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顺明-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颜知州也是知道些背景。
那是个杀人不眨眼地强徒,女儿若是放在外面,对方要是耍狠,不管如何都是自己吃亏,索性是锁在家中。
颜知州的性子本就是淡泊些,在这胶州城又遇见了这件事情,他索性是把女儿圈起来,反正这知州一任三年,三年之后不知道到那里做官,反正这李孟是胶州的土著,又是本地的巡检,肯定不会离开故土。
到时候,领着女儿一走,再也不会有见面和打交道的机会。
不过少女情怀,父母往往是搞不清楚自家女儿在想什么的,明代的风气虽说比照从前要开放了许多,不过女孩子不抛头露面,静静的在家中生活仍然是主流的方式,对于颜若然来说,即便是被父母给圈在这个独立的宅院里面,也并不是什么太苦的事情。
每日里做做女红,读些诗词,赏玩在家中带来的那些瓷器,温饱不愁,有人伺候,这样的日子实际上颇为的惬意。
为了避免丫鬟和仆妇们内外传递消息,颜知州特意下令,除了颜若然小姐的贴身丫鬟之外,其余的下人打扫房间,送饭送水,都必须要和小姐回避,免得照面生出什么事端。
进入五月来,以往娴静淡然的颜小姐在下午时分总是有些坐立不宁,贴身伺候的丫鬟总是有些奇怪,有些天的下午小姐总是让她出去一会,或者是去拿些东西,或者是做点无关紧要的小事。
贴身伺候的丫头本以为小姐要做些什么别的,每次提心吊胆的去宅院观看,却发现知州小姐总是安静的呆在自己的闺房里面,也不允许打搅,说是要午睡片刻。
这真是奇怪,小姐明明已经是睡过了,而且被关在院子里面之后,颜若然小姐虽然是没有什么发怒或者悲伤的情绪,可人却变得愈发的沉静起来。不过最近却有些活泼,话也是变得多了。
贴身的丫鬟也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对很多事情的见识不比颜小姐多多少,她只是担心小姐见到什么不该见到的人受到责罚,可不管是如何的观察,也都看不出来颜小姐和外人联络,也没有什么不对劲的事情。这丫鬟索性也当作自己多疑,尽管确实是很不对劲。
实际上,颜若然打发丫鬟离开屋子的时候,就是苏婆子来打扫屋子,苏婆不会和颜小姐说一句话。两个人的身份地位相差的太远,不可能有交集。
颜若然斜倚在床上,听着外面的苏婆子恭谨的招呼一声“小姐,老奴要进来打扫了”,颜小姐的心顿时碰碰的跳起来,这些日子已经是有了规律,只要是说进来打扫,那就一个暗号。过了会,苏婆子又说“收拾完,小姐可以出来了。”听得外面的门关上,颜若然小跑着到了正厅,在厅堂的茶几上放着一封信。
颜若然的双颊晕红,拿起了信笺,信是李孟的,直到李孟的第一封信,颜若然才知道那个在瓷器商铺里盯着自己看的那位高大年轻人是谁,也就是这个年轻人给自己送的青瓷观音。
坦白来说,李孟也是仪表堂堂,年轻男女突然间因为某件事情拉近了关系,互相产生好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每次知州千金看到李孟的信就想笑,同时脸上也有些火辣辣的,李孟的字写的虽说工整,可都是硬笔写出来,谈不上什么书法,而且常有白字错字,不过表达的意思却异常的大胆,甚至近乎无礼的程度,天可怜见,李孟所写的东西放在现代来说,那甚至可以说是古板和老派。
只不过时代不同,放在明末崇祯年间,那就是太大胆和露骨了,不过女孩子对一个人有了好感,写的大胆些反倒是被认为是真心实意的表露,所谓少女怀春,遇见这么热烈的表白和心意,女孩已经是有些沉醉。
“我和姑娘见面的次数只有两次,也不知道前面十几封信您是否看过,我不会太复杂的表达方式,我在去年春天见到您在河堤上悠然的漫步,那时候觉得您的风姿如此的美好。在那家瓷器商铺中,冒昧的盯着您看,看到姑娘你害羞的低下头去,在下的心动了,我这种表达和传递心意的方式或许很冒昧和无礼,不过请您相信我的心意都是真的时间如此的紧迫,不久我就要远行,在下想知道姑娘的心意如何,也好放下心,也请姑娘放心,李某虽然是草莽之辈,不过绝不会作出厚颜纠缠”总算是把这个赶出来了,这章的内容不算是临时赶出来,提前就有计划,不知道大家是如何来想这段,其实,我理解的爱情就是这样的
正文 第一百零三章 家宅平安
