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和战之间-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7日,黄克诚又给中央军委发了电报,直言了目前的困难。该电文日:(一)3 师、梁师全部已休息10天,除部分部队外,疲劳大体恢复。惟部队因遇各种困难不能解决,情绪不高。因持久方针未定,临时救急,干部感觉苦闷,落后分子则表现悲观。杨国夫部发生严重逃亡,且有下级干部与成班带枪逃走之现象,该师由山东出发到锦西,逃亡已达30%以上。3 师与梁师则稍好,除怪话外,尚无大批逃亡。现正进行建立根据地,提高胜利信心的教育工作。
  (二)3 师出发到东北已一月,仅领到满洲伪币200 万元,够伙食16天之用。一切经费均停发,对人民强迫使用500 元、100 元之大边币,造成物价飞涨,商店关门。粮食除一部分吃日本存粮外,其余到一处吃一处吃空烧尽,有如蝗虫。人民怨声载道。因整个部队:1。情况混乱;2。地区未划定;3。火车被破坏;4。乡村被匪割据;5。各地部队各自为政,无法统一支配。故虽有粮食,仍感严重之恐慌。日侨与炭矿工人铁路工人均无粮吃,不少当乞丐和饿死。部队则到处征饷。
  (三)部队武器仅补充步枪1200支,轻重机枪44挺,山炮10门,野炮4 万,尚不能补足。沿途留下之武器,且多破缺不全,为新部队丢下不用者。杨师、梁师稍多一点。干部战士对新部队装备完善,老部队破破烂烂,极不满意。
  黄克诚如此尖锐地提出了东北部队中确实存在的“新兵新枪,老兵老枪”的问题后,令中共中央领导人十分为难。大敌当前,出现些偏差在所难免,需要靠细致的工作加以解决,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东北新老部队的矛盾激化,于大局无益。因此,12月20日,刘少奇在中央关于必须注意与先去东北之部队及地方干部团结问题给黄克诚的指示中,从团结的角度谈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电文如下:黄克诚:(一)你处的混乱现象是由尚未建立统一领导中心、统一部署工作而导致。中央本日已有决定告诉你们,望迅速执行,关于建立根据地你是有经验的,望你就全盘工作提出部署的意见,并取得林彪、运昌及分局同意后执行之。
  (二)来电说新部队装备好,老部队破破烂烂,干部战士极不满,这是不对的。这将引起新老部队的隔膜。只有由于先到满洲的同志组织了新部队,才把这些武器拿起来,否则就被土匪或顽军拿去,因此他们对党有功,你们因为后到,暂时还少补充,以后还得补充及新老部队之武器的调剂的,这种不满必须切实解释。
  (三)你必须告诫干部对先到东北工作的干部及部队和本地干部,如李运昌等,采取热情的团结的态度,在工作上引导他们,对他们少批评多建议,然后才能很好团结。
  东北局对上述情况也是清楚的,12月3 日,彭真、罗荣桓在向中共中央通报东北兵力部署时,也提到过“李运昌部。程世才部、万毅都经我们手获得较充足步、机枪之补充。吴克华部、萧华部也得到相当数目的补充。而梁1 师、黄3 师、罗2 师及正进入东北之山东曾国华部第3 师均未得到补充。原运热河之1。2 万支步枪,拟分发1 、3 师,他们尚未得到。”
  由于黄3 师等主力将承担重大作战任务的确需要补充,中央也为此连电催促东北局解决矛盾,这使得东北局没有小视这一问题。
  “新兵新枪,老兵老枪”毕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对此彭真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于12月23日致电李运昌,决定在冀热辽部队抽调被眼支援新四军3 师部队。该电全文如下:运昌同志:(一)据来的同志谈,你直属各部被服武器补充已齐并言有储存的,后到老部队迄今未得适当补充,又王元运去之大批物资克诚所得亦甚少,因此老部队情绪颇受影响,已引起部分不满。
  (二)估计先到部队较充裕、后到部队较困难是必然的,此事如不妥为解决将影响作战、影响团结。影响大局,希你抓紧时间主动地积极地坚决采取有效办法,把各部所存物资抽出并动员干部战士发扬阶级友爱捐赠慰劳,首先解决他们的被服等,他们是南方来的本来就怕冷,应当十分重视,同时两军新会合,开始关系搞好彼此印象甚好,将来自易团结,开始关系不很好,将来麻烦甚多,要教育干部照顾大局,此事希复予注意。
  彭真12月23日12月30日,为进一步协调好整军、扩军中的统筹工作,彭真、罗荣桓、萧劲光还发出关于枪弹物资统一调配问题的指示,要求李运昌等指挥检查调剂。该电摘要如下:(一)未退出沈阳前一个极短时间(一周左右)我确曾控制大批物资(机器被服弹药),除处理这批物资有缺点须检讨外曾用极大的注意转运。
