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食王传-第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李胖子并不胖,按唐时的审美观,他还偏瘦一些,就是放到后世,也只不过有些体宽,还完全达不到大胖子的标准,只是王况先入为主的知道李胖子会篡位,又屡次三番的打王况的主意,再加上程处默他们一直叫他李胖子,所以不太胖的李泰到了王况眼中,就是个胖子了。
王况一直对李胖子退让,一部分的原因是知道对方肯定会失败,自己就等着以后打落水狗就是,至于将狗打进水里,那是要费点力气的,王况才不愿意帮李老2出这个头,老子打儿子是可以的,外人打儿子那就不行,古往今来,概莫如是。另一个让王况退让的原因也是因了李胖子的才气,其他不论,就冲着他正在主编的五百五十卷的《括地志》,首次按道,州,县分级阐述了天下地理,这种地理体裁是后世的地理类书籍大多采用的体裁,可以说他是后世地理书的祖师爷。
从后世来的王况,比这时候任何人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本来他以前还没有深入的考虑,等李胖子落水后是不是要去打上一下落水狗的,因为李胖子从头到尾,只是图他的产业,图他拥有的技术,并没真正的对王况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
但是这次,李胖子的手伸到了南山,差点就揭破了王况视为命根子的田黄,王家的财产能不能传到后世的王况身上,王况一点把握也没有,但是田黄,王况却是有把握,只要后世的自己也是在这个时空的,那么就能找到田黄,不是一块两块,而是如山的一大堆。
无疑,李胖子触碰到了王况的底线,天作孽尤可以,自作孽不可活,这可是你自找的,王况心头暗恨,但是,要动李胖子,不是那么容易的,李胖子隐藏之深,是一直到了太子被废之后才被发现的,而且要不是长孙无忌的坚持,李胖子还差一点就被李世民立为了太子。4∴⑧0㈥5
但是,为着正在编写的《括地志》,王况还是不想动李胖子,要动,也得等到四年后,等《括地志》编完了才行,这可是地理巨著,舍不得啊。
只是,准备工作应该要开始进行了。
连续几天,王况都是窝在书房里面,林颖芝和小疲q知道王况一躲到书房,必定又要有什么大动作,也都不来烦他,只是偶尔来书房陪王况坐坐,替他解解闷。
几天后,黄大回来后又匆匆的离去,王况这才恢复了正常的悠闲生活。
说悠闲,其实不悠闲,黄大带来一个让他哭笑不得的消息。黄大在安排魏小五的人将那汉子转移出三十里铺的同时,也没忘记对王冼的暗中保护,在王冼被新派来的丫环bī得落荒而逃的第二天,他就让人开始调查那个丫环的来历。
结果是让人啼笑皆非,那个丫环,本来就是林家的家生子,上溯三代,都是在林府中老实本份的,所有的事情起因,就源自与卢国公夫人裴翠云的到访。黄大在发现事情是从裴翠云到访之后发生的,他自己的身份,不适合再去调查这事,便禀报给了王冼。
王冼在林老太爷和林老太太的眼中是宝贝,三言两语的,就被王冼把前因后果给诈了出来,最终还是落在了梅兰竹菊四个丫环身上。
也不知裴翠云是怎么知道梅兰竹菊四个丫环现在还是云英未嫁的,她送四个丫环来,可都是经过jīng心挑选,就是预备着以后给王况当偏房用的,知道王况没碰四个丫环,裴翠云坐不住了,这才上mén来找林老太爷要个说法。
林老太爷本身自己林家香火不旺,自是知道没有后人的苦恼,又见nv儿的肚皮从结婚后到现在没个动静,心下也为王况着急,再加上王家如今只剩了王况三兄弟,他就更是上心,如果说以前林家做过一段时间王家的保护伞,那么现在,王况就是林家的保护伞了。
王况这才二十出头,就封了县伯,再往后,按这势头,封侯封公应该没什么问题,至于早些年间传闻的皇帝许了个封王的说法,林老太爷这些年是不大信了的,李唐天下,还没有异姓王出现过呢,而且瞧这架式,以后估计也难。
县伯袭爵是要降一级,可要是到了侯这一级,那就开始有世袭罔替的可能了,只要王家子孙兴旺,那么就有可能一直承袭侯爵,不管是嫡子也好,庶出也罢。所以,林老太爷就上心了,又存了要试看看倒底是王况不能生育还是自家nv儿的问题的心思,因此于裴翠云商议了一出,让林管家带了话给梅兰竹菊四个丫环,大意就是,若四个丫环还不能得了王况的雨lù,以后卢国公府可不认她们是从那出来的了。
既然王况那里要进行,王冼这个宝贝林老太爷自然也是不愿意落下,一个是担心王冼年轻血气旺,怕被人yòu了往勾栏里去,自此沉缅下去,另一个也是担心王家的血脉问题,他可听说了,王大郎娶了陈丫儿姐妹两个,到现在为止,只得王晟一个。
本来么,林老太爷还有些以为这是王况故意的安排,就是要安排王家人才有个阶梯状的接替,相互提携的,这是以前对王况盲目的信任而造成的,但裴翠云的来访,使得他推翻了这个论断,再怎么要培养接替人,也不是这么培养的么,子nv多不是更好挑选接替人么?
