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五月人杰-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婶婶忽然鼾声停顿,说:“你婶还没耳聋,你说的事,我不答应!你还是把我那二生接回来!”

李明珍一惊,婶婶没睡着。过了一会儿,李明珍哈哈大笑说:“我还以为您睡着了呢,那好,咱娘俩商量一下,我这个打算行不行?”

婶婶说:“不——行!我不能养‘姥姥家的狗,吃了就走’。那是白眼狼!”

大姐听娘不同意,便一声没吭。

李明珍说:“婶婶,是你孙子跑不了。让周玉养着和咱们养着是一个道理!”

婶婶说:“不对,孩子在我身边和在人家身边,那是两码事!孩子亲不亲,那就得从小养在自己身边!”

李明珍说:“那把大姐的‘小不点’跟在咱们身边,将来不也和咱们亲吗?二生是您的孙子,‘小不点’是您的外甥女,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您的隔辈人。大姐生活这么困难,咱们不拉一把,瞪眼看他们一家大人小孩活受罪吗?”

李明珍一席话,婶婶一声不吭,过了一会儿才说:“那,那你作主吧!”说完翻身睡觉。

第二天,大姐回西山,答应过年开春,便把‘小不点’送过来。

这天李明珍放学回家,正好见到何云秀。拉着何云秀回家,何云秀说:“我不去家了,是来看看你!”

李明珍说:“呦,我有啥好看的?你说吧,有什么事?”

何永新自那年转业回来,现在是县委组织部部长。周显亮去世,他来参加追悼会。何云秀这次来找李明珍,是带任务来的。何云秀说:“其实我是向你报告一个好消息——”

说到这里,故意卖关子,李明珍也不问,只是说:“中午了,咱们回家去,我给你做挂面汤吃!”

何云秀说:“咳,你也不问我啥好消息?”

李明珍说:“我不问不听,对我无所谓!”

何云秀说:“就是关于你的问题!”

李明珍说:“外边冷,回家去!”

何云秀进了门,就见婶婶坐在炕边往外看。何云秀说:“婶婶好!”婶婶麻搭着眼皮子说:“没让水给吞了!”李明珍忙抱柴点火做饭。

婶婶说:“你今天是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

何云秀说:“婶婶净说难听话!”

婶婶说:“有啥事?就快点说——”

何云秀说:“我听永新说,那次运动,只是批判了明珍,没给带帽子。现在要给她平反,而且要调她回学校。我听说后,正好要回家,顺便看看她!”

婶婶说:“就这些?”

李明珍说:“什么摘不摘?随便!调我回学校?我不回去,在这挺好的!”

婶婶听说后,大声喊道:“我知道你是永新派来的,没好事!”

何云秀说:“婶婶,这还不是好事吗?”

婶婶又麻搭着眼说:“就这点事?你还有事哩!”

何云秀转而跟到外屋,李明珍正烧火做饭,小声说:“永新跟我说,是我哥向县里打了报告……我说的都是小道消息。”

李明珍笑了笑说:“你是听枕头风!”

何云秀说:“哪里?我才不听枕头风哩!”

李明珍说:“吃完饭跟我转转山?”

何云秀说:“穷山僻壤,有啥看头?”

李明珍说:“将来可会变样哩!”

吃完饭,李明珍送出何云秀。

何云秀说:“是这样,我嫂子得了噎食病,今春去世,我哥成了光棍书记了。今年发大水,听说你小儿子被洪水冲走了,你和周玉离婚已经二年多了,你还年轻,总不能独守空房吧。我想把你和我哥撮合,我哥条件不错,家中只有一儿一女……”

李明珍扑哧一声笑了,说:“打住,我请你去告诉贺部长,我李明珍条件配不上你哥。我也从没想过再嫁!”何云秀说:“那年的政治运动,你也别记恨我哥,他那是执行上边精神。”

李明珍说:“我对事不对人,我对何书记没成见,主要是我不想再嫁。”

何云秀说:“你可以考虑考虑。”

李明珍说:“不用考虑!”

何云秀说:“那,那没有回旋余地?”

李明珍说:“没什么可考虑的!”

何云秀怔怔地看看李明珍,现出一脸的无奈和不解。

下午下班回家,婶婶问李明珍:“何家找你说啥事?是不是劝你再嫁?”

李明珍笑嘻嘻地说:“没有,她说让我回学校。”

婶婶说:“没好事!那还接二生不?”

李明珍说:“婶婶说还接不?”

婶婶说:“咳,你定吧!”

