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得轻浮也违章-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谆谆教导,为何总不把情爱之虚幻揭示给大家看?由色悟空是我所看重的。我有意见也是因为你把情渲染得太真太深,让看文的人都想去追求一份真爱。你为什么不把真爱是空的事实揭示出来,如阿难剜眼,血淋淋,让痴男怨女看个清楚!

当然,家庭责任是要负的,我反对处处留情,更反对一往情深,无所住而生其心,做好入世的工夫,要有随时出世的心肠’子丧妻鼓盆而歌,我是欣赏的,不是心硬,而是明白‖个金刚心断爱欲都做不到,不要谈济世救人的慈悲。

我这个人是比较各色¨佛是结婚后的事,俗缘深重,有老人有孩子有爱人,要让他们欢喜。我现在才努力又努力,让他们每个都高兴。但我心里明白,若恋爱前学了佛,一切都不会发生,也是自己业力太重。不能像弘一大师抛下妻子儿女之念,心中吃思,若得因缘了结,余生定要从沙弥做起,作如法的佛门弟子。

荼蘼,八万四千法门,都很殊胜,我是浅薄的人,可能不能理解你,你莫见怪。

我自心认为,情爱美好的另一面是惨烈的真相,比如孙儿娶祖母,六亲锅内煮。无常和骷髅才是爱人的真相。

爱恋纠缠早晚化为尘土。

远离爱欲,脱离轮回。

最后一次发表意见。以后我仍会关注,但要止语,因为话出口成妄,语言永远不能表达我真实内心。原谅我,荼蘼和lily,我还会每天看书,但我不会再了。

***********************************************************************************

感谢师兄的留言,有惑即是精进!

真法无人能说,如来亦不能说。覀呡弇甠《金刚经》云:谁说如来曾说法,是为谤法谤佛。

可我们是众生啊,不是佛∏众生就逃不过一个“妄”字。佛法说不得,人法说的☆的山水师兄止言。一个“妄”字就把人吓住了?

若离于爱着,无忧亦无怖——山水师兄怕什么?

怕人“非”你?

你我不正是在相互“非”么?

法一出口,说者轻慢,听者更轻慢,人性之诟病。此非“诟病”,强名“诟病”,轻慢就轻慢,善说法之材必是“慢族”,“贪族”无法说。一个人连自己都搞不定,能去发心救度别人吗?所以师父们会教人在观想时,升起“佛慢”。

“慢”着无相,无善无恶,以坚固的菩提心为前提,慢就转为善用,转为道用了。

师兄莫困惑,梦中说梦皆妄言。

本无空与色,本无净与染。你我佛心无分别,修行的层次不同。

宗喀巴大师说:一切教乘并行不悖,一切佛言均属教诲。法乃济世良方,得什么病开什么方。此文为象姻缘者而作,此法为象姻缘者说¨处求,千处应,观世音菩萨不与人美好的姻缘么?

咱吃了葡萄,知道酸,可人家要吃了才知道。为没结婚,没恋爱过的小姑娘说出离法?不和机缘吧。

师兄安心,我为师兄解惑。

师兄原属人中狮子,因缘之下,遭遇情感波折,彻底失望了,于是勘破:世间男女之情皆是梦幻泡影。遂升起出离心,成就阿罗汉。

然而,师兄之心“有所住”了,住在了阿罗汉的出离心里。放下了世间情爱,又拿起了出离心。

师兄所悟,色即是空。所有世间一切皆是梦,皆是妄,皆是假相。男女情爱,自然也如梦幻泡影。

我所言法,空即是色,空若有形,空便是色ˇ兄竭力将男女之情退避心门之外,心里装着有形之空,不是真空啊!

用世俗的话说,师兄是人世间最最执着情爱之人。因太执着,象情爱清净污染,非清净无染不可以名之为“真情真爱”。那份失望实在装在师兄心里,一刻不曾放下,荼蘼深深体味,师兄心中苦啊!

勘破,放下,自在——

修行总会有这样的过程的,荼蘼一路走来,深解师兄所惑。

遇到挫折后,我们勘破、出离了。可出离之后,我们发现原来无济于事,当初的伤口不能因此而减少,于是放下阿罗汉的成就,向外照彻,发菩提心入了大乘。

可在大乘的文思修行中,我们发现,要度人要行菩萨行,要入世啊。不在世间如何度世呢?于是,我们回到了世间,以不二之心,与世间的一切烦恼打交道,游戏三昧。

正所谓:初见山时,见山是山。此时,人在凡俗。再见山时,见山不是山,此阿罗汉之心地。又见山,见山还是山,阿罗汉又回到了世间,通过了清修,我们看穿了这个世界,色空无二,于是人得了自在。

