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暗夜千羽--中国古代的异闻奇事-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梁孝王在朝野很有人望,又有老太后的支持,对于哥哥的王位,简直是志在必得。
起初,袁盎受刘武之托,曾经在景帝面前建议立梁孝王为王储。
事后,他回过味来,又后悔了。从此,对于刘武继嗣之事,是装聋作哑,只字不提。
梁孝王恨得牙根痒痒。一怒之下,派出刺客,前去刺杀袁盎。
汉代的刺客还是很有职业操守的,先派出去的刺客到了关中以后,没着急干活儿,而是先进行了一番调研。他发现,只要提到袁盎,大家都交口称赞。
人间正道是沧桑,刺客觉得杀这么个好人实在是有违正道。于是,便登门拜访,把自己此行的任务跟袁盎和盘托出:
“我受梁王的雇佣,前来刺杀你,到此地以后,发现您是个少有的正人君子,因此,实在不忍心下手。可是,任务没有完成,我走以后,还会有十来个人相继登门,您千万要加小心啊!
袁盎把刺客送走之后,心中怏怏不乐,家人问他是怎么回事,他也不说。
为了预先测知那生死难测的未来,袁盎不顾家人拦阻,出门占卜,结果在回来的路上,中了刺客的埋伏,被杀害于安陵城门之外。
一代贤臣,到底还是没能逃过梁孝王的毒手。
袁盎的死后,就埋葬在广川国境内。
广川王刘去疾因利乘便,打开袁盎的墓室,走进这个前朝大臣骸骨栖居的地方。
他们发现,袁盎连一口像样的棺材都没有,装敛尸骸的,竟然是一口瓦棺。
瓦棺之内,盛装着袁盎的尸骨。
而随葬品,除了一面铜镜之外,其他什么也没有。
如我们所见,这的确是一个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股肱之臣的坟墓。
他把俭葬这一理念,贯彻到了极致!
而对广川王来说,打开袁盎的坟墓还值不上功夫钱,肯定是郁闷不已吧!
当然,对于刘去疾而言,盗墓那个惊险刺激的过程更令他着迷,有没有收获倒还在其次。
下面我们要说的三个墓葬,都属于春秋时的晋国,也都位于广川国境内。
一个是晋灵公的陵寝。
晋灵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的孙子。从小生长在宫掖,娇生惯养,过的是锦衣玉食的日子,祖先在颠沛流离中养成的居安思危的优良品质,到他这里,已经荡然无存。
这个不识人间烟火的公子哥儿,即位以后,很快便跻身于中国历史上荒淫无道的君主行列。
他任用奸臣,屠戮忠良,加重税收,建造豪华的宫室。没事的时候,还喜欢站在宫内的高台之上,拿弹弓弹射过往的行人。吓得行人抱头鼠窜,而他自己则哈哈大笑。
厨师因为熊掌没有炖烂,就被晋灵公给砍了,还装在篮子里,让宫女抬出宫去。
有一个名叫赵盾的大臣,对晋灵公的荒残之举屡加劝谏,晋灵公听得两眼冒火,七窍生烟,又不好公然发作,就暗地里派出一个叫鉏麑的刺客,前去刺杀赵盾。
没想到这个刺客极有良心,不忍心晋国的社稷之臣死在自己的手下,又不好违背君命,有违臣子的本分,在情与理的双重煎熬之下,一头撞死在大树上。
此后,晋灵公又屡次算计赵盾,赵盾还算幸运,每次都能死里逃生。
不久以后,赵盾的弟弟赵穿发动武装暴动,杀死晋灵公,新君登基,赵盾算是保住了自己的一条小命。
晋灵公死的虽然不是很光彩,但是,下葬的时候,仍然是按照国君的规格进行的,仪式非常隆重。
晋灵公冢在山西绛县城东12公里的磨里乡南刘家村。墓冢呈馒头状,以五花土堆砌而成。
坟墓之内修得极为壮观,墓室四角放置着用石头雕刻的鹰犬,张牙舞爪,面目狰狞,如同要攫取人的魂魄。
又有四十多个石头雕刻的男女,手捧烛火,侍立于左右。
不知道是选材还是防潮措施做得不到位,灵公的棺椁早已朽烂得不成形状,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他的尸身却还没有腐败。
原来,暴君也可以永垂不朽!
这样一来,广川王便得以亲睹晋灵公的遗容。
与前代的君王一样,灵公的九窍之内,也塞满了金玉,当然,从此以后,都归广川王所有了。
其他的随葬品大都已经腐烂成灰,难以辨认。
正要出去的时候。有眼尖的人看到角落里放着一个拳头大的玉蟾蜍,雕刻精致,腹内中空,光洁莹润,就象新的一样。
广川王一见大喜,把这个玉蟾蜍也顺手牵走,放在书房之内,当作储水磨墨用的水盂。
——他倒是不避讳!
