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3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迪特尔的指挥部取得联系,希望山地步兵们先继续稳固在扎波利亚内尔一线的阵地,待舰队和后续援兵抵达再图进攻一事。
当天夜里,一场猛烈的暴风雪如期而至,这也使得有着“北方之门”雅称的特洛姆瑟气温陡降。考虑到舰上取暖需要消耗宝贵的燃料,而在这种天气条件下敌方海空军抵近攻击的可能性无限近乎于零,张海诺带着他的舰队指挥部以及相当一部分官兵上了岸。
在德国驻军的安排下,张海诺和他的主要军官住进了距离码头仅一步之遥的古堡之内。这座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挪威城堡,原本是拱卫特洛姆瑟港的要塞,但俯冲轰炸机一类的现代化兵器使得部署在这里的加农炮成了仅供游人参观的摆设,德军进驻之后,没怎么花费力气就将这座要塞兼兵营改造成为驻军指挥部,无线电部、大型会议室、营房等等一应俱全。
熊熊炉火,将古堡的大厅烘得十分暖和。在享用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之后,随舰队出征的军官们大都回自己的房间休息去了。张海诺无心睡眠,看着玻璃窗户上很快堆积起来的雪,他很想知道这个时候自己的对手们都在干些什么,然而随着战争进入第3个年头,德国派往英国的间谍们效率愈发的低下。为了获得关于英国海军动向的情报,德军常常需要冒险派出昂贵的远程侦察机,但这样的侦察不但损失较大,往往也很难得到全面的情报——耳目不明,作战的效率自然要打上折扣。
就在张海诺对着新挂上墙壁的大幅海图愁眉不展的时候,他的新对手布鲁斯·弗雷泽,也在为这场来的不是时候的暴风雪而犯愁。
现年53岁的弗雷泽,官拜英国皇家海军中将,在欧海之战前担任英国海军部第三次官、本土舰队副司令,而本土舰队司令、海军上将约翰·托维的阵亡将他推上了一个更高的舞台。
那场波澜壮阔的海战,对于英国而言是个不堪回忆的梦魇,皇家海军损失了三艘状况良好的主力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乔治五世”号和“马来亚”号,包括舰队司令托维上将在内的7000余名官兵阵亡或被俘,这一损失甚至超过了25年前的日德兰大海战。沉痛的创伤,使得英国军民经过不列颠空战而积累起来的士气和信心,又一次滑落到了底谷,以丘吉尔为首的战时内阁,也因此而遭致了空前的质疑与压力。
在大西洋上,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正让沉沦的英国重新看到希望:一船船粮食的抵达大大缓解了军民的食物危机,大量的钢材、煤炭和石油让英伦三岛的工厂重新运转起来,大批飞机、车辆和武器的运抵,也让在1940年时遭遇沉重打击的英国陆军和空军迅速恢复了元气。
在这种积极向上的背景之下,英国海军已经不容有失。
“将军,刚刚收到从君权号发来的电报,B舰队已经抵达了纳尔维克以西位置,但海面上风雪太大,我们的侦察机无法起飞,而且舰队的正常航行也受到极大的影响!”
弗雷泽抬起头看了一眼穿着洁白海军制服的上尉通讯官,几乎没怎么花时间考虑便说道:“给韦斯将军发报,让他的舰队继续在纳尔维克附近海域待机,特别注意海上航行安全!”
“是!”通讯官知道这样一份命令对于一支舰队数千官兵而言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因而一刻都不敢耽搁的发报去了。
“这种恶劣的天气,应该会让德国舰队呆在原地吧!”
弗雷泽自顾自的嘀咕着,然后重新将目光放回到作战海图上。德国舰队现在究竟在哪里?纳尔维克是挪威北部最大的港口,也是地理条件最好的军港,按说德国舰队以那里为基地威胁英国北方航线的可能性很大,但北方的不冻港特洛姆瑟和瓦尔德也有可能被那个以诡计著称的德国海军指挥官选中。
“芬肯施泰因”眼下已经成为全英国最憎恶的名字,其程度甚至超过了希特勒,但在英国海军内部尤其是高级将领之间,这个名字还意味着“不能被打败”。
人人都希望破除魔咒,人人都惧怕成为魔咒的牺牲者。
“一艘重型战列舰、一艘重型航空母舰、两艘重巡洋舰和若干轻型舰艇,冯·芬肯施泰因,你凭借这支舰队还能打败现在的英国舰队吗?”弗雷泽在心里对着一个空幻的影子问道。尽管他的前任把英国海军最好的几艘战舰全部带进了海底,但随着美国海军承担起了大西洋航线的主要护航任务,英国海军得以将自己庞大而分散的力量向本土收缩。眼下,由弗雷泽直接指挥的A舰队辖有战列舰三艘、航空母舰三艘以及轻重巡洋舰、驱逐舰若干,从斯卡帕湾出击的B舰队则拥有战列舰两艘、航空母舰一艘和近二十艘轻型舰艇,此外,本土舰队还出动了三十余艘潜艇协助作战。
就实力而言,单单A或B任意一支分舰队就足以和新组建的德国北方舰队相抗衡,但在加上了“人”这个因素之后,英国人就显得有些底气不足了。就连一贯屡战屡胜的地中海舰队,也由于那位德国海军元帅的到来而吃到了空前的败仗,马耳他的丢失迫使从亚洲开往本土的英国舰船因为绕道好望角而多出数千海里的航程。就连安德鲁·坎宁安的这样老辣的角色都遭到蒙羞,何况是弗雷泽这样一位没有多少指挥大舰队作战经验的“新人”呢?
