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佛经解说-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完成。

善男子,宇宙的形成与散灭,无不由这四大种的凝聚散离所起。——切物质现象的更替与宇宙的动力,也从这散聚的规律显现出来。

那四大究竟是什么呢?

善男子,四大万物之种,就是地、水、火和风了。

地就是一切有质碍性质的固体。

水就是一切流质。

火就是一切有温暖作用的热能。

风就是——切流动于空中的气体。

善男子,这四大种在虚空之中,能以不可胜数的形式组合,形成了—切众生可见的口月星辰、山河大地,一切动物和植物的外形躯体,及—切众生视力所不及的微尘细物,使物质的宇宙能够出现。

(二)四大皆空

善男子,宇宙里一切众生所视作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质形体,都必定经过形成、安住、破坏和散灭这四个阶段。

当物体坏灭解体的时候,解放出来的四大种,又再次成为新物体的塑造原料,能以新的组合,营造出各种新的物体,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善男子,世间—切的物质,时刻都在如是的形成与坏灭过程之中,没有片刻静止。

这迁流不居、循环不息的特性,就是所谓‘空’的特性了。

由四大所造之物,全皆具有此空的特性。因此,四大皆是‘空’的了。

就是这缘故,四大皆空就是指物质迁流不居、生灭不定的特性,而非指一无所有、空无—物的虚空。

善男子,这空性是导致宇宙万物生灭循环不息的必要条件,能令宇宙现出生机与创造力;若没有这空性,一切将会如太初—样,丝毫没有演变进化,死寂—片、难有些微活力可言,遑论变化多端、森罗万象的宇宙了。

(三)色空不异

善男子,一切物质皆可称作色。

一切可见的色法,在空的原理下,是不断地形成和坏灭,从坏灭再次形成,周而复始。

但是色法微至肉眼所不能见,至极微之处,可有独立不变的色法存在呢?空性是否还存在呢?

善男子,色法若至极微,便有不变的色法存在,那么,色法的空性便不能成立了。

在微处没有空性,在显处又怎样有空性呢?

显是从微所累积而成,微处不空不变异,显处当然不会空、不会变异了。

显处看到空,看到了变异,就证明了微处有了空、存在著变异了,因为显处是从微处来,由微处建立的。

若是在极微处也不能保持色法的不变,那么,那极微的色法,会变异成什么形态呢?

善男子,色法微至它微的极限时,若再要微化的话,就会连物质的形相也失去了。从物质的角度去看,它已是一无所有,彻底虚空不实了。

这时,物质的色法已转到一个非物质的状态了。

物质的色法若能转化为非物质的‘空’,色与‘空’便是一物之两面,并无差异。

这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原理了。

色可转为‘空’,‘空’也可转为色,二者即是同一物。

这就是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了。

善男子,宇宙万物,除了色法有色相的不断生灭变异、循环不息的空性外,还具有此使色相出现或亡失的生灭空性。

整个宇宙也能作如是连色相也丧失的灭而成‘空’,也能从此空而不空的‘空’而生,显现有色相的宇宙。

整体宇宙的生灭,色‘空’的循环交替,就显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极致了。

第五章 生命的轮转

(一)心与生命

善男子,宇宙万物的色身,皆由地、水、火、风这四大种不同的组合而成,无论他们的形相是怎样,是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或是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以至人类,总逃不出这四大种的范围。

他们虽各有自己的生命,但是寿命却长短不一。

宇宙的星辰,需要亿万年才能形成,也需要亿万年才坏灭。

但是星球上的花草虫鱼,却只有短暂的寿命,成长与死亡也较迅速。

常人视作生物或死物的东西,其实皆有生命,同是四大种所合成。

虽然宇宙万物,同由四大种所合成,但是,万物之中,有些是有感情思想的,有些却没有。

因此,由众缘和合而生的众生,能分作有情的众生与无情的众生。

在世间里,从木石至动物人类,情力有很大的差异。

花草木石是在无情的一面,而人畜虫龟,则在有情的一方,而居于二者之间,便是各种具有不同程度情力与感性之物了。

因此,生命也可分为有情和无情的生命。

既然同是由四大种构成之物,为什么人畜得有情的生命,而木石的生命却是无情的呢?

人畜比木石多了什么,使他们具有不同程度的情感、爱欲与思惟能力呢?

