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家和月圆+番外 作者:浣水月(起点首页热点封推vip2014-08-08正文完结)-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他的后世子孙,不许纳妾,若‘正室无子,三十方可纳妾’。”
    这是虞氏第一次当着一干子孙们的面细说这段江氏祖上的秘辛。
    她扫视众人,问道:“你们可知,这位老祖宗后面还有一句话。”
    虞氏定定心神,继续道:“老祖宗说,妾侍生下两子后,去母留子。而这去母有两个法子,一是赐死,二便是从此于庵堂削发为尼。每个江氏子孙身边,只允一妻。所有江氏子孙,谁若违背这条,便不配姓江。”
    大太太沈氏当年新嫁江家,虞氏便与她说过此事。
    可何氏与张双双、慕容氏还是第一次听说,只知江家儿郎不许纳妾,却不想这背后还有此等辛酸的故事。
    虞氏稍稍停顿片刻,道:“老大、老2、老三几个应该还记得晋阳老家,有些江氏后人可以纳妾,那不纳妾的,便与我们近些,是太祖皇帝时那位得中进士老祖宗的后嗣子孙。”
    这三个儿子,是江舜诚为官之前生下的。
    尤其是江书鸿、江书鲲记忆犹新,他们随母亲迁至皇城时,江书鸿的年岁最大,对一些事记得最清楚。兄弟俩微微点头,那是记得清清的。
    江书鲲道:“幼时还很好奇,同是一个老祖宗的后嗣,为甚有的人可以纳妾,而我们这一支却有不许纳妾的家规。”
    现在才明白,不许纳妾的这些江姓后人,原是太祖皇帝时地方大吏江志渊的后人。
    虞氏道:“我们江家,历经百余年努力,到了你父亲这辈才能重新兴旺,靠的便是家宅安和。你们给我记住了,家和万事兴,你们虽是几房,却有同样的父母,这些个孙儿、孙女,却有同一对祖父母。那些挑驳是非的花花心肠,都给我尽数收起来。江家子孙虽不纳妾,但并没有说不可休妻。敢搅得江家失和,我这老太婆可还没死呢。”
    何氏将头越发地埋得更低了。
    虞氏这话的言下之意:再敢离间家人失和,便休了你!
    虞氏看着用心聆听的子孙、媳妇,又道:“江家家规每一条,都是历代祖宗用苦难、血泪所铸。便是不许纳妾这条,江家祖上折损了多少好男儿。你们不知,晋阳祖屋我们这支的祠堂里,可是写得清清楚楚的。
    老祖宗专宠潘氏后,正妻冯氏所生的三个儿子,长子满腹才学,当时在晋地那是出名的才子,他若不死,齐高祖皇帝时一能高中头榜,其成就定不在老祖宗之下。幼子,善于经商,从十三岁时,就能替父亲打理各处数十家店铺。
    祖宗最心痛的莫过于自己敬重的兄长暴毙而亡,自己疼爱的弟弟也莫命死去。你们不要觉得祖宗定下这条家规不通情理,却是极有用处的。

正文 340 训子孙


    你们且看看那些个妻妾成群之人,后宅可曾安宁过半日,年轻媳妇落胎、滑胎之事比比皆是,尔虞我诈,妾室整日想着谋夺妻位,正妻整日防着妾室生出二心,你算计我,我算计你,不是东风压倒西墙,便是西墙挡了东风……如此门第,这般家宅,就说再好的男儿又如何在外安心打拼?”
    这大概是素妍有记忆以来,虞氏话说得最多的一次,恩威并济,以理说人,以威压人都被她给使了出来。
    虞氏语调一转,再变严厉:“分家这样的传言是谁说的,家宴之后,自己去佛堂罚跪反省。一次次地干蠢事,真是个不长记性的。江家儿郎不纳妾,却亦不能亏了自己的儿子,给你们娶的妻子,都是千挑万选,能得配你们的。不要让老太婆觉得,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江家儿郎对得住你,你……也要对得住江家,对得住你的夫君、孩子,他们可都瞧着呢?要是他日,他们跟你有样学样,待你老了,你便休想过上安宁日子。嫁人为妻,身为人/母,便不再是孩子,说话行事都给我用用脑子。内,做不到理宅安家;外,就会给夫家惹麻烦,这样的女人江家留你何用?”
    虞氏从未如今年这般大发雷霆,厉声高喝,不似寻常撒泼的样子,而是言词咄咄,素妍亦是第一次领教到自己母亲的威严。
    就连江舜诚坐在一侧大气也不敢出一下,所有的儿孙都低着头,一副恭敬、谦逊聆听的模样。
    就连几岁大的孩子,都不敢支声,一个个老老实实地坐着,看虞氏发威。
    何氏浑身轻颤,虞氏这话什么意思?
    是说她再这样不听劝告,就要休了她么?
    她被休弃回娘家,她的孩子怎么办?
