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家人,一个精打细算的好管家!
身材矮小的李近维,成功地让东莞躲过一劫。
让东莞人更感幸运的是,东莞因此在外商眼里成了“金融风暴避风港”的代名词。老天爷和陈水扁似乎也想进一步成全东莞似的,那年,老天爷在地理上把台湾搞了地震,陈水扁又在政治上把台湾搞个地震,而此时的东莞凭借着“金融安全区”的独特优势一下子把台湾的大批企业纷纷吸引进来。
台商们这时候的拥进,不仅带动了东莞的经济发展,更使得东莞的产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为此时进来的外企大多是电子通讯方面的企业。科技含量高啊!东莞的工业开始升级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业转型也因此迈开了新的步伐。
李近维新官上任时的几把火直到三年之后才让所有的人看到了熊熊火光。
东莞这只麻雀在这迟来却绚丽无比的烈火中开始了又一轮的涅槃!
1999年,东莞市以工业总产值、外贸出口总值、全市公有资产、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等四项首次突破千亿的骄人业绩,迎来了新世纪的曙光。
新千年伊始,李近维躲在办公室里拨打着算盘偷偷在乐!他的乐是东莞老百姓无法知晓的。东莞不但不需要像兄弟城市那样向国家伸手借钱,而且还悄悄攒下了一大笔发展基金。
接下来真正该乐的是东莞的老百姓了,从城市居民到农村农民,每个老百姓在心底深处乐开了花。2000年12月25日,东莞市16。2万的农村老人喜气洋洋地领到了他们一生中的第一笔养老金。这个举动标志着东莞市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宣告成立,也标志着东莞市成为中国首家建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地级市。紧接着,东莞市委、市政府又相继推出了全民社保和全民医保等一系列的重大举措。
阳光照射到身上才会感到温暖。东莞,让全国的老百姓都羡慕不已!
驰笔至此,笔者突然又想起李近维当年在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座谈会上的那个狂妄的发言,细琢磨,突然有所感悟,东莞这些年的巨大变化不恰恰印证:东莞所走的每一步,不都是在执行明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吗?
越琢磨越觉出李近维身上那种先知先觉来……
●“经营城市”的指挥棒
2001年5月31日上午,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佟星步履稳健地走进政府会议室。在这天召开的东莞市委工作会议上,佟星提出了东莞新的城市功能定位——现代制造业名城。他环视着每一位与会者,充满豪情地指出:“东莞未来几年总的计划是:今年掀高潮,年年有重点,一年一大步,5年见新城。在城市建设上,将突出抓好以9。9公里长的东莞大道为纵向中轴、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建设,逐步形成新城傍山、旧城依水、环城大道连接山水的市区整体布局。今明两年,城市新建重点工程,包括行政办事中心、会议大厦、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大剧院、海关大厦等都将全面启动……”
很快,被媒体称为“造城运动”的东莞立马成为珠三角乃至全国关注的焦点。
如今,所有到过东莞的人都会深深惊叹于她通体散发出的光彩照人的炫目光芒,她的魅力令人痴迷眷恋,她的美丽让人魂牵梦绕。短短几年时间,她就像灰姑娘穿上魔幻的水晶鞋一样,神话般地变身为美丽公主。
这不是神话,然而横空出世的东莞又恰似一个神话,奇迹般地突然崛起在中华民族的版图上,闪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任何语言在这场世纪巨变面前都显得饶舌而愚笨,想要描述东莞新城市中心的建设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笔者每每流连在美丽的新城时,总想透过这些新颖独特的建筑物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真正梦想,她背后的内涵和理念究竟是什么呢?