荼蘼再文中揭示了这个过程:

《好人》里颜如玉升起了出离心(未必要出家,心出离是为真出离),但在《轻浮》里她安住于“出离心”了,所以有了眼下的诸多烦恼。她得入世啊,入世度众生啊,或者说,得找菩萨去度自己啊。于是,她要珍惜缘分,跟自己的烦恼如实的打交道啊。。。。。

卓芙蓉亦是如此。众生皆有佛性,未必要读多少经,她比颜如玉有悟性啊,走得更快。因为那个欧阳堇,她失望了,招老男人,攀附金钱权势,无明胡闹,但是那次意外之后,进了缘堂之后,她开始文思修行,渐渐的,心性变得稳定了。于是,有了新的爱情,一个大乘的付出式的,不求结果的爱情。

珍惜两人的缘分,真心付出(布施心),心已无我,分与合一切随缘,结果已经不再重要了。到了这个觉悟,这已不是人间情爱了,这是“慈悲”啊,慈悲是真爱啊!

她比颜如玉的精进之处在于,她了知,她能容!她知人身有暇,便能容人身有暇,她知爱情有暇,便能容爱情有暇。我们爱上的不过是个“人”啊,怎么可能没毛病呢?容了他,度了他,于是度了自己。

她比颜如玉勇猛,她敢于入世,面对真实的世界,真实的有情众生,真实的自己≌如玉还在纸上谈兵,她不敢面对自身的暇,无力面对爱人的暇∏暇非暇,是名为暇,是我们心中的分别念所化。悲心即平等,平等的对待美好与黑暗,接受黑暗与瑕疵的存在,是为善道。

师兄所谓“妄言”,必有“真言”相对,是名“妄言”。然而,人世间一切是空,本无“真言”,师兄为了回避“妄言”,从此就不说话了?

师兄在上次留言事时,提起“达摩祖师”与二祖。必然了知这个故事:

慧可说,自不心安,要祖师帮他安心。

祖师说,将心来,吾与汝安。

慧可寻心而不得。

祖师说,吾与汝安心竟。

个人俗一层的理解,找点事儿,比如找找心,当时的不安就过去了。

胜义来理解:心是空性的,安是空性的。看到的都是空性,都是和合的假名,还有什么可不安的?

僧璨之见慧可,可曰:“将罪来与汝忏”!

罪是空性的,忏是空性的,都是空性的,还有什么可忏的?

道信之见僧璨,璨曰:“谁缚汝”。谁是空性的,绳子是空性的,人怎么会不自在呢?

佛命须菩提“为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菩提说:菩萨不可得,般若不可得,我怎么能为菩萨说般若?

佛因而印成之曰:如是!如是!若知菩萨不可得,般若不可得,即是为菩萨说般若了。

修行到了见山是又山,见水又是水,就是为菩萨说般若,梦中说梦两重虚啊!

如实面对世间烦恼——正是颜如玉俩儿子说的那段法,“色即是色,空即是空,色无定色,色即是空。。。。。。”

师兄若是妄,荼蘼更乃大妄言,

师兄不要躲起来,要继续留言啊!!!

复次,须菩提!

若善男子 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哉,善哉,我等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是在互消业障啊!

顶礼本师释迦摩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士,顶礼传承大恩上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为度一切众生,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长得轻浮也违章 附:宗萨仁波切 净观 从出离心中出离

我们来简短的讨论一下,“金刚乘”的各种附属物,或属于“金刚乘”的一些东西。在我们讨论这些附属物之前;如果能了解一下“金刚乘”的基本理论,那对于我们以下的讨论,将会非常有益。

“金刚乘”在许多世纪以来,都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传统。“金刚乘”之所以这么具有争议性,是因为要了解“金刚乘”的理论非常非常困难。困难之处并非在于“金刚乘”的理论广博深奥,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太简单了。反而使得别人难于置信和了解。

因此,“金刚乘”的许多方便法门,对许多不同的社会而言,难于接受,尤其接近或趋近佛法。

举例来说:印度的社会,受到古老《吠陀经》非愁的影响。《吠陀经》相信种姓制度。因此相信种姓制度的人,自然相信所谓的清净或污秽。在印度的社会里,当然有很多他们的道德律是受到印度教或佛教的影响。所以有很多事是不能公开讨论或公开给别人看的。因此,在这样的社会里,如果你公然展示了一座佛父拥抱着佛母的雕像,那么对别人的确是会有一些震撼。

当然,我不敢说对中国的社会了解多少。但是从我这很有限的观察里面,看到中国的社会仍然有里许多非常必的一面。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面,通常我们说比较神圣的行为,一定不能扯上比较粗暴的那一面。对于具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或社会,佛陀当然也给了一些能满足他们这种“心理状态需要”的教授。

