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后,敌人的工厂就无法运进原料、生产工具机与器材,也无法运出成品、零件,整个工业重镇根本不必加以毁灭性的破坏,也一样会失去作用。同样的,在前线激战的野战部队,更是需要作战的后勤补充,假如补给线遭切断,整个野战部队几乎就无法继续作战了。
所以,对于日本战争工业能力造成决定性破坏的,不是美国庞大的战略空军攻击,而是陈纳德第二十航空队,对于日本通往南洋海运线的破坏。日本的运输船队,在损失了高达二百万吨的运输能力之后,根本无法将日本所需的原料运到本土,也无法将成品运给部队。事实上,假如美国当时充分使用B…29长程战机,严密封锁日本的所有交通补给线,彻底摧毁日本的运输系统,比直接进行战略轰炸,还要能够提早迫使日军面临战力耗竭,而选择投降的命运。
36。5 日本企图不惜一切以摧毁第十四航空队
日本军部最后发现,除非能够彻底的打击陈纳德十四航空队战力,否则日本的绝对国防圈根本就失去效用。所以日军大本营才在最后关头,动员一切的战力,在中国战区发动“一号作战计划“,主要目的,就是要摧毁十四航空队在中国华南的基地。因为在一九四三年,陈纳德所摧毁的日本运输船舶吨位,已经超过日本所能建造的吨位,日本已经开始看见战败命运的阴影了。
但日军的空前攻势作战,竟然成为史迪威准备在中国夺权的机会。史迪威故意误导中国战区,而对于日军攻势的严重性做出误判,他又将中国的战略预备队调往缅甸作战,连空军主力也遭到分割使用。当日军的攻势造成了突破的战果之后,史迪威又设法对陈纳德的空军作战,进行各种的制肘;在最为危急的时刻,史迪威竟然还想免除陈纳德的职务。因此蒋介石与陈纳德即无法获得足够的空军力量,来应付日军一号作战的攻势,这样史迪威就以中国战区危急,促使美国政府要求蒋介石交出中国战区的作战指挥权。
当时,陈纳德已经看出,在湖南的长衡决战之中,假如盟国能够成功运用优势的空军力量,彻底摧毁日军的补给线,那么日军的失败,是可以预期的。但是史迪威却一直设法限制陈纳德的空军作战、不准动用战略空军多余的油弹、更迟迟不准陈纳德动员全部空军的力量(包括申请战略空军支持)以全面摧毁日军后勤中枢汉口基地的计划。
这真是人类战史上,最为莫名其妙的作战决策。战区参谋长竟然设法要自己的战区部队面临惨败的打击,以中国几十万战士的死伤、几百万百姓的流离,来“实现“自己可以高升,成为战区执行司令官的梦想。陈纳德知道,日军一号作战的主要目标,以及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计划,都是要彻底打击自己屡建奇功的十四航空队。面对外有强敌垂死挣扎的最后一击,内有长官的打压制肘,当时的十四航空队是想尽力一切办法,动用了每一种可以运用的力量,来反击日军的攻势。但是最终还是因为力量不济而告失败,日军攻克了十四航空队在衡阳、零陵、桂林、柳州以及遂川的基地。十四航空队的官兵,甚至在敌人攻占基地之前的几小时,仍然起飞作战,然后转到另外的基地降落。由于基地遭到严重的损失,以及战机受到“饱和作战“的耗损,十四航空队终于受到严重的创伤(事详见日军一号作战)。
日军的一号作战计划攻势,本来正是让中国战区空军作战力量充分发挥的最佳机会。假如盟国能够充分支持中国战区的反击作战,抽调几百架战机驻进印度与中国基地;盟国的上级长官,又能与陈纳德的作战计划充分配合,那么日军长距离进攻的战线,将是盟国空军的一个最佳攻击目标。具有绝对空中优势的盟国空军,能够将从汉口,经长沙到衡阳的运输路线,全面地封锁,并且彻底摧毁日军沿线的补给转运中心;同时对于战场,进行彻底的空优战斗压制,相信日军会因力竭而无法取得衡阳会战的胜利。
36。6 盟国空军在中国战区的浴火重生
史迪威在中国战区一直提出陆战为主的战略,并指出陈纳德的空战为主的战略,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假如在中国战区的空战战略成功,必然会引动日军大举进攻中国的空军基地。而由于中国的陆军战力不足,因此会遭到极大的损失,所以当日军发动一号作战,给中国战区带来生死存亡的危机,似乎是完全“应验“了史迪威的看法。其实是,假如盟国真的全力支持空战派的战略,在中国战区的战机,能够增加到一千架以上,那么史迪威认为的问题,就根本不存在了。因为在中国战区绝对优势的空军,早就会切断日军补给线,以及协助陆军,击败日军的攻势,甚至可以提早让中国军队发动攻势。