四把短火铳在试射和检查完毕之后,交到了李孟的几名护卫手中,陈六和王海一人两把,火药和铅丸尽管是比较稀少,可还是专门的调拨出来部分。
在李孟的建议下,按照最佳发射效果的装药量,预先分好,然后用油纸包成小包,放在贴身的牛皮袋里。侯山和宁乾贵差不多筹备了四千两现银,两千两散碎银子,两千两银票,银票和银两大部分都是护卫们携带。
驻扎在各地的精干盐丁也都是急忙的朝回赶,李孟身边是没有专门的护卫,只是轮值在身边驻守的盐丁队抽调,这次则是精选的沉稳,敢战,在历次的技能考核中都是在名列前茅的人物,而且对这些人的要求,是参加过官道盐丁血战,夏庄杀马贼还有李家庄园杀番子各项战斗的优先。
吴同知那边也是肆无忌惮的开出来了大批的空白路引,而今这路引的规矩本身就是败坏了,也没有什么人理会。李孟还专门给京师的刘太监去了一封信,说是自己即将远行,若是有什么需要的,尽管让吴同知来通知下人就可以。
胶州这边营头和灵山盐场盐田,都是调回了守在昌邑的赵能,马罡也是换防到高密一带,这两个人互相支援也有互相监视的作用。
此时山东周围的南直隶,河南都是乱成一团,可李孟却要远行,身边地人都是力劝。不过李孟却坚持自己的举动,下面地人也只能是尽量的配合。调集精干的人手,精良的兵器,充足的财力来保证安全。
外有东虏,内有陕乱,不过漕运沿线,京师,济宁,南直隶。浙江,这些地方还都是极度繁华,工商业的大幅度兴盛和权贵地主们都是集中在这些地方,造成这些地方近乎现代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只是不知道这般极度的繁荣,是不是所谓地盛极而衰的预兆。又或者是人人觉得末日将近,所以人人疯狂
按照李孟在济宁州自家的香盐店铺那边得到的消息,或许是去年自己那些手段的原因,对于青盐地消费量骤然的增大,而且去年李孟用精盐冒充青盐的时候,曾经说过,这青盐和普通的精盐比较,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比如说是气味和色泽上。
当时本以为是骗人的手段,但是这青盐风潮真的搞起来之后,却有真正懂行的人说,青盐和普通地盐确实是有许多可以分辨的地方。事实上也是如此,在青海和甘肃那些盐湖中出产的青盐,矿物质的成份上和井盐还有海盐必然有不同地地方。
既然是有不同,那么价格也就跟着涨起来了,实际上这种炒卖在同时代的欧洲也有类似的事例。比如说重商主义的荷兰。兴起了郁金香哄抬价格和炒卖的热潮,这郁金香和青盐地本质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一个可供炒作地噱头罢了,商家都是想要凭着这个炒作来让手中的青盐价格更高罢了。
不过炒卖青盐,但是真青盐地存货实在是稀少,断断续续的从河南和四川那边刘传过来一些,根本满足不了市场。
青盐的价格虽然高,但是相应的,可以被当作替代品的精盐价格才高了两成而已,谁能搞到青盐,谁就可以大发一笔。
对于这个,李孟倒是很有自信,只要自己能打通商路,拿到更多的利润,扩充人手,就能稳稳的控制住这条商路,发一笔大财。
不得不承认,周举人虽然莽撞多话,可对于所谓根据地的说法对李孟和他的巡检盐丁系统来说,当真是字字珠玑。这山东不是长久的地方,那李孟就放弃了长期经营的想法,反倒是想在这里,尽可能的抓到更多的银钱,能多积蓄一分力量就是一分力量。
率先打通青盐的通路,想必会有一笔大钱可赚,而且山东不是长久之地,借着这个机会出去看看,寻找下新的地方也是一个目的。
这年头出门和现代的旅游大不相同,尤其是各地兵荒马乱,更是需要准备很多东西,李孟这边的马匹大半都是带上,还有几辆大车装着东西,按照宁乾贵的安排,这次要有三百人跟随。
李孟从没有想到会有这么麻烦,这么多人穿州过府的,也太过引人注意,最后反复商议,一起去的也有二百人。
等到一切都准备完毕,紧赶慢赶也是到了七月中旬,天气依旧是凉爽宜人,没有一点热的意思。
陈六子,王海,还有一干盐丁都是换上了商队伙计的服装,这年头到处行商,都是带着刀剑武器,所以他们腰间的佩刀和放在大车上的长矛都不会有人说什么,陈六子和王海几个护在李孟身边的人身上还有轻便的皮甲。
至于李孟身上则是里面套着锁子甲,外面照着镶嵌铁件的皮甲,算是重重的防护。大车,马匹都在巡检衙门的宅院门口等候,可李孟还没有出门,王海盯着内堂,有些不解的对身边的陈六说道:
“六哥,大人怎么了,好像是怕什么?”
