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漫长的抵抗-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准备令他十分恼火。竟至于对妻子和女儿大打出手。原因呢?中西在日本法庭上描述,他希望自己送去的情报,能让美国加强戒备,避免和日本陷入全面战争,保护日本民族的总体利益。

“中西功是想唤醒这个民族,看来,他才是真正的爱国者呢。”稻川最后说。

六、虚构的谍王——武田毅雄

武田毅雄,这是一个近来经常见诸报端的传奇性的间谍人物,据说,他是我方打入关东军内部的一个红色特工,一个东方的舒伦堡。据说,很遗憾依然是据说——中央电视台的一期节目中提到过武田毅雄,但我注意到聪明的导演一直在用“据说”这两个字,于是,节目怎么拍都不会有错误——武田毅雄是中日混血儿,本名王毅雄。他的经历十分曲折,1922年10月东京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第三十二期毕业,从此进入日本军界,历任参谋本部高级参谋、班长、“支那派遣军”课长、总参谋副长、十七师团三十八旅团旅团长、关东军课长、总参谋副长。在粉碎德国和日本纳粹企图两次针对苏联精神领袖斯大林的刺杀行动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在共产国际中国代表团恢复组织关系,后参加苏军总参侦察总局工作,代号捷列金,同年转为联共(布)。他领导的“捷列金”小组,是二战中与“拉姆扎”齐名的著名情报小组,他在日军核心部门战斗了十四个春秋,先后参与了十九项重大间谍事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建立了不朽的功绩。1945年2月7日在视察关东军第一国境阵地(东宁要塞)边境防务时失踪……

1945年12月又神秘出现,以舒密特的身份进入美军驻日本司令部担任东亚情报研究室主任。1950年—1953年为朝鲜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卓越功勋。

1954年冬,又再次失踪……

1964年,11月7日,在武田毅雄失踪十年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追授苏军上校安德烈(武田毅雄)“苏联英雄”的光荣称号,表彰他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捍卫社会主义阵营的利益做出的杰出贡献。

可是,至今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关于武田毅雄的相关史料,中国没有,日本没有,沈志华教授到莫斯科档案馆弄回来大批的资料,里面也没有。所有与武田毅雄相关的材料,都是据说。比较滑稽的是如果真有武田毅雄其人,中苏日显然都在拼命隐瞒这个人的存在。中国和苏联为何要隐瞒存在这样一位谍报英雄呢?推测理由是他直到1945年后仍然在从事情报工作……那么,日本人为何要隐瞒呢?据说理由是觉得内部出了这么个大叛徒觉得丢人——近卫首相的秘书尾崎秀实是共产党,满铁调查部主任中西功是共产党,这种事儿日本人都没觉得丢人,武田毅雄是共产党有什么好丢人的?这个逻辑比较奇怪。

关于武田毅雄的事情,还是有些事实作背景的,比如据说他曾阻止了日本方面以叛逃苏联中将留西科夫等刺杀斯大林的努力。

留西科夫,原名eнрихСамойловичЛюшков,的确是叛逃到日控伪满洲国的苏联高级将领,他实际上是苏联远东秘密警察机关的负责人。1938年6月13日,由于斯大林的清洗已经到达顶峰,留西科夫奉到调回莫斯科的命令十分恐惧(他的两名前任均被调回后枪毙),故此叛逃到日方。此后他一直与日方合作,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被日军击毙灭口,死在大连。值得一提的是,留西科夫在叛逃前,曾主持了对25万人的审判清洗,其中七千人被枪毙,在远东的20万朝鲜族人被他主持流放到中亚。

他确曾献计关东军派人进入苏联境内刺杀斯大林,但他本人并没有参加这次刺杀,派出的人员来自流亡白俄,因为其中含有苏联情报部门的渗透人员,在苏土边境地区被苏方俘获。

然而,关于武田毅雄存在的其他材料却似是而非——

中央电视台曾经展示了一份带有照片的“武田毅雄”日文简历文件,但仔细看来令人疑窦丛生:

首先,这份文件的文字是从左向右书写的,而且文字均为电脑标准字体,显示肯定是一份最近用电子计算机制作的文献,而不是一份历史文献。

其次,其中日文文法颇成问题——“3月,王纯仁は病死します。”是典型的病句,原因是这件事发生在过去,按照日语,应该使用“3月,王纯仁は病死した。”或者“3月,王纯仁は病死になった。”这样的过去式。

英语和日语都是有时态的,而中文没有,所以,这句话的错误,错在是一句典型的中式日语。不信?不信您拿“病死します”当关键词上谷歌或者雅虎搜去,看有没有日本人这么说话的?