虽然在一九四四年十月三十日,魏德迈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就开始立刻改善中国战区空军的运作,但是当时盟国的心目中已认为,中国战区只是个“残兵败将“的脆弱结构,是名扶不起的阿斗了。不过陈纳德仍然设法与魏德迈合作,重新恢复十四航空队的战力。此时由于欧洲战场已经胜利在望,美国可以有更多的空军兵力东调,加上陈纳德全力地争取,十四航空队在一九四五年年初,又再度活跃在中国战区的领空之上,冈村宁次最后企图进攻四川的作战而失败,十四航空队猛烈的轰炸是主因之一。战争结束前,日军发现苏联已经准备要进攻关东军之后,曾经企图大量抽调在中国华南、华中的日军北上,但是沿路遭到了盟国空军的炸射,不但损失惨重,而且有(1但是如此一来,马歇尔与史迪威要控制中国军队指挥权的阴谋,以及需要苏联参战的计划,都无法实现了。)些部队根本动弹不得。没有多久,日本就无条件投降了。
在中国战区立下奇功的陈纳德,当然是日本与美国反华派军部的首号“战犯“,日本人想尽办法,都无法击落陈纳德,但是马歇尔最后终于办到了。由于陈纳德所指挥的中国战区空军,表现太为优异,马歇尔就不断对魏德迈施加全面的压力,要求一定撤换掉这个飞虎英雄。陈纳德眼见日军已经败退在即,为了避免魏德迈受到太大的留难,而影响到中国战区的局势,因此决定提前在一九四五年七月退休。
陈纳德是一位为中国战区出力最多的空军英雄,竟然无法分享抗日战争胜利的光荣,但是全体的中国军民,没有忘记陈纳德将军对于中国战区的重大贡献,成千成万的百姓以最高的热情欢送陈纳德离开重庆。无论是担任中国的空军顾问,还是飞虎队的领导人,或是十四航空队的指挥官,陈纳德代表的是人类正义以及军人勇气的真正力量,他那种近乎出生入死的付出,同时面对日军与美军上司的双重打击,尽量为中国战区做出无与伦比的贡献,真是历史上少有的传奇军人侠客。而他的空军战略作战观念,更是领先当代美国所有的高阶指挥官,成为空军战略发展的真正先驱者。
36。7 空战英雄永留青史
在整个中日战争的过程中,由于中国陆军的火力与机动力不足,因此只有极少的机会,在战场上直接击败日军。中国只能以无比的毅力,接受牺牲,但是绝不屈服的对抗下去。不过,在空军方面,却完全“爆出冷门“。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空军,在中国空战战场上,常以数量与质量的劣势,赢得痛快干净的胜利。假如不是中国空军的力量不足,及美国在中国的空军受到盟国上级太多的制肘,而能够让这群捍卫自由与正义的猛鹰全力出击的话,
那么中日战争的战史,是可以有许多地方要改写了。千万不要以为空军在战争中,只是一个辅助的军种,事实上,假如战略运用得当,空军是在战争中,是一个具有决定性力量的军种。由于当时太多的将领不知道如何充分发挥空军的力量,才会使得空军成为一个辅助军种。
假如蒋介石能够有着超越时代的空军战略思想,以及进一步看穿盟国的策略与阴谋,英国与苏联不可能真心支持打通援助中国的陆上通路。
而不要一再陷入反攻缅甸争论的陷阱中,却将主要的谈判力量,直接用来争取罗斯福支持更多的空军战力,那么在一九四三年年中之前,中国战区能够拥有一千两百架以上战机的战力,以及直接掌握空军的后勤补给作业(其实只要停修史迪威公路的经费就够了),这样中国战区的战史,将会完全改写。这样战力提升一倍以上的空军,在陈纳德的全权指挥下,彻底扫荡日本在华中的空军;采取全面的封江作战,炸沉长江水系所有能够移动的船舶,布下无数的水雷阵;摧毁所有日军的补给中心与陆上交通线,全力攻击日军上海到汉口的长江运输通路,以及完全封锁与瘫痪汉口到宜昌的运输线。相信只要半年的时间,就可以彻底削弱日军在华中的战略据点力量,然后再配合中国陆军,集中兵力,开始围点打援、攻击宜昌与南昌等地,空军再以饱和攻击日军阵地相配合。这样后勤已经严重不足的日军,将会无法兼顾这些战略据点。但是日军又不可能接受皇军在中国战场败退的挫折,所以会拼命苦撑下去,甚至冒险发动反击,那么日本在中国战区的战力很快就会耗竭。然后中国再发动致命的总攻击,这样日本将会在华中战场将会遭到无法承担的重创。
只要中国战区出现重大胜利的结果,那么罗斯福就更愿意排除万难,投入更多空军,来支持中国。这时候再将目标指向缅甸西部,使用同样的空军战略,配合陆军的作战,全力打通与印度的联系,华军就可以获得美国支持中国陆军的装备;最后再打下湛江,河内,配合美军反攻菲律宾。这样中国军队可以得到美国更多的援助,也会出现比苏联、英国更佳的作战成绩,那么整个二次世界大战的远东战场,不但完全不一样,甚至不会有雅尔达密约的历史错误发生了。
无论如何,单以在空战战场的傲人战绩而言,中国极其有限的空军,表现出如此重大的战果,就足以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了。而美国的空军志愿队,更是展现空中游侠式的正义化身,给日本人的侵略凶焰吃足了苦头。在抗日战争的神州大地上,中国方面是少有战场的胜利,但是在宽阔的蓝天之上,中国与盟国的空军却少有战斗的败绩。中国人的优异战斗能力与潜能,就此表现无疑。空军健儿们,真是捍卫中华民族的先锋军!