善男子,情从心来,心是情力之种。

心,或心识,使无情的四大种,显现出有情的行为。

心识要通过由四大种所合成的各种色身,才能在这物质的世界里,作各种以物质之身为本位的活动,表现在该境界里才能表现的情性。

由四大种所合成之物,本质不同,结构有异,心识在其中的情力表现,自然有著极悬殊的强弱差异了。

人类是情力最高的有情众生之一,但在他们之中,仍然存在著很大的情力差异。若是把人类与其他生物相比,差别就更巨大了。

善男子,心识不但给四大种的合成体附上了有情的生命,而且不断地以心力,执持著那四大种,维持该生命体的独特形态与结构,至该生命体应世缘尽,才任由那四大种散灭。

从最高的层面观之,心本身才是真正的生命之源,因为有情与无情的生命,皆赖它的显现与活动才能成立。

(二)有情生命的循环

善男子,有情生命从心识而来,就是四大假合之身毁坏,生命力仍然存在,因为心识不随四大色身的散灭而消失。

就是这缘故,有情众生的死亡,其实只是一种幻象,不但生命力没有亡失,就是构成色身的四大,也同样没有亡失,因为从败坏的色身解放出来的四大,能以其他形式续存。

身体的败坏不但没有给生命力带来死亡,相反地,它给生命力带来了更佳的活动机会,因为生命力可以摆脱衰老软弱的色身,投向—具新造的色身,继续成长,开拓它的感性和情力。

摆脱了不堪再用的旧色身,生命力得到了解放,在新色身里继续更有效地活动。因此,死亡其实是生命延续的必须,是生的开始,是生的本身。

肉身的坏灭,也带来了四大种的新生,因为构成肉身的元素,在肉身坏灭解体时,便被解放出来,能作崭新的组合,营造新的物体。

因此,宇宙之内,一切的心与物,都没有真正的死亡,有的只是转化与新生。

善男子,有情生命的循环,可分作十二阶段,每一前的阶段,都导致后一阶段的生起。

这十二阶段叫做十二缘起,又名十二因缘。

(三)有情生命轮转的过程—十二缘起

善男子,有情生命在世间轮转生死的过程可分作十二阶段,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这十二缘起,或十二因缘,是一个循环。因此,不要以为无明是开始,老死是终结,因而提出‘无明前面是什么?’或‘老死后面是什么?’的问题。

无明前面就是老死,老死后面就是无明,周而复始,没有终结。

至于它们先后的问题,就要视乎从轮转哪一阶段去看了。它们互为因果,在生命之轮不同阶段观看,能占较先或较后的位置。

善男子,生命体在它完美的意志与觉性尚未建立之前,是混沌无知的,对真如实相不明了。这原始的混沌就是根本无明了。

它导致了‘行’的生起。

‘行’是生命体盲目地随缘妄动,从‘无明’而来。它转动了生命之轮,开始了一期生命的第一步具体活动。

‘行’导致了‘识’的活动的生起。

‘识’是生命体藏有解脱法和烦恼法种子的心体,这心体的生化力量,为无明引起的妄动所现行,令心法与色法能赖它出现。

‘识’导致‘名色’的生起。

‘名’是生命体在—特殊生活时间里所能应用的有限个别精神力。‘色’是生命体在生存空间里所持有的形相物质。

‘名色’皆为‘识’所营造执持。

‘名色’导致‘六入’的生起。

‘六入’是有情生命在世间生活所要具备的六种感觉器官,随‘名色’的建立而相继形成。它们就是眼、耳、鼻、舌、身和意的活动所要依赖的器官。

‘六入’导致‘触’的生起。

‘触’是对外界刺激的接触,有了各个感觉器官和精神力,生命体便能对世间及自身内外,起官能的接触,经验世间物质的生活了。

‘触’导致‘受’的生起。

‘受’是生命体接触外界刺激后所起的感性反应,使个体生起善、恶或中性的感受,使他起情感的波动。

‘受’导致‘爱’的生起。

‘爱’是对事物所生喜欢和不喜欢的反应,喜欢的就生起‘爱’的反应,不喜欢的就生起‘不爱’的反应。爱与不爱,皆从感受而生。

‘爱’导致‘取’的生起。

‘取’是对所‘爱’事物的眷恋与占有,和对‘不爱’的事物起摒弃与毁坏的行动。

‘取’导致‘有’的生起。

‘有’是对一切迁流不居、虚幻不实的事物视作真实永久,而加以牢固的执著,认定有‘有’的存在,或有‘无’的存在。这样,众生便迷失于有‘有’和有‘无’的虚幻里,为虚幻所束缚,失去自由。

