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杨家将评书-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辽国韩昌乃当代豪杰。他带三十万兵马攻打大宋,虽然在。幽州失败但,并没伤元气,今日韩昌派人下请帖,一定有诈。依为臣之见,不去为妙。”潘仁美说:“中原天子为君,天庆梁王是老祖爷封的,他为臣,中原为大,他为小。如果他下请帖,我们不去,岂不叫人耻笑?有失天朝国体天威。”杨继业又说:“如果席前有变,该当如何?”潘仁美说:“那有什么?我们多带将官,到金沙滩真若有变,你杨家父子一口刀、八杆枪,哪怕敌兵千军万马?”杨继业说:“到了金沙滩就怕由不得你我了。”潘仁美一阵冷笑:“如令公和千岁惧怕北国,可以在家坐守城池,本帅愿保驾赴会。”令公听了这话,象扎心一样:“老夫怕什么!不过为我主龙体安然,不得不拦,如果万岁执意要去,老臣愿保驾相随。”赵光义高兴地点头:“老爱卿真是保国忠良。”八玉说:“北国攻打中原,来势挺猛。只幽州一战,就认输议和吗?”潘仁美说:“我们一到,就是不打,也得把韩昌兵马吓走。万岁御驾亲征,我主洪福齐天,辽国望而生畏,这叫邪不侵正呀!再说我主乃马上皇帝,能征贯战,怕什么?”赵光义一听,觉得言之有理,把书信翻个个儿上写:八月十五日朕前去赴会,届时准到。写完,交给辽国使臣,又赏了二十两银子。这个使臣乐呵呵地走了。

潘仁美手拈胡须乐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心说:赵光义,你是死催的。此去金沙滩,如进阎罗殿,再别想回来了,杨家父子有天大能耐也跑不了。这样一来,不但借北国刀杀杨家,替我儿子报了仇,而且我若和韩昌讲和,大宋朝天下也能落到我手。现在离八月十五还有半个多月,开始准备到金沙滩去要带的兵马和东西。

这几天,杨继业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宁,生怕安排不好出错。他告诉潘仁美多派兵马,防止生变。潘仁美说:“咱们潘、杨两家同去保驾,不会出错。为防万一,再把城中兵权交给铁鞭王呼延赞,叫他准备兵马,去打接应。里边一打起来,我就派人送信,定会万无一失。”

转眼来到八月十五,下半晌君臣去赴会了。潘仁美带两个儿子和护卫的禁军五百人,在头前开道,左右是杨家哥八个,七郎八虎一边四个,后边督队的是金刀令公杨继业,带五百御林军。这一千人是人里拔人挑出来的,武艺好、力气大,打仗一个顶十个。中间是龙辇,上边坐着皇上赵光义。八王骑着逍遥马,在旁边相随。龙辇旁打着全副执事,金瓜、俄斧、朝天锤、执扇、掌扇、龙凤扇。赵光义坐车辇,前呼后拥,众星捧月一样,直奔金沙滩。

金沙滩离城北不太远,有几十里地,是北国地界,远处是山。据说,几百年前,山前是一道大河,淤沙后河流改'道,前边形成一道沙坝。现在这条河没水了,雨天有水也存不'住。两边淤沙,一马平川,河南面的平阳沙坝就叫金沙滩。滩上一修起内外两道土城,虽然不甚高,却十分牢固。土城中筑了个高台,这个高台并不是新修的,再早是辽国的点将台,现在又重新修建,变成宋辽两国会盟的盟台。这个高台,正中是议和殿,是两国君主订盟书、祭天的场所。两旁还有偏殿,供更衣、摆御馆用的。台子左边是辽国天庆梁王居住的黄罗帐,台右是宋朝皇上的行宫。这个行宫有宫院墙,一丈四尺多高。

