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6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况。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学习方法指导

       几种实用的时间表
                
    1。总时间表
    任何安排时间和活动的计划都必须以一个总时间表为核心——就是说,
一份活动的固定时间表。一张总时间表一学期排一次就行了,除非基本的课
程表有所变动。制作一份总时间表时,首先,把所有必须参加的学校活动,
例如课程、上课以及实验时间都填上,其次,再填上其它固定的活动,如课
业爱好、路上所花时间、锻炼、交往等等。第三,再加上家务杂活、睡眠及
进餐时间。把固定活动的时间都填上了,表中的空白部分你就可填入每周及
每天的活动规划了。你可以把这份主要活动时间表抄在一张大一点的卡片
上,贴在桌子上或夹在笔记本里,这样你的脑子就不会乱成一团糟了。更重
要的是,你还可以设想表中的空格就是你可以用来做其它必须做的事情的时
段,这种表实际是根据教室里的课表来制作并要配合课表来使用。
    有一张总时间表作为基础,你就可以设计一份任何类型的时间表,这份
时间表能适应你的课业学习,与你独一无二的个性相结合。
    2。详细的一周时间表
    如果有一份一周时间表作指导,有些人会工作得更好。一周时间表是一
张扩大的总时间表。假如你的时间紧,但可以预先估计的话,你会需要一份
详细的一周时间表。这种时间表只要在每学期开始时安排一次就行了。下面
是做这张样表所依据的原则一例:
    星期一至星期五、星期六
    上午六点到七点。准时起床,可以避免狂奔乱冲和狼吞虎咽的早餐(或
干脆不吃)。
    下午十二点到一点。用十足的一小时来从容地吃午饭。
    五点到六点。晚饭前放松一下。你已经认真地学习了一天,这是应得的
                报偿。
    七点到九点。通过系统地学习,你可以搞好当天的笔记,做完当天的作
                业。
    九点到十点。为了防止考试前的“强记”,每天可花一定的时间复习以
                前的作业和到当时为止所学的课程内容。
    晚上十点结束学习能够刺激你在白天和黄昏学得更努力。
    特别安排
    星期二下午两点到五点。去图书馆找作文所需资料。
    星期日下午七点到九点。英语作文。
    对一些作业来说,你得安排几个时段来进行研究,或者探究一些观点和
思想。
    星期六从中午起没作安排,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从
事需集中大片时间来做的特别的科研项目,做困难课程的额外作业,或全面
复习。
    星期日黄昏以前整个一天都是属于你的,上床前可以看看历史,因为它
是星期一上午第一门课。
    3。一周作业时间表
    另外一种一周时间表主要是根据作业的情况而不是根据可用的时间来安
排的,这是总时间表的补充,无论何时你遇到了非同寻常的或长期的作业,

你都可以运用这种表。由于它是为特定的作业而制订的,所以只适用于这一
特定的星期之中。
    根据作业制订一周时间表,格式很简单。在一张有线的纸上划一条横线,
将它大约分成两半。上面一部分列入课目、作业、估计所需的时间及预定的
完成日期。然后将预定完成日期和估计的所需时间作为主要因素,在总时间
表里找出可用的时间,给每一项作业都找出足够的时间,写在一周作业时间
表下半部适当的横线上面。遵守你的这张时间表。优先考虑学习时间,只要
你这样做,剩下的空闲时间才真正是空闲的。
    4。每日时间表
    你可以会需要一张能随身携带的每日时间表,一张学生证大小的卡片正
合适,你可以将它放在衬衣口袋或手提包里,这样,你需要的时候就可随时
查看。
    每晚离开书桌前,你看一下总时间表,了解一下第二天要去上哪些课,
并且有多少空闲时间,然后在一张卡片上草草写上第二天的计划:准备学习
的课目,要办的事,体育锻炼,娱乐及你想参加的其它活动,给每一项活动
规定时间。这样花费五分钟是非常重要的。理由有两个。第一,你把安排记
在卡片上随时可查阅,这样可使你的脑子不会一片混乱。第二,你能将未来
的一天先在脑子里过一遍,好像这样就开动了一个心理钟,使你能按照预定
的时间行动。
    注意,每日时间表是以时段为基础组成的,不是由小片时间组成的。给
每一个题目或活动规定一段时间将保证你学习的效率最高。