答案是没有一个日本人会这么说话——哪怕说错,也没有错得这样离谱的。

后面还有“支那の奉天の督軍の府の顧問”这样的句子,一句日本话里面见到这样多的“の”也是奇观。

就这一个截屏,类似的错误还可以找出好几个——老萨的日语自己也知道糟糕得很,但这里面的错还不至于犯。

实际上日文档案制作严谨,而且由于该国向我国学习汉文化不遗余力,至今保留下来的档案文件往往让人感叹其文字的流畅与强调书法美,这样的伪劣年表,实在令人耳目一新也。

因此,这份文件基本可以断定是伪造的,否则这个写文档的日本人小学都不会毕业。

那么,真的文档在哪里呢?我们希望是有关人员因为它的珍贵而不使它公开。但我更担心的是发现武田毅雄事迹的许文龙先生可能是被骗子糊弄了。从谍报工作的原则来说,一个重要的间谍也不能不断使用,那几乎可以轻易断送掉他的性命,刘连昆就是一个例子,而佐尔格,也只是因为稍微冒险,发出重要的日本在远东军事布局情报,立刻遭到暴露的命运。真实的特工不可能像这位传说的武田一样,几乎每个重要的事件都要插一腿,那样,武田不要说14年,14个月也潜伏不了。

武田的另一个不真实的地方是他那份简历,网上已经有人查过,每一个职务都不曾有他的记录。这里我却要补充一点。如果说日本关东军因为觉得丢人销毁了武田的资料,倒也有可能造成这样的后果。但因为老萨下了些工夫在用日本史料考证中国抗战上,所以还有一种办法来检验其真伪——如果武田叛逃后关东军销毁其相关资料,那么,在他叛逃前他所谓曾任职单位的文档就应该被改得残缺不全,至少应该有修改的痕迹。而日本当时的出版体制决定每个军事单位都有大量相关的写真集,半公开刊物流失在外,真的有武田特务案,它们或者会因为要删掉武田的信息而造成缺失,不能连贯,或者上面应该有删改的痕迹。而且,日本出版物数量很大,如何能删得干净呢?又通过哪条渠道下达命令来销毁有关资料呢?

其实,无论参谋本部、关东军司令部,还是士官学校,日方的资料都十分完整,看不出来修改的痕迹——我手中收集有大量那个时代的日本关东军资料原件,从1931年到1945年之间,从未见过武田的名字——难道这人一进关东军就是个神秘人物?那他怎么当旅团长,怎么当课长?整天戴着面具吗?日本关东军干吗养这么一个怪物呢?

这些证据够充分吗?

当然,还有一些虽然不入流,但却很致命的证据——如果武田真的生在那个时代而且还是个父亲是中国人的混血儿,他根本就入不了日本籍。

因为“制造”武田毅雄的人或许不知道,二战结束前的日本,是采用单纯父系血亲认定子女国籍的,假如是中国男性与日本女性结婚生的孩子,是不允许加入日本国籍的。

为什么会在“制造”中出现这样的错误呢?

推测是因为今天日本是采用双重血亲认定的,也就是说父亲或者母亲一方是日本国籍,子女就可以拥有日本国籍。可能有人以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根本没有想到在这儿也会出问题。

实际上,从单纯父系血亲认定转为双重血亲认定,日本这条法律还和中国有很大关系呢。其原因是二战后大批日本遗孤滞留中国,很多孩子是追随母亲的,不知其父,也有的母亲改嫁了中国人。这批日本遗孤回国时遇到认定问题,因为他们的缘故,日本才修改了相关的法令。

当然,武田也没准走“归化”的路入日本籍,那他根本不可能在几年内就去上军校,然后还火箭般地升得那样快。

也许,认定武田毅雄存在的朋友手中有更过硬的证据,那当然是好事。不过,有这些破绽和漏洞暴露出来,至少说明他们可能某种程度上受了欺骗,对待新的证据,我建议采取更加严格科学的方法进行审查——如果武田毅雄真的存在的话。

不过,我至今的看法,这仍然是一个虚构的谍王。

七、神秘的“中国人”——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及其帮凶?

