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女主-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利用。

怎么?放松警惕了吗?看着旧贵族因为精神放松,而塌陷下来的肩膀,朝凤轻轻地笑了笑。还真的是天真啊,匈奴自道武帝莫珪以来,一直定都兰度,尽管其间因为饥荒等原因,有人提出过迁都的动议,但都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及至莫离亲政,匈奴立国已近百年,即使自太武帝建立匈奴以来。也已近很久远了,如果要继续推进匈奴的统一大业,自然要进一步南进,将政治中心迁徙到靠近大夏文化故国的中心地,从而扩大匈奴的社会基础,在取得大夏上层拥戴的基础上,使匈奴获得文化上的合法与正统的地位,实现莫离吞并大夏的愿望。

意欲全面改革,必然将匈奴改革从一般的制度层面推进到文化层面,而文化往往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最后堡垒。这对大多数匈奴人而言。在感情上是很难自觉接受的。而兰度作为匈奴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保守势力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在兰度进行全面改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莫离对此很清醒。曾说:“迁都,乃匈奴改革政策中一大关键。”他认为只有迁都离开旧贵族,才能深入推行其一系列改革方略。

“真是难以抉择啊,有了。”莫离先是东张西望的,似乎是在思考应该怎么做。那副摇摆不定的样子,看的人心都揪起来了。突然,他一拍手“不若这样吧,既然你们是奉召天命来找我的,不若就交给天命来解决吧。来人。去请大司命过来,我们按照龟兆,来决定。”

龟兆意为占卜时龟甲受炙灼,所呈现的坼裂之纹。殷商时期,人们灼龟甲以卜吉凶。龟甲因灼而坼袭之纹理名有的叫做雨,有的叫做霁,有的叫做蒙,有的叫做驿,有的叫做克;卦象有的叫做贞,有的叫做悔,共计有七种。龟兆用前五种,占筮用后两种,根据这些推演变化,决定吉凶。

设立这种官员进行卜筮。三个人占卜,就听从两个人的说法。你若有重大的疑难,你自己要考虑,再与卿士商量,再与庶民商量,再与卜筮官员商量。你赞同,龟卜赞同,蓍筮赞同,卿士赞同,庶民赞同,这叫大同。这样,自身会康强,子孙会昌盛,很吉利。

你赞同,龟卜赞同,蓍筮赞同,而卿士反对,庶民反对,也吉利。卿士赞同,龟卜赞同,蓍筮赞同,你反对,庶民反对,也吉利。庶民赞同,龟卜赞同,蓍筮赞同,你反对,卿士反对,也吉利。你赞同,龟卜赞同,蓍筮反对,卿士反对,庶民反对,在国内行事就吉利,在国外行事就不吉利。龟卜、蓍筮都与人意相违,不做事就吉利,做事就凶险。

“陛下。”仔细想来,自己已经许久不见术葬了。朝凤往朝堂下张望了一下。术葬的打扮,好像从来就没有变过。不论春夏秋冬,总是穿着宽大的黑袍子,赤着脚,就像是感觉不到周围的变化一般。

似是注意到朝凤在看自己,术葬便也回头看了看。这些日子,自己虽是没有和朝凤有过接触,可是自己却从未敢掉以轻心过。最近的天象,变的越发剧烈,被改了命数的,远已经不只是一两个人了,甚至整个天下都被卷入其中。可是这些并不是自己在意的,自己在意的,只有她罢了。

“这一次请大司命来,是想请您,用龟甲进行占卜,以确定是否迁都。”莫离看着术葬,轻轻地笑了笑,伸手揽住朝凤“有这个本事,有能够让人信任的,只有您一个了。”

说着,莫离想身边伺候的奴才吩咐道:“这占卜,自然是要用最好的龟甲了,这最好的,我相信只有大司命才配用得上吧。你还不跟着去伺候这,没有眼力的东西。”

接过放着盒子中的龟甲,术葬点燃了事先准备好的柴火。占卜时,用火灼烤龟甲时会发出噼啪之声,这种声音往往被理解为,是神在传达旨意。刻录卜辞内容时另一个重要的依据,是与龟甲之声同时出现的龟甲裂缝,在占卜者看来它充满无穷的玄妙。这种占卜方式被称为龟甲灼卜。刻录在甲骨上的字痕,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

“这个真的有作用吗?怎么我完全看不出意义在哪里。”朝凤皱皱眉,若是靠块龟甲,就是知道得失,那么还打什么仗?商王几乎每事必卜,故甲骨文内容涉及商代社会的各个领域。甚至有用人殉葬,及杀人祭祀。一次杀殉动辄千百人,可惜,最后还是亡了国。

听见朝凤这样问,莫离只是笑了笑:“有没有作用不打紧,可是这意义却是巨大的。毕竟得出的结论,可是天命啊。”

