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羯偌!
暴鸢回道:“郎中令所言不错。不过在鸢看来,赵军之所以不攻城也是情有可原。保存实力固然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赵国怕是不计较高唐的得失。”
“太尉大人明见!”御史大夫范睢笑着说道。
丞相张平有些纳闷,既然赵国不在意高唐的得失,又何必动用八万大军呢?但范睢都说了暴鸢是高见,自己也不好细问。
岂料暴鸢解释道:“高唐地处齐、赵边境,乃一重镇。赵国不可能不知道齐、魏合兵十数万的事实。赵国怕是早有援军抵达高唐已经易手的思想准备。但赵军还是动了,为的就是震慑齐、魏两国。齐、魏两国若是得意忘形,想要趁胜追击,那八万大军就会派上用场了。即使齐国拿下高唐后按兵不动,八万赵军也足以让齐国如鲠在喉。对齐国来说,最怕的不是赵国大举来犯,而是不知道赵国哪天来进犯。”
张平这才隐隐约约地明白,脸色变得坦然,说道:“那暴太尉的意思是让齐国上瘾,如高唐一般,让齐国收复失地?如此赵国不得不分心齐国,就无暇西顾河东?”
暴鸢点了点头,说道:“像陶郡和濮阳,其实也大有作为。总不能让齐国一国得利,魏国若是尝不到好处,这个买卖怕是不会长久啊!”
众人发出善意的笑声,暴鸢这个比方打得可好。眼下,韩国的商队发展迅速,已经到了有井水出无不有韩商的境界,借着商业的繁荣,韩国的细作已经发展到北到匈奴南到南越,东到东夷,西到月氏的程度。暴鸢的这个计划若是顺利,赵国真的就会和齐国纠缠不清,但问题是,齐国肯从吗?
第五十四章破局(下)
以利诱之,百试不爽。79阅。读。网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足以让人铤而走险,百分百的利润足以给人践踏律法的勇气,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则可以让商人甘冒夷族的风险行事。中国有句老话,富贵险中求,这个富贵大抵就是利润。商人如此,国家亦是如此。
暴鸢主张将齐国推到抗赵的第一线,齐国不傻,自然清楚和赵国彻底决裂的风险,利益自然而然的就成为诱惑齐国的筹码。将北起平原南到甄城的五百里赵国土地划归齐国,这简直就是慷他国之慨。虽然这些原本就是齐国的土地,但眼下却是归属赵国。至于濮阳和陶郡这些属于赵土则划归魏国所有。这么大的筹码,齐国怕是没有拒绝的勇气,魏国也会偷着乐。唯一的问题是,赵国的土地那么好取吗?如果韩国义务出兵,帮助齐国达成这个目标的话,齐国肯定百分百赞成。但若是韩国不出兵呢,单单靠着齐国和魏国,这里面的变数有些大。
丞相张平以为此计甚好,站起来补充道:“王上!臣以为若行此计,为保完全,我韩国不得不出兵帮助齐魏两国。战事一起,伤亡菲浅,秦国更会派兵增援。为了减少损失,臣建议派遣使者促成齐、魏、燕、楚四国伐赵,我韩国只负责牵制秦国。一者齐、魏、燕、楚四国足以打压赵国,二者秦国眼见势不可挡,多半象征性的出兵,我韩国损失势必甚小。”
四国伐赵?韩国牵制秦国?韩王然开始考虑这个主意。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韩国不用劳师动众地为齐、魏两国兴兵攻城,相反是以逸待劳的坐等秦军。哪怕秦军来攻,韩国也可以依托坚城游刃有余的防守。但坏处也是明显,攻打赵国,魏国和齐国的积极性最高。燕国和楚国怕是兴趣不大。尤其是楚国,现在正在鱼复和秦军激战正酣,打压赵国,对楚国几乎没有一点好处。这个联盟怕是一开始就是一个松散的人心各异的,这也是韩王然忌惮的地方。有句话说得好,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与其拉进人心不齐的楚国、燕国。头疼如何分配利益,还不如让齐国和魏国单干。这样声势是小了些,但实际的战力更加可嘉。
韩王然出口道:“四国伐赵也好,齐、魏伐赵也好,秦国身为赵国的盟友,势必要想方设法牵制我们的注意力。调动敌人的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攻其必救之地。如齐**师孙膑所用的围魏救赵之计。假设我们伐赵,秦国行此计的话,莫如攻打河东。魏国不支,又要向我韩国求援。此计怕是不妥啊!”
韩王然的初衷是诱使齐、魏和赵国火拼。待双方斗一个两败俱伤之机,韩国好渔翁得利。尽量掩盖韩国的这个打算,保存实力,乃韩国的要任务。哪怕是巴蜀方向,坐看楚国和秦国厮杀,也是打定了坐山观虎斗的主意。如果可能的话,韩王然甚至希望天下选择性地遗忘韩国,当然这个不可能。所以韩王然只能希望各国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韩国眼下是无害的。甚至是一个不错的盟友。
见暴鸢的主张被韩王然委婉地拒绝了,郎中令蒙骜献上一策,“王上!臣以为,只需在汉中和武关方向屯驻大军,足以让咸阳不安。秦国不安之下,自然无心大力增援赵国。到时候齐、魏两国再攻赵。岂不正如了王上的心意?”