所以,综合自己细郎至今无子,以及王凌只得一子的信息,林老太爷又想歪了些,担心起了王家血脉怕是传承困难的问题,既然是困难,那就多播种了,于是,就安排了个丫环给王冼,丫环又经过了林老太太的耳提面授,加上王冼本身长得俊,待人和气,林家上下没人不喜欢的,自然是嘴上应允,心中欢喜,一万个愿意,这才有了王冼沐浴时的那一出。
没想到梅兰竹菊四个丫环后面还有裴翠云在支持着,难怪这四个丫环最近胆子越发的大了起来,再一想,不对,没准林颖芝和小疲q也知道这个事情,只把自己瞒在鼓里,难怪说自己几次提过说要给四个丫环找婆家,林颖芝答应是答应了,却笑得那么的诡怪。
既然裴老虎都出面了,王况不得不考虑了,是把四个丫环推了出去得罪裴老虎呢,还是收了?
卢国公一脉,一直都是香火鼎盛,圣眷延绵的,当朝的几个国公里面,就数程家一支独秀,一直延续到宋代了唐,后人虽然没出几个人才,但国公是一直都保留着,只是有时候换个爵位而已。所以,王况犯难了。
不过,王况心中也有那么一点点的小兴奋,这么看来,不光可以看了,还可以吃了?以前不敢动,一是为的林颖芝和小疲q俩丫头考虑,另外就是梅兰竹菊四个丫环好歹是卢国公府送出来的,不比得自己买的丫环,不能太唐突了。
但是,除了梅兰竹菊四个丫环外,还有如huā和秋香呢,对这两个丫环,王况是没有任何的邪念,只是为着她的日后着想,俩丫环的年纪比梅兰竹菊四个都大,是该为她们找个婆家了,总不能有一个自己就收一个吧?随着以后家业的扩大,丫环只能是越来越多,哪怕是三兄弟全上,那也要忙得过来。
王况知道,自己呆在建安的时间不会太长,这些年里,其实是自己赖在建安不走,本来按说,封了公,侯,伯,子四个爵位的,如果不是领兵在外的,都必须住在长安,只有封王的,才是必须到封地去住。王况借了建安离不开他,又有个建东刚兴的由头,赖着不走,李世民也就没催他,朝中大佬又不想得罪他,也都是睁一眼闭一眼的,要换了是其他人做这个建安县伯还赖在建安的话,恐怕弹劾他的奏折就能把人淹死。
而且,不可能所有的府上丫环都把眼睛盯着主家的,和主家见面的机会,远没有和家丁相处的机会多,时间长了,总归是会有两情相悦的出现。可不能只顾着自己的xìng福,而忘了家人的xìng福。
果不其然,王况将消息放了出去后,候老四就板了一张脸来找王况了,这个侯老四,就是当初在富来参与设计曹六的,狠狠的坑了一把蒲熙亮的那个面部受伤,没有表情的候老四,王况也请孙老头为他看过,孙yào王对这个也是束手无策,神经损伤放在后世都是非常难治疗,王况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不行也就罢了,所以侯老四到现在还是那副面无表情的样子。不过这个样子,拿出去唬人倒是好使,偶尔有那么一两个到富来客栈闹事的外地客人,侯老四一出面,木然的表情加上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带着的一丝杀气,往往都不用多说,往那一杵,就能把闹事的给吓跑了。
让王况没想到的是,如huā和秋香这俩丫环中年纪比较小的如huā没看上最为机灵的陈大,却是看上了侯老四,看来如huā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后世人的心态,喜欢酷难,别说,侯老四成天的板着一张脸,倒还有几分酷像。如huā相中侯老四,自然平日里对他看顾有加,帮他洗洗袍衫啊,或者是帮着整理整理下房间啊什么的,时间一长,这二人就都对上了眼。
如huā是个nv儿家,害羞,自然是瞒着不说,侯老四呢,则是和陈大他们一起,一直奉王凌为老大,以前是担心如huā会被王况兄弟看上,自然是一直不敢提这事,现在王况放话出来说,只要郎有情妾有意,就会成全,侯四也就找上了mén来。
王况当然乐于见到这样的结果,候四和如huā就是一对榜样,当然要答应,而且还要给他们办个风光的喜宴。有这一对标杆立在那,效果十分的显著,一时间,秋香一下就成了香饽饽,在家里许多事情都有其他人抢着帮满做了,就连出mén采买东西,也都有那小郎自告奋勇的或是开路或是提东西。
本来王况还想着借这个机会,看看能不能把梅兰竹菊四个丫环中至少发落出去一两个,他可是记得,以前陈大一伙是团团围着这四个丫环转的,有事没事都要在璃棚附近转,就连他们的cào练场地,也央着王凌从厨房边挪到了璃棚边上,大概是存了在四个丫环面前展lù身手的心思罢。
