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华娱高手-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社长,大喜!大喜啊!”秘书任志文拿着数据一脸欣喜的跑进了严敏俊的办公室,激动的大喊道:“次rì销售量两万三千五百册!”
    “什么?”严敏俊惊得整个人都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伸手抢过数据。
    鲜红刺目的数字“两万三千五百”刺激得严敏俊双手都在颤抖,他一拍桌子,高声喝道:“好!痛快!”
    而当这个数据被赵星驰得到之后,赵星驰同样是高兴的跳了起来,他终于走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不容易啊,反反复复,《明朝那些事儿》终于要开始爆发出属于它的能量了。
    钱敏丽和他正在星伊玩具公司工作,听到这个消息,先是呆了一下,等到反应过来,突然“啊”的惊声尖叫了起来,然后跳了起来,给了赵星驰一个袋鼠抱,整个人像袋鼠一样挂在了赵星驰的身上。
    赵星驰顿时哭笑不得,没想到钱敏丽居然还有这嗜好。
    第三天,《明朝那些事儿》再次爆出了销售佳绩,达到了两万八千册。
    第四天,销售突破三万册。
    第五天,似乎是厚积薄发,《明朝那些事儿》居然狂卖五万册!
    
    
    到12月10号,《明朝那些事儿》上市两周之后,总的销售成绩已经高达五十万册!
    四联出版社首印五万册,在这个数据面前就像是一颗石头扔进大海里,水花都不会飘一个,不得不从第二天就开始加印。
    刚开始,四联出版社还谨慎的很,只是加印了五万册,总共十万册的印数。
    但是,当第二天、第三天的销售数据被反馈上来;当各大书店、经销商开始拨打电话,疯狂叫着要再进五百本、五千本、一万本、五万本《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四联出版社顿时就慌了手脚,然后开始疯狂的加印。
    印刷厂甚至开始了加班加点,三班倒来赶工。
    很多工人都是既痛苦又快乐着,说痛苦,是因为三班倒已经很久没有过了,一时之间习惯不过来;说快乐,是因为四联出版社难得大方,为了销量,为了更多的大洋,祭起了奖金这个杀手锏。
    五十万册,这是一个极其惊人的销量!
    在如今互联网兴盛的信息时代,纸质书的销售成绩每况愈下,一本书如果能卖出过万册,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卖出十万册,已经能够称得上是畅销书。五十万册,这已经算是超级大卖的红书了。
    更何况,五十万册的销量只是短短两周时间创造的。
    一本书上市之后,只要有人出生,每年都会卖出一些,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销量会越来越低,但细水长流之下,总得销量也非常可观的。
    两周狂卖五十万册,这意味着《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集的销量会超过百万册!
    这个成绩,没人会否认,所有人都只会点头赞同,然后感叹一句:“这成绩,是要逆天啊!”
    整本《明朝那些事儿》,预计有七集,每集卖出一百万册,总和起来就是七百万册。这样一算,再算算以后细水长流的销售量,狂卖千万册都没有多大的问题。
    过千万册的销量,这个数据如果说出去,铁定在整个国内都将引起巨大轰动!
    即便是华夏如今的青年作家旗帜的王寒和陈敬明,他们两个都小说都没有哪一本能够有过千万的销量,有个三四百万册的销量已经是超级大卖,然后被广大媒体大肆吹捧了。
    作为赵星驰的责任编辑,严敏俊虽然一早就有预感《明朝那些事儿》会大卖,但是他依然被两周五十万册这个成绩给惊到了,太疯狂了!
    严敏俊觉得这个成绩实在是很疯狂,甚至有点逆天。
    尼玛,这到底是知名作家还是新手新作啊?
    每天的销量都在往上增,两周时间就破了五十万册的销量,这个速度基本山将华夏所有书籍销售的记录都破了一遍。
    新人新作最快破一万册的销售记录!
    新人新作最快破两万册的销售记录!
    新人新作最快破三万册的销售记录!
    
    最快破五十万册销售记录!
    “看来,我还是小瞧了赵星驰啊,这哪里是下一个陈敬明和王寒,根本就是两人的合体!”严敏俊看着这个成绩,想到了在他手上压着没有推向市场的《品三国》,半响无语。
    作为赵星驰的经纪人,钱敏丽直接震惊到麻木了。
    首rì一万册,次rì两万册,第三天接近三万册,第四天三万册,第五天五万册,每天的销售成绩都将钱敏丽震得不轻,这个时候再看两周综合成绩,不震惊到麻木才怪。
    钱敏丽感觉赵星驰是越来越厉害了,她甚至开始相信赵星驰之前跟她说过的那些话:“这成绩逆天了,看来他没有说错,他以后一定会成大大作家!”
    赵卫国和林宝伊,作为赵星驰的父母,当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两人同样是半天无语:“这也太快了吧,这样一来,儿子现在不就成了大作家了?”
    ;

