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佛经解说-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叫廖化平,是戴雨农下面的台柱,修道学佛一辈子,人家不知道。大家总以为做特务的没有好人,做特务的好人多得很,像我这个朋友,来到这里,我在基隆,他也常来看我,道德之好。住在观音山,自己在戴雨农的祠堂修道。九月十九日前两天下观音山,邀一些朋友,九月十九日上观音山,请吃素菜,大家晓得他学佛。
  九月十九日观音圣诞,大家到了那里,上个香,念观音菩萨。正在念的时候,他说你们念,我马上来。进去洗个澡,把衣服换好,穿个中山装,上个香,然后跟着大家一起念: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他拿了张椅子坐着,大家念了半天,回头一看,他还坐在那里。中午吃饭了,叫了半天,嘿!他已经走了,正死。他早晓得,还约好时间,大家一起来念观音菩萨,然后还洗了澡,衣服穿好,上香。
  有一天,我们谈起廖化平,大家都很惊讶,又很赞叹,他是这样走的啊!‘高明!真高明!’你看他那权力之大,日本人投降,上海几家大银行要他来接收。要说贪污,那钞票多得会把他压死,结果没有。银行老板、上海工商界老板都到了,只知重庆派了一位大员接收,‘是那一位呢?’大家都在欢迎,结果他穿一件破中山装,他不是故意的啊!他没有钱嘛!他很清廉,中山装始终是破的,缝缝补补。他早就坐在旁边,大家以为这个是倒茶的工友,没有注意到。结果到了时间,大家正不知这位大员在那里,他却站起来说:‘我是某人,已经到了,现在宣布开会。’所以你要晓得,很多行菩萨道的都在世法上,你们看不出来。
  这样才是正死,他也不告诉你那一天走,只说办素斋请你们吃饭。大家跟他都有交情嘛!面子上当然要去。他邀的都是信佛的,他的朋友很多,不信佛的他也不请,免得人家啰嗦。
  其实每个人生命都可以正死,寿命都很长,可是大都是横死。
  灯的涵义
  ‘药师经’所提示的药师法门,其修行的原理在那里呢?先要以现行的、现在的意识作为生起次第。换句话说,拿现在的名辞来说,要从自己的心理建设开始,先扩充自己的心量、愿力,学习药师佛初发心的大愿,以舍己为人为目的。先由心的转变,然后是身的转变。
  普通显教都晓得点灯,‘药师经’上所讲的灯,以及造药师经上所讲的十二神旛。我们现在所流行的显教,庙子上作消灾延寿的法会,燃灯四十九盏,挂的旛虽然没有十二个,也有三、四、或五、六个,挂的不同而已,都想以表面的灯与旛,来求得消灾和延寿。有时有效果,这个效果是因为人的诚心,诚能感天,是第六意识的现行所造成坚强、坚固的意念所做到的。这个坚固的意念,不外乎是定的关系,一念至诚就是定,就是佛所说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真正要修到不死之法,要晓得燃灯与十二神旛的涵义。所谓橪灯,必须要在自己定慧的境界上,发起身心内在的自性光明,这个自性光明不是像禅宗或其他的宗派所讲的理上的自性光明,而是密宗的生起次第着相的光明,也是自心内在由定所引发的光明,等于楞严经上所说的:‘脱粘内缚,伏归元真,发本明耀’,就是定力到某一种程度,六根六尘的关系解脱了,自己制心一处,在内部,这个内部不分身体的内或身体的外,就是那个宁静的内部,由自性的功能所发起的神光。那么,在西藏的密法,把这一类的神光,用中文翻译有两个名辞,一个名辞叫它是拙火,一个名辞叫它是灵能或灵力。
  所谓拙火,是形容的观念,就是说人体的生命上有一种功能,它永远不发生作用,等于一个笨人,他永远是笨的。到什么时候发生作用呢?当我们把六根六尘,后天的妄念,乃至心理上后天的情绪,一切解脱平稳的时候,生命的这种基本功能就会发起作用,这个时候它并不笨。显教的经典,从东汉以后,一直到唐宋元明清的翻译,就叫作三昧真火。
  这个东西在楞严经的道理怎么说呢?楞严经第三卷开始以后,讲物理世界的‘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起遍世间,宁有方所。’它在宇宙的生命与我们人体的生命中间,无所在,但是也无所不在,要真正得定到一个相当的境界,严格地说,要到三禅定才会真正发起这个拙火光明。