2008年6月,早已升任广东省副省长的佟星向笔者解开了这些谜。
“我当书记的时候,有幸面对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那就是新世纪。当时全世界都对新世纪充满了憧憬,都想在新世纪创造一段新的辉煌,我们也一样。我们希望把东莞建设成一座既兼顾人的全面发展,也兼顾产业升级,同时兼顾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城市。在这个思路下,我们在推动东莞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由于大刀阔斧地推进,短短几年时间,城市功能大大加强,自然环境得到重点整治,大企业纷至沓来。东莞的经济实力、城市魅力和创新活力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透过这几句,笔者完全感受到他对当年激情岁月的深深留恋和无比欣慰。
说起东莞改革开放30年,佟星感慨万千:“可以说,在中国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上,东莞担当了其中一个先锋角色,进行着最早的实践和探索。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中,这支先锋部队也尝到了甜头。东莞人对于改革开放的热情是非常高的,当历史提供机遇时,东莞人首先‘洗脚上田’,进行着伟大的实践。但是,东莞在这条路上越往前走,就越显露出先天不足,因为这都是‘洗脚上田’的农民,你让他有很鲜明的城市发展理念,那是苛求,非常不现实。因此,在面向新世纪这个重要机遇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自己,总结自己,我们的城市功能还很弱,以前我们主要考虑的是把工厂办起来,做大蛋糕,并没有很好地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起来考虑。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很深刻的,东莞的实践就要跟这个理论紧密结合起来……”
东莞在新的历史性机遇下如何发展,在佟星的头脑里日渐形成了一个十分明确的意识: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世界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到了30%时,城市化速度加快上升,一直到70%才平稳下来。显而易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开始起飞。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政府的职能也应跟着转变,应该从建设城市到管理城市,再从管理城市到经营城市,从而更有力地推动城市升级。
经营城市,这在当时是多么新鲜的一个概念!在实践中,这个概念很快转化为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土地储备中心,采取与农民共享收益的政策,提高土地的开发使用效益,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几年后,当宏伟蓝图一一实现后,东莞的城市形象立马发生巨变,土地也因此升值了。
历史一再证明,一个城市的成功发展与出色的政府领导有很大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佟星带领着新一届领导班子以杰出的智慧和非凡的气魄提出了东莞的城市定位——现代制造业名城、文化新城、生态绿城,为东莞的明天勾画出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发展蓝图。
细细推敲,这样的城市定位在全国堪称典范!
“有了明确的定位,那你的起点和你采取的措施就会不一样。比如要搞出一个生态绿城来,要花多大的精力,要改变多少观念呀。就像现在一样,我们在提出三个文明的基础上,又加上一个生态文明。一个社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注重生态文明,否则将来大家就会失去宜居家园,失去了前进发展的基础。”佟星侃侃而谈。
笔者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在2001年就提出生态绿城定位的,全中国也只有东莞一家。其实,敢于将城市定位成“生态绿城”,那可是要下本钱的。有一个数字足以证明东莞在这方面下的功夫,仅2004和2005这两年,东莞市镇两级买树的投入就是27个亿。
之所以舍得下巨资,在佟星看来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因为城市定位是和产业升级紧密相连的。佟星曾在大会小会上反复向大家灌输这样的道理:“城市化的本身是什么?是不断地为产业升级开辟道路!是为人才成长提供更优良的条件!没有城市化就没有产业的升级。换言之,有什么样的环境,才会有什么样的产业。没有一个好的城市环境,就不可能聚集高素质的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那就不能形成真正的辐射。一个城市的魅力,就是城市功能辐射出来的魅力。没有较为齐备的城市功能,这样的城市将毫无竞争力。”
遥想当年,孔夫子周游列国后,提出了观察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治理状况的标准:远者来,近者悦。这句话,在穿越了几千年的时空之后,在东莞找到了落脚点。
●铸就未来的松山湖
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
而迈入新世纪的东莞说:给我一个思路,我就可以让这座城市发生跨越……
东莞所发生的世纪跨越不仅是一次伟大的物质文明的大跨越,更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城市文明大跨越。回忆起自己在东莞当书记的那些年头时,佟星感慨他还遇到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各地都在思考如何科学发展的问题,我们也进行了思考。东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思路,在原来的‘一网两区三张牌’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城三创五争先’。这就是:围绕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的目标,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环境、创新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在外源型经济、内源型经济、城市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等五个方面争先创优,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和增长动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东莞人在这样的大思路下,前进的步子迈得更大了。呵,美丽新东莞的铸就不仅仅有汗水、有精神,更有着全新的理念。正是因为理念铺垫的城市的根基,使得迷人的东莞更辉煌了,也更牢固坚实了……
2007年,笔者来到了东莞风光旖旎的松山湖。
置身松山湖,恍如进入了诗画仙境。东莞居然还有这么一处“世外桃源”。峰峦绿树倒映湖底,波光烟雨青翠流荡。8平方公里水面的松山湖,称为“松湖烟雨”,是松山湖区主要景点。水光山色间,一幢幢造型张扬而独特的景点建筑仿佛是神来之笔……
其实,松山湖山美水美,内涵更美。
对东莞人来说,如果说虎门代表着过去,那么,松山湖则昭示着未来。
这个昭示着东莞未来的松山湖,当初又是如何被东莞人挖掘出来的?这精神动力来自何处?