可诡怪的是,竟然没一个人到王况的面前来求四个丫环中的任何一个,王况这回彻底死心了,想必是这四个丫环已经明确的表过态了,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唐时的风气,远比后世和*谐(郁闷,连这个词也要合鞋)朝开放得多,经常能在街上碰到主动出击追着小郎跑的正经人家的nv郎,王况是早在扩建城墙的时候就亲身经历过了,现在已经见怪不怪。这些年,随着王况的地位提升,建安人家又都知道了王况的立场,所以这些年也就几乎没有nv郎再来“调戏”王况的事情发生,倒是王凌,这些年里是huā边新闻不断,有时候回家,王况还要提醒他擦一擦嘴角的胭脂。
第三三五章风雨欲来
更新时间:2012…8…2623:21:11本章字数:4114
第三三五章风雨yù来
夏天,其实过得很快,恼人厌烦的蝉都没鸣叫几天,就渐渐的安静了下来,稻田里的稻谷早就灌满了浆,一粒粒圆鼓鼓的,眼看着,又是一年好收成。TXT电子书下载**不仅是稻谷,番薯和米仁都是长势喜人,辣椒也是如此,放眼望去,辣椒地里是红彤彤的一片,还没到秋天,就已经开始有许多辣椒泛红了。
今年天公作美,不光是建州,其他地方的粮食长势都非常的喜人,虽然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才是秋收时节,北方还会更晚一点,但今年的大丰已经是不可阻挡。
建州今年更是人人脸上喜气洋洋,许多人家种的柰果树都有了好收成,被王况以一斤十文的价格收去了,少部分送到长安去,大部分则用来做水果罐头了,而种甘桔的人家,也收到了富来商行的预订。细心的人发现,但凡是家中有种了多棵huā梨的人家,今年的收入都要比去年翻一番还多,而那些没种huā梨的,则变化不是很明显,一时间,传言四起,说那huā梨果真是聚财之木,许多没种huā梨的人,纷纷的抗起锄头上山去找树苗去了,想赶在秋收前先找到树苗,先移植个一棵两棵的,其他的则做好记号,标记给别人看,这是有主的树苗,等到明年chūn天再来移植。
其实,这不关聚财不聚财的事,也不是王况的有意安排,家中有huā梨的人,大多都是房前屋后空地不少的,有空地,又相信他们的小东家,自然就会去种huā梨,同样的,也是因为有空地多,也就多种了不少柰果树,收入当然会增加不少,而那些没种的,基本都是家中空地不多,有的又因为信风水的缘故,以前种的老树舍不得挪了,因此在是信风水还是信小东家这两个问题之间犹豫了许久,最终是选择了先保持不动,观望一年两年再说,现在一看,还是信小东家来得现实些,就都开始准备了,不仅要种huā梨,也要种柰果,以后凡是小东家让大家种的,将再也不能错过了。
历史的车轮,终究是偏向了,王况第一次知道,历史的改变,竟然能引起气候的改变,不光是本来应该在去年七月发生的谷水泛滥和大河决口都没发生,就是本应该在今年chūn发生在松、丛两州的地震也没发生,这都是历史大事件,就这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让一直关注这两个灾害的王况吃惊不小。「域名请大家熟知」
为这两个灾害,王况可是做了不少准备,结果最后就好象是一拳打在了棉huā堆上,无处着力。也幸好,没人知道王况为这两个灾害做准备,不然,这时候肯定会有人说王况故意危言耸听,扰luàn民心了。
不过有一个人,却还是严格的按照历史这个编剧的安排,走完了他的一生,这就是和欧阳洵、诸遂良及薛稷一起并称“四大家”的虞世南。李世民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虞世南因为身在人才辈出的贞观年间,所以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其真实地位差距不少,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但其兄虞世基可是个厉害人物,曾经在前隋任建安王法曹参军事,炀帝时为内史shì郎,专典机密,参掌朝政,名声显赫一时。
王况本来和这些文人都没什么jiāo集,他们搞他们的文,王况搞自己的吃食,两不相干。但这次,因为王冼在长安闹得动静不小,又得了诸遂良的指点,算是有半师之谊;兼且其兄虞世基曾供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