    她可真就没脸见人了。
    虞氏吐了口气,捧了茶盏,喝了一口,润润咽喉,道:“好了,家宴开始!今儿我老太婆说这许多,就是要大家记住,‘家和则兴,家乱则败。’”
    素妍似乎听出来了,虞氏这话不仅是对所有人说的,而休妻那样的话,更是对何氏说的。难不成,府里流传分家的流言是因何氏而起。目光移向何氏,她似吓得不轻,一张脸苍白如纸,低埋着头,谁也不敢看。
    江书鹏低声安慰道:“往后注意一些。旁的都好说,别再说分家的话。”
    她就是随口一说,没想传得这么快,当时就是她身边的丫头还有张双双的丫头,自己的丫头知她是个直性子,不会乱说。那定是张双双的丫头传出去,这分明就是要她找骂。
    何氏恨恨地想着心事,满腹怒火乱窜,却不敢发作,心下将张双双恨了个半死。
    张双双故作未见,在一边的桌上夹了鱼,正给大少爷奇峻捡去鱼刺,小心翼翼地道:“你慢慢儿吃,小心有刺。”
    本是心事重重的江书麟与江传达,听罢虞氏的话,都打起了精神。
    江传达想的则是:祖母这话分明就是说九公主是个极好的,可是……
    他还是害怕。
    江书麟则是一脸坦然,想到还有十多日就要娶柳飞飞过门,再沉重的心事都轻浅许多。
    这次家宴,略显沉闷、严肃,无论男女个个都不敢出大气,就是江书鸿也是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坐在一边,听虞氏训话。
    虞氏想到江书鸿近来一直宿在府东的小书房里,已经半月了,就没去大太太屋里。用眼睃了一眼,道:“通房那种玩意儿,玩玩便罢,这么大的人了,可别让我为你操心。”
    江家儿郎不纳妾,通房丫头是不可能成为侍妾姨娘的。
    江书鸿低声道:“儿子知道。”
    “知道便好。一入二月便要忙老六的婚事,这些事,我提前与你们说说。”虞氏用眼看着沈氏,她亦是一脸谦恭,低声应道:“婆母安心,儿媳与大老爷省得。”
    见他们知道,虞氏不再重复。
    江舜诚平复心境,夹了块鱼放到虞氏碗里:“快吃,你不吃,孩子们都不敢动筷子了。”讨好似地笑道:“你可是我江家的功臣,为我生了六个儿子,我这一脉人丁兴旺,你功不可没。”
    还是多子多福好啊!
    沈氏想到自己生下三个儿子就服了绝嗣汤,此刻有些莫名的后悔了,早知道也生下一堆,看看虞氏,儿孙绕膝,这是何等畅快。
    虞氏笑了笑,脸色和暖了许多,“都吃吧!今儿说得多了些,也是瞧着有些人太失本分了。我再不说话,诸多流言传到外面,当真不成样子。”
    沈氏站起身,对一边服侍的嬷嬷、丫头道:“你们派人去各处传话,要是再有下人议论分家的事儿,轻则三十大棍,重则发卖出府。”
    嬷嬷应声,领了丫头去各处传话。
    江舜诚自己夹了红烧肉吃,道:“用过家宴,除了不懂事的孩子,所有男丁都到大书房去。”
    几个儿子应声“是”。
    沈氏见有些闷,起身道:“大家把碗里的鱼吃完,我要讲笑话了。”
    虞氏伸手指道:“就她是个讨趣的。”
    沈氏往周围扫视了一眼,笑道:“鱼都吃完了吧?”
    没人吃鱼了,就连给孩子喂鱼的大*奶,也取了鸡肉给孩子。
    沈氏道:“从前,有一个男子很怕他媳妇。有一天,他趁媳妇不在家偷吃了一盒年糕。晚上被老婆发现了,把他狠骂了一通,又罚跪到三更才许睡觉。第二天,他越想越想不通,不知自己的命为什么这样不好,便到街上找算命先生给自己算算命。
    算命先生问:‘请问贵庚多少?’他赶忙回答‘没有跪多久,只跪到三更。’算命先生道:‘我不是问这个,我是问你年高几何?’他说‘我还敢偷吃几盒?我只吃了一盒。’”
    有了笑话,立时气氛就不一样了。
    一屋子的人笑得前俯后仰。
    独何氏一人未笑,反而不解地道:“为盒年糕就能罚跪的?”
    虞氏训过儿孙,反不往心里去,道:“咱们自不理解,那在寻常百姓,只有过年才吃上半斤猪肉的比比皆是。”
    江书鲲道:“晋阳老家庄子东头的牛家,因为他媳妇拿钱买了半斤肉给生病的儿子吃,牛大叔不就把牛大婶给狠揍了一顿,说是那钱是留着过年花的。”他笑了笑,“害得当时我看到娘让田嬷嬷去找屠夫买肉,就怕爹回来也把娘打一顿。”
    三个稍大的儿子都是吃过苦的,而两个大的对幼时的记忆很是深刻。
    江书鸿接过话,道:“我和两个弟弟就常看娘吩咐田嬷嬷去买肉,可每回,我们兄弟三个就吃了碗有油汤的面。却是连肉的影子都没瞧见。”
    江舜诚想到自己高中之前的点滴,心下惭愧,要不是虞氏贤惠持家,那有今日的富贵。“你母亲她自个都舍不得吃,连碗油汤也分给你们三个,那是为父要读书,你们祖母身子不好,都让我与你们的祖母吃了。”
    慕容氏很是讷闷,道:“书鲲不是说,当年老家还有几十亩田地么?”