“真的是天命吗,只怕是天子之命吧。”朝凤回过头靠着莫离的耳边,轻轻地笑了笑,挪揄道。听了这话,莫离并没有解释,只是淡淡的笑了笑。

除了对付旧贵族,莫离迁都,还与其统一全国的战略关系密切。自太武帝莫焘以来,匈奴在军事上,已逐渐形成了,对西北周边地区的优势地位,并把军事攻击的矛头,直接指向了整个西北。

到了现在,匈奴的版图,已扩张到淮河一线,即便是大夏,在军事上也处于守势。不得不承认,莫离本身改革修养极高,无论是出于正统的观念,还是天下共主的愿望,他都急于迁都。

根据身边的探子汇报,莫离曾对出使南齐的卢昶说:‘卿便至彼,勿存彼我。密迩江扬,不当早晚,会是朕物。‘他对李冲说‘方俗经营宇宙,一同区域‘,‘取南之计决矣,朕行之谋必矣‘。又谓北海王元详说:‘江吴窃命,于今十纪,朕必欲荡涤南海。‘当有人以为统一时机尚未成熟,主张不要轻举妄动,莫离很不以为然,说‘奋臂一呼,或成霸业‘,‘将希混一,岂好轻动‘!

正因如此,莫离先后三次亲率大军南伐。莫离既‘取南之计决‘,便必须将都城南迁,以便坐镇指挥,否则在兰度遥控,无法具体实施其统一战略。对莫离的这一心态,宋人叶适已有清楚的领会,他在《习学记言序目》卷三四中指出:‘不止慕古人居中土,盖欲身在近地,经营江左耳,其与卢昶语可见。

“出来了,是一元。”就在朝凤还在发呆的时候,术葬的却突然出声。虽只是短短的一句话,可是听的人脸色却各有不同。

‘一元‘的意义,‘一‘就是万物的开始,‘元‘就是辞语中所说的‘大‘。说‘一‘是‘元‘,显示了大的开始,并且想正其根本。《春秋》深深地探究它的本源,原来却要从尊贵的人开始。所以做君主的,先正心才能正朝廷,正朝廷才能正百官,正百官才能正万民,正万民才能正四方。四方正了,远近就没有敢不趋向于正的,而且没有邪气掺杂在裹面。所以阴阳调和而风雨及时,万物和谐而人民长育,五谷丰收而草木茂盛,天地间都受到恩泽,并呈现出非常丰富美好的景象,四海之内,听到君主的盛德,都来称臣,一切幸福的东西,可以得到的祥瑞,无不毕至,这就是王道完成了。

“天对生物是分别给予的,给予利齿的就不再给角,给予翅膀的就校街唤牛簿褪墙邮芰舜蟮模筒荒茉偃⌒〉摹9攀焙蛄烊≠郝坏模筒豢刻辶投闯苑梗膊荒比」ど讨庖彩墙邮芰舜蟮模荒茉偃⌒〉模吞煲馐窍嗤摹<偃缫丫玫搅舜蟮模秩ト⌒〉模旎共荒苣茄瑁慰鍪侨四兀俊狈畔率种械墓昙祝踉峥戳丝茨搿耙茫纫帷!�

第二百零九章 神谕

神谕其实是一件微妙的事情,且不说这话到底是不是神说的,就是那晦涩难懂的语言,也很难让人明白。

“往上赞美唐尧、虞舜,往下悲悼夏桀、商纣。看到这些渐渐灭亡,和渐渐昌盛的道理,我要虚心改正错误。”看着旧贵族发白的脸色,莫离缓缓地摇了摇头“这一次迁都,就当做一次破旧立新的机会吧,让一切有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燃烧过的龟甲,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焦糊味,并不难闻,可是却像是抽走了旧贵族所有的力气一般。龟甲上的裂痕很是斑驳,就像是谁家的孩子,淘气的涂鸦了几笔一般。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就这样被决定了,还真是轻率。

“陛。。。。。陛下。”拜伦张了张嘴,很简单的一个动作,可是他却是像费尽了所有力气一般。此时的他,再也没有朝凤第一次见到时,那么气焰嚣张了。就连一直笔直挺起的胸膛,都矮了下来,像是被人抽走了主心骨了。

“怎么?爱卿还有什么要说的吗?那就尽管说吧。”莫离看着拜伦笑了笑,却又在拜伦想要开口的时候,突然话锋一转,击碎了旧贵族们的所以希望“不过神谕,是无法改变的。爱卿若是空闲,就多去做些有用的事情吧。要不然只怕到时候,你想说话了,却也没有资格,站在朝堂上说了。”

一时间,所有的东西,都像是被定格了一般。而拜伦就这么望着莫离,半张着嘴,想要说话,却是什么声音都发不出来。其实不止是他,所有的旧贵族,也都是一脸不可置信的样子。

作为老臣,贵族的他们。只怕从来没有被这样对待过。所有人对他们,都是客客气气的。甚至是历代的帝王,都无法斥责他们。

“既然无事了,那诸位就先回去吧。”莫离笑笑,看着拜伦吩咐道。就在他说完后,有突然像是想起什么一般,再度开口道“对了,最近若是能休息。各位爱卿就好好休息一番吧。毕竟阖第的道路不平稳,若是各位再这么群聚着,像宫中赶。只怕对身体不好。退朝。”