  应首先补给西线,根据现存不完整材料运赴锦州方面的各种子弹(七九子弹40万发在内)达80万发,手榴弹约15万,皮帽鞋子各3 万,大衣1 万,棉裹腿10万,另有北面运去1。2 万支步枪,机枪33挺,同时10月初尚抢运去很大一批物资,上述物资如能到达西来部队手中当可解决大部分困难,这批物资究竟如何分配或失掉,望李黄负责检查调剂。
  (二)自离开沈阳并把物资西运后,总部已空无所有。因此便无法解决各方面向总部的要求,总部穷于应付。
  彭、罗、萧1945年12月30日奉彭、罗、萧30日电后,此时已任锦热地区政治委员的李云昌即着手调查了解情况,并将西运物资损失及分发情况向东北局作了报告。摘要如下:彭、罗并林:(一)冀热辽部队挺进东北团近水楼台获先机扩军与收集物资较多,对外来部队本具满腔热忱,尽量补充,但因干部缺乏,加以情况变动常转移无可靠,部队守卫物资多有损失,自己未能随时抓紧清查督促,致老部队未获充分补充,新部队多有浪费,影响老部队情绪与团结,使我内心十分内疚,成为最大的遗憾。
  (二)由叶柏及马三家子充锦之械弹物资在中途已被别人取用无可靠。部队押运到锦已非原数,又未及清查,当时山海关失守,文年生、黄永胜两部因为徒手,为应付战斗情况曾发步枪2000余支,其他物资本来准备金补充,黄梁师后以该部队未到锦州已失,大批物资(七列车)又运回朝阳北票,为人偷去私拿一部分,黄粱师赶到在情况紧迫下,各部自己到仓库去取,部队游击习气重,秩序大乱,领多报少打埋伏现象更多。
  (三)各方面组织不健全,阴差阳错事态很多,运输时接收物资又无清楚手续,很多事无检查考虑,使人着急。
  李运昌1945年12月30日李运昌的报告以及后来一些史料证实,进军东北时冀热辽部队得到的武器,除发给扩编部队外,还装备了各解放区陆续到达东北的老部队。其中16军分区部队还将一批军火运往鞍山、营口、安东等地,发给了进入东北的359旅和山东鲁中部队、胶东部队以及延安来的教1 旅等部队。冀热辽军区在锦州掌握的武器,先后发给进入东北的冀中31团、延安教2 旅。警1 旅、山东2 师、7 师及新四军3 师。同时萧华、曾克林等还根据东北局的指示,用船向山东龙口送去了一批武器、弹药,其中有500 万子弹、炮弹。
  关于这一问题,聂荣臻在回忆中说明了事情发生的原委:“由于出关部队完成任务出色,苏联红军对他们的态度很好,他们进入沈阳之初,苏军曾经把关东军的武器仓库交给他们看管。仓库里存放的武器,能装备几十万人。曾克林同志带领的部队,从仓库里取出一批武器,发给了扩编的部队使用。”
  曾克林同志到延安汇报工作时,讲了接收武器仓库的情况。党中央听了这个汇报后,曾经向各解放区发出通知,命令调往东北地区的部队,把武器留在原地,到东北重新发给武器。可是,当各解放区的部队陆续到达东北的时候,就在曾克林去延安之后,苏联红军收回了武器仓库,等他们从延安回来,苏军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不仅收回了武器仓库,也不让他们驻在沈阳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我在前面已经讲过,因为苏联和国民党政府订立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蒋介石要对东北进行“行政接收”,苏联受条约的约束,对我们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
  武器仓库已被苏军收回,哪里还有武器发给兄弟部队?此事,使李运昌。曾克林同志受到很大的埋怨,其实,这件事不怪他们。
  关于此事,作为当年东北人民自治军参谋长的伍修权在自己的回忆录里也有记述:“当时彭真同志任东北局第一书记,与苏方会谈都由我为他翻译。大约是第二或第三次接触时,苏军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情况,说明沈阳附近有一个存放10多万支枪的武器仓库,可以移交给我军。这真是个好消息,我们听了很高兴,便迅速将情况报告了中央。中央马上命令山东部队和新四军3 师黄克诚的部队,把自己原来的武器留在关内,迅速徒手出关到沈阳接收这些批新武器。谁知那时苏联害怕美国指责他们支持中共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怕担引起美苏关系恶化的罪名,两周以后又临时变卦,通知我们说那批武器要另行处理,不能给我们了,由于他们害怕美国,出尔反尔,弄得我们很被动。新枪没有到手,原来的枪又留下了,部队上下都埋怨。彭真和李运昌为此受到许多指责。” 
                  
