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5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破坏一个生态系统只是短短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钟的工夫,复苏一个
生态系统却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而且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提个问题:
假如克拉卡托岛离最近的一个有生物的地方不是 40 公里而是几千公里,那结
果又会怎么样呢?
简单的回答是,至少要过几千年全岛才会重新被植物所覆盖;至于要把
所有有效的生态小环境都填满,那恐怕再用好几百万年的时间也是不够的。
不过,像地震、火山喷发等一类天灾,发生的次数和地域都很有限,尤
其是上面列举的那些特大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更是百年、千年不遇的事儿,

即使如此,经过一定时间的恢复,被它们破坏的生态系统,一般也是能够得
到重建的。
这就是说,如今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起主要作用的不是自然的因
素,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是人为的因素。


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生命在活动。有 150 万种动物、40 多万种植物
以及十几万种微生物,这是已经被确认或定名了的。全球实际存在的生物种
数当然要比这个数字多得多,比如有的生物学家推测,地球上大约有 500 万
到 1000 万种生物。
芸芸众生之中,只有人类称得上是“万物之灵”,任何别的生物都不能
同人类相比。
每一种生物都是环境的产物,都是经过亿万年的竞争选择保存下来的。
它们都对环境有极好的适应,各得其所,但同时又对环境产生着影响,有时
甚至是“创造性”的影响。
有了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茂盛的植物,可是,如果没有生物活动,没有
有机体提供有机质,那贫瘠的沙粒又怎么能变成肥沃的土壤呢?
同样,原始大气以水气和二氧化碳为主要成分,以后有了生物,特别是
有了绿色植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才越来越少,氧气越来越多。绿色植物在
完成原始大气向现代大气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至于树木可使大地添绿,空气更新;蜜蜂能够酿造蜂蜜,传播花粉;田
鼠会在地下打洞,危害庄稼……那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所有的生物都只是以自己的存在来影响环境。
人却不同,他有发达的大脑能思维,有灵巧的双手能劳动。他的强大不
是与他的物质的量有关,而是与他的大脑、他的智慧和这种智慧指导下的劳
动有关。人能有意识地改变环境,利用和改造“天然自然”,创造“天然自
然”所不存在的“人工自然”,让自然为自己的目的服务。
你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人已经使地球的自然面貌发生了多么大
的变化啊!荒山开垦成良田;天堑变成了通途;大坝截断江河;公路开进山
区;洪水被用来灌溉发电;矿藏被采出广为利用;这里兴建一座座城市;那
儿盖起一个个工厂。人们驯化了野生动植物,为发展农业、畜牧业开辟了道
路;人们发明了蒸汽机和其他各种机器,建成了发达的工业化社会;人们还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了无数惊人的奇迹,从飞天走地、呼风唤雨、移山倒
海,到乘着宇宙飞船第一次登上月球。
但是,我们千万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呀!人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地球
这个特殊环境的产物,是整个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头
脑都是属于自然界的。不管科学技术发达到什么程度,自然环境依然是人类
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以地球为基地来进行,几乎
全部的能源和物质资料都取自地球,将来人类的生活仍然离不开自然,只是
这种依赖会有新的形式和特点。
因此,我们不能站在自然界之外,凌驾自然界之上,离开自然环境去奢
谈什么“主宰自然”、“统治自然”。相反,人类必须服从自然规律,按照
自然规律去认识、改造和利用自然,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不尊重科学,幼稚无知,傲慢狂妄,随心所欲,蛮于胡来,结果会怎么
样呢?
人类不考虑后果的盲目行动,曾经而且现在仍在破坏着人与自然的关
系,破坏自然界的和谐,破坏生态平衡。它使自然界的净化功能和资源再生
产能力降低,使自然界自动调节,自动控制的功能以及维持生命的能力受到
损害,这样不仅会危害人的根本利益,甚至会危及人类的发展和生存。
这是大自然对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人的报复和惩罚。


