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白衣侦探-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激发光。经光谱分析,便可判定样品的化学成分。

激光显微光谱分析法灵敏而准确,对样品的损伤极微。现在,常用于文物分析。例如,1965年在湖北发掘到极为珍贵的越王勾践剑。为了揭开这把宝剑经2千多个春秋而不锈之谜,我国考古工作者就用激光显微光谱仪对它进行光谱分析,查明古剑不锈,是由于含有大量的铜、锡以及少量的镁、锰、钛等元素。经分析后,古剑仍完好如旧。

这一次,用激光显微光谱仪分析金属小熔珠,也获得重要结果:它的化学成分与保险箱一致!

令人不解的是,小熔珠中多了一种元素——钛。

为什么呢?公安人员进一步调查,弄清楚保险箱表面的颜料中,含有二氧化钛。也就是说,小熔珠里的钛,来自保险箱表层的颜料。

罪证确凿,青工被捕了。公安人员从他家中,搜出了赃物。

那位青工万万没想到,残留在裤脚翻边里的几颗小熔珠,竟然使他露了马脚!

借助于激光显微光谱仪,还曾侦破另一桩案件。

在某市近郊,司机违章快速行车,撞死一个行人。司机驾车逃跑了。

有人目击这一案件,把肇事汽车号码报告公安局。

司机被拘捕了。可是他百般抵赖,不肯认罪。

公安人员在死者身上,找到撞车时掉落的一星油漆。于是,用激光显微光谱仪测定油漆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与那辆肇事汽车的油漆化学成分完全一样。

在现代科学面前,在铁证面前,那位司机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最有趣的是,激光显微光谱仪使“金弥陀”显出了原形。

案件发生在国外。一位古玩店的老板,打算花高价买下一只金弥陀。

通常,人们判断黄金真伪,用的是试金石:在试金石上划一下,留下金的条痕,滴上浓硫酸。倘若不受腐蚀,便是真金;如果被腐蚀了,那就是假的。

还有一招,是测量比重。黄金的比重很大,达19。3。也就是说,1立方厘米黄金,重达19。3克。一测比重,也可以使那些冒牌货露出马脚。

那只金弥陀,看来是真的:用试金石试验,它是金子;测定比重,它也符合标准。

不过,也正因为它是真金,又是古玩,价格棘手。古玩店老板在下定决心之前,请科学家帮忙,用最新的技术,鉴定一下金弥陀的真伪。

科学家用激光显微光谱仪分析金弥陀。激光显微光谱仪的激光束极细,然而,亮度高,能够象一根极细的针,“刺”进金弥陀内部。这根“针”的直径,只有几十微米。用它进行光谱分析时,只损失十亿分之一克的黄金,连天平都称不出这么微乎其微的损耗。

科学家们的结论,使古玩店老板吃了惊:那金弥陀是假的!它的表面镀了一层黄金,而里面是黄铜,黄铜内灌了水银。

由于表面是黄金,所以使试金石失灵;

由于内部灌了水银,水银的比重达13。6,而出售者声称是22K的黄金(K,译为开。纯金为24开。此处22开,即二十四分之二十二是纯金),在不甚精密的测定中,可以“蒙混过关”。

然而,激光显微光谱仪由于激光束射入金弥陀内部,无情地揭露了它的真相。

古玩店老板不禁以手加额,庆幸自己毕竟得到了现代科学的帮助,这才免于上当受骗!

夜间侦察

深夜,当公安人员追捕一个罪犯的时候,罪犯越窗逃走了。

公安人员把灯关上,拿出照相机,对着尚有余热的被窝连连拍照。

不久,公安人员从照片上获知罪犯的身高、胖瘦、性别等特征,为追捕提供了线索。

照相机为什么能在黑暗中拍照呢?罪犯已经逃走,为什么还能拍出罪犯的大致形象来呢?

原来,公安人员用的不是普通照相机,而是红外线照相机。

红外线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光线。它又叫热线。物体的温度越高,射出来的红外线越强。红外线虽然看不见,但是人能感觉到它的存在。比如,在晚上,你倒上一杯热水,把电灯关掉。这时,整个房间里一片黑暗,你一点儿也看不见从杯子里射出来的光线。可是,当你把手靠近杯子,马上就感到暖乎乎的——这就是红外线照到你手上来了。

用普通的照相机,拍不出红外线来。普通的照相机按照可见光的强弱曝光——明亮地方的可见光强,在照片上就白一点;黑暗地方的可见光弱,在照片上就黑一点。

红外照相机却是按照红外线的强弱曝光——热的地方红外线强,在照片上就白点;冷的地方红外线弱,在照片上就黑一点。

在黑龙江某机场,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这是一个林区小机场,只停着一架进行红外摄影试验的飞机。飞机起飞后。对着机场拍了一张红外照片。底片冲出来一看,机场上仍有一架飞机的黑影。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那架飞机停在机场上,在太阳照射下,机身下的地方,温度比四周低。飞机上天之后,地面的温差一下子不可能消失。正因为这样,在红外照片上。出现一架飞机的黑影——即在刚才起飞的机身下的地方。