第二个是晋幽公的坟墓。
晋国在短时期的称霸以后,很快便陷入了国内的纷争。
当时公室卑弱,六卿强大,政在私门。
所谓的六卿,即韩、赵、魏、范、中行、智氏六家。
这样的政治形势,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公室和私门之间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极为激烈。与此同时,六卿之间相互争夺统治权与领导权的兼并战争也愈演愈烈。
这是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也是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过程。六卿之间你打我,我打你,彼此纠缠得不亦乐乎,单看最后是谁胜出。
晋出公十七年(前458年),智氏联合赵、韩、魏三氏消灭范氏、中行氏,并且瓜分了这两家的土地,厮杀的结果是六卿中仅剩下四卿;前456年,余下的四卿又将晋出公驱逐出境,而立晋哀公为晋国的国君,从此以后,晋国的公室日益削弱,国君被四家玩弄于股掌之中,成为这四家的傀儡。
当然,剩下的四家也没闲着,韩、赵、魏三家联合起来打败了一度实力最为强大的智氏,砍下智伯的头颅,简单处理之后,作为饮器,并将智氏的土地收归己有,从而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本政治格局。
公元前437年,晋哀公去世,他的儿子继承君位,这就是晋幽公。
幽公当政的时候,晋国公室已经威信扫地,幽公作为堂堂的一国之君,得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不但不能号令韩、赵、魏三家,有什么事情发生的时候,反而自己得降尊屈贵,前去拜见他们,请求这三家高抬贵手,或者施之以援手。
国君当到这个程度,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当时,晋国国君直接控制的土地,只有绛(当为今山西侯马市之新绛)与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两邑,方圆不过百里,其余的疆域都被韩、赵、魏三家收入囊中。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便是一国之君,没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势力作为后盾,也得夹着尾巴做人。
晋幽公时时处处小心翼翼,可是就连这个窝窝囊囊的国君也没当消停,公元前416年,魏文侯杀掉晋幽公,从此之后,这个可怜的人再也不用战战兢兢、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他的灵魂,终于获得了最后的安宁。
几年以后,周威烈王正式册命韩、赵、魏为诸侯。换句话说,就是当时天下诸侯的共主周王室,承认了韩、赵、魏三家与晋国公室平起平坐的政治地位,这三家权臣,连戏都不用演了,可以与晋公当众分庭抗礼。
后来,韩哀侯、赵敬侯、魏武侯又联兵灭了晋国,瓜分了晋国的全部土地,将晋国国君废为庶人,至此,晋国就从中国历史的版图上消失了,而韩、赵、魏三国乘时而起,这就是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三家分晋,事实上,这一事件也是春秋和战国之间的分野。
幽公横死,死后的冢茔就在广川国境内。
不知道是弑君权臣为了表示自己的忏悔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晋幽公的葬礼非常隆重,相应地,他的陵寝也修得高大宏伟。
广川王刘去疾对幽公的坟墓觊觎已久,就想找个合适的机会,进去游历一番。
这一天终于来了。刘去疾和他手下的鹰犬们经过仔细勘察之后,打开了幽公墓的墓道。
墓道是斜向下行的,下去一尺左右,挖出来的全是白垩土,再往前挖了一丈有余,填塞物的成分又发生了变化,这下清理出来的,变成了云母。云母厚达一尺左右,把云母全部从墓道中清理出来,便进入了墓室。
墓室非常空旷,由于空气常年未经扰动,亦没有发散的途径,走在里面,一股说不出道不明的味道扑面而来,手中的火把忽明忽暗,墙上的壁画张牙舞爪,令人感觉鬼气森森……
忽然,前面有人踩到了什么,惊叫了一声。
众人循声望去,赫然看到那人脚下踩着一具尸体!
那人就呆呆地看着自己的脚下,吓得似乎连呼吸都不会了。
一具尸体能把人吓成这样,对于跟随广川王踏遍无数个墓穴,早已身经百战的随从来说,是太不寻常的一件事。
走在后面的人一个一个地跟上前去,来到那人身边,终于知道他为什么如此惊骇了。
眼前的地面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至少有一百具尸体!那些尸体姿态各异,相互枕压,有的躺着,有的坐着,有的站着。
所有的尸体都没有腐烂,看上去栩栩如生。
这样,他们脸上的表情便显得十分真切。
有的恐惧,有的绝望,有的愤怒,有的认命,有的安详……
死前最后一刻的情状,都集中凝聚在那张白惨惨的脸上,使得这一幕,看上去有说不出的诡异。
细心的人发现,这些尸体当中,只有一个年轻男子,其余的,都是妙龄的女子。
这些人不但身体不朽,连身上穿的衣裳,也都色彩绚丽,光洁如新。
这些女子是谁,她们是晋幽公的姬侍吗?
