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暗夜千羽--中国古代的异闻奇事-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林素微 提交日期:2009…08…22 09:40 原文:
唐则天在位,有女人自称圣菩萨。人心所在,女必知之。太后召入宫,前后所言皆验,宫中敬事之。数月,谓为真菩萨。其后大安和尚入宫,太后问见女菩萨未?安曰:“菩萨何在?愿一见之。”敕令与之相见。和尚风神邈然。久之,大安曰:“汝善观心,试观我心安在?”答曰:“师心在塔头相轮边铃中。”寻复问之。曰:“在兜率天弥勒宫中听法。”第三问之,在非非想天。“皆如其言。太后忻悦。大安因且置心于四果阿罗汉地,则不能知。大安呵曰:“我心始置阿罗汉之地,汝已不知。若置于菩萨诸佛之地,何由可料!”女词屈,变作牝狐,下阶而走,不知所适。(出《广异记》)
60。狐魅
新月,如一枚幽蓝的灯火,俯照着人间。
荒郊野外的乱葬岗上,有淡淡的,乳白色的雾气,如鬼魅一般吞吐着舌头,四处飘荡。
那些奇形怪状的灌木、牵牵绊绊的藤萝和疯长的野草中间,时不时闪烁起几星绿幽幽的磷火,仿佛是什么人的眼睛,冷漠、邪异,淬了毒般的叵测。
这是无名者的墓地,人死在异乡,拿草席卷了,挖个坑,埋在里面,薄薄地盖上一层土,连一块简陋的墓碑都欠奉,家人想要祭奠,只能望空祭拜。谁也不知道,这个人的尸骨,究竟流落在何方。也有家境贫寒的,或者是遭了饥荒和瘟疫的,本来活的好好的,一夜之间便咽了气,活着的人买不起装殓的棺木,抑或尽最大努力,临时拼凑起一口薄皮的白茬棺材,拖到这里来,草草地掩埋,入土为安,也算是对死者有个交代。
天长日久,这个地方,便坟冢累累,尸骨堆叠,一具压着一具,一层压着一层。每一层,都躺着无数死去的人。他们,魂魄已渺,而今,只余冢间枯骨。
成群的野狗,饿得急了,便跑到这个地方来,扒开坟堆,将尸首从里面拖出来,饱餐一顿。所以,这附近的狗,毛尖都渗着油,眼睛里闪着绿光,冷眼看上去,同狼一般无二,因为,它们吃人!
露出来的尸骸当然无人收殓,天长日久,白骨支离,骷髅遍地,渐渐地堆成了一座荒丘。夜晚来临时,那些四处纷飞、上下飘摇的鬼火,就是他们自己对自己的祭奠。
这样的荒郊野外,每当夜幕降临时,就不会有人来。连野狗也不会。
除了狐狸。——那些阴险狡诈,别有用心的暗夜行者。
一只尖脸,圆耳,尾巴蓬松的狐狸,从远处摇摇摆摆地走来。它按照鬼火的指引,径直寻到这个地方。斜向上飞的眼睛一见那白骨堆累之处,便蓦地亮了起来。此时此刻,倘若有人埋伏在近旁,一定能够看见,这只狐狸尖吻上翘,眉目弯弯,是的,它在笑!