宋朝君臣离金沙滩还有五里地的时候,前边来了一哨兵马,由远而近。到近前,为首的两员大将翻身下马,分战裙,跪倒磕头:“恭迎宋王天子!”车辇停下后,潘仁美问:“你二人姓字名谁?”“我们是韩元帅手下的都督,兀环奴、胡达。奉元帅之命,特来迎接宋王天子。”潘仁美说:“头前带路!”再往前边走,全是黄土垫道。两排番兵每人手中举着彩旗,年龄个头是一样的,垂手站立,迎接宋王。走近金沙滩了,听里边一阵连珠炮响,紧跟着传来吹打弹拉之声,悦耳动听。这时,走出无数辽国兵将,分为东西:左边肖天佐,右边肖天佑,边上是韩昌韩延寿,当中高挑黄罗伞盖,伞盖下有匹高头大马,马上坐一位王爷,年龄在五十多岁,身体微胖,红扑扑的脸膛,黄眼珠,头戴九龙珍珠冠,身穿黄袍,上绣螃翻身、龙摆尾,肋下悬剑,肩搭狐狸尾。这个人就是辽国的天庆梁王,复姓耶律,单字名尚。

耶律尚设下双龙会是真心议和吗?不是!他以投降为名,把宋朝君臣诓至金沙滩,要把他们置于死地。只因韩昌兵犯中原以来,抢关夺寨,没费吹灰之力,以为宋朝江山唾手可得,没曾想七郎力杀四门,七郎八虎闯幽州,韩昌大败。天庆梁王可为难了:早知失败,当初就不兴兵了,既兴兵,死活也得打呀!可有杨家将保国,一时半时又胜不了。这可怎么办呢?最后他和韩昌商量,才想出这么条毒计:以宴会议和为名,骗宋朝君臣进金沙滩。事先在金沙滩周围布下伏兵,半夜炮响为令,将大宋君臣一网打尽。

韩昌和肖天佐、肖天佑一切准备就绪。番兵来报:“宋朝皇帝和八王带文武大臣到了。”天庆梁王看看韩昌,两人对视, 哈哈大笑:“来呀!摆队相迎。”天庆梁王亲自出来迎接。宋朝文武官员一闪,将车辈推到前边。天庆梁王抱拳:“万岁,臣有罪。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无故兴兵犯境,请万岁宽恕。”赵光义挺高兴:“爱卿!人非圣贤,谁能无过?知'错改了就好,何必客套。”“万岁一路劳乏,请先到行宫歇息龙体。明日请万岁到议和殿,再宣谈盟约。来人呀!送圣驾入行宫。”“爱卿,朕至此给你们添麻烦了。”“万岁何出此言。司兀环奴、胡达,给皇上带道!”天庆梁王陪着赵光义,一起进了土城。老令公一看,连连叹息,心里想:金沙滩这儿还有城,虽然土城不高,可也能挡住兵将,一旦城门关上,我们插翅也飞不出去。万岁一时糊涂,不听良言,到此凶多吉少。赵光'义进城门洞,奔行宫,见两边军队,当官的盔明甲亮,当兵的军装号坎整齐。车到会盟台下,宋太宗下了车辇,由天庆梁王陪着上台看了看议和殿。议和殿修得挺好:红墙,琉璃瓦铺顶,上有望天吼、朝天兽、滚龙脊、透瓦'沟;门前两根浮雕龙栓,上边悬挂黑地金字大匾,上写“双龙会”;飞屋内雕梁画柱,香烟缭绕。天庆梁王说话毕恭毕敬,韩昌在下边保护着,真象是有点议和的诚意。看完议和殿,天庆梁王说:“万岁,今天先歇息一夜,有话明日再'说,臣告辞了。”“请便。”

天庆梁王回到台左边金顶黄罗帐,宋王天子奔右边行'宫。刚到宫门,皇上下了车辇,进行宫一看,修得挺好,别看不大,干净别致,一丈多高院墙,前后两层院子。赵光义被自安排到德麟殿休息。行宫外边派五百御林军把守,另外三百人守卫在行宫头道院里,剩下的军卒守卫内宫。一会儿辽国派人送来中原的酒席,赵光义入上座,陪坐的是八王赵德芳、老令公和潘仁美。酒席前潘仁美高举酒斗:“我主亲自到金沙滩议和,可称有道真主,议和定能成功!”赵光义高兴,一直喝到三更后,才散去睡觉。令公交代大郎延平,让他守在寝宫仪门内:“延平,咱们两个上半夜、下半夜看着,千万别都睡了。”大郎说:“您先睡,我后睡。”令公点头,靠在椅子上迷糊着了。