李明珍见婶婶改变了主意,马上写信告诉了周玉。

开春,大姐把‘小不点’送过来,李明珍给她起名叫李菊儿。李菊儿顺口叫李明珍“娘”,把姥姥改口叫“奶奶”。每天在炕上地上玩,成了奶奶的拐棍儿。晚上都要搂住“娘”睡觉,因为晚上可以搂住娘嘬“奶头”。

大水过后,湾道山被山洪冲走了三十多亩河坡地。大队书记周显成带领人们重新把湾道山的山、土、地亩做一丈量、评估。他要对山、土、地亩做一次统一规划。村小学开学后,村里分来一位顺城师范毕业的女教师。周显成临时把李明珍抽出来帮助大队作规划。李明珍用了十天时间,到各山头沟峁看地形,丈量地块。几天后便将湾道山土地耕作规划写出来、并划出了分布图。对湾道山被冲走的三十多亩地,重新作了恢复设计图。

这年冬天,周显成依据恢复设计图,带动男女老少齐出动,在七里河滩战天斗地,担沙填土,力争在开春前造出一片新耕地。这块土地依原坡地向河中心移了十丈,顺河岸延长了一百丈,用河床中的砂石堆砌埝高五尺,造地大约百十亩。河砂之上加盖粘土。等夏天时,动员社员上山割草,制造绿肥,再加上各家的屎尿肥,饲养棚里的牛马粪全部施上,养一年地力,到来年秋天即可播种小麦。这块地比河岸低,但比河床高,就便使用七里河水浇地,这是湾道山自古以来的第一块水浇地。

这位新分来的女教师,教学认真,工作刻苦,再加上李明珍的指点,帮助,教学质量大幅提高。李明珍非常高兴、放心,就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如何改变大队的生产工作上来。

一九六五年秋,在河床中恢复的土地种上小麦。湾道山村社员看到了希望。李明珍和周显成商量,湾道山村不能总这么穷,要变富,还要有新的改革。李明珍设想生产队分工,要专业化、承包化。于是制定出来一个发展规划。周显成马上召开大队干部和各小队长讨论,大家七嘴八舌讨论之后,李明珍又根据大家的想法,重新制定、修改规划。规划第一条,湾道山山、林、土地统一由大队所有,工值统一,大队统一结算,按劳统筹。第二条,全大队分成三个专业小队,一个山林队,专业种植果木林;一个农业队,负责全村一千五百亩春种秋收;一个副业队,开展副业生产。这个规划,都有承包明细,在统一工值基础上,另外有承包兑现奖。三个小队划分,采取自愿结合、领导组合的方法……。以上规划,只在本大队实行,不许对外公开!

周显成是老革命,有功劳,有资格,所以他对规划特别赞成。虽然落实规划要冒政治风险,但是却是一条富民的根本之路。湾道山村人心齐,很快按三个专业分队完成。但对副业队的工作,有些人担心,怕大队撞到“石头上”。周显成说,不怕,天塌有地接着!

李明珍早就看到湾道山的发财之路。只是无人组织,也无人敢干。七里河偌大个河床,石英砂石漫天遍野,这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当下各大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找砂、石供应,只愁无人敢干,所以李明珍在规划上便将这条副业写在纸上。周显成一听说砂石能挣钱,抱个金娃娃,那为何不干呢?周显成说干就干,连续几日奔波在县城和公社有关部门之间,很快办好了采砂许可证、营业证。但砂石销到哪里?李明珍胸有成竹。她中学同学现在是天津市建设局副局长,城市建设急需大量砂石,目前虽有供应渠道,但砂砾颗粒小,含杂多、质量次,正想找个好供应渠道。接李明珍的信,立刻随信而来。看到七里河一片金黄。砂粒大、纯度高、储量大,高兴地说:“太好了,你们能筛出多少河砂我们就要多少,就怕你们完不成我们的需要量!”

周显成听了心里高兴,但凭人力筛沙,恐难完成数量、质量要求。李明珍说:“如果想完成数量,最好你们先预付一些资金,我们可在两个月之内增添设备!”

局长说:“有你李明珍作担保,我马上回去给你们打来预付金,就打在你们信用社的账户上。”

送走了客人,周显成说:“明珍,人家来钱,咱们有把握吗?”

李明珍说:“大叔,别担心。这些设备简单,先去农机站批两台十马力柴油机,我画个图纸,让顺城矿山机械厂加工两个振动筛,回来一组装,就可以了。”

周显成说:“你还会画图?”

李明珍说:“大叔哇,我可是学机械的,后来才学的俄语。”

周显成说:“唉呀,明珍呐,咱们村可要腾达了——”

两个月后,湾道山砂石场正式开工,这次组织了强壮劳力二十多名,李明珍设计的机械振动筛组装完成,一次试车成功。从此七里河响起了柴油机的嘭嘭声,躺在河床里千百年的金灿灿砂石被一车又一运出大山……

这一年年底总结,果林大队在山头栽种松、柏三千株,种苗全是自己山上移植的。在向阳山坡种了五百颗桃树、五百棵苹果树,这些种苗是从别的公社赊来的。在七里河边种了四千株杨柳,树苗全是就地取材,一分钱不花。农耕专业队,胜利完成了一千四百亩山地、坡地的耕种、劳作任务。百十亩河滩地第一年生产小麦两万四千余斤,平均亩产三百斤。副业年终结算,净得利五万五千余元。全大队每个工值已达五角三分钱。