  那么,发起以后有两种修法,一种就是发起定,定在拙火光明境上,进入四禅的境界,最后自己到寿命的尽头,业报到最后结束时,以自己定慧的功力,不需要借助外来的、人世间的火力,而把自己炼化。这种情形的修法,在经典上记载,过去在印度,乃至于佛教传入中国,东汉到唐宋这个阶段,还有很多修行人可以做到。元朝以后,明朝、清朝一直到现在,很少见了,并不是因为时代的不同,而是因时代愈向后走,一般人发心修持的功力,同修持理论上的见解不彻底。拿唯识来讲,这是‘证成’的道理不知道、不清楚,统统在‘观待’道理,在思想理论上转,把佛学佛法真正的修法,都变成空谈了。
  所以,这必须要证成道理完全修通、搞通了,修持就完全对了。
  这是讲药师佛所讲的‘灯’,它真正的涵义,是燃起这个父母所生的肉身,内在生命的光辉,那么它自然可以消灾延寿,拿中国的道理来说,自然可以长生不死。
  十二神旛的涵义
  其次,所谓十二神旛,在‘药师经’上的涵义是什么呢?现在显教庙子上所挂的,用布绣些莲花的神旛,这些一挂就可以消灾延寿?不可能的。这是个表法,是显教表达道理的方法。所谓十二神旛的涵义,在药师经就要圆满结束的时候,明白地告诉大家,它同医学上所讲的,尤其中国医学所讲的十二经脉,有绝对的关系。
  我们研究‘药师经’,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前面、开头,先说明了药师佛的十二大愿,最后本经圆满的时候,说出了十二神将,中间告诉我们如何祈求到药师佛消灾延寿的效果。事实上道理就在神灯与神旛的表法。所谓表法是象征性的意义,好比我们现在流行的术语,某一样东西是某一件事情的象征。象征是个比喻,拿因明三支宗、因、喻的逻辑讲,宗是目标宗旨、大前提;因,引伸的说明理由、理论,或者演绎,或者归纳;喻,世界上有许多真正的道理,不是言语文字所能表达,换一个东西来比喻,来作象征,我们反而清楚了。表法的意义,就是三支因明‘喻’的道理。那么经典上所讲的意义,我们就清楚了。
  因此,研究完了‘药师经’以后,归纳一句话,不是光口念就能达到绝对的效果,要注意啊!要想达到绝对的效果,必须要心行,由现行心理上的修持,然后影响到身,身心合一的那个心行,才能够做到。
  我们在圆满结束本经以前,要向大家特别提出来注意,今后大家修持药师佛的忏悔法,或者能够得到真正的效果。现在我们再看原文:
  复次,阿难!彼琰魔王主领世间名籍之记,若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宝,坏君臣法,毁于信戒,琰魔法王,随罪轻重,考而罚之。是故我今劝诸有情,燃灯造旛,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这一段原文的经典,是佛经后期翻译加进去的。琰魔王就是我们普通所讲的阎罗王。在中国汉朝以前,没有这个名称,我们要特别注意。琰魔王是佛教文化传过来以后所翻译的文字。阎罗王的名称,是两晋以后,因翻译佛经,佛教文化进入中国以后才出现的,佛经文化加入中国文化,所以构成了天堂地狱的分际。
  到了唐代以后,因为佛经大量翻译过来,所以把地狱里的阎罗王,以及佛经原有十八层地狱的说法,慢慢地把地狱分成了十殿,每一殿有一位阎王。用现在的观念来说,我们的文化非常高明,把天堂、地狱都变成人世间的政治组织一样。如果要研究比较宗教,是非常有趣的。
  这十殿阎王的人选,在中国换了很多。比方我们都晓得小说上所写的包公(包拯),宋朝的大臣,一般叫包青天,本来他是第一殿阎王,因为他太严谨,人世间的灵魂一死,到他面前就没救了,统统都下了地狱。后来我们的地藏王菩萨看不过去,把包拯叫过来,‘这样不行啊!’所以把包公调到第十殿阎王。地狱审判,等于法院庭审,有各级法院之别。初殿阎王判了,送到二殿,二殿审了,还是不行,一殿一殿审下去,最后十恶不赦的人,再送到包公那儿,没有转弯的余地了。不过还有个人转弯,最后地藏王菩萨会来转弯。
  所以,我经常跟神父牧师朋友说笑,我说比方给你们听,你们作生意啊!怎么样都做不过佛教。每个宗教都在开观光饭店,而且都鼓励人家不要怕死,死了不要紧,到我的天堂来,我尽量招侍,怎么好怎么好,最好现在就信;信了,我给你一个证明,将来死了就可以得救。但是佛教说,不要怕死,死了以后到我那个观光饭店,比他们天堂还要好,那里呢?西方极乐世界。那万一我下了地狱呢?不要紧,我们有分号,有地藏王菩萨在那里等着。万一我上了天呢?不要紧,上方世界也有很多佛。万一我不死不活,在人世间受苦怎么办?不要紧,苦海茫茫有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这些我们看似笑话,却属于比较宗教学的范围。世界上没有一个宗教像佛教一样,四面八方布置了那么多,下了地狱还有十八层。当然,加上我们常说的笑话,现在的人越来越坏,我想现在的地狱还有地下室,地下室也修了几十层。
