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海洋中,有时会像在花园喷水地边一样,看到喷水花的壮观。水花高
达 10 米,2 千米以外都可以望见,水花的形状都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原
来是海洋兽类——鲸的呼吸造成的景象。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恒温动物,以
肺进行呼吸。当它浮出水面时,就通过头顶上的外鼻孔使空气吸进肺里,吸
足以后就潜下水。在水下时间一长,体温使这些空气变热、膨胀,所以当它
再次浮出水面时,就迫不及待地将热空气喷出。热空气与外面的冷空气里面
的水气就凝集成无数小水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鲸喷水”。
鲸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的皮下脂肪层厚 5~45 厘米。从一头重 120 吨
的鲸身上可以获得 30~40 吨脂肪,相当于 1700 头猪或 8000 羊的脂肪的总
和。它的肉量相当于 170 头猪的肉量。鲸的骨、脂肪、皮、内脏都可以做成
各种制品,是很好的工业原料。
大约在 4 千年前,人类已经开始捕鲸。千百年来,人类捕杀了大量鲸,
使得有些鲸类已到了濒于灭绝的地步。为了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国际捕鲸委
员会决定实施国际管制,限定捕鲸国家的捕鲸数,有些鲸被列为受保护的动
物。
海洋医库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了中国,成就了千秋大业。到了晚年,秦始皇为求
长生不老,多次派遗道人徐福出海求仙,取长生不老之药。徐福没完成秦始
皇的使命,带着一批童男童女东渡日本,一去不返。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
结束对东南一带的巡视,在回咸阳的路上,染病归天了。
其实,徐福出海求仙,倒不如就地取材,人间良药海中来。
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沿海居民以捕鱼为生,在长期与海洋打交道的过
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使用海洋药材的经验。他们用墨鱼止血、黄鱼胶治皮肤
开裂、海星灰治胃痛、鲍鱼壳治高血压等。在我国古典的医药文献记载中就
有许多海洋药物,比如海龙、海马滋补强身、海带治缺碘的大脖子病等。由
此可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广泛应用海洋药物的国家,只是由于科技不发达,
仅仅停留在经验上。
近 20 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海洋工程技术的发展,人类才
真正、全面地重视了海洋药物。1967 年,西方一些科学家在美国召开第一次
国际海洋药物会议。从此,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真正研究起海洋
药物来。目前,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取得了一些海洋药物的研究成果。
1928 年,英国医生和生理学家弗莱明在研究对付葡萄球菌的办法。一
天,他在一只培养葡萄球菌的碟子边,惊奇地发现了一团青绿色的霉斑,放
在显微镜下一看,霉斑周围竟有一小块清澈的区域,一个活的葡萄球菌是被
霉菌杀死的,霉菌能分泌一种杀菌物质,弗莱明把它叫做盘尼西林,也就是
青霉素。青霉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抗菌素,从 1943 年开始生产以来,曾挽
救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可是现在,青霉素已被抗菌范围更广、杀菌力更强
而且没有抗药性的头孢霉素取代。头孢霉素是科学家从近海污水中的一种微
生物顶头孢菌中制取的。
医生在医疗中,常使用抗生素来防治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科学家已从
230 种海藻中抽制各种抗生素,药用非常广泛。
在海洋中,有一种节肢动物,叫鲎,它在 4 亿年前就已经出现,是和细
菌最早共处、而没有受细菌侵害的古老生物,由此可见,鲎有着极强的免疫
