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出版物标点符号规范用法-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逗号的“出勤率”过高,而句号使用过少,是目前标点符号使用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一逗到底”,使文章停顿失妥,层次不清,难于确切地表达语气和情感,应予纠正。
2。把句号用在了句中,把一个句子析成了几个句子。例如:
电视短剧《荷花》通过一个卖扇子的小女孩同小偷勇敢斗争的故事。表现了小女孩纯洁、善良、勇敢的性格。反映了小女孩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心灵。
香港的作家,可以不写小说、诗歌、戏剧。却极少有不写散文的。
马子华生于1912年。3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出版有小说集《路线》、《笔伐集》,中篇小说《颠沛》,小说散文集《滇南散动等。作品主要取材于他所熟悉的云南边睡地区生活。真实地反映了那里的社会关系与阶级矛盾。表现被欺凌的底层人民的悲剧性命运和杭争。成为三四十年代的优秀作品。
尽管森林的破坏会给人类社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但这在一切“文明”国家中又是不可避免的。上面的第一例是一个单句,句子中间的两个句号都应该改为逗号。在第二例中,“却”字前面本应用逗号,作者却错用了句号,从而使一个关系密切的复句被割裂,造成了意思的不完整。第三个例中间的六个句号有五个错用,除了“作品主要取材……”前的那个句号以外,其余的都应该改为逗号。此例的误用不仅导致了几个无主句的产生,而且使本来连贯的语气莫名其妙地中断,影响了读者对文意的理解。第四例是一个转折复句,“后果”后面的句号应该改为逗号。
第二章 问号
问号以前也叫疑问号,它是句末点号的一种,其书写形式为“?”。问号表示疑问句说完后的停顿,用在疑问句和反问句的末尾。问号的停顿时间与句号等长。它与句号的区别在于:句号表示陈述语气句末的停顿,问号表示疑问语气句末的停顿。由于问号既表示句子的停顿,也表示语气,因此它除了具有点号的功能外,也兼有标号的功能。在一般情况下,凡带有疑问语气的句子,不管是普通询问,还是特殊提问,都应该用问号。
问号的用途有:
1。用在是非问句中:老李今天请假?会议改期了吗?报纸是不是还没送到?
2。用在特指问句中:他为什么去北京?我的帽子呢?他什么时候去?
3。用在设问句中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我们会被低温吓倒吗?不会。
4。用在反问句中栖牲,栖牲,还要我们栖牲什么?难道对他我还关心得不够吗?
5。用在选择问句中你是来学习的,还是来工作的?你知道这件事不知道这件事?章大山打算去南宁还是去重庆?
6。用在带疑问语气的独词句中:大妈,我?
第三章 叹号
一、有的反问句末尾不用问号
这是标点符号使用的一种特殊现象。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形,主要是因为反问句在形式上是疑问,在本质上却是陈述。当反问的语气比较缓和时,反问句便被看成了陈述句或逗号感叹句;当反问的语气很重、感情很强烈时,此时句末用句号反问句便被看成了,句末用叹号。下例字面上的意思虽然存有疑问,但实际上的意思却是肯定的,因此句末不用问号而用句号:这样小的事谁会关心。而下面这句反问句由于语气极其强烈,句末就用了叹号:法制废坏到了这样的程度,人哪里还有尊严可言!除了上述原因以外,反问句的句末不用问号,有时还与修辞有关。请看下例: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鲁迅伽花夕撇中所记范爱农所说的一句话,当时鲁迅正在与人谈论要不要就徐锡麟的被杀而发电北京之事。从字面形式上这句话的句尾理应用问号,但作者为了准确地表现范爱农当时的“钝滞”(实际上是愤葱和冷静)之态,没有用问号,反而用了句号,用得恰如其分。
二、行文中夹注问号
有的文章在行文中夹注问号,这是因为作者想表示对句中的某些内容有怀疑、不理解、不同意或有保留。这时问号要用括号括起来,以表示它不是正文中的标点,只是夹注。夹注中提出的疑问是对句中某字、某词或某些词语的疑问,而不是对整个句子的疑问。这样的例子在出版物中很多,兹举几例:
日文的伪匕色的云》出版时,江口氏的文章也在,可是已被检查机关(警察厅?)删改了很多。陈胜、吴广于公元前209年(?)发动农民起义。当时参加会议的人,我记得除了田广平、胡伟雄、梁寿勇、初之外,还有陈若宁、马小强。