幽公生前,她们要服侍左右,死后,也要追随于地下。
事实上,愿意与主人同死的人极少,一百个里也挑不出那么一个,那么,这些人,都是被逼殉葬的吧。
那个男子,有可能是幽公的亲信重臣,抑或身边的管家。活着的时候,极受幽公倚重,死后,大事小情也得靠这个人来打理……
孔子曾经说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意思是最先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
用人形的土偶殉葬尚且不可,以真人殉葬,就更是令人发指的啊。
事实上,早在春秋时期,各国便已废止了人殉制度,那么幽公坟墓里的这些殉葬之人,又是谁的主意呢?
是幽公本人,还是韩、赵、魏三家权臣?
对于这段远去的历史而言,真相,已经无可追踪。
还有一个是栾书的坟墓。
栾书出身显赫,是春秋中期晋国的大夫,也是一个一个治军严明,算无遗策,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名将。
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曾经在晋国的军队里担任重要官职,为晋国的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极为显贵,俱在六卿之列。
俗话说将门无犬子,这句话或许有问题,但是,却在栾书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当时,晋国的军队,分上、中、下三军,三军各有将、佐(副手)。三军的最高统帅,为中军将,这三军,由中军将最后统领。
晋景公三年,已经开始戎马生涯的栾书升任下军佐一职,在军队里的排名,大概在第五、六位的样子吧。
这一年,适逢晋楚邲之战的前夕。晋国兴师动众,打算解救被楚军围攻的郑国,军队刚开拔不久,就有线报说郑国已经降服于楚。
事已至此,郑国的使者仍然极力游说晋军攻击楚师,说到时候,郑国将反戈一击,助晋攻楚,必将获胜。
正如每次大战之前,朝野都有不同意见一样,晋国有不少将领主战,而栾书却认为应该退兵。
他分析了当时国际的政治、军事形势,指出晋国出兵有两个不利因素:一是楚庄王登基以后,加大对于军队的整饬力度,楚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很不好对付;二是郑国作为一个小国,首鼠两端,基本策略是坐山观虎斗,楚胜则助楚,晋胜则助晋,哪个国家实力强大,就同哪个国家结盟。因此,千万不能听信使者的煽动,贸然出兵。
这番分析虽然入情入理,但是,栾书作为下军佐,在晋军里说了并不算,晋国真就出了兵,而且真就大败而归。国际形象严重受损。
可是,这次战役令众人对栾书刮目相看,大家都充分认识到,一颗新的将星正在晋国的军队里冉冉升起。
经过多次战役的考验之后,景公十三年,栾书升任中军将——成为三军的统帅。
景公十五年,历史再度重演,楚军再次攻击郑国。时移世易,栾书当机立断,率师救郑,迫楚国退军。然后引得胜之师,攻打楚国的盟友——蔡国。楚军回师救蔡,栾书听取了各方意见之后,决定退兵。
——因其从善如流,成为举国上下称扬的典范。
自栾书担任中军将后,晋国的军队,在与别的国家作战时,几乎没有败绩。他创造了那个时代的一个神话。
晋国的惯例是,三军的统帅在朝廷上也拥有很大的话语权,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晋国的政柄,是操持在栾书手里的。一方面,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栾氏在政治上的声望,另一方面,也使栾书本人陷入无穷无尽的政治纷争当中。
晋厉公当政时,各种矛盾日益显露,历公指使亲信胥童杀死朝廷的重臣郤至等人,这人狼子野心,乘势将栾书、中行偃等人一并劫持,要取二人性命,夺取执政大权。
幸运的是,厉公赦免了这两个人,并使他们官复原职。栾书不仅是军事强人,在政治上也是强人,岂能让别人摆布于股掌之中,于是联合中行偃等人,诛胥童,弑厉公,立公子周为王,是为晋悼公。
悼公与厉公可不是同重量级的人物,后人评价他是中兴之主,晋国在他的手里,重登霸主地位。这样一个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容忍政在群下这样的事实。
即位数月,便罢免栾书,拔擢韩厥任中军元帅,栾书从此退出了晋国的政治、军事舞台。
此后,在某个于史无载的时刻,这个曾经在春秋之际叱咤风云的大将,迎来了他生命的终结。
在另一个于史无载的时刻,西汉的广川王刘去疾走进了他的坟墓。
栾书墓室里的棺椁明器,都已经朽烂无余,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什么有价值的器物。
广川王正四处打量时,兵士们忽然一片噪扰之声。回头一看,眼前忽地闪过一个白影。
广川王吓了一跳,他挖坟掘墓无数,还从来没有挖出来能走能动的东西,难道是尸变,或者——是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