        课前预习与自学
                 
    1。预习的目的和时间选择
    预习的目的在于初步理解新教材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复习、巩固和补习
有关的旧概念、旧知识;找出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预习最好做点笔
记,把自己觉得不理解的问题记下来。预习的好处有四:第一,预习一般是
“单兵作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增强独立性,减少依赖
性;第二,预习中发现问题,找出疑难点,带着这些疑难点去听课,能减少
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第三,经过预习,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在课堂上
就有充裕的时间对老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思考、消化,有利于深入了解课文内
容,当堂巩固知识;第四,重复是加强记忆的基本手段,课前预习就等于先
学习了一遍,有利于加强记忆。
    预习中要有侧重点,主要了解课文的一般内容,找出疑难点,并标上记
号,听课时就有了针对性。
    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课前预习——指上课前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2)阶段预习——用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把下一阶段要讲的一章或几
章的新课内容自学一遍。
    (3)学期预习——指开学前,在假期中预习下学期的学习内容,这时往
往需要浏览整本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它的作用主要是了解一下要学习的新知识体系,摸清自己的特点,并采
取相应措施,以便使自己的学习可以站在全局的高度上来进行。这种预习一
般利用节假日进行。
    预习时间一定要安排好。什么时间采用哪种预习方法,每次预习要花多
少时间,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好,预习还是不会奏效。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预习,不宜过多,不要深入学习课文内容的细节。否
则会有反效果。因为,预习过多过细,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拼命讲课,
学生却觉得“我都学过了”,没有听课兴趣,养成不认真听课的习惯。低年
级小学生的功课并非难到不预习不能理解的程度,与其一直往前预习,不如
把已学过的内容多复习,确实弄清楚,并加深理解,彻底记住。因此,低年
级小学生以预习占二分;复习占八分的比例最理想。
    2。学期和阶段预习及其步骤
    第一步:阅读序言。在课本里,论述的都是很严肃的课题。所以笔调都
是严肃、学究气的。只有在序言里,才会丢开学者腔,不拘礼节地讲话,你
也就可以在这里会见并了解作为一名普通人的作者。一旦你这样做了,在你
阅读课本时,就会发现你能够与作者交谈,甚至争论。你会发现自己不时会
冒出这样的话来:“不,我不同意那个观点。”或者“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呢?”此后,课本对你们就会具有较前大得多的含义。所以,不要错过这个
机会。
    下面是一些在阅读序言里要寻找的东西:
    (1)作者的目的是什么。了解作者的目的,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因为这
样你就能够从正确的立场来阅读并解释课文。否则,阅读就会像一场搏斗,
各种事实之间会显得毫无联系。
    (2)作者的目的并非如此。有时,你拿起新教材时,会先入为主地对作