‘有’导致‘生’的生起。

‘生’就是在六道之内的生存,从妄执虚幻不实而来。众生因无法摆脱六道的执著,便永无休止地投生于六道了。

‘生’导致‘老死’的生起。

—切众生、有生便必有老死。

‘老死’使生命体一期的生命完结,但他在这一期生命里所经历的愚痴昏迷生活,却建立了枝末的无明。这就是对生命颠倒、愚痴的执著,以致不但不能除去根本‘无明’,反使持续强化。这样,他便要如前—样,再重复生命的轮转。

善男子,直至众生了解他是生活在妄想、执著与颠倒不实之中,是由‘无明’的力量带著他机械地轮转生死,他才能自觉地著手清除‘无明’,求法修行,努力成熟他潜藏的佛性,增长智慧与大能,力求斩断生死轮转的锁链,永远住于完美解脱之中。

第六章 有情生命与‘无’我

(一)无‘我’的众生

善男子,关于‘我’这个观念,世人持有很多不同的见解,但是他们却有—个共通的地方,就是人人都声称拥有一个常住不变、恒作主宰的‘我’。

有人说:‘色—那构成身体的物质就是“我”。你我间的分别,再没有比身体的个别差异,更能分别你我了。’

‘没有了这色身,“我”便不存在了,因此,色就是“我”’。

又有些人说:‘色是物质,没有感情和生命力,怎会是“我”呢?色决不是“我”。’

‘受——感受——对外界刺激起爱恶反应的才是“我”。“我”是指对外界所起的感受反应。’

又有些人说:‘受是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太机械了,怎会是“我”呢?’

‘想——思想——才是“我”。“我”即是思想,没有想,“我”就不存在了。’

又有些人说:‘想有什么用呢?没有付诸实行的本领,便看不到有什么个体的存在,也看不到有什么“我”了。’

‘因此,行——行为——才是“我”。“我”是由行为做作所显现的,行为做作就是“我”。’

又有些人说:‘行不是我,因为若对外界一无所知,便没有任何行为可言了。’

‘识——对外界起认知了别作用的精神力才是“我”。’

‘没有了心识的作用,就看不到东西,听不到声响,闻不到香臭,辨不到味道,失去了触觉,不能对外物作整体的认知了,因此,识才是真正的“我”。’

又有些人说:‘色、受、想、行、识这五个东西、都各蕴藏了独特的功能,是任何人都不能缺少的,因此,任何单独的一个都不是“我”。“我”是这五蕴的总和。’

‘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和合,便构成那个常住不变、恒作主宰的“我”了。’

善男子,以上的见解,都不是真理。

为什么呢?

善男子,色不是“我”,因为一切物质,都在生灭之中,方生便灭,方灭又生。物质既在不断的生灭变化之中,那么,究竟哪一个能称作常住不变、恒作主宰的‘我’呢?

是灭了的一个,还是尚未生的一个呢?现在的一个却是不能执著的,因为它的存在刚成立,便瞬即灭亡了。那么,又怎样能从色——那物质上,找到一个‘我’呢?

善男子,受也不是我,因为,在快乐的感受、痛苦的感受和中性不苦不乐这三种感受之中,应该执著哪一个为‘我’呢?

凡人在感到快乐的时候,他不能同时感到痛苦,也不能同时有不苦不乐的感受,因为,它们是截然不同的感觉,在本质上是不能同时出现的。

所有的感受都是短暂的,必将止息。那么,在感受消失之后,那个‘我’是否也一同消逝了呢?

感受是短暂的、有生灭的,因此,绝对不会是常住不变、恒作主宰的‘我’。

善男子,同样的道理,想不是‘我’,因为一切的思惟活动,一切意念,那是有生有灭、不能持久的。

在每一天里,众生都有不可胜数的思想意念。

哪一个念头、哪—个思想是常住不变、恒作主宰的‘我’呢?若是想是‘我’,那么,想灭了,‘我’也消失了。

善男子,同样的道理,行不是‘我’,因为行为本身就是生灭。无论是善的行为,恶的行为,或是中性非善非恶的行为,都是短暂的,做作完了,便再不存在。

如果行为是‘我’,待做作完了,‘我’便消失了。这样,又怎能从行为本身,找到一个常住不变、恒作主宰的‘我’呢?

善男子,识也不是‘我’,因为对外物的认知了别,也是短暂的、有生灭的。若是识就是‘我’,那么认知了别完之后,‘我’不也是消失了吗?

因此,在识里,并没有一个常住不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