不过,英军高层既然把攸关国家存亡的一支舰队交托给弗雷泽指挥,绝不是一种鲁莽的赌博行为。翻开这位海军中将的履历表,便会发现他在漫长的海军生涯中成功扮演过各种各样的“角色”:舰炮军官、要塞军官、航母舰长、舰队参谋官、海军部第三次官和舰队副司令。战争爆发时,弗雷泽也是皇家海军中为数不多的航母派将领,这一群人主张以航空母舰担任舰队核心,将舰载机集中攻击的威力发挥到最大,而战列舰则担当引诱、掩护等非直接作战任务。眼下英国海军虽然还有不少战列舰,但大都是战斗性能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旧式战舰,反倒是航空母舰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大有作为的空间,这恰恰也是弗雷泽的特长所在。
第14章 天生冒险家
整整两天,来自极北地区的暴风雪没完没了的刮着,大有让世界停留在黑暗时代之势。短短两天时间,特洛姆瑟港的气温从零上三直度降到了零下十度,在街道上行走都变得十分困难,好在来自欧洲大陆的这德国舰队在出航时已经给全部人员配备好了御寒衣物,各舰艇主要设备也做好了相应的防护,这才不致于在暴风雪中丧失最宝贵的战斗力。
壁炉中的柴火仍在熊熊燃烧着,但在接到迪特尔指挥部发来的电报之后,张海诺的脸上却显得十分的阴寒。暴风雪同样袭击了位于巴伦支海南岸的俄国西北部地区,但俄国人似乎天生就对这种恶劣天气免疫,大约4个师的苏联地面部队再次向德军固守的扎波利亚尔内发动进攻。这次进攻可以说完全出乎了迪特尔的意料,结果当苏军步兵逼近德军防线时,大多数山地步兵还在附近的建筑物以及掩体里避寒。在这种情况下,苏军连续攻占了该地最外围的两道防线并直逼城区,若不是城外两处制高点仍掌握在德军手中,苏军的这次突袭便极有可能获得巨大的成功。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顽强的德国山地步兵们再次将苏联步兵阻挡在城下,但迪特尔再次损失了超过2000名官兵——且不要说进攻摩尔曼斯克,照这种趋势下去,能够守住扎波利亚尔内就非常不错了!
苏军明明集中大量兵力与莫斯科一线,现在竟然还有能力在摩尔曼斯克一线发动进攻,这同样让张海诺感到意外。他旋即向海军司令部询问了一番,得知运送后续山地步兵以及海军战斗部队的几支船队,都因为暴风雪的来临而被迫进入沿岸的挪威港口避风,在暴风雪天气结束之前恐怕是难以继续前行了。
张海诺不可能无视士兵的安危而驱使运输船只在如此恶劣的海况下向极北地区行驶,但他对扎波利亚尔内的形势感到十分的忧虑。苏军逆势而上发动进攻,加上英国海军先前针对特隆赫姆的攻击,这一系列的行动让他愈发感到其中必有关联——若是英苏两国真的打算在北方来一次联合行动,“北方女王”行动的胜算可就大大降低了!
“与其在这里坐待天气转好,不如充分利用这次暴风雪来袭的机会,也给我们的对手一个意外惊喜!”
就在张海诺继续陷于矛盾的思绪中时,随舰队作战的山地兵中将冯·格兰伯霍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以目前运抵瓦尔德的万余名士兵加上北方舰队主力,对摩尔曼斯克来一场突袭式的登陆作战!
