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的荣耀-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指挥司。掌一省军事各地守备团、民兵均由其管辖训练。”
    众人听得明白。刘浩然地举措就搞分权各省分设三司。分别持掌政、法、军三权相制衡。避免其中一个权柄过重来是费了一番苦心。
    “大家有什么意见吗?”
    “丞相。”按察总使秦从龙开口了。“各省设三司。而各部也设有各司。如此一来岂不是地方轻而中枢重?”
    刘浩然愣了一下。这一点他没有想到。各省布政使是一省之长。按照他地想法应该只比各部尚书低半级。重要地省却是与各部尚书平级。但是搞了一个三司。听上去却与各部下属地各司平级。岂不是显得等级差不多。到时各省布政使见了各部尚书都觉得矮人一等。长此以往。会而使得中枢权柄太重。地方权柄太轻。届时地方官员处处被压一头。都不敢放手做事了。
    “秦先生有何建议?”刘浩然虚心请教道。这次会议只是讨论。还不是决定。
    “丞相,前宋在各路设四监司,帅、漕、宪、仓,与丞相的三司异曲同义。只是四监司以下各州府有多高官,于是路与州府长官的关系就以品秩高低来决定,这样的地方机构,自然会出现许多紊乱的现象。因此只可借鉴不可取。”秦从龙徐徐言道。
    “而前唐在地方设有节度使和观察使,权柄又太重,而府、州、县诸官又关系复杂,也不可取。因此属下认为,可吸取前唐宋的经验,在各省设一文职,以为一省之长,设一军职,以为一省总兵,而按察司持掌司法裁决,公律法之平正,权柄太重,所以不可为一职,可设多职,合议定案。”
    秦从龙的建议是抬高各省军政长官的地位和权柄,但是他又将自己执掌的按察司摘了出来。按察司持掌司法,裁决下来的结果连各部各省都必须照行,不得违逆,当然权柄甚重,所以他才提出设按察使多人,以求制衡。
    听完秦从龙的建议,刘浩然开始思量起来,他在脑海把自己所知道的明清和民国等近代、现代的地方官制一一对比一下,寻找合适的设置。总督和巡抚不行,这两个官职原本是属于中枢特派监督地方的官职,权柄太重,与自己的初衷相左,不可取。想了想,刘浩然觉得自己的各省分三司的思路没有错,只是拘于
    ,让各省的一省之长觉得有点委屈。而秦从龙绕来;是说的这个意思,其实对自己分三司的本质却是一点反对意见都没有,只是建议换个官职名号而已。
    想到这里,刘浩然笑着开口道:“三司就三司,与各部诸司相似也无所谓,我家是丞相府,难道与诸府平级不成。”
    听到这句玩笑话,众人不由笑了,司与司都是虚名而已,只要品秩上去一切都好说。
    “为了让各省布政使安心,我建议各省县令、县丞等正副职由布政司合议定夺,吏部报备就好了,如何?”
    听到这里,大家议论了一番,对于如此增强布政使的权力没有什么意见道,原本一省之长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中间还要管刑狱,现在被连剥了两项重权,不给点甜点不行。
    “那好,三司就这定了。
    布政司设布政使一名为省之长,参政四到五名,为布政使副职,凡诸省重大决策、人事任命均用布政使、参政合议决定。”
    “丞相,这合议定又是怎么一回事?与按察司合议裁决有何不同?”刘基突然开口问道。
    “这合议决定就是由于省重大决定是布政司做出,但是布政使一人不能代表整个布政司,不是还有参政吗,所以必须开会合议,多数人同意方可以布政司名义下达和上报。”
    要也有穿越人士在场,肯定会说刘浩然不是想搞什么常委会吧。还真别说,这布政司合议还真有点常委会决议的味道,要知道GC玩民主与集中可是高手。但是在场众人听来却觉得刘浩然又在玩权衡。你布政使不是一省之长吗,我就给你来个布政司合议要想专权,除非你把其余的参政都拉拢好了可有难度啊,人家也想当布政使呀。而且这也符合刘浩然常常讲得权利与义务,权责相连的思想。一旦布政司出问题犯错误了,布政使第一个跑不掉,你几个参政也不要想推卸责任,因为这决策是经过合议以布政司的名义施行的要想背后弄手脚也得掂量一下。
    朱升、陶安等刘然亲近之人却在心里暗暗敬佩,想不到丞相玩政治权衡的手段是越来越高明了以前君主猜忌臣下专权是常有的事,而当臣子的也对这一点畏忌如虎生怕一不小心踩了地雷,现在好了决策由合议而出,不怕别人说我专权,执行起来底气也足多了。
    “丞相,那各府县是不是也循此例行?”章溢开口道。
    “是的,这项政策从省到县循行,各府除知府外,另设副职同知四到五人,各县除知县外,设副职县丞四到五人,各分管一摊。”刘浩然当即答道。
    众人没有多话,只是在下面低声议论了一番,然后继续听刘浩然往下说。
    “指挥司设都指挥使一人,副指挥使两人,指挥佥事一人,这是地方军事机构,而且调兵权又在枢密院,用不着搞什么合议了。”
    众人纷纷点头,这里都是文官,当然也担心武官擅权。现在刘浩然给指挥司定义非常明确,只是日常管理和训练地方守备和民兵部队,调兵权还在中枢,而且粮草供给还要中枢统筹,地方安排,不怕他翻了天。再说了精锐的常备军…定远军不是还握在刘浩然的手里吗?
