳里的纷争,看作电光石火的瞬间事。而另一方面,我们自主的灵魂且把它放到无限之大。
人生境界有大小,而我们过往的生活大体相同。不在于客观提供给我们哪些机会,而在于我们的心智在有用无用的判读上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而去利用机会。其实,换一个角度来想,当我们过分急功近利的时候,我们失去的春花秋月,不惋惜吗?我们失去于孩子老人的天伦之乐,不遗憾吗?我们失去了很多逍遥游的机会,让自己的年华迅速老去,而积累了一堆无用的事功转化成自己的名片,想起来内心不愧疚吗?如果今天我们以觉悟的态度反观内心,重新审视庄子。那么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目的是释放自己,尽可能达到一个逍遥游的境界。
《庄子心得》 03:感悟与超越
内容简介: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到,世上熙熙皆为利来,世上攘攘皆为利往。可见名利二字是世人难以舍弃的追求。但是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薄为大,因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所说的“逍遥游”。于丹教授认为,要想真正感悟”逍遥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超越名利。而有一个淡薄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那么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淡薄为大?怎样才能从庄子的故事中感悟世间的道理?怎样才能超越自我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
[画外音]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可见名利二字,是世人难以舍弃的追求。但是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泊为大,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碌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逍遥游。于丹教授认为,要想真正感悟庄子逍遥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超越名利,而有一个淡泊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淡泊为大,怎样才能从庄子的故事中,感悟世间的道理;怎样才能超越自我,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呢?
超越这个话题,是我们今天的生活中,经常讲到的。什么是真正的超越,超越在于对于现实清醒的认知,而这个认知就在于我们能够辩别生活中所有的纷杂中,有什么是恒定不变的,它的本质是什么。
先说一个题外话。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走到各处观赏纷纷世象,他问了很多随意的问题,但是有时候他会得到出人意料的答案。在金山寺,他问当时寺中禅宗高师法磐,他说每天长江来来往往这么繁华,一天大概要过多少条船啊?法磐大师跟他讲,说两条船。乾隆说怎么一天就只有两条船呢?法磐说:一条为名,一条为利,整个长江无非两条船。这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说的,世上熙熙皆为利来,世上攘攘皆为利往。那么,另外人心中所看重的就是名了。所以,名与利多少人的奔波最后可以归结为这两个基本的支点。那么,在《庄子》中,对名和利是怎么看的呢?《逍遥游》里讲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尧让天下予许由。
[配音]尧:日月都出来了,还要我这小火把干什么?及时雨都下了,还要人工灌溉干什么?我实在不如你,所以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吧。庄子:算了吧,老鼠在溪流喝水,所需的也不过是满腹而已。你说把天下让给我,我要它来做什么呢?况且天下已经给你治得很好了,你想把美名让给我,我要这些空名来干什么?
尧和舜这是被大家公认自古而今圣人之首,会认为他们天下明君贤主的一个代称,但是尧呢还是很认真的对许由说:说先生我看到你就知道,日月出而爝火熄,当天地日月这些光明永恒的星象都出现的时候,我们还用打着火把,在大白天打着火炬去找路吗?显然这点火炬是该熄掉的;天如果要下大雨了,万物都已经受到了甘霖的滋润、浇灌,我们还犯得着每天担着水桶,一点一点去浇花吗?用不着了。他说先生,我看到你就知道,我来治理天下,就好象火炬遇到的阳光,好象是一桶水遇到天降甘霖一样,我是不称职的。所以我请求把天下让给你。大家看看,这辞让的还不是小官位啊,尧出来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又怎么说呢,许由淡淡的说:你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得这么好了,那么我还要天下干什么?我难道就图个名吗?名者,实之宾也。他说一个人实是主,名是宾客,难道说我就为了这个宾官而来吗?所以他说算了吧,许由接着说了很经典的一种比喻: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庄子)逍遥游》)。他说一个小小的鸟,在森林里面,即使有袤的森林,让它栖息,它能筑巢的也只有一根树枝,他说偃鼠饮河,一条汤汤大河,一个小偃鼠说我去喝口小,他能喝多少啊,果腹而已。喝饱了他的小肚子,他也再喝不进了。这言外之意呢,人生有涯不管你拥有多少,我们想想,一个人这一辈子,你能吃多少饭,你能住多大的面积,人往床上一躺,你占的地方到底能有多大?不管你住的600平米的毫宅,还是非曲直1000平米的毫宅,你其实住的自己的空间到底能有多大呢?有时候淡泊为大,就是这样的一种宁静致远,这样的一种淡泊心智,可以把天下都辞让出去,这照样是一种非常大的情怀。也就是说,人看清自己的目的,看清自己的方向,看清眼前的权衡,这是不容易的(于丹心语)。
我们今天的生活,往往是什么呢?往往是无事忙。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比喻:说有一个人有一天想要往墙上挂幅画,然后就忙忙叨叨地找来了锤子,找来了钉子,一钉,发现说这个钉子吃不住这幅画,那怎么办呢?说我得打一个小木头锲子,让这个钉子能够吃住,然后就去找木头,找着了以后说不行,我必须得去找把斧子,就找斧子,找着以后觉得斧子也不行,得锯,又去找锯,找到锯条以后说没有这个手柄,然后又去找手柄,就这样一轮一轮找下来,等到他把所有的东西都凑齐的时候,他已经不知道要干什么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