第三十六章 热度与反响
    《明朝那些事儿》火了,彻底的火了,大红大紫!
    互联网上,“明朝那些事儿”成为了热门搜索词,从12月开始便强势登顶千度热门搜索词第一,搜索指数第一。无论是某点本年度最红火的网络小说,还是现实生活中天王巨星们的绯闻和各种爆尿,在热度上都被“明朝那些事儿”给轻松碾压了。
    而在“明朝那些事儿吧”内,更能够清楚的知道《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到底有多火。仅仅只是其中一个名为“爆料各自的籍贯,看看明朝到底有多火”的帖子,就完全可以看得出来。
    帖子的内容没啥稀奇的。
    但是,每一个回复了的账号都在各自爆料自己的籍贯。
    从华夏国最北方的黑江、辽沈、内孟,到华夏国最南方的东广、东西,甚至是香江。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明朝那些事儿》的读者遍布全华夏。
    再看贴吧的关注人数和发帖数量,五百万关注人数、一千万发帖量,虽然其中有大量的赵星驰和财大各自的水军,但依然是一个令人咋舌的关注度了。
    目前华夏国最火最热的贴吧,毫无疑问要属“大帝吧”,超过四千万的关注人数和超过三亿的发帖量,看上去比“明吧”恢弘大气多了,但要知道,“大帝吧”可是经过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才达到这种程度的。
    一个两周,五百万关注人数,一千万发帖量。
    一个三年,四千万关注人数,三亿发帖量。
    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明吧”要比“大帝吧”牛掰多了!
    按照现在这个速度,给“明吧”三年时间,“大帝吧”也只能够在后面吃灰。
    赵星驰能够不被《明朝那些事儿》的逆天销售成绩震惊,但也被“明吧”的热度给震惊了,因为在地球上,“明吧”的热度别说达到这个程度了,就是一般的网络小说都比它热多了。
    “或许是因为来到这里后和财大出版社战斗过吧!”赵星驰最后只能这样想到。
    如果说互联网上的热度很难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来,人们感受不深的话,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的热度,就足以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明朝那些事儿》的火爆了。
    《华夏教育报》、《光明报》、《文艺报》、《解放报》、《扬子晚报》、《参考消息》、《南方周末》、《新民晚报》、《文汇报》、《羊城报》、《工人rì报》、《华西都市报》、《深川晚报》、《环球时报》、《华夏文化报》、《华夏社会报》、《华夏信息报》、《青年文摘》、《读者》、《意林》、《四联周刊》,等等等等,全国、各省市的报纸和杂志,几乎一个不拉的全都报道了《明朝那些事儿》的惊人销售成绩。
    不少报纸甚至将《明朝那些事儿》的报道做成了主板的头版头条。
    甚至,一向来作为zhèng fǔ喉舌的《**》,这一次都做了有关的报导,赞扬《明朝那些事儿》是一本有趣的历史小说,是国内青年作家“金古传奇”先生所著,然后又肯定了这本书的成绩,说在XXX的培养下,国内的jīng神文明建设有了极大的提高,说明了特sè教育的成功
    反正通篇下来,赵星驰是在XXX的关怀和领导下才取得了这样的成绩。
    这篇报导一出来,除了赵星驰有些受宠若惊之余又有些腹诽之外,全国看到这篇报道的人都被震惊了,尤其是那些自诩为作家的一类人,有一般的文字工作者,有加入了作协的传统作家和青年作家。
    记者采访了陈敬明,问他对于这篇报道有啥感想,陈敬明郁闷到不行:“尼玛,我一直在拍摄自己小说改编成的电影,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我咋知道?”他一直在忙于拍摄电影,他自己的小说《时代》改编而来,今天是不小心被记者给堵在了片场。
    陈敬明当然不会直说,所以他只是错愕了瞬间,下一刻就若无其事的笑着回答道:“抱歉,我很忙的,请让让好吗?”
    陈敬明自顾自的离去。
    身后,记者们却没有不高兴,反而兴高采烈,因为他们已经在心里打好了腹稿:“陈敬明片场耍大牌,无视金古传奇”。
    也有记者在赛车场采访了王寒,问他对此有什么感想。
    王寒先是一怔,然后冷着一张脸说道:“我有个毛的感想,这关我屁事啊!”
    记者心里暗骂,立即打定了主意回去之后把他往臭写,怎么臭他怎么写:“王寒当场表示金古传奇不配”。
    第二天,赵星驰就在报纸上看到了有关陈敬明和王寒的报道,一个是无视他,一个是表示他不配。
    赵星驰没有和陈敬明、王寒接触过,所以不好下评论两人到底有没有这样对记者表示过,毕竟媒体的尿xìng,他在地球上的时候就深有感觉。
    赵星驰很快就将这样的报纸给丢到了一边,然后拿起那些吹捧《明朝那些事儿》、吹捧他这个作者的报纸来看。
    尤其有一篇文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赵星驰看了都“拍案叫绝”
    “我对畅销书是一向不感兴趣,越流行,越不买账,因为这样能够显示出我的与众不同来。你们可以说我是羡慕妒忌恨,但是我不觉得,原因你们的懂的。
    武侠小说流行的时候,我看言情小说去了,打打杀杀的我最讨厌了。
    言情小说流行的时候,我看武侠小说去了,因为恋来恋去的最虐心了,还是打打杀杀很新鲜。
    就这样,一直反着来。
    幸好,《明朝那些事儿》横空出世了,然后拯救了我这样的小编。
    在此,向伟大牛掰的作者金古传奇先生致敬!
    