蒙骜的一番话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一个简单的增兵让秦国分不出韩国的真实意图,因此秦国只能跟着加强咸阳的戒备。所谓悬而未发,韩国一日不退兵,秦国一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就给了韩、魏两国讨伐赵国,蚕食赵国土地的机会。唯一遗憾的就是,韩国这样能够得到的好处少之又少,齐国无疑会成为一个大赢家。
韩王然听后笑了,却一言不发。这个鼓励让其余的大臣们跃跃欲试。卫尉李牧也献上自己的计策,“赵国所占齐国土地,大小有十二城。一城一城的攻取,耗日持久。赵国完全可以从容不迫的调兵支援。一旦野战,双方的胜负不过五五开。齐、魏两国甚至更低一些。何不让齐、魏两国兵发邯郸,趁着赵国反应不及,围点打援。赵国割地求饶也好,和齐、魏厮杀也罢,我们可以从容不迫的掌控战局。”
韩王然笑意更浓。李牧的这个计划可谓釜底抽薪之计,邯郸距离魏国边境上的邺城不过百余里的距离。不惜马力的话,一日可到。当然,赵国修建的长城不是那么好逾越的。但百余里的距离摆在那里,只要齐魏突破长城防线,之后就是一马平川,赵国无险可守。不过,逼赵国签订城下之盟这个念头可以打消了。赵国的国力正是鼎盛,怎么会接受这样屈辱的条件。李牧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所以他的建议表面是为了增加齐魏两国的胜率,实际上却是逼迫三国主力决战于邯郸城下。
张平等人则是震惊于李牧天马行空的想法。赵国国力摆在那里,泾水之战廉颇带领的赵军损失惨重,但底子还在。此时让齐、魏两国大军和赵国大军战于邯郸城下,毕其功于一役,成功自然皆大欢喜,失败了对韩国也没有多少损失。何况,韩国虎视眈眈在侧,只要在上党屯兵,赵国可谓束手束脚。想要对付齐国魏国,怕是没那么容易。
御史大夫范睢抚掌大笑,说道:“卫尉此言和睢之见不谋而合。赵国虽然兵强马壮,但邯郸紧邻边境,这就决定了边境稍有风吹草动,邯郸必定惊慌万分。牵制赵国,还需从邯郸入手啊!不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臣以为我们做足姿态即可,即使出兵也不宜过多,限制秦国东进中原乃要之事。至于赵国,协助魏、齐压制,只要达成这个目的,些许城池的得失就由得赵、魏、齐去争吧!”
执金吾卫云和少府陈穗对视一眼,微微点头,笑而不语。这里面就属他们两人的分量最轻,乃是新贵。哪怕太仆黄勃也曾是韩王然做太子时的詹事,关系非比寻常。因此二人对于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的争执不好评判。何况,执金吾负责守卫国都,少府负责王室采邑,只忠心于韩王然,随便发表意见的话,容易引起众人的猜测。
宗正韩泽就没有这样的顾虑,所以他直言其说,问询道:“齐、魏两国一旦和赵国交战,我韩国既要屯兵武关、汉中威慑秦国,又要驻军上党令赵国忌惮,这兵力上粮草上会不会太过紧张?此乃臣的第一个顾虑。其二,邯郸靠近边境不假,但濮阳距离大梁也不过一百多里。臣可是记得,赵国在濮阳可是有一万大军。这一点不可不察。”
治粟内史刘光点了点头,赞同道:“宗正大人所言甚是。如今我韩国在东、南两侧不需用兵,何况有疑兵之计,兵力应该不成问题。暴太尉以为呢?”
暴鸢出言道:“的确。鸢预计,此次为了牵制秦赵两国,需要的动用的兵力当在十万以下,如果有需要的话,一月内,我们可以再征调十万大军。如此,足矣。”
刘光投以感谢的目光,继续说道:“粮草方面,所赖王上新法,年成又好,国库充盈。在这里光给诸位打个包票,只要王上一声令下,光可在半月内筹措二十万大军三月之粮草。”
韩王然暗自颔。自己下令修筑的水泥路已经通到了所有的县城和边境小镇,借助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粮草输送兵力很是便捷。何况,沿途重要城邑都有粮库,在境内行军完全没必要携带粮草。刘光的工作做得确实不赖。
“至于赵国有没有可能从濮阳袭击大梁,光以为,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赵国若是知晓我们的计策,赵国的大军一定会先解决齐、魏两国中的一个,现在嘛,这个计策还未成行,赵国又何从得知。事关重大,只要做好保密工作,应当无虞。”刘光继续道。
现在国库已经装满了粮草,为了夏粮的收割,各地陆陆续续在修建新的粮仓。刘光身为治粟内史,考虑更多的是让财帛、粮草流通起来,像这种挑唆齐、魏两国和赵国死磕,大战之后,三国损失势必惨重。少了壮劳力,粮食减产,下个冬天,三国的日子可不好过。自己就可以趁机上书王上,由吕不韦抛售粮食。这就是刘光对这件事如此上心的原因。
大臣们各自说了自己的想法后,韩王然心里就有了决断。为了让魏国在秦赵的打击下坚持的更久一些,扶持齐国和赵国对抗的时机就变得成熟。不过,这个度一定把握好。否则齐国一旦崛起,韩国就会有苦说不出了。只要赵国和齐国一旦生乱,那就是韩国收获的时节。说起来还是一个平衡的问题,表面上看韩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与秦国死扛,也可以南下经略楚国,也可以坐等赵国自己主动削弱。这么多选择,说不清孰优孰劣,唯一看的还是哪个让天下没那么忌惮。
不过,既然决定了先拿赵国磨磨刀,韩王然还有一个更好的主意。……
ps:周末快乐啊!