譬如说佛也讲了“小乘”的法,或“大乘”的法,像刚才所说的所谓“神圣的”这种法‖时这“神圣的”概念,也是我们这个世界一般人所具有的概念♀也就是化身佛(即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显现一个出家众的样子。剃了头,赤着脚,拿着一个行乞用的钵。

也许大家都能够了解,如果化身佛带着佛母,露出獠牙,赤身罗体,有着一万六千只手♀样的“佛”对多半的众生来说,可能不太合适,同时这种事情,你也可以从佛的十二种事业里了解到它。

佛一生中十二种事业的故事,也是我们实际上需要了解的。但身为一个佛教徒,通常我们都忽视了佛一生的故事。或许我们觉得这很简单,也并不太重要。如果你喜欢读这一类的书,那么有一本由梵文翻译成英文的书¢名叫作《布达&amp#8226;恰哩塔》(佛所行赞)△者名叫“阿虚哇&amp#8226;钩夏”(马鸣菩萨),是印度古代一个最伟大的诗人。他原本是一个印度教徒,曾经和那烂陀寺的许多佛教学者辩论,这些佛教的学者们都输了。后来有一位名为法称的佛教大师跟他辩论。当时约定,辩输的人要拜对方为师。结果这个印度教的大师输了。但是由于他的慢心,他拒绝成为法称大师的弟子∧里想;不如跳到恒河里淹死算了。

但,不幸的是,事情并未如这位印度教大师“阿虚哇”的愿。法称大师命令众弟子们把他逮住,关在那烂陀寺的图书馆里。把门关上、镇住、钉牢、整整关了七天。(历史上是这样的)七天之后,他垂头丧气的出来,作了法称大师弟子〉际上这位“阿虚哇”,是佛曾预言的少数几位佛教学者之一。很多人说,他可能是第一个写下佛本生故事的人。

佛故事的真正意义——出离

在佛的故事里,你一定也看到。当佛在“忉利天”的时候,他观察这个世界上,他所要选择投生的家族。在众多的选择中选了第二个种姓,那就是武士。佛选择武士作为自己出生时的种姓。就好像未来的弥勒佛,选择婆罗门,作为出生时的种姓是一样的。

这个故事并不是说,佛选择投生的家族或种姓,是一件多么大的事情。所以说释迦牟尼佛选择作净饭王的儿子,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不管怎样,他最后还是从王宫里离开了。把他所有的六千或六万个妃嫔,都留在王宫里♀个故事只是要告诉我们,佛所示现的这一切,不管是剃了他的头,或从王宫里出离,主要的目的,都是在于教化众生。

你可以说;当时王子悉达多,他主要显示的是“出离心是多么重要”。因为;当时若佛陀投生在一个乞丐的家里,那么:一个乞丐丢掉他的破草席走到深山里,也不会有什么人去恳求他回来。

王子悉达多,他当时住的是三个季节里的三个不同宫殿。然后有五头大象作为随时的坐骑。而又有五百头大象准备随时替换这五头象。马、皇后、将军、大臣,所有无数的珍宝与荣耀♀一类的全部东西。

就是说,虽然在这种状况下,王子悉达多仍然是从王宫里出来。我所要表示或强调的是这一点。所以我们要了解,从王宫里逃出来,或六年的苦行,或者在菩提树下得到最究竟的觉悟,都是有它所象征的意义。佛陀之所以要这样的示现“出离心”∏因为“出离心”对一般人是非常重要的。以一般人而言;要舍弃六千个妃嫔或六万个妃嫔是非常困难的。有的人会说,我就一个老婆也丢不掉。

【但是佛有一些弟子,非常非常聪明,心智极为锐利。他们了解,离开一个老婆和离开六千个老婆;并无不同。对于这一类的弟子,佛就教导他们,“从出离中出离”。因为所谓的“出离心”本身,也会变成另外一种执着。所以,你可以说,为了要表示或培养这种【从出离中出离】的心。为了要表示这个,所以“密宗”有许多非常复杂的坛城中的宫城、佛母、供养天女、各种空行勇父。它的理由是这样。 】

我们要了解,“金刚乘”的教授是“果乘”的教授;“结果”的教授,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举例来说,你有一个非崇固的朋友,你想让他看你家里一个非常贵重的东西♀东西你没办法拿到外面去。如果你跟他讲,嘿!我家里藏了十六公斤钻石!请你来看看。他可能根本不相信这个,连到你家去都懒得去。不管你怎么讲都没有用。

也许对这么一个人来说,你告诉他,我家放了十六公斤钻石,请你来看。倒不如跟他说,我烧了顿好菜,晚上请你来喝两杯。于是当你那顽固朋友来了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