这么一来,你也就不难明白,当罪犯逃走之后,被窝还是温热的,温度比较高。于是,在红外照片上,出现一个人形白色虚影,用它可以估计罪犯的身高、胖瘦以至性别。

红外照相需要冲洗,不能“立竿见影”,当场看到侦察结果。现在,已经更多地使用红外摄像机,侦察人员当场就可以从荧光屏上看见显示的红外图像。

如果罪犯在椅子上坐过,在离开后一小时内,仍可用红外摄像机拍出椅子上的“坐印”。从臀部的形状、大小,可以判断罪犯的性别、胖瘦、身高。

有时,罪犯杀人后,把尸体移走。用红外摄像机可以拍出移尸前的情景,确定作案的第一现场。

有一天深夜,一个人死于郊外。公安人员迅速赶到现场,用红外摄像机拍出尸体附近有汽车停过的痕迹——汽车发动机的余热烤热了车下的土地,尽管车已离去,温差尚在。这样,侦察人员便得到重要线索,即凶手是驾车作案的。

我国武汉的华中工学院研制成功了红外热像仪。1982年11月夜,他们把红外热像仪架在实验室窗口。窗外伸手不见五指,然而,热像仪的屏幕上却清晰地出现100多米以外夜幕笼罩下的两个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可以从屏幕上看得一清二楚。

红外热像仪成了黑夜侦察中的“神眼”,可以用来作为金库、核心机密场所外围的夜间监视。有时,预先得知作案者的夜间阴谋,可在现场安装好红外热像仪,随时监视作案者的行动,甚至可以记录在录像带上,作为罪证。

我国还制成了“微光摄像机”。它又叫“微光夜视”。它借助于光增强器,可以在光线极为微弱的夜间,清楚地拍出景物图像。它同样是一只夜间”神眼”。

涂改了的字句显露原形

一张介绍信,被送到公安局。

经过技术鉴定,判明这是一张伪造的介绍信:原先,介绍信上写着介绍“沈××”同志,却变成了介绍“周××”同志。

然而,介绍信上“周××”三个字写得清清楚楚。凭肉眼看,几乎一点也看不出破绽。

公安人员是怎样识破伪造的介绍信呢?

原来,他们请另一种特殊的光线——紫外线帮助破案。

紫外线跟红外线一样,也是一种看不见的光线。它的波长为10—400毫微米。在光谱上,它位于可见光紫蓝光之外,所以叫做“紫外线”。

在紫外线照射下,拍摄荧光,使那张介绍信显露了原形:原来,犯罪分子在火车上扒窃,偷到了钱财,发现其中有张介绍信。他用褪色灵褪掉介绍信上“沈××”的名字写上他自己‘周××”的名字。他利用这张涂改的介绍信进行诈骗,被一举抓获。

用褪色灵褪去的字迹,肉眼看不出。用紫外线一照,褪掉的字迹闪射着荧光。这样,就查出了介绍信的真面目。

有矛,就有盾:自从褪色灵出现以后,犯罪分子常常用它消褪字迹,然而,公安人员用紫外线照相技术,使褪色灵原形毕露,使消褪的字迹清楚地重视。

在现场,用紫外线灯照射,还能把一些不显眼的血迹、人体分泌物,清楚地显示出来。

有的罪犯得知末日即将来临,用火烧毁罪证。就在这时,公安人员出现在他的面前。尽管罪证己被烧成漆黑一团,肉眼看不出原先的字迹。然而,用红外线照相机拍照,却清楚地把罪证上的字迹显示在照片上。

我曾亲手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本书上,倒上半瓶蓝墨水,书上的字迹全给遮住了。我用红外线灯照射书本,再用红外线摄像机拍摄。此时,荧光屏上,那书面上的文字历历在目。倒在上面的蓝墨水,仿佛忽然变成透明了似的!

几年前,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批汉代木简,由于年代久远,木简发黑,使木简上的文字无法辨认。怎么办?请来了红外线摄影机。由于木简和上面的文字对红外线的吸收率不同,调节两者的反差,考古学家在荧光屏上看到了清晰的汉代文献。差一点被湮没了的历史,在现代科学帮助下,重现了它的原有的风貌。

还有一幅宋朝的猫画,由于纸头发黄,画面已经变得模糊不清。然而,用红外照像机翻拍之后,照片上的猫,连一根根纤细的胡子都清晰可辨,古画恢复了青春。

被挖补、擦消、涂改的发票、火车票、信件、文件、日记等等,用红外照像、摄像技术,可以查明真相。这样,使许多“机关算尽”的罪犯,无可遁逃,成为现代侦查技术的猎物。科学与正义站在一起,共同惩讨邪恶。

有的铅笔笔迹,被橡皮擦去,肉眼横看竖看也无法辨认。即使在放大镜、显微镜下,看到的也只是被擦乱了的纸纤维。

求助于激光!