第五十四章破局(下)
第五十四章破局(下)
第五十五章父子谈心(上)
秦国,咸阳。79阅。读。网
一场大雪将咸阳装扮成银装素裹的世界。时值正月,天意正寒,咸阳宫里,炉火烧的正旺。经过咸阳宫的宦者几乎下意识地将脚步放的格外轻,生怕吵到殿内的秦王。殿内伺候的内侍则小心翼翼地将殿内的炉火烧的更旺。
今年的春节对秦国来说很是煎熬,因为秦王的病重,朝廷下令取消所有的集会,太子柱更是亲自设坛为秦王祈福。朝廷动荡不安,民间自然也是人心惶惶。秦王乃大秦的定海神针,尤其是这几年秦国被山东六国步步紧逼,这个时候秦国更需要一个主心骨。太子柱虽然老成持重,但较之秦王,相差却是颇远。好在天不亡秦,秦王这次撑了过来,昏迷了三日后意识清醒过来,也压下了宗贵们蠢蠢欲动的私心。
此次,咸阳将军桓齮表现的不错,伤亡不过四千,歼灭魏军超过一万。如果不是因为秦王的病重,太子柱担心手中无兵压制不住那些宗贵,以监国的名义召回桓齮大军,桓齮的战果应该更大。秦王自然赏罚分明,将桓齮的爵位提高了一级,恢复到公乘。
卫尉王翦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面对宗贵的拉拢,王翦不为所动,严守王宫。这也是秦王对王翦的期望。负责宫禁守卫的卫尉最忌讳的就是拉帮结派,哪怕是太子也不行。卫尉的效忠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当今的秦王。所以,王翦这次的坚持原则在秦王心中加分不少。秦王记下了这个情分,却只是赏赐了贴身的佩剑,其意义不言而喻。
负责攻略武关方向的郎中令麃公则是伤亡近三万,算得上一场溃败。不过,考虑到韩军的伤亡亦是超过一万。麃公更是因为救主心切才私自退兵。秦王念及旧情,只是降低了麃公的爵位,未做其他的惩罚。
当然,这些赏罚都是在秦王将蠢蠢欲动的宗贵肃之一空后才执行的。秦王昏迷的这段时间,一些宗贵欺负太子柱仁义,竟然安排心腹渗透进咸阳守军。胆子大一些的甚至私自打造盔甲。秦王醒来听说后,一纸诏书将这些人贬到了边境的苦寒之地,等待他们的是地方官员各种各样的刁难和问诘。
秦王这次突然病重,其病根还是太子市叛变时那场大火落下的。秦王起先不过是受了一次风寒,诊治的不够及时,就险些酿成大祸。王后暴怒之下,斩杀了牵连此事的十几名太医、宦者。有这样的前车之鉴,宫中人人自危。对伺候秦王更是万分小心谨慎。
大病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即使身子还未痊愈。秦王还是抱恙处理了最要紧的几件事,举行了朝会,稳住了时局。做完这些后,秦王就搬进了咸阳宫,安心养病。即使秦王万般不放心,也只能由太子柱监国,魏冉辅国,总领朝事。
秦王本以为自己的时间很多。但这场大病让秦王意识到,自己的大限也许将至。是时候放手让太子柱多加锤炼了。即使现在太子柱多犯些错误。也有自己帮忙弥补、压制群臣。现在不放手,自己真要是驾崩了,太子柱又要像自己刚刚继位的时候那样,茫然失措,受制于宗贵。这样的事情秦王已经经历过一次,他实在不愿意自己的王子再来一次。
太子柱又一次在朝会结束后来到了秦王的病榻前。言简意赅的将今天的朝会的大事一一禀报,也将自己的策略一一道明。秦王耐心的听完,将不足之处轻轻点出,其中的道理,太子柱能领悟几分。秦王就不关心了。秦王不怕太子柱犯错,只要不是同一个错误,秦王还是很大度的。自己只有这么一个嫡子,他必须继承自己的聪明才智,方能不辱没秦王室的血脉。实际上,太子柱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