附注:
'1' 但是如此一来,马歇尔与史迪威要控制中国军队指挥权的阴谋,以及需要苏联参战的计划,都无法实现了。
第三十七章、出卖中国的雅尔塔密约
当然蒋介石在盟国集体出卖之下,被迫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固然是他个人在重大压力下所犯的错误,但这也是当时分裂与衰弱的中国,必然得到之历史悲剧结果。假如中国当时不是陷入国共内战的前夕,国力残破不堪,而无力应付国际强权的压力,蒋介石应该会有全力一搏的本钱与勇气。事实上,假如蒋介石不同意雅尔达密约,延安也会同意让苏联掌控中国所有战后利益的。更为现实的是,就算分裂与衰弱的中国,不接受雅尔达密约,苏联一样要侵略中国,不但夺走外蒙古,甚至还会加上东北。
一九四五年年初,英、美、苏三国领袖的雅尔达会议(Yalta Conference) , 充分表达出国际社会中,最为残酷与现实的层面。虽然盟国曾发表大西洋宪章(Atlantic Charter;1941),强调世界的正义与民族自决的原则,是世界所有 “反法西斯盟国“共同遵奉的战争目标,但是盟国中的强权,不但仍然将自己国家的利益,放在所宣示理想的前面,甚至做出了出卖贡献最大的盟友的历史阴谋。雅尔达会议中,英、美、苏三国竟然“私下“划分了反法西斯阵营的战后势力支配版图:英法可以重回亚洲的殖民地,苏联则是大幅扩张,控制东欧国家以及进入东北亚。而最惨的是中国,名义上,中国为四强盟国之一,竟然却将在战胜之后,丧失更大的领土与主权,以满足同盟国强权的私利安排。
为了设法防止中国在战后的复兴与强大,西方的强权联手,阴谋陷害这个为抵抗日本侵略而尽力最多的国家,这就是国际政治的冷酷与现实。半世纪之前如此,如今仍然继续,未来也不会有多少的改变,因为这原本就是二十世纪国际强权对中国的共同策略。直到中国真地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之后,她才能得到真正和平与尊严的国际地位。一九四五年的二月,反法西斯的同盟国,在欧洲与亚洲的战场上,都已经可以说是胜利在望。特别是德国已经被迫在其本土作战,随时都会崩溃投降,只有日本仍然有顽抗的姿态,但是由于与南洋的通路已经遭到切断,日本的战力也到了强弩之末。因此如何处置即将战败的法西斯轴心国,以及如何规范战后的国际秩序架构与强权的利益,就成为英美苏三国领袖最为关心的议题。苏联的领袖斯大林元帅,于是出面邀约英美两国领袖于黑海滨的雅尔达举行会谈,这也就成为英美苏瓜分战后利益的强权领袖会议。
而唯一较有国际正义感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此时正在生命尽头的边缘,他的思考与记忆能力,事实上已无法负担高度斗智的地步。他心中所最为顾虑的事情,就是如何在减少美军伤亡的前提下,尽早结束对日本的作战,最好他还能够来得及亲睹大胜利的历史光荣。由于英苏两国的强烈杯葛,同时中国遭到日军一号作战的猛烈打击而元气更为大伤,加上中国内部又有重庆与延安近乎公开分裂的局势,所以中国没有“资格“出席这个支配战后世局架构的会议。其实雅尔达会议的议题与结论,只是延续一九四三年十二月,英美苏的德黑兰会议方向的 “必然结果“。
既然允许英帝国延续其殖民主义的利益,就不能阻止苏联扩大在欧亚形成一个新的赤色法西斯帝国。而美国一直是希望能够不惜任何代价来早日结束战争。
37。1 斯大林开始谋划夺取大战利益
在雅尔达会议中,主要的议题分别为,如何处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