老鼠和免子的故事


1927 年 1 月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克恩地区,突然有上亿只老
鼠像潮水似地从湖滩地涌来,数量多得使某些街道连行人立脚的地方都没
有。
老鼠的先头部队冲进塔弗特村,这里有一个羊圈正关着一只绵羊,饿得
饥肠辘辘的老鼠竟不顾一切地钻了进去,活活把这只可怜的家畜咬死并吃个
精光。
仗着“人多势众”,老鼠在克恩地区大肆逞凶。它们吃光粮食,咬坏物
品,到处胡作非为,给当地人民造成经济损失达 50 亿美元以上。
哪儿来这么多的老鼠呢?是一夜之间从地底下钻出来的吗?
原来,早在20 多年前,克恩地区的农民就发动了一场消灭有害野生动物
的运动。狐狸啦,黄鼠狼啦,狼啦,还有鹗、雕、隼、蛇等等,凡是有时会
伤害人和家畜的,统统被列入了该消灭的野生动物的名单。
若干年后,这些“有害”的野生动物是被消灭得差不多了,可是谁也没
有想到它们是老鼠的天敌;天敌一去,老鼠迅速繁殖,骤然增多。这就是克
恩地区发生这场“飞来横祸”的秘密。
这很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因素就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其中只
要一个因素有了变化,其他因素也会跟着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吃老鼠的
天敌被消灭了,也就是主要的制约因素消失了,老鼠自然就会肆无忌惮地为
非作歹,泛滥成灾!
有时候,人们有意无意地从外地引进一个新的物种,哪知道竟会打破原
来的生态平衡,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葛藤原产中国,后传到日本。1930 年,日本人在国际博览会上大肆宣传
葛藤浑身是宝,并有强大的保持水土的功能。美国人动了心,便引进葛藤在
美国南部种植。
美国南部气候温和,没有严冬,土地肥沃,又无天敌抑制,葛藤在这里
迅速繁殖,枝条每天都长 30 厘米,并且隔不远结个瘤长出根再扎入地下,又
从这里抽出新的枝条来。
到 50 年代中期,美国已有 7000 万枝葛藤,对于防止水土流失、肥沃土
壤、饲养牲畜、美化山坡等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它们的疯狂生长却也叫
人头痛,一枝葛藤主根有 140 来公斤重,长出四五百个主枝,枝叶生长繁茂,
排挤其他植物。现在葛藤已经覆盖美国近 300 万公顷土地,在它所占据的地
盘上,其他植物都干枯而死。对美国人来说,葛藤无疑成了一种“绿色的魔
鬼”,他们提出要向这个“绿魔”宣战。
还有其他植物引进美国也造成了不良后果。新引入的植物与当地植物竞

争,结果往往是“外来客”取得胜利。
有一种克拉玛斯草,又叫山羊草,原产地欧洲,后来偶然随入迁移到美
洲。美国在 1793 年首次发现山羊草,以后迅速蔓延,1929 年已占据 10 万亩
牧场,1952 年又发展到 250 万亩。它侵占到哪里,哪里的牧草就被排挤,而
且它本身存毒,牲畜吃了“满身疥癣,嘴里生疮”。幸而后来美国引进了一
种吃这种草的甲虫,山羊草的蔓延才得到控制,优质牧场才得以复兴。
在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以及西非、苏丹等地,有一种水生植物凤眼蓝
堵塞河道,无法控制。这种植物很惹眼,有像兰花般的花朵,蓝紫色,是 1884
年为办棉花展览从南美洲带到美国新奥尔良的。参观展览的人为风眼蓝的美
丽姿色所动,纷纷剪些带回自己的渔塘和溪流种植,想不到它们从此立足异
乡,疯狂繁殖,并且拓展地盘到南北美洲、亚洲、非洲和澳洲,占领许多江
河湖泊,阻碍航行,毁坏渔业,影响灌溉和水力发电,成了一个令人头痛的
大问题。
“可爱的风眼蓝”变成了“紫色的恶魔”,手拔刀砍除不尽它们,用火
焚烧也无济于事。路易斯安那州用疏浚机船勉强可以赶上凤眼蓝的繁殖速
率,但这个类似割草机割草的办法只能收到暂时的效果。在西非,动用海牛
类动物吃食凤眼蓝,已在局部地区消除了它对河运的威胁。
某些外来动物的引进同样会带来生态问题,有时比引进植物的危害更严
重,更迅速。
澳大利亚原来是没有野兔的。1859 年,有几个欧洲人远涉重洋,第一次
带来了 24 只野兔。这里没有野兔的天敌,没有竞争的对手,于是这 24 位“异
乡来客”就以它们固有的那种“放荡不羁”的杂交方式迅速繁衍起来。
野兔以食草为生。大量的野兔把草原啃得稀稀拉拉,七零八落,同羊群
争食。结果怎么样呢?确实,野兔可做肉食,也可以产出毛皮,但是,澳大
利亚著名的养羊业却因此而衰败了 100 年!
野兔蔓延极快,平均每年推进 113 公里,24 只发展到几十万、几百万只。
当地居民为了对付这些兔子,想尽各种办法,包括请来猫、狗帮忙,也都不
见效果。直到 1950 年,从巴西传来了一种叫做“多发性粘液痛”的病毒性疾
病,把患这种病的兔子放回去“散布瘟疫”,使更多的野兔传染上这种病而
死亡,这才急剧地减少了野兔的数量,保住牧草,使澳大利亚的养羊业再度
发达兴旺。
几年前,《大自然》杂志刊登了驻守在我国南海西沙诸岛上的战士写的
一篇通讯,这篇通讯讲述了一个有趣而真实的故事:
战士们在西沙某岛上养了一些鸡,鸡能提供肉和蛋,改善部队的生活。
可是过了不久,鸡变少了。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是岛上的老鼠开始泛滥
成灾。老鼠不仅吃小鸡,而且常常联合起来向大鸡进攻。
为了消灭鼠害,战士从大陆上运来几只家猫。老鼠是家猫的食物,食物
充沛,猫运亨通,猫于是越来越多,老鼠则越来越少。但是,时间长了,猫
还越来越野,它们不仅吃老鼠,而且吃小鸟,连岛上稀有的鲣鸟也受到了威
胁。
对付猫灾的办法是养狗。狗确实是养起来了,也消灭了一些野猫,但能
否最后解决问题并不再引起新的矛盾,还很难说。再说,狗多了,爱打群架,
吵得人心烦意乱,也是个问题。
“叫我们怎么办呢?”战士们最后问道。