早在东莞人刚刚迈向21世纪之初,重新审视自己时,突然发现自己正进入了一个后劲不足、产业升级难的瓶颈。以加工为主的产业特征,对东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东莞受到的土地制约、人力制约和环境制约,已到了不解决就难以可持续发展的时候了……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应运而生。
建出一个72平方公里的平台,在中国可不多见,那可是非同一般的魄力和胆识,苏州工业园还是国家和新加坡联合在苏州建成的。当然,松山湖的意义不在于有多大,而在于它肩负的创新使命。
“我们对于松山湖的思考,是出于对东莞整个产业发展后劲的一种焦虑。因为我们处在产业链的最低端,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必须要打造一个具有强大功能的承载人才和技术的新平台。没有这样一个平台,我们所希望的一切都是纸上谈兵。”佟星说。
2007年,松山湖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10亿元,比上年增长45%。
松山湖作为东莞提升产业的龙头才开始起步。东莞这30年,如果说前20年是东莞奋发图强、改变落后面貌、在全中国打下“东莞制造”烙印的时代,那么,进入新世纪,从“东莞制造”到“东莞创造”,不正是东莞于荆棘中开辟出的一条未来的发展之路吗?松山湖的未来发展,必将使东莞续写领先的梦想。
东莞由此踏上全面发展壮大、再创辉煌、再写风流的新征程。
第04章 转型。肇新
●永不褪色的善良
《圣经》载:我看到阳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智慧的未必得粮食,明哲的未必得资财,灵巧的未必得喜悦;所临到众人的,是因为“时间”与“机遇”。
不得不承认,1978年的改革开放便是临到中国和中国人的一个重大机遇。
当东莞正在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下奋力改变自己农业县命运的时候,在广东梅州的兴宁,有一位农村青年也在为了改变自己的农民命运而奋斗。这位22岁的年轻人做梦也没料到,自己的人生轨迹将会转向一个新的航程。更没料到,在经过26年的航行后,自己的人生航船会驶到一个叫东莞的城市,从此同舟共济……
这人便是东莞市现任市委书记刘志庚。
2004年的春节,对时任清远市市长的刘志庚来说,过得异常特别,两天前的腊月二十九,广东省委组织部长刘玉浦突然找他谈话,告诉他:“省委常委会已研究决定,任命你为东莞的代理市长。”
自古为政者都有治理天下的一番经典宏论。刘志庚到东莞市政府报到的那天,说了五句话让所有的东莞人至今还回味无穷:为政之要在于兴业;从政主策在于创新;治政之道在于安民;施政之本在于廉政;繁荣东莞在于团结。
初到东莞时的刘志庚做得最多的一件事便是撒开腿来往基层跑。这一跑,居然跑出刘志庚的许多感慨来,使他对这块富裕之地又多了一番新的认识。
这一天,刘志庚跑去了虎门的渔民村。令刘志庚颇为震撼的是,中国人印象中的这块富得流油之地居然还生活着一群穷困潦倒的渔民。这些渔民祖祖辈辈靠海生活,而今,内河受到污染,他们因设备不齐又出不了海,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谋生手段。由于长年生活在船上,他们也难以适应岸上的生活,只能守在破旧的船里,望海兴叹,过着窘迫的日子。刘志庚进到那些人家的家里,船上到处是垃圾,甚至还有死老鼠。这哪里是人能住的地方?!眼前的这一幕使刘志庚一下子感受到了久违的苦情,这种苦情一直蔓延至他内心深处最柔弱处,令他感到一阵揪心的酸痛,他压根儿就没想到进入21世纪,在东莞这个富裕天堂里居然还生活着这样的人,显然,他们被快速发展的时代列车给抛弃了、遗忘了……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