它在笑,终于找到这个地方了。
狐狸俯下身去,前爪在白骨堆里不断地爬搔。不一会儿,便擎出一只惨白的骷髅来。
那骷髅有着黑洞洞的眼窝,白森森的牙齿,冷不丁看见,能吓走人的三魂七魄。狐狸却喜不自胜,口中吱吱有声。将骷髅安放于自己的头上,摇晃了几下。倘若那骷髅从头顶震落,它便弃之不顾,再去寻找其他的。这样试了四、五次,终于找到了一只怎么摇也摇不掉的。狐狸头顶戴着这只骷髅,欢呼雀跃,在白骨的丛林里跳起舞来。
一般的狐狸,循着祖师爷传下的法门,拜月炼形,几百年后,便可修得人身,这个过程,既慢且长,而且,还得经受雷火的轰击,方可修成正果。这是正道,当然,谁都知道,人间正道是沧桑。哪有旁门左道耗时少,见效快呢。
除了拜月炼形以外,尚有一途,就是到坟地里寻找人的骷髅,戴在头上,若其不从头顶摇落,便可幻化出人身。
既然是幻象,便如水月镜花,海市蜃楼一般,随时都会烟消云散。但是,当它在眼前时,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软玉温香在抱,没有人能够想到,怀中那温柔缱绻,抵死缠绵的尤物,竟然是一尾体带腥臊,尖牙利吻的野狐。
这样的野狐,十有八九,都是采补之流,窃取别人的真元,成就自己的功业。
凡人的肉眼,无法窥破其中的玄机。等到真正发觉时,早就油尽灯枯,大势已去。
除非神仙出手,否则难挽狂澜。
然而,千百年来,有无数的男子,心甘情愿地,拜倒在这掩映着白骨的石榴裙下……
野狐跳累了,从林间采了些木叶草花,遮在身上。狡黠的目光,朝自己周身望去,随着它的顾盼,那些花花叶叶,竟然变成了迎风飘拂的衣裳。狐狸伸出爪子在脸上抹了一下,须臾之间,一个发髻高耸,白衣飘飘,细腰长腿,风姿绰约的女子,便出现在野地里。
她从怀里掏出一面铜镜,对着月华,仔仔细细地照了照,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纤腰一扭,朝路边走去,隐藏在黑漆漆的树影之中,静静地守候着。
没过多久,前面便有嗒嗒的马蹄声传来。有一个人,骑在马上,正朝这个方向走来。
妖狐竖起耳朵,听了一会儿,眼珠一转,从树荫里走出来,哭倒在路上。
那哭声迂回曲折,听在耳里,有说不尽的哀婉缠绵。
行路之人路过这里,见此情景,喝住了马,问这女子,孤身一人在野外哭泣,究竟是怎么回事。那女子抬起头来,一张雪白尖俏的脸,上面犹有泪痕,美丽的眼睛里盈满了泪水,将坠未坠,楚楚可怜。她张开嘴,声音沙哑,却是无比的柔媚:
“妾身本为歌者,身隶乐籍。前两天,接到朝廷的诏令,与夫婿一同前往京城,为圣上演奏。没想到……没想到……”,她抹了抹眼睛,似是再也说不下去了。停了一会儿,又道:“走到半路,夫君为强盗所杀,身上携带的财物,也叫劫匪给抢去了。妾身现在无依无靠,孤苦伶仃,想要北归,却没有盘缠,无由可致。倘若君子垂怜,暂且收容,就是做牛做马,也是心甘情愿,呜呜……”
过路的男子本是一名军吏,听了这女子的话后,不由得动了恻隐之心,仗着艺高人胆大,从马上跳将下来,走到那女子身边,借着月光,仔仔细细地端详了一番。
那女子虽然身着素服,不施脂粉,一双妙目,一管琼鼻,一张红唇,却构成了丹青圣手也描摹不出的人间绝色。再加上她那口令人浑身舒泰的温言软语,如此凄恻而又卑微的请求,当今世上,又有几人能够硬起心肠来拒绝?
花前月下,有美来兮,这样从天而降的艳遇,没有人能够抵挡。
这个军人也不能。
面前这簌簌发抖的女子,在无边的暗夜里,如同瑟缩在鹰爪之下的白鸽一般,那动人心魄的纤弱,可引起任何一个男子潜藏在内心深处的保护欲望。更兼能令一个刀头饮血,驰骋疆场的军人,热血沸腾。
军人大手一挥:“某家正要北上,小娘子若不嫌弃,便可与我同行!”