在激光下,那被擦去的铅笔字迹,重新显出原形!

为什么呢?因为在写字的时候,铅笔笔芯中的石墨,毕竟深深地被“写”进纸纤维。尽管表面一层被擦去,但是,在激光下,那些残存的微量石墨,会闪射亮光,显示出字迹。

一个很有趣的实验:在黑纸上用墨汁或者铅笔写字,肉眼几乎看不出字迹。用脉冲激光一照,字迹闪闪发亮,如同夜幕中醒目的霓虹灯!

激光,也成了那些涂改字据的罪犯的劲敌。它,可以把用黑墨汁涂掉的铅笔字显示出来;它,可以把用铅笔涂抹掉的圆珠笔迹显示出来;它,也可以把用圆珠笔涂抹掉的铅笔笔迹显示出来……。

那些伪造的粮票、钞票、侨汇券之类,在红外、紫外、激光技术面前,如同妖魔遇上了孙行者的“火眼金睛”。

特殊的光线,有着特殊的侦破本领……。

七、白骨吐真情

希特勒和林彪的牙齿

1976年,挪威的法医专家索格内斯查清一桩重大的历史悬案——希特勒之死,曾使世界瞩目。

在31年前即1945年4月,苏联红军逼近柏林,希特勒把德国最高统帅部转到柏林地下50英尺的避弹室里。

德军节节败退,希特勒面临着最后的覆灭。

4月28日,苏联红军已经攻下柏林波茨坦广场,那里离希特勒的总理府只有一条街了。

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避弹室里听到这样的消息:苏军将在4月30日凌晨对总理府发动总攻击。

在4月29日凌晨1点,希特勒和他的情妇爱娃·勃劳恩举行了结婚仪式。

4月30日下午3点30分,希特勒用手枪对着自己的嘴开了一枪,自杀了。爱娃·勃劳恩则服毒自杀。他们死后,希特勒党卫队中队长海因兹·林格遵照希特勒事先的吩咐,用军用毛毯包裹尸体,抬到花园里,浇上汽油烧掉了。

5月5日,苏军一位军官发现了这两具焦尸。

5月8日,苏联红军野战医院的医生们解剖了尸体。由于尸体己烧焦,面目无法辨认,未能确定是希特勒夫妇的尸体。

当时,苏联元帅朱可夫认为,这是希特勒的尸体,把此事通知了同盟国。但是,斯大林不相信此事,认为希特勒是一个老奸巨猾的家伙,什么诡计都会施展出来,只有掌握极可靠的证据,才能确认希特勒是自杀了。这样,朱可夫根据斯大林的意见,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声明,原先通知盟国的关于希特勒自杀的消息不准确。

于是希特勒之死,成为一桩历史悬案。

这桩历史悬案,怎么会在31年之后,被挪威的法医专家解决了呢?

原来,这位法医根据自己丰富的经验,开始注意到希特勒的牙齿。因为尸体虽然烧焦了,但牙齿还是完好的。

1972年,索格内斯从美国国家档案馆里查到了希特勒牙齿治疗的记录,他仔细观察了希特勒在1944年1月20日遇刺时耳部受伤拍的5张头部及下颌X光片,与1968年苏联公布的关于那具焦尸体牙齿照片相对照,完全吻合,特别是假牙的位置、形状也完全一致,从而证实那具焦尸确实就是希特勒的尸体。

同样,1971年9月13日凌晨2点30分,林彪乘坐的那架三叉戟专机在叛逃苏联途中,坠毁于蒙古温都尔汗附近的依德尔默格县境内,飞机上的9个人都粉身碎骨。

这件事,当然引起了苏联的注意。他们曾拍摄了林彪尸体的牙齿照片。由于林彪曾在苏联休养过,并在莫斯科治过牙病,装过假牙,苏方掌握林彪牙科病历。经查对,牙齿特征一致,证明确系林彪之尸体。

不过,1983年在美国出版的署名姚明乐(音译)的《毛的继承人的阴谋和谋杀》一书却以大胆的“想象”,对林彪事件作了“新”的描述,而作者称他有“可靠的消息来源”。

这位姚先生声称,1971年9月12日夜里,林彪夫妇并没有上那架坠毁于蒙古温都尔汗的“三叉戟”飞机,而是在北京郊区出席了周恩来的宴会后被击毙。那架飞机上只有林彪的儿子林立果……。

这本书的出版,使人们对中国政府所公布的林彪摔死于温都尔汗的种种文件,产生了怀疑。

在林彪事件23年后——1994年初,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上所发表的一篇关于林彪之死的调查报告,又一次引起世界的注意。作者是彼得·汉纳姆和苏珊·苏伦斯。

彼得是澳大利亚自由专栏作家。他采访了蒙古、莫斯科、纽约以及我国台湾。

彼得在莫斯科找到了著名病理学家维塔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