    
    内容看完,我们可以知道,这本书包含了战略、政治、权位、投机。金古传奇先生刻画了一系列任务的心理特征,将人在社会交际中的成功与失败的心理因素推向至关重要的位置,并且
    
    这本书展现了金古传奇先生的价值观,虽然全书表现出肉弱强食的丛林法则,但我们完全可以看出金古传奇先生是不提倡滴,并说明了暴力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在讲历史的小说里,金古传奇先生的文笔独树一帜,不仅写得好,还写得妙、写的呱呱叫,看得身为小编的我热血沸腾、激情四溢、汹涌澎湃,我不得不佩服金古传奇先生博大的才学、缜密的思维
    
    金古传奇先生的文笔同时又是非常幽默滴,其中包含网络流行语、广告词、电影台词
    
    我决定了,决定用我微薄的薪水去买一套正版的《明朝那些事儿》!
    PS:我做了一下反思,为啥我以前就那么喜欢买盗版呢?不科学啊啊啊啊啊啊”
    “哈哈哈”整篇文章看下来,赵星驰直接笑爆了!
    ;

第三十七章 历史的灵感
    (感谢juhuuhkhuhu同学的打赏,鞠躬致谢!另外,求推荐票和收藏,收藏快破三百了,推荐票却很惨,还请各位多支持下!)
    妈祖岛。
    即将过年的rì子,孙杰伦难得的回到妈祖岛陪伴在自己父母身边,同时也让自己冷静一下,自己给自己充充电,思考自己未来的音乐风格。
    自从赵星驰将《东风破》卖给他之后,对于自己未来的音乐风格,孙杰伦就有了一点隐约的灵感,不过只是灵光一闪,所以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思考,反复的琢磨。
    搞创作,无论是哪一种创作,有的时候需要很长的时间,有的时候却只需要短短几秒钟,关键就在“灵感”上。
    就像古代华夏国一样,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一直在玩水利,但都只是简单的灌溉利用而已,就从来没有想过用将水利运用在机械锻造上,否则的话,工业革命说不定早就在华夏开始了,也不至于近代以来受到前所未有的屈辱。
    几千年的时间,全卡在了这个“灵感”上。
    创作歌曲也一样,即便是金牌创作人,有的时候明明一个很简单的环节,就像是一层一捅就破的窗户纸,但就是百思不得其解,无可奈何。
    几个星期、甚至数个月都不能够将一首歌曲创作出来,这都是常有的事情。
    孙杰伦是亚洲天王巨星,唱功虽然只是一流水平,但创作实力却是公认的圈内顶尖。不过,饶是他这等水平,想要开创一条前所未有的音乐风格,并且是适合自己的风格,也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不然他这一两年也不会一直停滞不前了。
    弹上一段钢琴,弹奏一段吉他,或是敲一会架子鼓,孙杰伦呆在自己的别墅里,貌似悠闲自在的搞着自己的创作。
    因为只有孙杰伦他自己知道,别看他看上去挺闲的,但心里却颇为烦闷。
    《东风破》到手都几个月了,自己也有了点灵感,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创作不出一首类似风格的新的歌曲,总是差那么一点点。
    “到底哪里差了呢?”孙杰伦坐下喝了一口茶,呆呆的看着别墅外的风景。
    叮咚!叮咚!
    门铃响了一会,接着经纪人姜梅的声音从门外传了进来:“杰伦,在吗?是我。”
    孙杰伦怔了一会,很快就起身开门。
    门一拉开,姜梅就急急忙忙的冲了进来,脸上有着惊讶和担忧的神sè。她伸手在孙杰伦面前扬了扬,手上抓着的是一叠报纸:“杰伦,你看看这些报纸吧,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