说完,不待那女子答话,便从身后牵过一匹马来。这匹马,正是他适才骑乘的那匹,现在,居然派上了这样的用场,倒也未曾料到。
那女子盈盈下拜,对这军汉感激涕零。
军人挥了挥手,将她扶至马上。待那女子坐稳之后,自己也跳上马背,让那女子抱住自己胸腹,打马扬鞭,就要向前赶去。
那女子坐在军人身后,抿起红唇,不为人知地,轻轻地,得计地笑了起来。
那匹马正要扬起四蹄,向前飞奔。忽然,从草丛深处,窜出一个人来。
这人头顶光光,身披袈裟,手持锡杖,一声断喝:
“此乃妖狐,君若同她偕行,可就上了当了!”
说罢,举起锡杖,朝那女子头顶敲去,那女子躲避不及,头顶骷髅应声而落,惊心构筑的幻象亦于顷刻之间土崩瓦解。——一条四足修尾的狐狸,从马背上跳下来,朝密林深处,仓皇逃去。
突然发生这样的变化,军人有点无所适从。疑惑地看着面前的僧人。
僧人长叹一声,道:“要问我怎么知道那女子是妖狐的,可就说来话长了。”
原来,这沙门法号晏通,所修持的,本是头陀法。根据修行法门的要求,每天夜里,都要到丛林乱冢之间露宿,纵然遇风霜雪雨,其操不易;即便逢魑魅魍魉,其心不摇。今天晚上,他用过斋饭,刚从禅房出来,正打算在积骸旁边找块空地露宿,忽听得耳边有异动。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尾狐狸,从远方踉跄而至。看情形,为寻找此处,那狐狸也费了不少功夫。
晏通躲在一边,打算看看这狐狸到底想要干什么,这一看,便将狐狸寻找骷髅,变作美女,在路上惑人的经过,尽收眼底。
军人听晏通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如梦方醒。急忙躬身下拜:要不是晏通出手相救,不久的将来,说不定自己就被那狐狸榨干真元,疲弱而死,也成为这乱葬岗上的一具枯骨了!
寒暄几句之后,军人朝晏通一抱拳,晏通则双手合十,口宣佛号,二人就此别过。
冷月如霜,照着那些堆累的白骨,反射出森冷的光辉。
远处的城市,各家的灯火次第熄灭,那些红绡帐底,鸳鸯锦下,翻云覆雨,轻怜蜜爱之际,有多少温存的人儿,是头顶骷髅的妖狐幻化,有谁能说得清呢!
只是,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适逢在林间练功的僧晏通。
就如同,不是每个误入兰若寺的书生,都能遭遇他生命中的燕赤霞!
出《集异记》
原文:
晋州长宁县有沙门晏通修头陀法,将夜,则必就丛林乱冢寓宿焉。虽风雨露雪,其操不易;虽魑魅魍魉,其心不摇。月夜,栖于道边积骸之左,忽有妖狐踉跄而至。初不虞晏通在树影也,乃取髑髅安于其首,遂摇动之,倘振落者,即不再顾,因别选焉。不四五,遂得其一,岌然而缀。乃褰撷木叶草花,障蔽形体,随其顾盼,即成衣服。须臾,化作妇人,绰约而去。乃于道右,以伺行人。俄有促马南来者,妖狐遥闻,则恸哭于路。过者驻骑问之,遂对曰:“我歌人也,随夫入奏。今晓夫为盗杀,掠去其财。伶俜孤远,思愿北归,无由致。脱能收采,当誓微躯,以执婢役。”过者易定军人也,即下马熟视,悦其都冶,词意叮咛,便以后乘挈行焉。晏通遽出谓曰:“此妖狐也,君何容易?”因举锡杖叩狐脑,髑髅应手即坠,遂复形而窜焉。(出《集异记》。明抄本作出《纂异记》)
61狐学
唐朝有个叫崔昌的人,家里世代书香,从高祖开始,便以读书向学,参加科考,跻身宦途为务。
到崔昌这一辈,祖上传下来的风尚,仍然庚延未绝。
在群从子侄当中,崔昌好学深思,口齿便给,文笔粲然,堪称后学中的翘楚,家里的长辈,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崔昌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每天必定拨出一定的时间来,研习四书五经,抑或写诗作文。
