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香港电影夜与雾-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的黄金岁月神话,1月的《家有喜事2009》正是明显的借尸还魂例子(要注意是“挪用”而非“复制”,因为内容形构上早已形神不备);二是口碑一现便当下重构,《意外》追求“高智”的努力也昭然可见。可是两者均未竟全功,也杀不出一条新血路来,大家仍要继续等待。

第37章 时代活力重临

如果说港产力在2010年的上半年呈现可喜的活力,我相信不会有太多人持反对的意见。其实的关键是不少港产片终于“回家”——尝试从当前的现实世界去挑选素材,再加以创作发挥。当然,不是说全无异例,罗卓瑶及方令正的《如梦》正好是益发沉溺在个人虚空肤浅世界中的明证。

不过从整体而言,即若如表面上以重构黄金楷模出发的《72家租客》,也放轻了过去南北和式民族熔炉把戏,而把一定程度的社会怨气注入文本中(为地产商打工)。就算是复制爱情小品方程式的《全城热恋热辣辣》,也同样可以摆脱公式化的思维,把中年男女迟暮情愫网罗其中(而张学友及刘若英那一段,也正是全片最有神采的部分),至少看得出幕后班底渗入时代通变元素的努力。

《月满轩尼诗》及《安非他命》当然属把视点锁定在微观族群的小品,而且创作人都是认真及严肃的态度看待。沿此路而行的还有后续的《囡囡》,毕国智以援交少女为主题,肯定在上映时会惹来社会及传媒关注。我个人认为今年最懂得捕捉时代氛围,从而制造出商业噱头以诱人入场的创作人非彭浩翔莫属。《志明与春娇》的吸烟族群固然觉得有人关顾,由此更因为看到社群影子而欣然入场(反过来杨千和余文乐的暧昧关系,已非吸引的焦点所在)。更聪明的当属《维多利亚壹号》,借公众对楼价飙升的怒气,来包装自己的偏乖构思,以哗众取宠的手段招徕刻下亟欲作无政府主义式民粹发泄的观众入场,我承认市场触觉敏感高清。不过以上所列举的时代回应,仍大体上从内容的实指出发,更深层地重临活力,应仍以作品的内在精神为据。

在探讨《叶问2》的动作片脉络承传时,我其实已从侧面道出电影身处当下的特区心态——面对中国人的世界,尽量回避冲突,但求有容身之地,强调融通汇流,并竭力通过寻找共同敌人以建立外在的“血缘”关系,把大家重新安置于一条船上,当中每一步每一招都经过精密计算。我认为叶问的天台武馆被迫封闭是一可圈可点的设计,喜欢看港产片的观众不可能不知道天台对港产片的特殊意思(可参看朗天在《后九七与香港电影》的分析),叶伟信扫荡了天台的避难所而迫叶问要回到街边教咏春,正是把从《无间道》而来的私密双重性一廓而空——天台的容身之处不过属幻象,改朝换代下彼此早无退路,再坚守下去只剩下“死人”的结局。而天台所带来的捍卫身份幻象,随着叶问空手杀入渔市场救徒弟一场之后,已清楚表明显露了真身,根本再没有任何掩饰的保护色可言。作为精神层面上的隐喻,正好道出香港电影乃至香港人刻下退无可退的处境,由天台步回人间,好好放下身段,回到以前的起步点去寻找求生之道(工业上的重生乃至是在香港如何可以安居乐业生活下去),正是今时今日的时代命题。

此所以我认为《飞砂风中转》在此刻的出现,恰好有及时雨的作用。《飞砂风中转》的特区心态当然不在于陈永仁(刘浩龙饰)影射政改的黑帮选举论,而是在于燕子文(郑伊健饰)及火腩(陈小春饰)的角色设计上。前者代表求变洗底重新开始的前向动力,后者代表守成不变的后望意欲——两人都曾经是既得利益者,虽然面对时局的心态各异,但电影指陈了一项事实:无论两人的主观愿望是什么,真正的主角其实是旁边千脸一色的配角群谱。他们的目标只得一个,就是要维系江山,继续享受荣华富贵,总之在不动摇原有利益的前提下,无论做什么乃至怎样不择手段也好,大家都会甘之如饴。试想想:那不正是今时今日身处特区下的港人心态鲜活写照!相信庄文强自己也心知肚明,所以无论化身投影为燕子文或火腩,其实行路难的崎岖绝无差异,电影中的乐观结局自然不无为自己打气的作用,但现实的故事如何编写,大抵还是你你我我一起参与撰作下去。

第38章 寻找在非黄金档期入场看港产片的理由

有时我会想:回想起过去的成长经验,港产片究竟有什么最令自己珍惜怀念?首先,那当然与消磨时光有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在百无聊赖的青葱日子中;不过除了娱乐功能之外,好像又不仅此而已。总觉得银幕上所发生的一切,似乎与现实中的自己,或多或少有相对上较为亲密的关系,那当然可以是熟悉的屋邨地景的再现,但即使并非客观上的场景,例如每次看到三段式的惊栗片,都同样有莫名兴奋的熟悉感觉。

