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暴君刘璋-第5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川军打进来,那后果就严重了。
鲁肃陆逊根本没有打仗的心思,立刻派人去和孙权谈判。
孙权虽然心中对世族恨意滔天,可是也可悲的发现,自己根本不能和世族打,打了自己就只能覆灭。
再加上曹军贾诩前来调停,双方达成了一致,孙权放了恨不得将其千刀万剐的张纮顾雍张昭等人。
刘璋对江东这个乌龙实在气愤,竟然就这样收场了,自己还没看好戏呢,什么吴大帝,这么窝囊,江东那群世族为了保住江东,还真什么都想得出来。
看来自己要进军江东的计划,没那么容易实施了,不过也不是全无好处。
原本江东就很分裂,现在孙权这一次反扑,分裂更严重,孙权控制的地方有世族势力,世族控制的军队将士很多忠于孙权。
一方占着大义,一方占着军队,家族势力。
以后别说江东士兵,就算百姓都不知道听谁的了,江东只会越来越没落,对川军已经完全不构成威胁。
这样一个地方,刘璋也不急着攻打,只传令法正魏延小心把守。
刘璋正在和黄月英议事,士兵通报孙尚香来见,刘璋唯一皱眉,立刻知道孙尚香来做什么。
第八百八十七章称帝
“香儿,什么事?”刘璋看着郁郁寡欢走进来的孙尚香道。
孙尚香走上前,牵着刘璋的手,“夫君,香儿听说江东局势安定了,哥哥现在困在吴城,香儿想回去看看,可以吗?”
孙尚香没有告诉刘璋江东世族和孙家有血海深仇,而且孙尚香觉得孙权还不知道,如果知道,肯定不会与世族军队这样对峙。
孙尚香想回去告诉二哥,不然二哥还被蒙在鼓里。
“一定要回去吗?”刘璋不想孙尚香回去,但是如果孙尚香一定要回去,也不想阻拦。
“夫君,香儿既然嫁给你了,就是你的人,一定会回来的。”
刘璋点点头,搂过孙尚香轻声道:“路上小心点。”
将孙尚香送出府门,刘璋长出一口气,黄月英在旁边幽幽道:“看不出来,短短时间,主公就和孙小妹感情这么好了。”
“感情可以培养嘛,谁天生就有,不过我不是为这个叹息,我是想啊,有些事还真邪门。”
……
“微臣有事禀报太后,近年来蜀王率领川军荡平乱党,消灭张鲁,刘表,韩遂,马腾,刘备,击败曹操,威慑江东,名动天下。
为大汉收复汉中,荆州,凉州,关中之地,更马踏西羌,抚平五溪南蛮,横扫西域,赫赫威名。
这些年来蜀王治下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人人称颂蜀王丰功伟绩,而今更是在关中之地试种高产作物成功,恩泽万民。
如此天威浩荡,堪比古之贤圣。
大汉无天子已近两年,先帝无子,蜀王乃汉皇后裔,功德昭彰,德才兼备,微臣提议太后下懿旨,立蜀王为帝,登临大宝,匡扶大汉。”
早朝之上,许靖慷慨陈词,向太后伏寿躬身下拜,张松,蒋琬等文官纷纷出列:“请太后下旨,立蜀王为帝,登临大宝,匡扶大汉。”
伏寿明显不知道有这一出,看向一旁的刘璋,发现刘璋也皱着眉,不知什么心思,伏寿面向群臣,脸上淡然,对群臣道:“你等都是这个意思吗?”
“我等都是。”张松蒋琬等人一齐喊道。
许靖道:“太后母仪天下,但毕竟是凤体,大汉不可持久无君,请太后准奏,以慰万民之望。”
许靖的语气带着威胁的口吻,明显如果伏寿不同意,就要说出更激烈的言辞逼宫,低着头的群臣都抬起眼皮看着伏寿。
“众卿平身。”伏寿脸上没有任何波动,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这几年蜀王为大汉除贼,为万民谋福,本宫看在眼里,蜀王对大汉确实是丰功伟绩。
先帝无子,蜀王又是皇室宗亲,身带万民之心,足以立为正统,诸位臣工请援,本宫准奏,择吉曰请蜀王登临大宝。”
殿中一群大臣几乎来不及反应,都没想到伏寿竟然这么轻易就答应了,立刻就要跪地谢恩,突然刘璋喊道:“等一等。”
刘璋从左前方走出来,对伏寿一礼:“太后,此事还需商议。”
群臣都以为刘璋这是礼节姓的请辞,正要劝说,刘璋却冷然制止了他们,向伏寿拜了一礼,对黄月英张任道:“你们跟我出来。”
到了殿外,刘璋对黄月英和张任道:“他们请立我为帝,我不知道,你们知道吗?”
张任禀道:“末将听过一些风声。”
“那为什么不告诉本王?”刘璋冷声道。
张任正无言以答,黄月英禀道:“主公,这不能怪张将军,也不能怪其他臣工,自古臣工为君分忧。
主公不是拘泥之人,这里没外人,月英就直说了吧,这等同于篡逆,这种事情怎么能和君王商议,这岂不是陷君王于不忠不义?
月英之前也听到一些风声,但是没有制止,月英觉得这些事,还是不让主公知道的好。”
“好吧,就算我可以不知道,月英,张任。”刘璋对黄月英张任道:“你们赞成我称帝吗?”
张任道:“不管主公是否称帝,张任都必追随主公。”
黄月英已经从刘璋语气中听出一些端倪,皱眉道:“主公,难道你没有称帝的心思吗?”