陈六照着他后脑勺就是打了一下,低声训斥道:
“胡说,大人怎么会怕,最近升官发财的,都是好事。”
说话间,李孟大步已经从屋中走出来,脸色很低沉,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冲着大队一招手,翻身上马,大队人马纷纷的跟上。
本来出城的道路,根本不用经过知州衙门门口,可让大家莫名其妙的是,李孟却是指示走这条道路,虽然迷惑,可大家还是听命上前。这么多人马经过知州衙门,衙门的衙役各个吓得脸色煞白,早早的关门进去,通过门缝朝外看。
这二百多号精壮之士,可不是一个小小的知州衙门能对付的了的,不过看起来这些人也不是来找麻烦,就那么自顾自的路过了去。
李孟骑马在最前面,走过这个衙门之后,已经是经过知州衙门和知州家人居住的府第,来到了后院那边,李孟突然勒马停住,停在后墙那边,墙粉刷的很干净,这是知州的府第,也没有什么人敢在这里玩乐捣乱,很是清净。
众人尽管奇怪,可还是看着李孟停在那后墙那里,盯着墙看,盐丁都是奇怪的看那个墙,心想不就是一面墙,有什么好看的。
过了会,李孟好像是从突然发呆的状态中反应了过来,摇摇头,叹了口气,就要发令离开,几个亲近的人,陈六和王海都是能感觉到李孟的情绪变得很低落,大家都是非常的糊涂,心想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孟这边刚刚催动马匹,就看到一个婆子气喘吁吁的跑过来,看着这么多人站在墙后,觉得很吃惊,但还是苦着脸走到墙边,把墙上刷上浆糊,嘴里低声念叨着:
“真不知道到底是为了什么,被关在宅院里面,却说后墙上贴了这家宅平安,能心气安宁”
说话间,把手中的红纸短条幅贴到了墙上,然后又是急忙的跑走,看着墙上贴上的条幅,李孟突然勒住了马,盯着那条幅看了半天。
这队伍的人完全是糊涂了,李孟看了会之后,又是驱动了马匹,朝着城外走去,走了一段,李孟放声大笑,笑声极为的欢畅。“
“如果您愿意,请安排下人在府第的后墙上贴一张家宅平安的红纸条幅,如果不愿,什么也不用做”
此时的李孟给大家的感觉愈发的奇怪,心想出门的时候还是低沉,怎么突然就是这么快乐,李孟自然不会和手下们解释这些,只是昂然出城。
在莱州和青州两府,李孟这一行人走的很舒服,沿途的那些负责私盐销售的土豪和盐枭们,都是巴不得李孟住在他们那里,现在莱州的盐政巡检可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只要是伺候的高兴了,一定会有许多的好处。
李孟这次走的路线是从济宁州中专,走单县入河南,沿着黄河两岸走,这样走的好处,一来可以乘船凭借水运,二来是在河南虽然纷乱,不过官兵依靠水运的高速机动性,还是能够维持河岸两边的控制权。
到达济宁州之后,自家的香盐店铺诚惶诚恐的迎接自不必说,算是老关系户的文如商行也是过来招待。
逢猛镇的王家和孔家两位盐商掌柜,其实都是这文如商行派出去的人,李孟靠着手下和其他盐贩子盐枭的打听,很久之前就知道,这两家盐商把在莱州收来的盐,通过水路运到济宁之后,然后朝着河南北部和山西南部售卖。
虽说那边是淮盐的地盘,可是自从闯王,闯将的陕西民乱开始之后,地方上就是糜烂不堪,原本太平年景能做的事情,这时候都是做不了了。最起码那些商路都是断绝了,可是两淮盐商不能做,文如商行却可以。
正文 第一百零四章 东家请客
他们所欠缺的无非是盐货的来源,两淮盐商对于盐货的走向控制的很严,要是文如商行在他们手中拿货的话,成本就太高了,根本赚不到什么钱,所以去莱州默不作声的收盐买卖就是最佳的选择。
人不吃饭会饿死,不吃盐同样会得病而死,乱世交通不方便,盐路几乎是断绝,盐价也是跟着飞涨起来,文如商行在这上面发了大财。
不过要想继续发这笔财,就要看李孟的态度了,李孟控制莱州的时候,文如商行还可以在青州的石臼一带收盐,但是李孟差不多控制了山东五个府的盐货买卖之后,这条路就行不通了。
只能和在逢猛镇那边一样,每年和李孟商议好价格,然后购进盐货,说白了,等于是财路操纵在李孟的手中。
李孟做的还算是地道,并没有对他们榨干吃净,价格在第一年涨了以后,就一直是维持着这个价钱,而且李孟搞起来的这个体系,在半路上几乎没有什么损耗,需要提防的事情也少很多,算计起来,比从前还要更好些。
既然是双赢的局面,文如商行对李孟要做什么也都是大力的支持,比如说在济宁州炒卖青盐,若是没有熟悉本地情况的人配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