令人吃惊的是,策划侵略中国东北的日军头目,几乎都有穿中国服装照相的经历,而且看来几乎天衣无缝。不了解我们的对手,就无法明白这场战争中我们在面对怎样狡诈的敌人。

头顶瓜皮帽,身穿绸马褂,在这张拍摄于1926年的照片上,照片的主人看起来就是一个民国时代典型的中国士绅。然而,此人却从八代祖宗开始就根本和中国人不搭界,其的真实身份是发动“九一八”事变时的日本关东军总司令本庄繁。

本庄繁,日本陆军大将。兵库县人。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毕业。参加过日俄战争。曾任驻华副武官、参谋本部中国科科长、步兵第十一团团长,并如土肥原贤二一样,曾为张作霖担任过军事顾问,1926年曾调动日本军舰炮击大沽口,间接导致了“三一八”惨案的发生。1931年8月任关东军司令,主持并策划了“九一八”事变,并参加了炮制伪满洲国的行动,被日本国民目为“满洲英雄”。1933年任天皇侍从武官长,晋大将。1935年受封男爵,但因其女婿卷入二二六兵变而被迫在次年退役。日本战败后本庄被控为甲级战犯,畏罪自杀。

因为他深通中国文化,张学良曾将本庄繁视为密友,“九一八”事变时采不抵抗政策,被认为也有张学良幻想通过和本庄繁的沟通摆平局面的因素在里面。然而,张学良没有意识到,本庄繁之深通中国文化,其目的并非为了和中国友好相处,而正是为了对中国进行掠夺和征服。所以,事变中本庄繁丝毫不否认和张学良的私人友谊,但在侵占东北问题上,却没有任何让步,因为,在他看来,这是日本帝国的利益。

在日本保存的老照片中,会意外发现作出一副“中国通”样子的日本人比比皆是。比如日本关东军智囊石原莞尔,被蒋介石骂为“土匪源”的土肥原贤二,这些人,和本庄繁都有着同样的特点,确切地说,这是日军中的“中国通”共同的特点。

我们来看看土肥原,他是唯一我没有找到穿便服的日本“中国通”。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控制沈阳后的第一任市长,竟然是空降来的——这个人,就是东京审判中被判处死刑的甲级战犯——土肥原贤二。日军炮轰北大营时,土肥原身在东京,正在向军部汇报中国东北的情况。事变三天后,土肥原便紧急乘飞机赶回,随即出任了奉天,即沈阳市的市长。

于是,就有了下页这张照片。

土肥原干这个活儿,可谓是费力不讨好,冷眼一看,会觉得这个甲级战犯竟然人品好得出奇。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臧式毅等中国官员,或随军撤离,或以各种消极或积极的方式反抗着日军的占领。当时的奉天市已呈无政府状态,同时,关东军根本没有准备资金和人员来维持治安,管理市面。此时,这个土肥原竟自掏腰包干起市长来。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土肥原其人自己没有存款,当了市长以后他以个人名义去借了一笔钱,贷款来维持日本占领下沈阳市政府的运作,一直运转到日军对沈阳的占领稳定下来,才转交给伪政府。他做这件事情,由于没有得到上级的授权,所以这笔钱自然也就无处报销。此时土肥原是怎么样做呢?他没有去到处找人核报这笔钱,而是默默无闻地把这笔钱从自己的工资里一个月一个月地偿还出来。结果土肥原贤二在很长时间里全家只能住在一所仅两间的租来的小房子里。

其实,土肥原为国“吃亏”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从陆军大学毕业,土肥原进入参谋本部的第二年,以陆军上尉的身份来华,他进入了日本驻北平的特务机关坂西公馆,在坂西机关工作过五年,从此成为日军中最有名的中国通之一。土肥原在北京潜心研究中国文化,他熟读《三国演义》《水浒传》,会说多种方言。当时,日本人对陆军大学毕业的精英,有个形象的说法,叫“十年人事”,即只要不犯错误,一般十年内可升至大佐。但因为土肥原在日本参谋本部和中国大陆之间来回调动数次,在中国待的时间太长,影响了升迁,用了15年,才达到这个职位,但他对此从无怨言。

此外,土肥原与人打交道时形象通常和蔼可亲,带有冈山人特殊的乡土气,甚至,在一些与之接触的中国政客中,还流传着“土肥原不说谎”的说法。

所以说他“人品好”这些都算依据。从为国家牺牲自己利益而毫无怨言这个角度,土肥原贤二可以算一个品格高尚的“模范国民”了。

然而,战后中国政府向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提交的战犯名单当中第一个就是土肥原。这样一个“克己奉公”的人,怎么成了万夫所指的战犯呢?

英国前驻日本大使克雷吉爵士,曾经这样描述土肥原贤二,他说日本陆军在中国的一切阴谋诡计和恩威并施当中,日本方面有一个小人物始终活跃地上蹿下跳,无论什么地方,只要有他沾边,哪怕是写上几个字,作上一番鼓动就注定要出乱子。

1928年3月,土肥原应聘出任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顾问,他借助关东军的势力,巩固了张作霖在东北的地位。他希望张知恩图报,满足日本人对东北的领土要求。张作霖借直奉战争之际,占领了北京,控制了北洋政府。但张作霖虽出身绿林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