    “按察司正如秦先生所言,权柄甚重,不好一人擅专。但是这是断案,有律法和证据为准绳,按察使只需依据做出判决而已,而且我已经和秦先生商议过,对按察司审案过程准备做出更改,所以这按察司可设按察使数人,各自分审一类便好,一般案件不必搞合议。”
    刘浩然的话刚落音,陶安开口道:“丞相,那都察院在各省的设置如何安排?”
    都察院原本是监察、弹劾及建议机关,但是在刘浩然和陶安的默契配合下,都察院慢慢地变成了专职“起诉”单位,它下属的都察御史分巡各,发现地方官员有什么不法行为或者执法不当,他也懒得写本子弹劾你,直接到按察司告你。而且这些都察御史都是直接属于都察院,与地方官员根本没有利益关系,告起状来那就一个狠啊,因为人家也要博个刚正不阿的名声不是。刘浩然发现这个现象,于是便开始想把都察院向后世的检察院引导。
    “我们的都察院都御史大人也忍不住了。”刘浩然笑着说道。众人一下子哄笑起来,大家都知道陶安和刘浩然的关系,当然也知道这是一句玩笑话。
    “这样吧,都察院随按察司走,各级按察司配几名都察御史,单独署事,这官署衙门嘛,就按驻地叫都察御史官署吧。”
    听到这个官署名字,大家都听出味道来了,刘浩然这是在极力保证都察御史的**性。陶安上任以后,招揽了一批“愤青”文人当都察御史,这些人个个都是“热血青年”,看不得任何肮脏的事情且这些人又在江宁大学培训过,个个熟悉律法,抓起辫子来让你苦不堪言,江南各地官吏都叫他们为“恶鹰”。
    陶安一听觉
    意,于是也不再有多话了。
    “另外就是各省布政司下设办事职能机构,分管事务,我们就暂时不议了到中枢部门完结后再照行就是了,不过这个机构我看就不要叫司了,改称厅吧。”
    看到大家没有异议,刘浩然继续说道:“大家就议一议各省布政使、参政、指挥使的任命人选吧。”
    “丞相,这万万不可。此等大事当由丞相乾坤独断。”宋站起来反对道。众人纷纷附议。大家都知道这个议项是今日会议最重要的,但是谁不敢提出来,宋这么一说,大家怎么不赶紧附和。
    “正因为此事重大,我不能不慎重,古语有云者千虑必有一疏,大家还是议一议吧。”
    沉寂了一会,刚一直没有开腔的李善长咳嗽一声说道:“那我就先来抛砖引玉吧。太平知府范常在任上勤勉肃正,兴工场商贸,而今太平已是我江南工业重地绩昭著,可为安徽布政使;平江知府杨元,练达政体,思虑周密,处政平和,现平江棉厂广布贸通达,可为江苏布政使;州知府郭景祥折冲御侮之才,和两城久废祥治城郭楼橹,广屯田赋役,威望肃然,现和遂为江南重镇,其才可为江西布政使;饶州知府孙炎,原所治的处州、饶州新复未久,地方窘破,百姓困顿,孙大人上任以来勤政操劳,而今两地已百业待兴,政通人和,可为湖北布政使。信州知府章溢,治政有道,安民有方,可为湖南布政使。”
    一口气说到这里,李善长:于停了下,端起杯子喝了口茶水。这时宋急忙开口道:“杭州知府潘坚庭署理杭州数年,政绩卓著,可为浙江省布政使。”
    容不得他不呀,李善长一口气推荐了五个布政使,可总共才六个布政使,而且他推荐的人,范常、杨元是州人,是最先跟随刘浩然的一批文人之一,早就被算在淮西集团;郭景祥干脆就是淮西濠州人;孙炎算不上是淮西集团的,却是刘浩然的死忠,虽然交游广泛,与众多理学文人名士交好,可是人家并不支持理学的政治理念,一切以刘浩然为准绳;章溢虽然是浙东理学派出身,理学派还能接受,但是此人相对务实,专于政务,对于传播程朱理学倒不是很热心。如果刘浩然真的同意了这个任命方案,那理学派原本争取两到三省主政官的计划岂不落空。唉,谁叫他们都是读书斯文人,刚才太矜持了。
    但是宋还算有急智,住机会推荐出来的潘坚庭却是非常合适,首先他颇得刘浩然的器重,要不然也不会当杭州知府数年,而且他是当涂人,与陶安、李习等人关系密切,他们不会反对,最重要的是潘庭坚虽然长于政务,但是也非常热衷于理学传播,是程朱理学寄以重望之人。
    “百和潜溪先生都提出人选来了,大家还有什么其他人选建议吗?”