三更刚过,突然“咚!”“咚!”“咚!”行宫外炮声震天,老令公被惊醒了:“延平!哪里响炮?”“行宫外。您听!”只听外边号炮连天,人喊马嘶:“杀呀!活捉大宋朝皇帝呀!”齐奔行宫而来。这可乱套了。正这时,门前来了报事的军卒,告诉守门的太监:“快给万岁报信,大辽国的兵将把行宫包围了。行宫外的御林军和番兵打在一起,伤亡很厉害,速想对策。”太监转身报信,杨令公听完,打了个唉声:“果然没出我所料。今日金沙滩又是一场血战!大郎,快叫起你的兄弟们,准备迎敌。”

第 十三 回 救宋主延平献策

宋皇帝到金沙滩去赴双龙会,半夜里,伏兵四起,杀声连天,大辽元帅韩昌带兵包围了行宫,守在宫外的御林军拼命抵抗。

令公杨继业见事不妙,忙带七郎八虎到宫门往外看,见北国兵将举着松明子,正向行宫射箭。箭如雨点,又似飞煌。宫外宋兵死伤无数。杨继业刚想冲出去,忽听身后有人喊:“令公留步!”回头一看,是潘仁美,还领着他两个儿子和两个侄子。“潘元帅,万岁被因,如何退兵?”潘仁美说:“这算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屯。我带人出征,抵抗辽将,你保万岁。”“军中不可无帅,我出战吧!”“令公!你偌大年纪,守住行宫为是。再说,上次在幽州,我对不起七将军,今天让我立功赎罪,我跟您抢功了。”说完,见老贼上马横刀,领儿子、侄子走了。

从打仗那天至今日,他是头次出战。其实,潘仁美没安好心。外边炮声一响,他把两儿子和两侄子叫到跟前,一合计:“行宫乃弹丸之地,守不住。金沙滩赴宴,这是北国诓军计,皇上非死不可,我们也活不了。不如现在逃出是非之地!能冲出去更好,不行就投降韩昌。这样,不但能保住咱父子性命,还能弄个一官半职。杨家父子死在辽军手里,算给潘豹雪恨。”就这样,爷儿五个出去了。

杨令公老实忠厚,不知是计策。他看潘家人已走,自己站在宫门这么一看,见北国的兵马都往行宫聚集,御林兵跟上一队,倒下一队;敌兵是一层层、一行行、一趟趟,人山一样,越来越多,御林兵是边打边退,狼狈不堪,一直快退到宫门了。门前是平地,没有遮挡之物,冲出门就能被人看见。他想:我和几个孩子能冲过去,可皇上、八王和文宫们过不去呀!得想万全之策。他忙命令守门将宫,随时封宫门,有事速报。然后回大殿,和内侍说:“速请万岁。”

赵光义被炮声惊醒,拿起龙袍就往腿上穿,怎么穿也不上。这时,赵德芳进来了。赵光义说:“皇侄,朕的中衣么穿不上呢?”“万岁!那是龙袍,您穿错了。”“皇侄,炮声隆隆,外边又出什么事了?”“我们中天庆梁王的计了,外边正在交战。恨当初不听杨令公之言,非赴这个双龙会不可!现在伏兵困宫,怕的是你我叔侄回不了京都啦。”“唉呀,天灭大宋也!”正在这时,内侍进来启奏:“杨令公请万岁到前边议事。”

皇上和八王到了大殿,见文官全来了。文人多是谋士,这阵你看我、我看你,主意都吓没了。赵光义说:“众位卿家,天庆梁王言而无信,双龙会成了鸿门宴,朕死无怨言,只是连累你们大家,军卒也做了他乡鬼,寡人实在不忍。倒不如我亲自前去,保众人脱离虎口。”老令公抱拳躬身:“万岁遇难,臣之罪也,哪能叫您去受辱?只要有杨继业,定能闯出重围、保主还朝,望万岁不要着急。”“令公真是保国忠良、赤胆忠心。只是迫在眉睫,老爱卿有何退兵之策?”