我后来对自己说:那不就正是一种回家的幻觉。我所指的回家,首要条件是可以让人放松入局,对于电影的质素,不是没有要求,而是大家习惯了不会苛求,只要有一个理由就可以了。正如你想回家,简单到一个单字:“累”、“想”等就十分清晰了。尤其在面对非黄金档期的日子中,一个理由就真的很足够了。

一、是否仍存在生命力

我提起以上的感觉,旨在说明香港电影在当下是否仍存有生命力,关切要点其实并非在于黄金档期的大片身上,更重要乃闲暇时段中上映的作品,能够唤回观众入场——那一批才是港产片的中流砥柱,正如我们不会因为香港足球队勇夺东亚运一役全场爆满,就以为球市复苏,平常赛事可否扭转小猫三四只入场的局面,才是决定性的关键所在。

我想说的,是我们实在太需要丘礼涛了。他导演的四出作品,《头七》在五穷六绝的时间上映,《死神傻了》及《同门》更在10月自相残杀,只有由无线全力支持的《Laughing Gor之变节》得以在黄金档期内的8月上映。也正因如此,《Laughing Gor之变节》是最不用找理由去刺激观众入场的作品,仅仅去检视无线如何去复制邵氏神话,以及如何通过公器私用的方式去把票房推至最高峰(把电影资讯大量渗入电视的娱乐新闻节目中),已经足以成为大家不得不认真看待的“案例”。但一旦回到无甚卖点的闲暇档期,丘礼涛的作用便令人刮目相看。《死神傻了》敢于把一众新人如陆永、C君、周秀娜及谢安琪等拼凑上碟,而且又可以奇局包装至可入口程度,当然应记一功。至于如《同门》更大玩女卧底主义,蔡少芬及官恩娜以身犯险深入黑帮老巢,而江若琳则属黑帮内鬼打鬼式的卧底知客,登时令一晚内波谲云诡的内讧游戏玩得离奇有趣得多。

当然,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仍是《头七》。多得友人王勋的提醒,猛不省察过来才惊悟叶璇的最佳演出正好就是《头七》。她在年初的《大搜查之女》中早已一鸣惊人,出演陈奕迅太太展出一股为保家庭不惜一切的狠劲,一句“杀你全家”的确令人动容。继后她不断在不同港产片中以配角的身份出现,由《神枪手》中担演任贤齐的妻子,到《意外》中成为高能智犯团队中的一人,形象在转变之余,也贯彻了她一贯的硬朗形象。

二、散发性感气色

《意外》中的叶璇大抵最易入世俗之眼,冷静凝练,同时对“队长”古天乐又一往情深,而剧情上也安排她死在古天乐的疑心之下,更加令人加添若干的同情分,此所以赢得金像奖的最佳女配角提名实属事非无因。当然→文·冇·人·冇·书·冇·屋←,论及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我想必然离不开杜琪峰的《复仇》及丘礼涛的《头七》。两者的共通特点,均引入了她一向予人的性感妩媚特质,却又不单纯复制过去程序行事。此所以会出现《复仇》中,她以低胸孕妇的诡异形象,收服任达华供Johnny Hallyday复仇早已带来新鲜感;《头七》中更大玩多重叙事的可能性,她先前慈母贤妻形象出现,然后再幻化出江洋女大盗的另一面相来,确属大胆的构思。2009年她在不同电影中,一而再、再而三出任母亲的角色,我认为并非偶然的巧合——本地的创作人不约而同在叶璇身上,发掘出一种母性来。她饰演的母亲正好产生一种古今融合的效果,一方面母性为家庭愿意牺牲一切的伟大,叶璇能以刚烈的狠劲传递出来。而与此同时,作为现代母亲所散发出的另一种诱惑力(这正是《头七》的切入点),恰好又是今天叶璇所拥有及最适合发挥的潜能所在。环顾现今的香港的女演员中,同时拥有母性却又具媚态的确实选择不多,丘礼涛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由去入场看《头七》。

如果要在非黄金档期找一个理由入场看港产片,我的答案会是丘礼涛。

第39章 情侣吵架的电影学问

不知怎的,今年上映的港产片特别多情侣吵架场面。有趣的是,不同年代导演的处理手法,某程度也反映出人生阅历以及对创作理解的差异来。最近上映的两出青春电影,无论在《分手说爱你》又或是《前度》中,男女主角的吵闹场面也屡见不鲜。更重要的,对导演黄真真又或是麦曦茵而言,情侣争拗的必定程式就是把东西摔烂,大肆破坏环境一番。