    大家都在那里寂着,李善长是刘浩然最信任的文官,又是庞大的淮西集团领头人,而且他推荐的人又经过深思熟虑,才干、人选都挑不出任何毛病来,大家也一时不好出言挑刺,免得得罪人。
    “那好,我来提一个建议,潘坚庭和;遇换一下,陈遇出任浙江布政使,潘坚庭出任应天府知府。”刘浩然说道,刚才陈遇没有被提出来,那是因为应天府升级,他理所当然地也跟着升一级,而且应天府做为唯一的直隶府,管辖地又是江宁都城,位置比一般的布政使还要显赫。大家都清楚,刘浩然这么一换,其实是不想让理学派大将持掌理学老巢浙江省,而陈遇虽然也出身理学派,但是他更务实,更跟得上刘浩然的思路。而潘坚庭去了江宁想大力发展理学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毕竟这里是天子脚下,光是一个江宁大学就能让你绕着走。宋、胡从宪等人在心里暗暗后悔,下手晚了一步啊,要是能抓住江苏和江西省就好了。
    接着是各省参政人选,这次大家就踊跃多了,各自提出了人选,最后经过讨论,由刘浩然定下宋思颜、王、毛、阮弘道、汪河、汪睿、孔克仁、刘、胡惟庸等为各省参政。
    至于各省指挥使,则完全是刘浩然和冯国用商议以后定下来的,旁人也不愿插话发言。各省指挥使没有从定远军现役将领中选定,而是直接从各守备中选拔,这些人原本都是定远军统领以上的将领,也都是因伤退役的。
    而至于按察司和都察御史人选,众人也提不出多少意见来,因为这两职要求很高的律法水平,大家熟悉的人中没有多少这类人,尤其是理学派几乎没有。所以就由刘浩然与秦从龙、陶安去商议定夺。
    最后,刘浩然与众人商议,准备在各省开设大学,以各省名为学校名,直属中枢管辖,东南大学直接改为浙江大学。
    会议开到下午,总算完结。
第一百一十章 中枢(一)
    凤六年十二月初二,鹅毛大学笼罩着整个江宁城,:裹上了一层银妆。尽管天气严寒,但是江宁城却洋溢着一股过年的喜庆。在刘丞相的治理下,江南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过了,现在陈友谅也打败了,江南统一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百姓是越地高兴,准备又过一个热闹欢庆年。
    在街道两边,心急的商铺和人家已经把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红色的烛光映耀着白色的雪,范溢着一种夺目的流光。
    一辆四轮马车在大街上缓缓地行驶着,这里是西城官户住区,因此行人比较少,偶尔跑过几个小孩,在不停地追打着,出一声声欢笑声。
    冯国用坐在马车上,双手拢在袖子里,他一身素色棉袍,显得十分朴素,丝毫看不出他就是江南重臣,枢密院同知。他闭目端坐着,不知在想些什么。
    “大人,左丞相府到了。”护卫在外面禀报道。
    “拿我的帖子给子。”冯国用淡淡地说了一句,然后挑开门帘,走下了下来。一出四面避风的马车,冯国用觉得一股寒风扑来,他忍不住在地上顿了几脚。
    等了有两刻钟,仍然不见门有什么动静,旁边的侍卫有些不耐烦,不由埋怨道:“李大人的架子也太大了,大人你就算去丞相府也是说进就进。”
    “休得胡说。”冯用呵斥了一句“不是李大人架子大,而是他位高权重,求他办事的人多,把他家门子的脾气养大了。”
    护卫是他族中侄儿,所有些话也不避他。
    “位重是丞相器重他。要是他不知道收敛。丞相地眼睛里可容不下沙子。”护卫忿忿地说道。
    冯国用不由自叹了一口气。连只知道舞枪弄棒地护卫都看出来了。李善长这么聪明地人怎么就没看出来。难道是当局迷。旁观清?
    过了一会。府大门终于有了动静。只见李善长一身锦袍迎了出来。见到冯国用就笑呵呵地拱手说道:“国用兄可是稀客啊!”
    刚才他在和几个同僚谈事情。突然接到门子传过来地帖子。当时就吃了一惊。虽然他和冯国用并称刘浩然地左膀右臂。但是论到与刘浩然地亲密程度李善长自认为比不上冯国用。而且冯国用地弟弟冯国胜又是刘浩然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