梁漱溟(一说文怀沙?)曾做诗讽某君:“淡抹浓妆总相宜,两朝恩遇鬓如丝。曾夸召对虚前席,又见讴歌奉和辞。好古偏能剥甲骨,厚今何必注人诗。民间疾苦分明在,辜负先生笔一枝。”三、词典等工具书中用问号表示对人物生卒年月的疑问在词典等工具书中,用问号表示对人物的生卒年月的疑问,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情形:
1。如果生年不详,直接在生年的位置上加问号。例如:〔何元之(?593)南朝陈史学家。〔长孙无忌(?659)唐初大臣。
2。如果卒年不详,直接在卒年的位置上加问号。例如:徐善明(1250?)元朝作家。王之春(1842?)清末大臣。
3。对生年或卒年有怀疑的,在生年或卒年的后面打问号。例如:〔元详(?504?)北魏宗室大臣。班婕好(前48——前6)西汉文学家。
三、在选择问句中使用问号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问题构成的疑问句,叫选择问句。选择问句的中间往往用“还是”来连接,构成“是,是,还是〃之类的选择形式;在提供选择的项目中,必有一项是正确的。在选择问句中用问号,视情况不同,有不同的形式。
1。简化式选择问句。这种问句在形式上只是一个单句,它已经把选择合并在一个句子里,所以理所当然地只在句末用问号。例如:萧楚女是男的还是女的?你究竟来还是不来?
2。基本式和多项式选择问句。它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句。这种问句一般只在最后一问的末尾用问号,而在前面的问句后用逗号。这是因为复句通常只在句末用句末点号(问号是句末点号),而在各个分句之间用逗号。例如:这种树是先开花后落叶呢,还是先落叶后开花呢?
你的小慢剥开糖纸孩是剥开糖纸后随手便把糖纸扔到地上,还是慢,然后用小手把糖纸的褶皱抚平,再端详上几眼?
今天来大学做报告的领导,是市里的,部里的,还是省里的?
有的选择问句句子较长,语气比较强烈,为了加强语势,也可在每个问句的后面都用问号。各个问句的后面都用了问号后,选择问句在形式上就不再是复句,而成为了两个或几个并列在一起的单句。例如:
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
四、在带称谓或称呼的疑问句中使用问号
在这类问句中,问号是不是跟在问题的后面,要看句子的结构。原则是,不管问题是在称谓或称呼前还是后,问号一律放在句末。这是因为在这种问句中,提问者只有把想提出的问题向被提问者完整地表述后句子才结束,而句子结束了才能用句末点号。这样做,也符合提问者问话时在句末提升语调的习惯。例如:这事不会是真的吧,莎莎?爸爸,您什么时候回来?怎么啦,你?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出版物在处理带称谓或称呼的疑问句时,用了双重问号。例如:接受这个意见吗?李蕾?这等于在一个句子中用了两个句末点号(“李蕾”是后置了的主语),显然是不正确的。当然,你也可以说上例是两句话:前面是一个省略了主语“你”的问句,后面是一个带有疑问语气的独词句。但这样解释,文意就显得不紧凑了。有的带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的句子不用问号不加区别,见句子中带有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就一律加问号,这在出版物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产生这种错误,原因在于未能细辨疑问语气和陈述语气的差别。在许多情况下,带有疑问词语的句子,既有疑问的形式,又有疑问的语气,是典型的疑问句。但也有不少句子,虽然句中带有“什么”、“哪里”一类的疑问代词,或句末带有“吗”、“呢”一类的疑问语气词,但本身是陈述语气,并不要求对所提问题做出回答,实质上是带疑问形式的陈述句。在这类句子后面,就不应用问号而应用句号。例如:雨下得这么大,恐怕今天他不会来了吧。他问她打算去哪里。
为什么有的人能通过这次考试,为什么有的人不能通过这次考试,为什么有的人考得好,为什么有的人考得不好,这是很值得人们思考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错误在出版物中很习见。兹举数例:
巩俐爽朗地笑了起来,坦诚地说:“现在这个问题还是个未知数,……关于我的生活问题,现在还没有个着落,我也不知怎么办?但我认为趁现在还年轻的时候,首先要把自己的事业搞好……”
通过学习,大家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民主和法制?为什么要发扬民主,加强法制?怎样正确行使民主与法制?