能力。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鲎浑身是药,肉能治痔疮、杀虫;用它的血液
制成鲎试剂,在医学上用于临床快速诊断脑膜炎、肝硬化等疾病;鲎的血蛋
白可提取人血球凝集素,检测人体的免疫功能。
许多海洋生物具有毒液和毒素,海洋药物科学家非常看中这点。
八臂哪吒是神话里的人物。海洋中却真有一种长着八条手臂的力大无比
的动物,那就是章鱼,属于软体动物,它那八条长长的手臂叫做腕足,腕足
不是游泳器官,而是用于在海底爬行和攫取食物的。大型的章鱼,常会挥舞
腕足与一些凶猛鱼类搏斗,而且往往是胜利者。它在捕食贝类时,会吐出一
种有毒的分泌液,使贝类先麻痹,然后把贝类消化掉。科学家从章鱼体中提
取这种毒素,注射到脊椎动物的身体内,会引起显著的血管扩张和血压降低。
我们知道眼镜蛇是一种有剧毒的蛇。眼镜蛇在发怒时,头部昂起,颈部
扩张得异常宽大,喉中咝咝作响,十分吓人,而它的毒腺分泌的毒液更是可
怕,只要一滴进入伤口,就能使人在几分钟之内死去。人们历来认为最可怕
的是鲨鱼,其实,眼镜蛇的后裔——海蛇才是最可怕的动物。青出于蓝胜于
蓝,海蛇的毒性比眼镜蛇要强许多倍,因此,海蛇是非常珍贵的药材,有祛
风止痛、活血通络的功用。在 60 年代后期,科学家把海蛇毒用于治疗缺血性
脑血栓和心肌梗塞,疗效显著。
有句俗话:拚死吃河豚。河豚是一种鱼,出产在我国沿海。河豚鱼的肉
味非常鲜美,可是,它的卵巢、血液和肝脏有剧毒。从河豚身上提取的河豚
毒素,在医学上是一种良好的局部麻醉剂,只需极微小的一点即可见效,它
的镇静作用比可卡因大几千倍。
在海洋中,还有许多不起眼的动物,对人类却有很大的药用价值。
在浅海底岩石缝隙中,生活着一种样子像菊花的动物,叫海葵。海葵与
海蛰是近亲,海蛰是人们喜欢的食物,而海葵是人类做药的原料。小朋友不
注意卫生,吃了不干净的食物,会得寄生虫病,比如蛔虫、蛲虫病,用海葵
制的药物可以打下这些寄生虫,另外它还能治疗皮癣;从某些海葵中能提取
出抗凝血剂,有一些海葵的提取物可治白血病,海葵体内还有一种物质,提
取出来,是理想的强心剂。
海洋生物为人类提供巨大的药物资源。21 世纪,人类会把它们都一一开
发出来;在医院使用的药物中,有许许多多是以海洋生物原料制成的,其中
既有疗效显著、专治某种疾病的特效药,也有起死回生之药,更有延年益寿
的保健药。
水上人家
在平静无风的海面上,偶而会在远方空中映现出琼楼仙阁、船舶岛屿。
可是大风一起,这些景象就突然消逝,荡然无存。原来这是一种幻景,是大
自然对我们眼睛开的玩笑,称为海市蜃楼。在海面上,贴水面附近有一层冷
空气,上面是一层暖空气。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线受到暖空气层的折射或反射,
就造成了海市蜃楼现象。可是,在 21 世纪,你们在海面上空见到许多琼楼仙
阁,可别以为那是海市蜃楼现象,那是新型的海上建筑。
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阿尔卑斯山北部地区有的房屋和村落,是
建在水中的柱子顶上。现在澳洲、东亚和南美的土著民族中,还可能看到这
种建筑。受此启发,21 世纪,人们将原封不动地利用海底土地,在海上建造
各种海中建筑。1985 年,新加坡在圣淘沙岛外的海面上,相继兴建了两座海
洋 6 层旅馆,占地面积为 150 多平方米,被游人称为“海中摩天楼”。
东京、纽约、伦敦都是国际城市,伦敦和纽约周围都有 3 个国际机场,
而东京周围只有两个国际机场:羽田机场和成田机场,因此,日本计划在东
京湾海面上建造一个海上国际机场。机场是圆形的,直径有 3200 米,飞机跑
道的总长度为 4560 米。机场与陆上的联系,既可以用汽艇,也可以通过海底
隧道,火车从横滨车站出发,只需 20 分钟就可以达到机场。新海上机场每年
接待旅客 4800 万人,是成田机场的 1.5 倍,航运货物每年 420 吨,是成田机
场的 3 倍。世界上第一个海上机场是在日本长崎航空港附近的海面上,通过
水上栈桥与本土相连。
建立柱子式海上城市的设想,是英国建筑师莫格里奇和马力,在 1968
年向全世界首次提出,地点选择在英国东海岸水深 9 米、长 24 千米的区域。
所谓柱子式海上城市,就是在海上打许多桩柱,在桩柱上架设围堤,上
面建住宅区、工业区、公园、医院、运动场、学校等设施。柱子式海上城市
的主建筑像一个阶梯形的大运动场,共有 16 层,内设城市管理机构、剧场、
电影院、公园、医院以及小区。
在主体建筑外面,向海的方向上建有防波堤。防波堤是由塑料夹层做成,
形状像“大香肠”,漂在水上,里面 90%都是淡水。防波堤是用弹性缆绳锚