夏日里暑热难忍,心浮气躁,无法煞下心来读书,大好时光不能白白浪费,崔昌想来想去,索性携带书籍,跑到家里建在郊外的庄子上。
这里面临巍巍群山,背靠悠悠碧水,鸟鸣啾啾,风凉阵阵,坐在屋子里,端的是无比的惬意。
在这里,读书再也不是什么苦差事了,而是成为无尚的享受。
这一日,崔昌吃过早饭以后,稍微活动活动,便端坐在桌前,展开书卷,开始细读。
窗外,微风拂柳,蝉声阵阵,间或,有几只色彩斑斓的蝴蝶,相互追逐着,上下翩飞。翅膀上的金粉,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动人的光泽。崔昌却沉浸在圣贤书里,浑然不觉。
屋子后面,有一片池塘,池塘边上,是碧绿的杂草和青翠的灌木。
有一丛灌木,无风自动,轻轻摇摆,窸窸窣窣地响了一会儿之后,从浓密的枝柯之间,探出一个小脑袋来。原来,是一个眉清目秀,眼神灵动的小童。那小童睁大眼睛,朝左右看了看,瞪着树上的一对黄鹂鸟儿,嘻嘻一笑,露出一排如珠如贝的牙齿,又缩了回去。
那对鸟儿仿佛受了惊,啾的一声,振翅飞了出去。
不一会儿,小童从树后走了出来,伸了伸如莲藕一般嫩白的胳膊腿儿,径直来到崔昌的院子里。
大门是敞开的,他也不敲门,进得院门之后,站在院子当中,侧着耳朵,细听了一阵子,见没有什么异常的响动,便登上屋子的台阶,轻轻推开房门,走了进去。
崔昌背对着他,正在窗前读书。身子微微弓着,秀逸的文生巾,披拂在脑后。
小童蹑手蹑脚地走过去,看他那高抬腿,轻迈步的样子,好像是害怕惊碎了这一室的宁静。走到床边之后,不待主人延请,便自顾自地坐了上去。
崔昌就算再迟钝,也知道自己身边多了一个人,他心里不由自主地犯嘀咕,手里的书却仍在一页一页地读,连头都没有回一下。
小童踢腾着两只小腿儿坐了一阵子,觉得自己一个人在这儿折腾,很是无趣,索性凑了过去,伸出白白嫩嫩的小手,把崔昌放在案上的书,一页一页地卷了起来。崔昌再也沉不住气了,轻声问道:
“你是谁呀?来这里想要干什么呢?”
小童眨了眨圆溜溜的大眼睛,道:“我也喜欢读书,贸然登门,是因为仰慕您的学问啊!”
崔昌点了点头。小童一见,知道是得到了崔昌的默许,不禁眉开眼笑起来。
二人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从此以后,这小童便经常登门,向崔昌请教文义。崔昌案头的书籍,也任其取用。这小孩聪颖异常,凡是讲过的东西,一诵便记,再问起的时候,对答如流,极有条理。崔昌心里,对这小童暗暗称许,心想,假以时日,这小孩必定会成为后起之秀。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小童很是乖巧,崔昌读书的时候,他也在一旁静静地看书,从来也不出声干扰。崔昌看累了,呵欠连连之际,他才向其讨教。
这样灵透的一个小友,也给他远离尘嚣的书斋生涯,增添了许多亮色。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那小孩的慧言黠语,常能给他以不小的震动与启发。所谓的教学相长,应该就是如此吧。
几个月过去了,这一大一小,相处甚欢。小童几日不来,崔昌还觉得少点什么似的。
一天日暮,崔昌吃过晚饭,手捧瓷盏,正在喝茶。忽见那小童从外面走了进来。
他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