老令公一再安慰皇上,可他自己一时也没想出好主意。这时,太监启奏:“禁军教练使邓标战死。潘元帅战马落荒,不知去向。”这个刚说完,又一个报信的:“报!宫外五百、御林兵全部阵亡。”皇上听完,哭了:“杨爱卿,救命呀!“万岁!请您放心,臣自有退兵之策。”回身叫杨景:“延昭,速到前边,将行宫堵死,以宫墙为屏障,挡住敌兵。再看看,从什么地方可以冲出去?”“是!”

六郎刚走,就听外边“轰隆”一声巨响,震得大殿直晃悠。大家正发愣呢,杨景进来禀报:“宫门堵住了,后院墙倒塌,辽兵要从豁口冲进来。内宫的军卒正在豁口抵抗,伤亡太大,您听——”众人屏住呼吸,听外边“嗖!”“嗖!?狼牙箭直射宫门,连弓弦响的声音都听见了。

杨家哥八个齐说:“爹!咱们冲出去吧,不能叫他们生捕活捉。”“孩子,走不了呀!可惜我厮杀半生,不料输了这招。把万岁领入金沙滩,真若有个好歹,为父定留下千载骂名。”七郎说:“怪谁呢?都是潘元帅叫来的。这回我们都成罐里王八了。”令公把眼一瞪:“嗯!不许胡说。”“还不叫说呢,咱们团团被困,他没影了。”杨景说:“七弟,敌兵太多,外边又无藏身的地方,出去就休想活命。我们战死倒没付么,是为国尽忠,万岁和八王出错,杨家会落个不忠呀。”四郎说:“我不在乎!杀一个够本,杀两个挣一个,何必在这屈着?”老令公一看暂无良策,对皇上说:“万岁,请您先回周宫养神,我和犬子合计合计。”接着,皇上和一些大臣都走了。大殿里,只剩下杨家父子九人。灯光下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说话,连七郎也不吱声了。远处杀声震耳,屋里幽静得吓人。大郎延平最着急,他一只脚蹬在椅子上,手扶剑柄,看着年迈父亲,只见他两鬓如霜,条条皱纹,眼望纱灯,长吁短叹,仿佛这半夜的工夫他又老了许多:我是长子,应该替父分忧解愁,为国多出力。可怎么办好呢?我豁出性命,救出万岁、文武群臣和年迈的父亲。想到这,忙说:“爹!儿有一计可救万岁。”“有何妙计?” “北国叫主公投降,咱们来个将计就计,找一个相貌和主公相似之人,冒充天子出去投降,他们准不会生疑。再叫人暗里保护皇上,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宫墙缺口冲出去,可保住万岁龙体。”老令公一听,这条计策倒好,这是三十六计里的偷梁换柱。“只是谁能舍身救主呢?冒充天子者,凶多吉少呀!”大郎说:“儿愿替主受难。”“你说什么?”“儿愿扮成天子,替主受难。”等老令公听完,身子晃了两晃,差点摔倒。他看着延平,嘴唇直哆嗦,眼泪围眼圈直转,说不出话。七郎说:“这等于替皇上死呀!”延平笑了笑说:“我死如草芥。保住万岁,重整旗鼓,赶走外患,不受番邦之辱,是万民之福。舍我一条命,可换万民乐,死而何惧?”老令公点点头:“对!这才是我杨门之后。”说着,他拉住延平的手,看着儿子眉毛、眼睛,再也忍不住了,老泪横流。大郎给父亲擦擦眼泪,此时,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