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血肉长城-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里处的韦岗设伏。
17日早晨,镇江的日军三十多人乘汽车向句容行驶,开到韦岗附近,突然,新四军的子弹和手榴弹,暴风雨般地落在日军汽车上,日军几乎没有还手的机会。战斗只进行了半个小时,击毙日军土井少佐以下二十多人,击毁四辆军车。镇江的日军赶来增援时,粟裕已率领部队转移。
韦岗一仗,新四军缴获长短枪十多支,日币七千五百多元,还有其他军用品。部队把缴获的日本国旗、日军军旗、日军指挥刀、军大衣、钢盔、皮鞋和望远镜等物品,放在一座祠堂里展出,远近民众赶来参观,新四军打胜仗的消息很快传遍全中国。
陈毅爱作诗,为首战告捷赋诗一首:
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随后,第一支队和第二支队在镇江、句容、丹阳和江阴、溧水等地区展开,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根据地。
6月中旬,日军占领舒城和桐城县城,打通了合肥到安庆的公路。第四支队活跃在合肥到六安公路的两侧,连续袭击日军的后勤供应,打击伪政权。
据抗战军人回忆,在抗战初期,战场上很难俘获日本军人。日本兵认为当俘虏是莫大的耻辱。他们气焰凶顽,又听不懂中国话,一些新四军战士发挥人道主义,却被垂死的日本兵杀伤。
有一次,一名新四军电话员在公路上查线路,看见一辆汽车旁躺着一名即将死去的日本兵,跑过去大喊一声:“缴枪不杀,优待俘虏。”谁知日本兵扬手一刀,刺进电话员的胸部。
一名新四军战士想把负重伤的日本兵背回来,日本兵苏醒过来时,把他的一只耳朵咬掉了。
不过,新四军还是抓到了日本战俘。韦岗伏击战结束十天后,陈毅指挥第二团第二营在竹子岗伏击了日军一个车队,抓了一名日军俘虏,名叫管明弦政南,是日本华中派遣军特务机关黎明公司的经理。
两战两捷,新四军士气高昂。夏天,新四军第一支队和第二支队在苏南展开破袭战,得悉宁沪铁路线上镇江与丹阳之间的新丰车站,只有日军一个小队约四十多人守备,而且警戒松弛。陈毅命令第一支队抓住时机袭击新丰车站。
7月1日深夜,第二团第一营派一个连的兵力在车站附近警戒,掩护民众破路,另一个连担任预备队,准备打击援敌。担任突击任务的一个连悄悄地将驻守车站的日军团团围住,突然攻击。日军仓皇抵抗,十几名日军冲出房屋,企图突围,当即被击毙。其余日军在屋内抵抗。眼看日军援兵就要赶到,新四军采用火攻,烧毁了新丰车站的三层大楼,将三十多名日军烧死。同时,地方武装和民众拆除了铁轨,割断了电线,使宁沪铁路一度瘫痪。
同一个月,张云逸和谭震林率领第三支队从岩寺推进到安徽南部的沿江地区对敌作战。
9月3日,日军运输队从安庆驶向桐城,共有八十多辆汽车,载着两百多名步兵和一批军用物资。新四军第四支队特务营和第七团第三营埋伏在公路旁的棋盘岭,准备打击这个日军车队。
上午9点钟左右,两辆日军汽车率先驶入棋盘岭伏击区,新四军战士突然甩出手榴弹,将它们炸毁。日军车队接踵而至,被新四军压制在长达五公里的公路上。新四军勇猛出击,激战半小时,炸毁日军汽车五十多辆,歼灭日军七十多人。
10月份,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从驻地河南确山县竹沟出发,向河南东部敌后挺进,开辟了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到1938年底,新四军各部都已相继挺进敌后,互相协同,开辟了华中敌后战场,初步打开了苏南、皖南、皖中和豫皖苏边等地敌后抗战的局面。
战场上捷报频传,在新四军军部,叶挺以他鲜明的个性,活跃了战时的气氛。这位军长服装整洁,仪表堂堂,总爱骑马到各支队去,还带着一些随行人员。外出巡访或集合,叶挺总要带上他那架德国造的照相机,拍些精彩的照片。此外,他跟各方面的朋友频繁地交往。
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到皖南采访时,叶挺特地让军医处长沈其霞把她接到军部。史沫特莱想看看新四军的“竹子医院”。她知道,这所医院是在叶挺直接过问下发展起来的,病房、病床和桌椅,都是用竹子做的。病房里明亮整洁。叶挺陪着史沫特莱看望伤员。
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2)
