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们台湾这些年-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植惶醚В虼耍淙宦杪枰睬Х桨偌拼虻悖恍一故潜欢鳥段班了。

学校大概是怕A段班学生被干扰,因此以中庭走廊为界,将A段班跟B段班分开。每次走到A段班教室区,都会感受到所谓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当然还有教鞭的鞭打声、被处罚时的哀号声。反正,走到这里都会觉得环境特别美好和谐,草木似乎也特别青翠。而一走到B段班教室,就好像来到另一个世界。就算是上课时间,也常传来吵闹及音乐声,走廊好像也比较破旧,偶尔还会有窗户被打破的凄厉清脆之声传来。两边反差之大,令人恍惚。

以当时一般的社会价值观来说,A段班就是爱读书的好孩子,B段班就是不爱读书的坏孩子。B段班也真的是这样,鱼龙混杂,老师也不太管,不出太大乱子就好。身在其中,就算有心念书,也会被不爱念书的影响及嘲笑。

初中的能力分班制,的确造成当时大家的“族群对立”(好班与坏班的对立),这是可以理解的。当时有种奇怪的现象:好班学生不屑与坏班学生为友,觉得自己层次高人一等;坏班学生也不爽与好班学生为友,觉得他们态度太跩。就算学生本身单纯,心里没有这个分别,老师也会提出警告。当初班际篮球赛,B段班的赢了A段班的学生,就听到A段班的一个老师放了一句话:

“哼!让我来做教练,我把A段班所有最聪明的学生集合起来,照战术打一次,肯定打赢你们。”

就是这种心态,让A段班与B段班之间的鸿沟越拉越开!但不止B段班里有不爱读书的问题,A段班里也存在着同学情感疏离的问题。因为自己班上同学实力过于接近,所以竞争更为激烈;一旦竞争太过,每个人都自顾自的,恨不得少一个敌人而自己考上好的高中。

当然,也有许多热情的老师抱着不放弃B段班的心理认真教学,这些大多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老师。但我们也眼睁睁地看着这些老师的热情理想被硬生生打碎,一个接一个黯然地,甚至是哭着离开。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鬼冢英吉或金八老师,于是最后只留下学生们继续嘻嘻哈哈。当然同学们也不是没有自觉,常常组织起来自我检讨,但不久又萌发故态。所以啦!聪明老练的教师被派来教B段班,都懂得先跟学生称兄道弟,然后再约法三章,说明上课时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此,不但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上课过程也会比较顺利。

当时不太爱读书,在B段班挺开心的,但又看到父母忧心忡忡,所以心里真是有些矛盾,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回头来看,那些所谓不爱读书的坏小孩,其实都是比较缺少理解和关心的。社会价值观就是这个样子,谁来体会他们嘻嘻哈哈背后的焦虑呢?几年后,台湾的社会掀起了一股要求废除能力分班制的声浪,认为凡是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因学习能力而有所区别。但实际上,不是每个人的资质都一样,能力分班是必要的。对于B段班来说,主要还是看老师的教学态度,是真的让学生放牛吃草呢,还是有技巧地引导学生。

后来,台湾当局明令禁止能力分班,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现象还是一直存在于台湾的初中里。

当时,学校还有另一个比较特殊的技艺班,即面包班,也是一些不爱读书但想学一些技艺的学生组成的。现在来看,可能最聪明的就是这些人了。虽然当时许多家长很鄙视这些人,认为读书才有用,但若以目前社会价值观来论成败,当时读面包班或学习汽机车修理的许多同学,现在的收入都远远超过后来一路读大学上研究所、进公司上班的人。而且,生活又悠闲,他们在同学会时一度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所以,人生真的是很难说。

1993

迈克尔·杰克逊台北演唱会

20世纪90年代初,许多事情的发生,对台湾来说都是第一次。1993年,有一件让台湾社会及无处发泄的青春为之疯狂的大事,就是迈克尔·杰克逊的台北演唱会。作为国际流行乐界的超级巨星,他要来台办演唱会的消息也早在一年多以前就公布了,所以前一年时,他那长达11分钟的MV:Black and White便在台湾引起一阵轰动。那一年,迈克尔·杰克逊的模仿秀也在台湾流行到最高点,从综艺节目到小朋友的游戏,大家都在学月球漫步及倾斜45度(不过根本学不来)。

从迈克尔·杰克逊刚下飞机的那一刻,他就无时无刻不被媒体及歌迷紧盯,载着他的车子后面,总是跟着一大群歌迷骑着摩托车疯狂追逐。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个歌迷带着一条小狗,追着迈克尔的车子,追上后拍打着车窗,要将小狗送给他,没想到迈克尔真的开窗把小狗给收下了。此外,当时他所住的晶华酒店,楼下时时刻刻都有大批歌迷守着,每当迈克尔出现在窗前挥手,总会引发歌迷们仪式性的尖叫及哭泣。