乍一听,这样的行动似乎是缺乏胜算的,但格兰伯霍芬的理由却让张海诺非常心动:既然进攻扎波利亚尔内的苏军基本上都是自东而来,那意味着他们极有可能都是原来配备在摩尔曼斯克周边的部队。如果这一猜测属实的话,便意味着苏军在进攻扎波利亚尔内的同时,防御摩尔曼斯克的力量也大大减弱了。
在张海诺眼中,这位奥地利贵族出身的山地兵中将保留着旧贵族身上积极的品质:优雅、高傲、淡定,同时也是富有冒险精神的。他人为宁可放手一搏,也不能让北方的局势在漫长的等待中陷入1915年西线对峙的那种糟糕境地。
1915年的历史一幕,同样是张海诺一直以来竭力避免的。时间不等人,他立即向向海军司令部发去请示。由于出航之前雷德尔就曾当着希特勒的面允诺,在“北方女王”作战行动中海军司令部将只扮演支持者而非决策者的角色,前线作战指挥将全权交由以张海诺为首的舰队指挥部门。因此,雷德尔很快以海军总司令的名义发来电报,准许张海诺临时改变“北方女王”计划。
距离1941年的11月仅有不到10个小时,肆虐北方的狂风依然强劲,整个特洛姆瑟港已经悄然披上了冬装,城市和港口白茫茫的一片,停泊在港内的舰船上也覆盖上了一层冰雪。随着新命令的下达,几艘体型较大的德国战舰上有了活动:舰员们奋力铲雪除冰,并顶着风雪收起了主要的鱼雷防护网,紧接着便是解开系留船只的缆绳、为主要火炮卸去厚重的炮衣。不多时,战舰烟囱里升起了白色的烟柱,一根根又粗又黑的锚链也在机器的轰鸣声中缓缓上升,等到满是淤泥的船锚重新出现在海面上,几艘艨艟巨舰开始缓缓移动。
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那些体型较小的舰艇,它们依旧非常安静的停留在原地,任凭狂风吹虐起的海水洗刷它们的舰舷与甲板。
只半个小时功夫,以“提尔皮茨”号为首的四舰编队便消失在茫茫大海上。这时候,笼罩在黑暗中的特洛姆瑟又重新回归了平静。
正如张海诺先前在军官餐厅所说的那样,即便“提尔皮茨”号这样的庞然大物,在风暴中行驶也会异常颠簸,精通山地作战的冯·格兰伯霍芬将军终于有机会领会这一点了。舰队以接近20节的航速行驶在浪涛汹涌的海面上,保持平衡成了奢望,任何在外部甲板的活动也都是舰员们竭力避免的,至于缺乏海上航行经历的人,大都和这位山地兵中将一样,在不断呕吐中渐渐习惯了呕吐。
“在敌军完全缺乏准备的情况下,只要舰队能够保证持续的炮火支援,以六个步兵团在摩尔曼斯克港站稳脚跟是完全可行的!”
长时间的晕船,使得冯·格兰伯霍芬在气力上显得很是虚弱,说起话来也不那样的铿锵有力了。好在这并不至于影响他的思维,海军将领们所擅长的终究是他们的海战,相较而言,在德军各兵种之中,对两栖登陆作战最为精通的还要数经验丰富的山地步兵指挥官们。
至于格兰伯霍芬所说的这六个步兵团,正是最近几周分批运抵瓦尔德的德军部队,其中有三个团是从波罗的海区域抽调第5山地步兵师下属部队,另三个团隶属于参加了马耳他之战的海军第1战斗师,这些部队的总兵力达到12000人,而且都算得上是富有战斗经验的老兵,装备水平则与一般的国防军部队相当,只是由于作战方式的原因,他们所装备的火炮以中小口径为主,配备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也相对较少。
由于暴风雪的缘故,运送这些步兵的船只以及护航舰艇许多还停留在瓦尔德,在苏军空袭中受损的轻巡洋舰“科隆”号本该直接返航,也因为恶劣的天气而滞留。
“可是,我们并没有足够的登陆舰艇一次将这么多部队送上岸!以目前停泊在瓦尔德的舰船,顶多可以搭载5000人前往摩尔曼斯克!”
不断摇晃的船舱中,舰队参谋长、帝国海军少将鲁道夫·舍尔谨慎的提出了质疑。以参谋官的身份先后参加了挪威、希腊和马耳他之战,这位旧帝国时代海军司令莱因哈特·舍尔的外甥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将星,但这距离前人的成就还很远,而且在张海诺的印象中,这位舍尔将军并没有展现出当年的德国公海舰队司令身上各种值得称道的气质——勇敢、果断、敏锐以及冒险精神。
“摩尔曼斯克是苏联北方最大的海港,根据我们先前侦察获知的情报,战争爆发后进出该港的船只数量仍然很多,因而苏军并未使用水雷封锁近岸,用于港口防御的仅有一部分设置在野战工事内的海岸炮兵以及岸基航空兵。当然,苏联的北方舰队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防御力量,但那些舰艇过于老旧,完全不具备和我们主力舰正面对抗的实力!”
冯·格兰伯霍芬一口气说了这么些,忍不住又对着桶子呕吐起来,但由于两餐未进食,他现在已经处于干呕的状态,不一会儿,山地兵中将顽强的回到位置上,并继续解答舍尔将军的疑惑:
“那么,只要我们的主力舰能够从火力上压制苏军岸炮,而驱逐舰通过抵近射击清除近岸的障碍,我们的先头步兵就能利用登陆舰艇、小型民船甚至是机动舢板在未设防的港口实施登陆。摩尔曼斯克码头众多,只要我们迅速控制其中若干码头,并利用舰炮持续压制苏军炮火,运载士兵和火炮的中型运输船就能直接在港口停靠!当然,这样的作战方式是有风险的,万一我们的运输船被苏军炮火击沉,就有可能堵塞重要航道,进而影响后面的作战行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