有几天,叶挺领着史沫特莱上山,去采摘鲜红的杜鹃花,史沫特莱总是把最美丽的花献给伤病员。新四军医院药品紧缺,设备简陋,史沫特莱表示要写一篇有关新四军医务情况的报道,帮助新四军解决医院的困难。
日军一整师团遭灭顶之灾(1)
日军一个整师团在万家岭遭到灭顶之灾。
在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以后,国民党的最高军政机关并未立即迁到四川,而是转移到武汉。不久,南京沦陷,武汉成为事实上的战时首都。中国的九省通衢,一时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军队看出日军没有停止攻势的迹象,于是提出“保卫大武汉”的口号。
1938年1月17日,武汉卫戍总司令部成立,陈诚任总司令,卫戍部队共有十四个师、一个旅和特种兵一部。随后,又以七个师组成江防部队,任命刘兴为江防总司令,负责防守武汉下游的马垱、湖口、九江和田家镇等长江要塞。
蒋介石在2月份提出:“这次抗战,是以广大的土地来和敌人决胜负;是以众多的人口来和敌人决生死。……我们现在与敌人打仗,就要争时间。我们就是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在5月写成了著名的《论持久战》,批驳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科学地预见到,持久的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相持阶段是持久抗战转到最后胜利的“枢纽”。毛泽东还提出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即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他同时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论断。
《论持久战》实际成为指导全国抗战的军事纲领,得到包括国民党爱国将领在内的普遍重视。白崇禧经周恩来介绍,读了这篇论著,称赞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几个月后,蒋介石在南岳召开军事会议,白崇禧把《论持久战》介绍给蒋介石,还说要全国人民都看一看。
徐州会战结束后,日本军方积极准备进行“汉口作战”,只等着裕仁天皇的号令。6月2日,裕仁指令陆军部发布进攻武汉的命令,要求在秋天占领武汉。畑俊六大将的华中派遣军奉命统一指挥这次作战。畑俊六迅速派出波田支队,在海军与航空队协同下,从芜湖溯江西进,进攻安庆。另派稻叶四郎的第六师团,在第三飞行团协同下,从合肥西进,连续击溃杨森的第二十七集团军和徐源泉的第二十六集团军等部队,在8日占领舒城。11日,日本海军通告驻汉口的各国领事,声称溯江进攻武汉的作战已经开始。
中国方面毫不示弱。6月5日,蒋介石在武汉召开国民政府最高军事会议,声色俱厉地发布命令:中国政府决定动员陆、海、空三军共一百二十三个师,在武汉外围与日军决战,彻底扭转抗战局面。
7月初,日本华中派遣军的兵力从徐州会战后的三个师团,骤然增加到十四个师团,另加两个旅团和两个支队,编组为四个作战单位。东久迩宫稔彦中将的第二军下辖四个师团、一个野战重炮旅团和直属部队;冈村宁次中将的第十一军下辖五个师团、一个支队、一个野战重炮旅团和直属部队;华中派遣军直辖部队有五个师团;德川好敏中将的航空兵团下辖三个飞行联队和直属部队、地勤部队。日军进攻武汉的总兵力约为三十万,配有各型飞机三百架,各型舰艇一百二十艘。
中国方面,蒋介石担任武汉保卫战的总指挥,命令从徐州战场转移到河南和安徽边境的第五战区部队共二十六个军五十八个师保持原有态势,确保大别山主阵地,积极击破沿江和从河南南部进犯的日军。立即成立陈诚任司令长官的第九战区,共辖二十三个军四十九个师,负责武汉及长江以南的防务。加上第三战区和第一战区的增援部队,以及骑兵、炮兵、工兵和海军、空军,参加武汉保卫战的兵力,约有一百万人。
6月12日,日军波田支队占领安庆。这是日军特意从台湾调来的具有精锐师团实力的一支部队,擅长山地湖沼作战和登陆作战。他们在安庆把武汉江防外围冲开了一个缺口,拉开了武汉会战的序幕。
22日,日军波田支队与海军第十一战队从安庆溯江西犯,进攻马垱。中国空军开始连续轰炸,两岸江防炮火猛烈轰击,漂雷浮在长江上,遏止日军舰艇西进。漂雷是由小型水雷改制而成的,能在一定深度的水中浮起,随水漂游,不易发现。漂雷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可以在短期内大量制造。湖南人宋达和邓萃功少校发明并监制漂雷,他们的工作在武汉保卫战中发挥了作用。