君权与臣权。是皇权体制中。最惹人注目的一对,恒常存在的矛盾。一方面,以天下之大,即使皇帝再怎么英明伟大。明摆着,也应付不了一大摊子的军政大事,所以他肯定要分权,指派一部分能干的大臣,并形成以他们为整个官僚机构的首脑。

另一方面,自古以来又只讲君权,不讲其他权利,从理论上说天下都是皇帝一个人的,其他的任何人。包括丞相的权利,都是得不到任何保障的。见了皇帝,从形式上都要矮三分,要跪地,要口称‘奴才‘然后才能说事儿。

“恭送陛下晚安。”公公的声音很是尖锐。尤其是在意外死寂的现在,就显得更加的突兀了,不过此时,可没有人会去在意这些。

旧贵族是介于地方长官与独立君主之间的统治者。他们可能是已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但在名义上仍未宣布独立的地方长官,或者由某强国册立统治某地区的半独立君主。藩王一般都有独特的名衔,这些名衔并非一般的地方长官职衔,而是比地方长官职衔较为尊贵的封号。久而久之,这些名衔会演变为真正的君主称号。

匈奴建立朝代之初;君臣相处极好;都是从打天下一路拼杀过来;由能者为君;比君稍次者为臣。但是君臣的关系,却是相好;没有多大矛盾;没有一个帝王在朝代初,就想用暴政来治理天下;也没有一个臣,在朝代之初,就想用造反来推翻新政。

在朝中期;君王的权利日渐增大;国力也日渐富强;王相传世代;都以权为重;民为辅。能力强的君王,不愿意有比他更有能力的人,威胁到他;所以在选拔朝臣的时候,自然有点力不从心。

然而,到了一个朝代的末期;一代又一代的君王,过惯了安定舒适;权利争天的生活;就逐渐变得昏庸;对于国家大事;都感不到太大关心。最后,依赖大臣;就成了人们常说的‘君弱臣强’。当到了这一程度后;一个国家的权利之争;就越发厉害,所以自古以来;所有朝代在这样的循环下生成、灭亡;朝初能臣不得善终;朝中能臣不得善志;朝末;能臣不得善声。

“怎么,凤儿在想些什么?”见到莫离一直沉默不语,莫离便凑到她的面前,笑道“莫非凤儿是担心阖第寒苦,冻坏了你?你且放宽心,就是天下人都没有饭吃,我也不会让你饿着的。”

见到莫离这轻浮的样子,朝凤勾了勾嘴角:“兰度处于塞外,生活物资,主要依靠周边地区的供应,耗费很大。因此,遇到灾情严重的情况,兰度人口便往河东等地‘就食‘。我听闻曾经元帝,便因此有迁都的打算。相反,迁都阖第,交通便利。”

的确,自己就是看中了阖第的漕运优势,若是可以打通黄河,与淮河之间的运河系统,从洛入河,从河入汴,从汴入清,以至于淮,便可以大大便捷运输军队,及物资。

“此乃军国之大计。”莫离笑笑又说:“我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阖第,欲通运四方,而黄河急浚,人皆难涉。我因有此行,必须乘流,所以开百姓之心。”

阖第虽不是历史上著名的古都,但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等具有‘正统‘地位的王朝,都于此有过大事件。出乎意料的,莫离是个极其注重身份的人。常以西北正统自期,并以此号召天下,着力统一全国,阖第所具有的政治、文化地位,以及定都于此将带来的浓郁、热烈的改革氛围。

“我听《诗经》上说:做的好事积累多了,自然名声显达,德行彰着,自身也受人尊重,造就是渐渐昌盛的道理。积善在自己身上,就好像人曰渐长大而自己不觉察;积恶在自己身上,好像灯火消耗油一样,人也不容易看出来。这文王啊,小心翼翼。所以尧战战兢兢地,每天实行他的治国之道,舜小心恐惧地每天尽他的孝道。”抬起手伸了个懒腰,朝凤看着莫离笑笑“看来,当国君也不容易啊。”

其实,在先秦以前,君臣共同治理国家,君权十分有限。西周末年共和行政,人臣摄代其君,国人并没有表示出‘天崩地坼’的忧虑之情。无君而不乱,是当时臣权重而君权轻的结果。只要官僚系统运转正常,即使没有权力中心,国事也不会受到太多影响。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甚至是大夏,都有很多贤君名相的追忆。相传尧舜禹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挑选合适,而能干的辅政大臣。尧为了考察舜是否如人们所说的那样贤德,费尽周折,舜则经过努力,通过层层考验由平民成为尧晚期的权力中枢,最后成为圣王。

禹也经历了类似的经过,由辅政大臣成为圣王。‘古人居丧,一切不事事,古嗣君亦然也。君而可以三年不事事,可见是时君位所系,未若后世之重。君位而可以他人摄代三年,可见是时君臣相去之不甚远矣。‘

商代的开国宰相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