    江舜诚道:“老大六岁那年,舜信成亲,舜信媳妇嫌我们有三个儿子,不愿意和我们一起过。三天两头的给你母亲添堵,你祖母知晓,便做主分家跟我们一起过。当时家里就得六十亩田地,你母亲是个心善的,分了三十亩地给他们,还把新盖的院子也一并给了他们。
    日子哪有那么好过,我上皇城赶考,她怕我亏了身子,就回娘家借钱,那时你们的外公、外婆都不在。你舅舅倒是个实在人,偏你们的舅娘生怕我们不还,说什么也不肯。你母亲又是是个烈性子的,你舅舅背着你舅娘送了银钱来,死活不要。卖了陪嫁的铺子,凑了银子送我出门。”
    患难与共,夫妻情深。
    江舜诚未发达时,虞氏没有嫌弃过他。
    当她的庶妹嫌江舜诚穷不肯下嫁,她便自愿嫁他为妻,带着她的嫁妆、家仆到了江家。
    本是世家大小姐,却亦能吃苦,上照顾婆母,下养育儿子,这便是江舜诚能忍她、纵容她之故。他对外人如何,暂且不能,但对枕边人他是很好的。
    虞氏撒泼大骂时,他亦能忍着,想她陪自己过了好些年的苦日子,就算她再怎样过分,对他、对他母亲那是极好的。
    江舜诚想到老母亲,她临终之前,就变发达的江舜诚对糟糠之妻不好,特意言道“糟糠之妻不下堂”,这是遗言,也是叮嘱他要善待虞氏。
    何氏忍不住,道:“这也太不对了吧?我听三老爷说过,那新院子是婆母修的,比老屋还大、还漂亮,可是正经的砖瓦房。”
    为在乡下人间,砖瓦房可是极好的房子,比旁的房子都要花成本,亦要牢固、体面。
    虞氏笑道:“长嫂如母,你们祖母年纪大了,总不能让舜信两口子过不好,善待了他们,也能让你们的祖母得以宽慰。我与你们爹商量之后不如给他们好了,让他们好好过日子,大家都舒心。再则,舜信也是我瞧着长大的,哪好为难他。都是一家人,分那么清做甚?吃点亏也不算什么,家和万事兴。”
    何氏觉得不公平,但在虞氏心里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正文 341 催娶


    慕容氏却打心眼里对虞氏生出敬佩之情,她年轻时对江舜诚的情深,贤良,便是让人敬重的。虽然有时候她有些霸道、泼辣,但正因为此,才能将几个儿女都教养得如此成材。
    何氏道:“二叔还真是好命,有个贤惠的大嫂,又有翁爹这样的好大哥,当年的几十亩田地早就变成八百亩了……”
    虞氏道:“他们一家留在晋阳老家,打理祖屋,照顾祖坟,也甚是辛苦。我们是大房,能帮衬的自然得帮衬些。兄弟手足间本就该守望相助,偶尔吃点亏算什么。好在舜信的三个儿子都是争气的,虽没有什么才华,倒踏实肯吃苦。”
    非人才,却也不是败家子。
    沈氏见过江舜信,此间回忆,好像是很遥远的事了,“那年我与书鸿成亲,二叔夫妇赶来吃喜酒,二叔和翁爹长得真像,一脸的福相,一看就是个命好的。”
    江舜诚轻叹一声:“他们两个也就来了皇城那一回。后来五个儿女大了,就再没来。”笑着看了眼虞氏,“舜信的长孙四月初十就要成亲,我们赶回去吃吃喜酒,让他们一家高兴高兴。”
    沈氏忙笑道:“都是一家人,回头我也备份贺礼,添添喜气。”
    大房要送贺礼,二房、三房也跑不掉。
    慕容氏道:“明儿我和大嫂一起上街备礼去。”
    虞氏道:“哪用这么急,先办了老六的婚事再说。”
    慕容氏起身,脸上漾着笑,“婆母,长平这几日独自住在别院,我明儿想搬过去陪她住一阵子,就当是她的娘家人,帮着将她的嫁妆再拢一拢。”
    “你是该好好学学了,回头打发展颜,什么都不会,且不要让罗家瞧笑话了。”
    人,有情有义的好。
    礼义传家,礼不能少,这义更为重要。
    虽是官宦之家,但江舜诚一直要求自己的儿女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慕容氏面露难色:“今儿,罗家下人与官媒过来传话了,说是罗公子要去地方任职,想提前娶亲,这……”
    展颜现在还未到及笄之龄,瞧上去长得瘦弱纤细,一张红脸蛋像只熟透的苹果,光这脸色就不似皇城的大家闺秀,这里的女子多是脸白如冬雪,娇嫩得如同能拧如水来,就如素妍那样的。
    虞氏问:“罗公子什么时候去外地赴任?”
    “说吏部已经下了文书,在淮南某县,要求在五月底前必须到任。唉,罗家的意思,要是我们同意,就想在三月份喜事办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