定在海上,能减弱袭来的海浪,起到保护城市的作用。
在防波堤与主体建筑之间是人工湖,湖里有许多相互联接的人工岛。岛
上设有幼儿园、学校等建筑。在岛上离开海面 4 米高的地方,架设有通到城
市各处的道路网。
城市用电,有一座天然气发电厂供应。电厂建在城北,发电厂的余热用
来淡化海水和调节住宅、工厂的温度。
海上城市可供 3 万人居住。城市与英国本土之间的交通主要靠气垫或飞
机。
在海上,除了固定的海上建筑外,还有游动式建筑,既可以是工厂,加
工海洋矿产和养殖海洋动植物,也可以是旅馆、城市等。
游动工厂是把厂建在船上。日本在广岛县吴市建造了第一座游动工厂,
工厂分纸浆厂和发电厂两部分。纸浆厂是处理木片造纸;发电厂是火力发电,
供纸浆厂使用。工厂先在船坞内经过严格检查,后由拖轮拖过印度洋、绕过
好望角、再穿过南大西洋,经贝伦,进入亚马孙河,航程 400 千米,在海上
航行了 3 个月,1978 年 5 月,到达预定地点。你们看,游动工厂多方便,哪
里需要就到哪里,不用了,随时可以搬家。
日本准备建造 2500 个游动城市,每个城市可住居民 25 万人,目前已在
进行实验。
朝鲜建筑师经过 3 年时间完成了一座“海上宾馆”的设计。这个游动宾
馆建设在离西归浦陆地 300 米的海上,水深 16 米,是一座圆锥形建筑物。
海底城市
法国神话传说,偶尔可以在杜阿尼湾看到一种水下城市。这个水下城市
常常有声音传出来,有人曾听到过城内那缓慢而有节奏的钟声,法国诗人为
它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水下城》。诗中写道:“皇宫被忧郁深埋,光线
来自火红的海,波涛悄悄地把城堡覆盖……”这是人类的梦幻,是人类愿望
的一种表达。几千年来,人类多么希望在汪洋大海中,有人类居住的城市。
1968 年的一天,风和日丽,海水格外清澈明亮,格外迷人。美国科学家
和几名潜水员,在大西洋的比米尼岛附近海域的水下考察。突然,一名潜水
员惊叫起来:“你们快来看,海底有条路。”确实,一条宽阔、笔直的道路
躺在海底,路是用各种大小的长方形和多边形石头整齐铺成的。1974 年,前
苏联科学家在北大西洋海底拍摄到一批建筑物断壁残垣的照片。1979 年,法
国与美国科学家在大西洋百慕大群岛附近的海域,发现了一座水下金字塔,
规模比埃及金字塔大得多。塔顶离水面 100 米左右,塔底有两个巨大的洞穴,
海水快速从洞中流过,激起涌涛。水下的这一系列发现,引起整个世界的轰
动,可惜,这些毕竟不是水下城市,它只不过是陆地上建筑物沉没在水中的
遗迹。
人类向往的水下城市,将出现在 21 世纪。
到那时,人类大量开发海底石油和天然气,挖掘海底锰结核,在海底建
造海底矿山和矿石加工工厂。海底工厂使用最先进的技术,一切都是自动化,
钻探装置、泵、挖掘机等都是遥控的,工厂的工人是机器人。尽管这样,海
底工厂还需要许多控制机器人和遥控机器装置的管理人员,他们需要居住在
海底。
美国雷诺兹公司设想在海底建设石油工厂、石油贮藏库、精制车间和职
工宿舍。
埃及开罗大学农学系的科学家们,把一个水稻品种同埃及北方咸水湖中
生长的一个芦苇植物的变种,进行杂交,结果培育出一种可以在咸水,甚至
海水中生长的水稻。这样能在海底建设农场,种植巨藻和水稻,以供海底城
市居民的粮食需要。海底农场的建设,也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他们也居住
在海底。
于是,海底居民越来越多,他们居住在水下住宅里。水下住宅在 20 世纪
已经开始建造。一栋栋水下住宅连成一片,就成了水下居民点,几个居民点
组成一个水下城市的街区,几个街区就发展成规模宏大的海底城市了。
海底城市的中心是圆角形的海底中心站。在这个中心站,工作和生活必
需的设施非常齐备,医院、学校、娱乐场所、商店等应有尽有。室内都装有
空调,保持舒适的温度,新鲜空气和废气都由管道输送和排出。现在一些国
家已开辟了海底油库、海底仓库和小型海底娱乐场。日本在琵琶湖底建了一
个大米仓库,由于水底温度长年不变,米存在仓库内 3 年也不会霉变和生虫,
维生素也不会损失。澳大利亚东北部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
由近千个屿礁、浅滩组成,政府在海面下开设了一座海底公园,游客可以在
公园内尽情享受海洋世界的乐趣和了解海底的许多奥秘。
小型潜艇是连接城市中心站与各个工厂、农场的交通工具。核动力潜艇
是大型运输工具,负责海底城市居民与陆地的联系。海底城市与海面的联系
还可使用海中直升飞机。
在海底城市,隧道像现在陆地上的铁路、公路那样,四通八达,城市居
民的上下班将会非常方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