鉴定一部作品的好坏,主要看它是不是正确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上例中的问号,都应改为句号。
下例中的语气助词“呢”后面的停顿,虽然带有疑问语气,但必须加上下半句后才构成完整的问句,因此“呢”后面的问号应该改为逗号:你单独去呢?还是和他一块去?七、某些语法结构中,疑问句式不能用问号在以下三种语法结构中,疑问句式不能用问号。
1。当疑问句式在整个句子中充当主语时。例如:是否坚持这样的方针,将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两个球队究竟谁技高一筹,还要等下一赛季才见分晓。人和动物有什么本质上的异同,无论是达尔文还是赫青黎,都未能解决这个问题。
2。当疑问句式在整个句子中充当宾语时。例如:大家根本就不知道李大妈有多大年纪。
是不是接纳他,关键在于他是不是肯干敢干,是不是吃苦耐劳。我们必须辫别清楚什么是香花,什么是毒草。
3。当疑问句式在整个句子中充当定语时。例如:
在这一方面还没有真正解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为什么不能轻率地上马的道理,要向职工解释清楚。在上述三种语法结构中,疑问句式不用问号,是因为疑问语气已经消失。又、介于陈述语气和疑问语气之间的句子的句末点号要看具体的语境。如果疑问语气强于陈述语气,就用问号。例如:你们提出的方案究竟行不行?这恐怕还有待实践来检验。如果陈述语气强于疑问语气,就用句号。例如:中外合资企业究竟怎么搞法,这个问题以后还要议。
五、疑问句句末叠用问号
国家标准无明确规定疑问句句末可否叠用问号。有人为了加强疑问语气,喜欢在疑问句后使用多个问号。这种叠用问号的情形在出版物中偶尔可见。例如:她?这家伙是怎样爬上高位的?能不警醒吗?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问号的这种用法,与其说是出于语法上的要求,不如说是出于修辞上的需要笔者认为,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叠用问号,但应该节制。
六、使用问号常见的毛病
使用问号常见的毛病是把非疑问句当成疑问句来处理。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带有疑问词“谁”、“哪”、“什么”、“怎么”、“怎样”等疑问词的句子里,有时也出现在带有“是……还是……”这样的疑问结构的句子里。例如:
他不得不认真思考最近的学习成绩为什么会下降?怎样才能提高学习的效果?关于什么是心理健康?目前报纸刊物上有很多种说法。
他独自走着,低着头,分不清天上下的是雨,是雪,还是雪珠儿?
叹号以前也叫感叹号、感情号或惊叹号,它是句末点号的一种,其书写形式为“!”。叹号分别用于表示感叹句、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和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的停顿。叹号既表示句子的停顿,也表示语气,因此它除了具有点号的功能外,也兼有标号的功能。在一般情况下,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说完以后,都应该用叹号。
叹号的用途有:
1。用在感叹句的末尾。感叹句是包含感情抒发——如赞颂、喜悦、兴奋、激动、愤怒、伤悼、叹息、惊讶等等——的句子。例如: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民族啊!这太棒了!这么一来咱们原先所担心的一切困难就都不存在了,啊,太棒了!这场战争给人们留下了多么深痛的回忆。
2。用在感情强烈的祈使句的末尾。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劝告、制止、叮嘱、决心或敦促等。例如:我们一块儿去吧!坐下山很陡,你要多加小心!我的小姑奶奶,你给我进去吧!
3。用在感情强烈的反问句的末尾。例如:
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吗!我哪里比得上他呀!一、叹号和句号在用法上的最根本区别叹号和句号都是表示一句话说完以后的停顿,二者停顿的时间等长。它们在用法上的最根本区别在于表示的语气不一样:句号表示陈述语气,感情一般;叹号表示感叹语气,感情强烈。判断一句话的末尾是应该用句号还是叹号,关键要看句子感情色彩的强烈程度。有的句子感情色彩并不强烈,是一般的陈述语气,作者却在该用句号的末尾误用了叹号。例如:
他静坐在山坡上,倾听着从远处的稻田里传来的耕夫对牛的吹喝声!大爷告诉大家,去年田地的收成很好!相反,有的句子感情色彩很强烈,本应用叹号来收结,作者却误用了句号。例如:
包公颇富传奇色彩的官场经历和被后人神话化了的审案传说,至今仍是中国老百姓的热门话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