第十章还是要有大根据地
  32.“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山海关、锦州地区的失守,中共中央东北局又被迫退出了沈阳,现在是前方国民党大军步步紧逼,后方特务、伪满分子、土匪四处破坏,形势极其严峻。从全国各解放区抽调来的10万军队和2 万余干部向何处发展?还能否在东北最后站住脚?这都是需要中共中央和东北局作出正确选择并拿出解决危机的办法的。
  东北初战遭受挫折,使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意识到与国民党争夺东北这场斗争的严重性和长期性,意识到由于国共在东北的力量对比已发生变化,阻止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已无可能。至此,中共中央原拟从军事方面全部控制东北的条件已不存在。当此形势突变之际,苏联在美国及中国国民党政府压力之下,也不得不在外交上有所表示,执意要求我方退出东北的各大城市及主要交通线,让与国民党政府接管。从*月下旬起,中共中央和东北局领导人逐渐改变战略,根据条件变化而重新布置东北的工作。
  11月19日,苏联红军正式通知中国共产党:长春路沿线及城市全部交蒋,有红军之处不准中共与国民党军队作战,中共要退出铁路线若干里以外,以便国民党军能接收。斯大林的态度变化显然与国民党政府施加的外交压力有关,中共中央对此也十分清楚,但为了避免与苏军发生冲突,不得不表示服从苏方决定,并重新考虑中央在东北的策略方针。
  有关沈阳苏军当局与中共中央东北局交涉的情况,当时在场的伍修权曾有一个回忆,谈了不少细节。他说:就在我们在东北开始站住脚并正待开展工作时,国民党军在美国支援下,从海陆空三路也涌来东北,蒋介石政府向苏军要求接管东北,由他们的军队进驻接管沈阳等地。苏联出于自己的政策需要,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就于当年12月正式通知我东北局,限令我党的机关及所属部队,在指定日期内全部撤出沈阳,将地方让给国民党政府及其军队。出面同我们会谈此事的是苏军驻沈阳的一个少将卫戍司令,此人级别有限,年纪不大,架子却不小,自以为是个将军就很了不起。其实并不会办外交,其简单粗鲁和傲慢态度,使我们十分反感。彭真同志和我听完他的话以后,尽量抑制住心头的不满,向他陈述了我们认为不能这样做的理由,委婉地请他从我党和我国人民利益出发,重新考虑自己的意见。哪知那位少将竞根本不听我们的解释,只强调他们已与国民党政府议定了,不容许我们讨价还价,必须遵从他们的决定。彭真同志依然耐心地说明我们的立场,请他向上转达我们的意见,他讲不出什么反驳的理由,竟无礼地嚷嚷道:“要你们退出沈阳,这是上级的指示,如果你们不走。我就用坦克来赶你们走!”彭真同志一听也按捺不住了,抓住他的话责问道:“一个共产党的军队,用坦克来打另一个共产党的军队,这倒是从来没有的事,能允许这样做吗?”我们都指出他的说法是错误的,大家毫不客气地吵了一架,闹得不欢而散。
  11月20日,彭真、林彪、罗荣桓电告毛泽东、刘少奇等,指出:苏方提出长春路沿线及大城市全部交蒋,有苏军之处不准我与国民党军作战,如我军不撤,苏军将不惜武力驱散我军。
  20日,对已在预料中的这一情况,刘少奇当机立断,致电东北局:彼方既如此决定,我们只有服从,长春路沿线及大城市让给蒋军,我们应作秘密工作布置。你们应根据新情况速作布置,东北局本身及林彪应靠西满联系热河,部队主力亦靠西边,罗荣桓、萧华及山东部队靠东面,成立东南满分局,另派部队及负责人(如周保中)到北满佳木斯、嫩江一带组北满分局。现仍在路上到东北的干部均在承德停止。大城市让出后应力求控制次要城市,站稳脚跟,准备和蒋军斗争。
  3 小时后,刘少奇又为中央拟稿复电东北局,决定改变自10月以来扼阻国民党军进入东北的方针,并照顾苏联外交,同意我方迅速退出大城市及铁路线以外。随电明确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方针是:从大城市退出后,我们在东北与国民党的斗争,除开竭力巩固一切可能的战略要点外,主要当决定于东北人民的动向及我党我军与东北人民的密切联系。因此,你们在一切行动中,必须注意政策,给东北各阶层人民以好的影响。从城市退出应保持良好的纪律,除开我们所需要的物资机器可以撤走外,其他一切工厂、机器、建筑均不要破坏,这些工厂在将来若干年后,仍将归于我有,不怕暂时让给别人。你们应迅速在东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