  这个道理说起来是个笑话,在佛学里是属于不了义,要特别注意。不了义教有没有地狱?有没有天堂?绝对有。这要彻底的了解,所以要诸位法师们特别研究唯识。但是,是绝对真有吗?‘缘起性空’,唯心净土,唯心天堂,唯心地狱,这属于了义教。
  所以,‘药师经’的本经,你就很难判断了,因为它是通显密两端的,看起来是不了义教,但彻底研究起来,它又属于了义教。我们介绍了这个道理以后,然后才可以看这一段‘药师经’,不然对于现代的青年、现代的思想,简直是不能接受,不可以想像。
  前面讲过,人的生命有九种横死。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得正命而死,多数都是横死。正命死的人,无疾而终,那才是正命而死。现在假定活一百、一百廿岁,照真正佛法的观念,还是属于‘药师经’所说的横死。除了一种人,阿罗汉证得果位的,属于再来人预知生死的,几时要走,事先知道,通知朋友几时走,再见,这不属于横死,属于正命而死。即使是我们一般的病死,是不是医药所误都有问题,所以大部分还是属于横死。
  如果真正修持的人,药师经所透露的消息,生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自己不能把握生命而受生老病死,尤其是病死横死所支配的,都不算是八正道的正命。因此我们要共同的惭愧,自己没有正命的活着。
  佛法重孝道
  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属于南阎浮提,在四大洲中的人,而这个管区的生命都属于阎罗王所管。‘不孝五逆’,谁说佛教不重孝道?我们晓得佛说法,最注重孝道,不要认为释迦牟尼佛因为出家,就认定佛教是不重孝道。
  我常常告诉青年朋友,特别注意,我们有本小说‘红楼梦’,这本小说在过去非常流行,这个世纪把它变成一门学问,叫作红学。过去我们看红楼梦,年轻的时候迷得都会背。红楼梦你真懂的话,那是一部禅学,一部佛法。第一回合开始讲贾宝玉有两句话:‘负父母养育之恩,违师友规训之德’。我们在座的人反省反省,我们做了一辈子人,学佛的人都说上报四重恩,四重恩有一重是父母恩。我们报了什么?都是负父母养育之恩,违背了师友的教化、教育的德性。一生无所成,造了一生的业,所以贾宝玉最后出家了。
  但是你注意,‘红楼梦’描写贾宝玉出家,他的父亲说,你是贾家的子弟,你要出家可以,必须给我考取功名,因为贾宝玉最反对读书考功名。好,我给你考取。考取了功名,这一下我可以出家了。那不行,你必须要讨个媳妇,给我生个后代,有孙子才能出家。好!就结婚给你生个儿子。然后,走了。你看,这是贾宝玉的作法。
  你再回过来看我们的老师、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他要出家,父亲不答应,因此结婚生子都做好,最后出家,把儿子罗侯罗也度了出家,这是另外一件事。等到释迦牟尼佛父亲死的时候,他自己、阿难两兄弟——释迦牟尼佛的亲堂兄弟、罗侯罗——释迦牟尼佛的儿子等四个人,绝对不准任何人碰父亲的棺材。四个人亲自?了棺材到灵山,到他说法的讲堂旁边,亲自埋葬,非常讲究孝道。
  所以一个人对生身的父母、长辈没有尽孝,人道未尽而能成佛者,绝无此理。青年同学们特别注意。
  五逆之罪
  所以,很多佛经上提到,不孝不能得好结果。现在也告诉你,‘若诸有情,不孝五逆’,不孝是一种。讲到五逆,特别要注意,忤逆是刑法上的一种罪名。你们青年同学研究中国文化、法律的,特别注意,我们汉朝的法律没有‘忤逆’这个名辞。到宋朝以后,明朝、清朝的刑法出现了忤逆的名辞。这是文化交流受佛教的影响。像我们小时候假使一个小孩学太保,便会听到老一辈的讲:‘唉呀!某某小孩犯忤逆。’忤逆是个统称,对父母不孝,一加了罪名就是忤逆。忤逆也代表了不孝顺,这是中国文化。
  所谓五逆,在佛教里的解释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五逆在佛学名称上包括了这五种内涵。‘破辱三宝’,破辱这两个字要注意,破坏佛法的和污辱佛法的。破和辱的情形有轻重,等于我们研究法律,蓄意伤人可以判五年到八年;假使过失伤人,则判三个月到一年,甚至可以判缓刑,因为一个是有意,一个是无意。破坏三宝罪重,污辱三宝罪轻,但都是犯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