迈克尔在台的生活花絮也是媒体所关注的。让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要求《。书。》洗澡都用《。屋。》矿泉水,这引起了许多非议。当然,那时候该牌矿泉水也热卖了一时。而在1993年的台北市,市区里仍然混杂着一些老旧眷村小区,当时晶华酒店背后就是一个旧眷村。说是眷村,其实那里已经是个贫民区了,当时拆或不拆一直悬而未决。所以,当迈克尔住进五星级的晶华酒店顶楼的总统套房时,社会上就有一种声音出现:非要把那片棚户区拆掉不可,不然以后国外重要人士来访,住在这里看到台北破旧的一面,那真是丢脸。这个地区等到几年后陈水扁当台北市长时才开始拆除,变成了一个都市公园。

演唱会当晚涌入了4万观众,到现在一直都是台湾演唱会人次最多的。虽然门票一张5000元,在当时已经算超高价,但大家就算用抢也要买到。早在开唱前48小时,就已经有人在露宿排队了。

我们同学几个,不管是前几个月就开始打工挣钱还是死缠烂打地跟家里要钱,都好不容易抢到了票。所以这48个小时,我们也排班轮流在那边排队,因为毕竟摇滚区那么大,大家都想最先冲到前面一点的位置。

虽然连夜排队累得要死,但到进场这一刻,大家都好像又活了过来。在舞台正前方的摇滚区非常拥挤,天气又热,那么多人身上散发出的热气是非常可怕的,几乎要让人窒息,真是又HIGH又痛苦。

等到演唱会正式开始,迈克尔那爆炸性的出场后就在舞台中央定格了3分钟不动。现场尖叫与哭声不断,每个人都用尽全身力量宣泄般大吼大叫。这个时刻,他的确是流行音乐之神,如同在接受现场数万信徒宗教狂热式的顶礼膜拜。观众也在这种狂热的迷幻兴奋中得到了无比的释放。不过,也有人光是在这3分钟间就已经晕倒被送出去了,搞得整场演唱会都没看到。

整场演唱会,时而震撼人心,时而又让人感到温馨,这种交错的感觉都加深了迈克尔神秘又危险的感觉。观众是如此的狂热,导致现场温度越来越高,因此水柱也不停地洒向观众。我以前以为演唱会上喷水柱只是一种效果,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在降温上是真的有很大作用。可真实情况是,观众被喷到后不但没有降温,反而更亢奋。

现场是如此的闷热,所以也不断有人晕倒——说是晕倒,其实人已经挤到你连倒下去的地方都没有,就像一具软绵绵的肉体被人夹立着而已。工作人员也挤不进来把他们送出去,那该怎么办呢?工作人员只好三人一组,踩在一个又一个观众的肩膀上慢慢走进去。到了晕倒者旁边时,因为他是被挤着,所以工作人员只能如同“拔萝卜”一样,蹲下去慢慢把那个人给“拔”出来,然后再一起踩在观众肩膀上把他给抬出去。

当晚,不管是台上的表演还是台下观众的种种反应都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对台湾人来说,不管是迈克尔的演唱会还是他的排场,都让人见了世面。

从他来台湾前到离开台湾后,台湾的舆论界、教育界、文化界、流行乐界爆发了一阵阵的大论战,或者说是大混战更恰当,三个多月后才平息。

现在想想,全世界应该只有迈克尔·杰克逊穿黑裤白袜而不会被时尚界嘲笑。过了三年,他的“历史之旅”全球巡回演唱会,再度来台演唱,把什么航天飞机、战车都开上了舞台,依然令人印象深刻。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欧美流行乐界的天王天后们相继来台湾演出。我至少看了惠特妮·休斯顿及玛丽亚·凯莉的演唱会,这些都是那几年令人难忘的回忆。但到了现在,迈克尔永远和我们告别了,惠特妮吸毒废了,花蝴蝶凯莉也过气了,等了十几年,台湾还是没等到麦当娜的演唱会,这实在是个遗憾……

“新党”成立

1993年,国民党党内的政争到此告一段落,李登辉终于掌握了大权,政局也随之稳定了下来。原来在国民党内的非主流派人士,后来成立了党内的次级团体“新国民党联线”,与主流派的次级团体“集思会”相对抗。到了1993年,新国民党联线人士终于出走国民党,另组“新党”。

新党在成立之初,形象是非常正面、良好、清新的,其组成人士皆为一时硕彦,并以小市民的代言人自居。若撇开政治立场来说,新党在当时的确是受到许多民众,尤其是中产阶级人士的欢迎。