一、爱情风波方程式

看看《前度》,创作人对摔破物件的意象,其实真的有明显的情意结在内。在回忆陈均平(陈伟霆饰)及周怡(钟欣桐饰)相处的片段中,每一次的争拗,差不多都离不开摔物收场,甚至由打破到收拾,俨然成为风波的起承转合程式般。更有趣的,是创作人对此公式深信不疑。此所以即使在均平与阿诗(诗雅饰)的新居中,表面上好像再没有出现如以往的摔物细节,但两人破局象征的水杯掉下场面,导演刻意用塑胶杯代替玻璃杯作为暗示,企图勾勒出背后的反讽——每个人都活在前度的阴影中,物件的永恒不能扭转感情的脆弱,这正是麦曦茵用力呈现的意象之一。再看《分手说爱你》,其实差异不大,开首Sunny(邓健泓饰)及Fanny(冼色丽饰)的破局中,同样以后者把前者店铺大肆破坏为表现手段,基本上其理同一。若然说得白一点,在以上两作的创作人心目中,分手的关键就是要make a scene(而且男女不分,房祖名饰演的阿Joe在记者招待会上向叶山豪饰演的Lies动手,就是最佳说明)。没有以上的情境,似乎电影就无法交代分手的情节了。

二、《前度》中周怡与现任男友阿树在机场争拗我想起上一代的电影人如陈庆嘉、秦小珍在《人间喜剧》,又或是岸西在《月满轩尼诗》中,其实同样有处理情侣吵架的场面。《人间喜剧》本身就是一出借模拟反讽手段,来构筑喜剧元素的小品。当中天爱(薛凯琪饰)及诸葛头揪(王祖蓝饰)在家中争执摔物的经营场面,本来就是对时下青春电影程式处理所作的吵讽。当然,创作人在戏谑之余,也为同样的片段添加内涵。加上错摸的安排(杜汶泽、薛凯琪及诸葛头揪在推撞过程中,不断伤及旁人),固然有视觉上的搞笑功能存在,但背后误中副车的隐喻,正是创作人的心曲表白。天爱把书架推倒而压伤司徒春运(杜汶泽饰),反过来进一步强化头揪及春运之间的兄弟情谊,这正是创作人借力打力的机关计谋。

三、摆脱不来“前度”阴影

至于岸西的《月满轩尼诗》,显然更加去到另一境界了。是的,同样在处理青春情侣的决裂场面,爱莲(汤唯饰)及阿旭(安志杰饰)只有微不足道的口角(汤唯:我真的已经很累),下一个镜头已经是爱莲人去后,阿旭一人独守家具星罗满地的空房场面。什么也好像没有说,但大家心知肚明,一切亦早已说尽了。

我想借此指出,其中或多或少也反映出不同年代的创作人,对戏剧观念的理解差异来。事实上,我抽取情侣争吵场面入题不过属幌子,背后想带出为留白及密铺的对比。《前度》不断用对白及影像作前后往后交代,其实是一种密铺的填满策略,旨在让观众一清二楚人人摆脱不来“前度”阴影的由来。《月满轩尼诗》过了开首的前奏后,阿来(张学友饰)及爱莲的感情变化起伏,差不多全用暗场交代——换句话说,两人的感情增益,基本上是以不见面不交谈的方式转化提升,而且一切在文本中又可信合理,毫无疑问那的确属高手所为。爱莲的蛀牙、看杂志发现阿来没有说谎,又或是阿来默默守望爱莲、不断推理瘾发作,其实均一点一滴积累灵犀一线牵的感触。

四、《月满轩尼诗》中的爱莲与阿来

如果吵架属情侣生活的必然环节之一,岸西大抵清晰地告诉大家——戏剧世界从来不甘于停留在客观呈现现实世界面貌的层次(更遑论公式化的表达方式),更重要是对世界的视野所在,即使面对男女感情刻画的微细范畴,同样一概如是。

是的,姜真的愈老愈辣。

第40章 纪录片在香港

《街舞狂潮》挟金马奖最佳纪录片的声势,终于可以在香港争取到公开上映的机会,那当然属难能可贵的事实。由衷而言,纪录片要在香港戏院作公开上映,不啻属天方夜谭的构想,《音乐人生》的神话可谓迹近前无古人,当然暂时仍可视作后无来者。CNEX当然也因为有《音乐人生》的骄人成绩,才得以有争取《街舞狂潮》上档的机会,那自然也不用羡慕。事实上,任何稍为有留意台湾电影文化气候的观众,都应该知晓彼岸的纪录片文化,相对而言已早着先机,尤其是近年更积极尝试把纪录片文化,融进商业运作的市场机制,我们独困愁城坐井观天,自然不太明白也能不理解为何台湾的纪录片得以火红起来,说到底那正属香港自身的悲哀。

一、燃烧台湾的热情

台湾的纪录片文化大盛,我认为与整体上彼岸的民众对直视自身所处的社会,有莫大的热情及动力有关。那当然不是指台湾的纪录片已成为观众眼中的宠儿,事实上纪录片要争取机会上档,仍然属千辛万苦的事情。每一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