者的目的产生错误的判断,了解了作者并没有这样的目的,就能帮助你更清
楚地了解作者的目的是什么。有了这样的警告,在阅读过程中,你的思想便
不会不由自主地误入歧途。
    (3)课本的结构。了解课本结构就好比有了一份路线图。你不仅能了解
作者在讲些什么,而且还能了解作者将谈些什么。
    (4)这本书与其它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这也是很有价值的信息。
因为人们常认为一本论某一题目的新书又是老一套而已。所以,一经作者指
出他们的书为什么不同,他们的说法或观点为什么是必要的,你阅读时认识
会更清楚,因此对课文的理解也就越深。
    (5)作者的资格。作者常常以一种很微妙的方式设法告诉读者他们的书
是一个学者,一个该课题的专家所写的。如果你还没有读过本书的序言,那
么,作为一个练习,你回过头去念一念,可能会觉得挺有意思。看看不仅对
这本书,也对作者本人的了解增进了不少。
    第二步:看目录。奥苏贝尔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所大学里,把即
将修冶金学的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从第一天开始就正式学习冶金学;第二
组则先对“冶金学是什么样的学问”做概括性的说明,才进入本题。结果在
起跑时慢了一步的第二组,最后成绩却比第一组好。从这个实验获得了所谓
“学习需要意义”的理论,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位指导者,事先将整体的概
念让学习者接触过,那么即使学生当时还不完全了解,也有助于加速以后具
体内容的学习速度。
    这种想法当然也可以应用于中、小学生的学习上,而利用课本或参考书
的目录,就是一个好例子。虽然课本或参考书才只学到一半,即使看了后面
的目录,也未必了解。但是,每次一翻开书,先让孩子读一次目录,就可以
掌握过去所学的功课,在整体上居于什么地位;其前后关系又是如何。由这
里可以体会出,读书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对学习也才能胸有成竹。
    第三步:阅读导论。序言里论述的是广泛和一般的问题。但导论所讲的
则是狭小和具体的问题。
    这里有四条为什么要阅读导论的理由:
    (1)导论常常写得很好,因为作者知道,导论等于一本书的橱窗——对
于那些翻看这本书以决定是否要买它的顾客来说尤其是如此。
    (2)作者利用有限的空间,将事实和思想压缩于其中。作为一名读者,
你可以从比较少的几页里得到很大的收益。
    (3)为学习这本书的其余部分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将来的作业更加容
易,花费更少的时间并且比用其它方法更好地掌握课本的内容。
    (4)有了在主要内容下划的线和页边空白处的摘记,你可以很快地,反
复地复习导论内容,使你在阅读每一个指定的章节前有所准备,并对这个章
节有所了解。
    3。课前预习的实用方法与步骤
    (1)学生在校的学习,必须是高效的,快速的,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
完成学习任务。课前预习就是高效快速学习的基础。课前预习可以初步了解
新教材的内容和思路,做到提前思考;可以把教材中容易解决的问题先解决
掉,扫清学习上的“拦路虎”;可以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抓紧复习巩固。
    (2)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听课的效果。学生听课,大致有这样两种情况:
虽全神贯注听讲,但自己进行分析的机会甚少,或者有闻必录,手用得多,

脑用得少;带着预习解决不了的问题去听课,就能手脑并用。前一种同学,
没有思想准备,又做笔记又听讲,十分紧张,没有精力去思考问题,新旧知
识衔接不上,又不能停下听讲去问同学或查书,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长此以往,会造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3)课前预习能够提高记笔记的能力。通过预习,对新课内容心中有数,
课堂笔记就可以抓住讲授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选择地加以记录。不预
习,听课时不知道哪些是书上有的,哪些是老师补充的,哪些是重点,哪些
是关键,忙着听、忙着记,“眉毛胡子一把抓”,这种“录音机”式的笔记,
除了能锻炼速记能力外,丝毫无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4)课前预习能够培养自学能力。有人说,预习是自学的演习,的确是
这样。我们正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学生在校学习
的时间是短暂的,总有一天要走向社会,那就要靠自学来获取知识。如果在
中学时代,能够通过预习,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
合能力,就能为将来到高一级学校深造或走向社会的学习带来很大好处。将
来,就不会在大量更新的知识面前无所措手足,就不会落在时代的后面。
    至于预习的方式,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个人的情况,选择以下几种:①
了解基本内容,扫清字词障碍的浏览式;②圈点、勾线、批注、摘抄的评点
式;③研讨课文重点、难点的探讨式;④试做各种练习的技能训练式;⑤从
复习旧知识转入接受新知识的复习式;⑥精读博览、拓宽知识面的辅助式,
等等。
    下面着重介绍两种课前预习的操作方法:阅读法和回顾法。阅读法注重
对新学的知识的理解;回顾法注重对已学知识的复习。
    第一种课前预习实用方法:阅读法。预习首先要“读进去”。要细读、
深思;对读不懂的地方和思不透之处,要提出疑点,找出问题,带着这些疑
问上课,力争听懂,以便取得较好的效果。
    预习开始的时候,首先从头到尾把课文朗读一遍或默读一遍,边读边思
考:新课文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是按什么思路来阐述的?这个思路的道理是
什么?读过之后懂不懂?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用笔记录在预习笔记本
上。
    这种预习方法,表层目的是对新课文知识的预习,深层目的是以此理出
一条检验自己学识的水平线。看在独立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