自从党禁解除后,台湾各种奇奇怪怪的小党纷纷成立,但大多是泡沫。新党的成立并得到支持,有其时代因素。一方面,当时民众看到国民党金权政治泛滥,腐败成风,严重败坏了形象。另一方面,民进党的政治立场常常又过于激进,不利于政局稳定。因此,新党的形象正符合民众的要求,很快成为台湾第三大党。

台湾民众认为,20世纪90年代初是黑金政治最严重的时期。所谓黑金政治,即政治与黑道及金钱间有纠葛不清的关系,这些情况在地方上尤其显得严重。有很多人认为,这是李登辉纵容的结果,但我个人认为,实际上国民党从创党之初就有这种现象。不管是早期哥老会还是洪门、青帮,一直都跟党政军有所瓜葛;或是后来为了选举,各党都结合地方角头黑道势力,这种现象是一直都有的。这些本来不能提,只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政治较开放,媒体也较自由了,民众原先看不到的事突然间都被摊在阳光下接受检视,因此使人印象深刻。

话说回来,新党成立后,算是政治立场不同的非主流派从国民党内正式切割出去了。而国民党现在要面对的,是日渐强大的民进党。台湾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即有种“四大族群”的论述,即台湾组成人口里有闽南人、客家人、少数民族及1949年后随着“国民政府”迁台而来的外省人。而在很长一段的时间里,台湾所谓的“本土化运动”是独尊闽南族群的,这造成其他族群的不满,但同时也激发了客家人和少数民族的自觉,如少数民族在1993年也掀起了正名运动。本来在身份证上,少数民族都被迫要用汉名登记的,此后他们也能用族名登记。因此面对民进党争夺本土论述的主导,国民党也在思考转型。

“四大族群”的说法很快就被台湾社会所接受。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的省籍矛盾正在消融中,但取而代之的,与当局认同为主轴的对立反而越来越严重。当初新党的形象除了“都市中产阶级”外,还给人有“大中国主义”、“中国党”的印象。在台湾,传统上,以浊水溪为界,以北支持国民党,以南支持党外、民进党,在这个情况下,新党几次欲南下跨过浊水溪,都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台湾进入多元社会后百花齐放,对政治认同的论述可自由发表。但不幸的是,不同的政治认同,其主张常常是对立的,而这些主张又回过头去渲染省籍问题,导致省籍对立在后面几年变得越来越严重,一到选举时,就被当做工具拿出来利用。

尹清枫命案:台湾二十几年来最大的政治悬案

尹清枫命案是那年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台湾二十几年来最大的悬案。本来只是死了一个上校而已,看上去没有多复杂,但这件事就如投石入水般,涟漪不断地扩大再扩大。突然间大家才惊觉,事情原来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台湾海军曾编制巨额预算向其他国家购买武器,而当时任海军武获室执行长的尹清枫,就是这些计划的执行人。在稍早之前,传出台、法双方有人拿巨额回扣的小道消息,不久,身为最直接知情者的尹清枫突然失踪,之后就在东北部海域发现了他的尸体。

尹清枫命案留下了许多疑点:尹清枫费尽心机先录好的自清录音带被奇怪地消了磁;其他一些证明文件也失窃;案发当日,他的寝室有被人翻动的迹象。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案发到现在,已经有近十个涉案关系人或调查人员,不分台湾或法国,均死于非命,这更让这案件扑朔迷离,疑团越滚越大。

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曾经宣示重办这起悬案,就算“不惜动摇国本”也要查到底,结果他八年当完,“国本”都摇得差不多了还是没办成。可笑的是,当初陈水扁在当“立法委员”时口口声声说他手上有关键性的录音带,但后来他当“总统”,别人再问起这件事时,他居然改口说“录音带在搬家的时候搞丢了”。我看,他自己都不相信这是他说的吧?但的确,这件案子牵涉太广,横跨海内外,就连法国高层也涉入,怎么会那么容易办呢?好几次媒体都以“拨云见日”之类的要题表示办案进度,但最后都不了了之。就连侦办检察官都被明升暗降丢去闲差,这一切都让人觉得背后黑幕之大。

有人说,查清政治性悬案的方法就是查出最高受益者是谁。我想,尹清枫命案这种永远查不清的事,台面上最大的受益者应该就是“来来豆浆店”。这个尹清枫最后出现的地点,经过新闻报道之后,声名大噪,生意一直火爆到现在。每次经过这家店,大家总是忍不住注目一下。

尹清枫命案不愧是台湾这二十几年来的最大悬案,光是把那些离奇死亡的涉案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整理出来,可能就堪比侦探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