在中国军队的火力打击下,日军推进极为缓慢,三艘汽艇被岸上炮火击沉,一艘运兵的战舰触雷沉没。经过两天激战,日军仍然无法打通水上通道。波田支队无法从江上展开进攻,改派一支部队在马垱以东的茅林洲和香口一带登陆,沿长江南岸向马垱迂回。
马垱至湖口区要塞的指挥官李蕴珩,是第十六军军长,喜欢拉拢部属,结党营私。他觉得能像蒋介石那样当个校长非常过瘾,便在驻防地开办一次为期两周的训练班,把副职军官和排长都调离岗位,调来进行训练。活动热热闹闹地搞了十几天,在战事吃紧时,还要举行结业典礼,命令上尉以上军官都来参加,会后在司令部聚餐。负责香口江防的第五十三师第三一三团,连以上的军官都去了马垱镇。23日晚,整个马垱要塞一片寂静。激战前夜,混入训练班的汉奸把这个致命的情报送给了日军。
日军一整师团遭灭顶之灾(2)
24日凌晨4点,日军乘小艇靠岸,从香口江边登陆,向第三一三团发起猛攻。守军主官不在,全无准备,无人指挥,阵地乱成一团,香口很快失守,随后丢失了香山。
在马垱要塞阵地,海军守备第二总队的总队长鲍长义作战经验丰富,责任心很强。他把所属的三个陆战大队部署在马垱以东的长山,依托八个钢筋水泥工事进行防守。他预感到敌情严重,没有派部下的军官去参加训练班,23日接到开会通知,也没有执行,命令所部军官坚守岗位到第二天拂晓。他自己一直呆在阵地观测所,最早获悉香口失守,马上向武汉江防司令部报告,命令所部严阵以待。
果然,日军在占领香口和香山之后,立刻向长山发起猛攻。日军步兵组成三个突击组,抬着重机枪,从太白湖口的水荡里向长山步兵阵地突击。从太白湖到江边,原是一片稻田,因江水上涨,漫过圩堤,开阔的水田变成了湖荡。日军进入湖荡,半截身子陷在水里,重机枪火力不能发挥。守军阵地上的轻重机枪一齐开火,火力异常猛烈,日军纷纷中弹,在湖荡中倒下。
日军上午组织两次突击失利,下午又发动两次进攻,都是有来无回。日军见步兵进攻要塞毫无进展,便出动十多艘军舰,向长山步兵阵地炮击。日舰做S形游弋,每一次旋向射击,就有一百多发炮弹如雨点般落在守军阵地上,摧毁了部分工事,造成伤亡,战况十分激烈。香口的日军趁势再次由湖荡向长山突击,企图凭借强大火力的掩护突破防线,仍被鲍长义的部队消灭在湖荡之中。下午6点,蒋介石和陈诚从武汉来电,对第二总队官兵传令嘉奖。
25日,李蕴珩军第六十师在空军配合下,向登陆的日军展开反击,试图收复失地。中国空军猛烈轰炸江面的日军,击沉日舰两艘,重创一艘。步兵在空军掩护下发起反冲锋,将日军逼退到长江边,当天中午就收复了香山和香口。下午,日军不断增援,在舰炮的掩护下登陆,大举反扑,这两个地方再度失陷。
与此同时,日舰炮火继续猛轰长山阵地,守军坚守两整天,伤亡重大,战斗力减弱,急待补充。鲍长义多次请求增援,在白崇禧严令之下,李蕴珩派驻防彭泽的第一六七师前往,但师长薛蔚英拖延时间,故意从小路缓慢行进,直到长山失守,他的部队还没有赶到。
日军从太白湖口的湖荡,经过两天十多次的突击,都没有得逞,就开始使用毒气。26日拂晓,日军乘守军疲惫不堪时,以藏石矶江边堤坝芦苇为掩护,悄悄摸到长山西端第二总队第七中队阵地前施放毒气弹,风正好朝第七中队的方向迎面刮来,官兵们没有防毒设施和经验,几乎全部中毒身亡。
日军发射的毒气有两种,一种叫“红剂”,化学成分为二苯氰砷;一种叫“特种烟”,杀伤力更大。日军在武汉会战中,共使用毒气三百七十五次,发射毒气弹四万发以上。为掩人耳目,日军常在施放毒气时,将发烟筒和催泪弹一起使用,毒气散去后立即猛攻,打扫战场,不留痕迹。
清晨,日军几艘汽艇在飞机掩护下,冲入江面漂雷区,用火力引爆水雷。接着,大量舰艇载着陆战队从藏石矶登陆。日军在香山的炮兵和江面的海军都增强了火力,轰击长山阵地。到中午,长山阵地已被日军切为几段,中国炮兵打完了所有的炮弹。鲍长义眼看长山阵地危在旦夕,援兵无望,只得下令撤退,马垱要塞遂告陷落。
蒋介石得知马垱要塞失陷的消息,在武汉大发雷霆,他深知这实际上是丢失了长江的门户,直接威胁武汉安全。从这里再往西去,湖口和九江都无险可守。他命令部队全力反攻,务必收复马垱要塞。陈诚更是对攻克香山和马垱要塞的人各悬赏五万元,而警告作战不力和畏缩不前的人,要用军法制裁。
李蕴珩军和刘多荃第四十九军遵照陈诚的死令,向香山的日军发起大反攻,再次收复香山,重创了日军。但是,日军援兵猛扑上来,激战几天,守军终究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