湾道山家家户户过了一个“富足”而舒心的春节。

湾道山村社员在大队书记周显成的带领下决心战天斗地、要彻底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

这年夏收,七里河百亩河坡地获得大丰收:一茬小麦六万斤,平均亩产六百斤。已超过平原地水平。

湾道山村不但在皇台公社出了名,在全县也是屋里吹喇叭——声名在外。

常言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湾道山一出名,招来各种流言蜚语。有赞扬、有贬斥、有嫉妒、有不愤。这时的大山外,开展一浪高过一浪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皇台公社领导班子岌岌可危。有的大队干部已半躺半就了。只有湾道山大队生产劳动按步就班、有条不紊,各专业队闷头苦干自己的事、忙自己的活。如同一个世外桃源。

 第三十二章   惊天劫难

第三十二章惊天劫难

周玉接到李明珍的来信,让二生就留在北京,不必回湾道山了。晓琬看完信,高兴得直哭。

贺家梅流着眼泪说:“今晚咱全家庆贺庆贺!”

孙运达拿出瓶“老白干”说:“为庆贺我小孙子能留在爷奶身边,我给二生起个大名,叫周洪涛!你们说,怎么样?该不该喝二两?”

大家都说“应该!”

孙运达说:“好!今晚小玉、晓琬你们多喝点!”

第二天,贺家梅给二生报了临时户口。

贺家梅现在离职在家,一心一意照看二生。别看二生长得干瘦,肚子容量很大,一顿饭能吃两个小馒头。饭后玩累了,还要把专供孙运达的一斤牛奶全喝光了。不过半年,二生长得胖头大脸,身高体壮。二生生来嘴巧,自己会伦辈,整日爷爷、奶奶、妈妈地叫,把人叫得心花怒放。叫别人只有一个称谓,单单叫周玉大声叫“叔叔”,小声才叫“爸爸”。周玉听了,心里腻歪。晓琬要二生改口,二生就是不改。周玉脾气随和,后来就默认了。

二生一天天长大,也一天天不安生。贺家梅想,二生三岁了,何不教他童子功?贺家梅开始每天给二生练弯腰、踢腿。一个月后,练劈叉,三个月后练拿大鼎、蝎子爬。每天练完功,就给他拿一摞小来看。二生喜欢看《三国志》、《西游记》、《水浒传》、《小英雄雨来》、《敌后武工队》……看完小,便模仿孙悟空、关云长、林冲……摆出小姿式、小动作、那一招一式逗得贺家梅开怀大笑。二生是她的“开心果”。

二生四岁,长得虎头虎脑,人见人爱。会踢腿、弯腰、小翻。周玉见二生是块料,便在四合院里挖一个小坑,填上沙子,让二生练跳功。二生四岁,会空翻和打旋子。孙运达一休息,便来调教二生练功。二生学啥会啥,比周玉小时更聪明。孙运达老两口一见二生,心里有多少糟心事立刻就没了,有点小病小灾立时就好了。

这一年六月,天地突变,一场精心酝酿的运动终于爆发。人们的一切希冀、一切习惯、一切愿望,统统都被打得七零八落。

孙运达赴朝归国时已是某军军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一九六四年调陆军学校任校长。同年,周玉和孙晓琬转业到公安部。周玉任刑侦局副局长,孙晓琬任治安局某处处长。文革运动一开始,孙运达被造反派拉下马、周玉和孙晓琬靠边站。京城所有学校都停课闹革命。臂戴红袖章的革命小将一夜成为“世界主宰”。他们打、砸、抢、抄、抓,要铲除旧社会、旧制度,要打倒一切,推翻一切。周玉和孙晓琬只是中层,造反派要他们指正、揭发、就地闹革命。只有贺家梅在家每天带二生练功,这时只能偷着看小。上街买菜,看会儿大字报。不久,局势越来越糟。这年一月,各地从上到下夺了权,两派双方动了刀枪,枪声不停、武斗不断!孙运达被关半年,有关他的大字报就贴到他的家门口。贺家梅气得没了脉搏,醒过来在家里骂大街。

孙晓琬跑回来说:“娘,你还不如带二生回湾道山哩,我怕这里今后发生大事。”

贺家梅说:“天能塌还是地能陷?”

孙晓琬说:“原定运动只搞一年,现在都快一年了,还没有停止的迹象,我看现在已控制不住局势了。……”

“你爹还关着哩,我能放心走人?我和周玉隔三差五去看他,眼下还挺自由,也没人敢斗他,那些造反派闹得再凶,可都怕他……”贺家梅又说:“要不这样,为了孩子的安全,我把二生先送给他妈。可是怕他妈那里也不平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