事实上,诸如此类的事情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发生过。一定区域的每一
个生态系统,都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功能;每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又都
占有特定的位置和起着特定的作用,从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果引
进的外来物种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没有位置,那么结果就将是或者不能生存,
被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因素消灭;或者由于没有制约因素而发生爆炸性增长,
使另一些物种灭绝并产生连锁反应,造成生态系统失调。
不是不要引进物种,而是引进物种要符合生态规律,既要有生存条件,
又要有制约因素,也就是说,应该让引进的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占有自己的合
适的位置。


祸首是人类自己


几百万年来,人类在地球上繁衍生息,艰苦奋斗,创造了灿烂的物质和
精神文明。
在远古时代,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人类对大自然始终是敬而
远之,既崇拜,又畏惧,以为神圣不可侵犯。
大约 1 万年前发生的农业革命,使人类结束了靠采集和渔猎为生的野蛮
时代,进入了农业文明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类通过耕作和畜牧从自然界
获得了更多的消费品,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对自然界的破坏也
加剧了,主要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破坏了森林的草原,引起了水土流失
和土地沙漠化。
历史上,由于农业文明发展不当,带来生态环境恶化和促使文明衰落的
例子屡见不鲜。
发祥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
一,这里曾经是林木葱郁,沃野千里,文化发达,可如今却已为漫漫黄沙覆
盖而销声匿迹。4000 年前南亚的印度河流域气候湿润,农业发达,盛产小麦、
棉花、甜瓜,想不到昔日的沃野良田如今变成了光秃秃的不毛之地。黄河流
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直到商代还很繁荣富庶,森林覆盖率高达 50%,可现
在,中华民族的这条“母亲河”已经成了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多的河流,黄土
高原林海湮灭,植被破坏,好多地方沦为千沟万壑、水土严重流失的旱原。
如果说,古代社会生产力还不太发达,人们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还不够强
大,给环境造成的不良后果短时间内还不很严重,那么,自从工业革命以来,
我们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和高度发达文明的同时,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巨
大损害,就一个个非常明显、非常迅速地暴露出来了。
大批的工厂兴建起来了,千千万万个代表着“经济繁荣”的烟囱喷出滚
滚浓烟;沉睡在地下的矿藏被开采出来了,它们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物
质基础;大量新的自然界里本来不存在的化合物被研制出来了,它们迅速地
闯进了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
工业生产带来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江湖臭水横流,地面垃圾成
堆,空中烟雾弥漫。阿波罗飞船上的宇航员证实,他们在太空眺望美国,看
到城市和工业区上空笼罩着厚厚的尘雾。在分辨率相当高的卫星拍摄的图片
上,某些工业城市竟已消失不见!
火车、汽车、飞机等现代化交通工具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
也给我们制造了讨厌的噪声和大量的有害气体。各种各样的农药一方面为发

展农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另一方面又给我们酿成了遍及全球的农药污染。电
视、广播等使我们享受到现代无线电电子技术带来的恩惠,同时又使我们置
身于越来越严重的电磁污染之中。
从 50 年代以来,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