“呼~~~”刘璋看了一眼天,长出一口气,对黄月英道:“月英,你是了解我的,我做这么多,并不是为了大汉皇室,而是为了让新政在大汉扎根,去除世族留下的腐烂味道。
所以,就算你说的篡逆,我刘璋从来就不吝惜去做,我也没想过要将帝位还给现在的皇室正统,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们两个,这个皇帝,我刘璋做定了,但是。”
刘璋缓了一口气:“要做皇帝不是这个时候做,现在称帝,对我,对川军,没有任何好处。”
“为什么?”连黄月英都有点不理解,对刘璋道:“主公,你应该知道,我们现在的统治区域内,世族占的比例很小,反而崛起很多纯粹拥护主公的商业阶层。
百姓更是拥护主公,天子是谁对他们来说没那么重要,重要是谁让他们过好,如果是其他人做天子,反而会让他们不安。
何况主公在西羌,南荒,五溪,西域的功勋,这是每个大汉人都值得骄傲的,那些淳朴的百姓同样会自豪,主公称帝,月英敢保证川军辖地内,反对的声音九牛一毛。
而辖地外面那些世族,他们已经与我们水火不容,我们还需要讨好他们吗?
主公称帝没有坏处,反而是有好处的。
现在大汉无天子,曹操孙权为什么不敢称帝?因为主公比他们更有资格,如果他们都称帝,主公必定称帝。
但是主公皇室后裔,又是太后拥立,肯定比他们要正统多了,他们正是怕这一点。
敌人怕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既然曹孙害怕我们称帝,那我们就称帝,月英相信,只要主公称帝,就算曹操孙权跟着称帝,天下人也会觉得主公更合法,影响力更大。
也就是说,那时候的曹操孙权,就成了真正的非法政权,所谓出师有名,这不是对我们很有利吗?
我们即将对下河套地区用兵,月英觉得这是有利于我们出兵的,主公在顾虑什么?”
黄月英说完看向刘璋,刘璋手掌轻抚额头,对黄月英道:“月英,你说这些我都知道,但是你没有想到称帝的真正坏处。”
“真正坏处?”
“称帝之后,首先要做什么?”刘璋问道。
黄月英道:“封赏臣工,大赦天下吧。”
刘璋看向张任:“张将军,你觉得我称帝后会册封你什么官职?”
“末将不敢……”
“别废话,照实说。”
张任只觉得头皮发麻,犹豫一下答道:“或许会封大将军吧。”
“那以后我还能封你什么官职?”
“这……”
“如果我以后不加封你了,你还愿意给我刘璋打仗吗?还有进去之心吗?”
张任急忙道:“主公,张任不管身受何职,都愿为主公赴汤蹈火。”
“那是你,那是你张任,换了别人呢?你以为人人都跟你张任一样吗?”
刘璋转过头,对黄月英道:“月英,你应该明白了吧?等我称帝之后,大封臣工,到时候说不定连王都要封出来,我封得起吗?
到时候官职定下了,大多数臣工将领都没了进取之心,我们还怎么打仗?别忘了我们下面是很多的寒门官员。
说句不好听的话,世族虽然很腐朽,但是大多数世族眼光绝对比寒门长一点,理想远大一点,要是我刘璋没有了官职给他们封,他们斗志会至少弱一半。
他们现在都盼着本王以后称帝,可以捞一个更大官职,所以努力做事呢,好吧,本王现在去称帝,到时候官职都定下了,上升空间不大,他们追求什么?
如果再有武将和文人来投效,我拿什么官职封给他们?现在天下还有一半没有统一,需要吸纳的官员肯定不少,到时候怎么办?把现在这些人的官职下了吗?”
黄月英生活在汉末,以前唯一的三次天下大乱,春秋战国,六国被秦始皇统一。
楚汉相争,刘邦一统天下。
第三次西汉末年,光武中兴。
三个人都是天下基本一统才称帝的,所以黄月英没有借鉴,可是刘璋知道后世很多帝王,都是因为先称帝了,导致整个政权失去斗志,最后偏安一隅直至覆灭。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刘璋可不想重蹈覆辙,所以刘璋宁愿让伏寿太后摄政,也从来没想过称帝,却没想到群臣给自己来了这么一出。
刘璋缓了语气,对黄月英说道:“我说这么多,就是说现在称帝,我们整个川军的斗志都会下降,包括文官和武将。
而如果不称帝,大家都有个念想,以后什么丞相大将军,大家都有个盼头,会更有斗志。
我不想现在川军热血因为称帝冷却下来,你们明白吗?”
黄月英和张任都不再说话,而是考虑着刘璋的话,过了好一会,黄月英道:“主公,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刘璋点点头。
三个人再次走进大殿,原本议论纷纷的大殿立刻安静下来,都想知道刘璋和川军文武之首的商量结果。
第八百八十八章神武天皇
黄月英和张任各自回到位置,刘璋向伏寿拜礼后,走上台阶,面向群臣大声道:“诸位同僚,自董卓之乱,汉室倾覆,大汉遭逢四百年从未有过之大难。
我刘璋六年征伐南北,是有点薄德,然今大汉天下还有一半落在逆贼手上,中兴大汉任重道远,此时妄论称帝,是本末倒置,是置大汉危难于不顾。
有人说国不可一曰无君,但是今大汉国已不国,何谈君上,经年没有君王在朝,就是要让诸位同僚,天下大汉子民,以及华夏后世之人,记住这一段历史,记住这一段导致没有君王在朝的灾难。
大汉天子登临大宝之时,就是大汉脱出灾难,走向中兴的之时。”
刘璋横着举起佩剑,提起中气朗声喊道:“诸位同僚,我刘璋在此向诸位立誓,大汉一曰不统一,绝不妄谈立帝之事,包括我刘璋在内,任何人置大汉危难于不顾,妄谈称帝,杀无赦。”
刘璋说完向伏寿一拜,大踏步走出大殿,群臣半响没有反应过来,绝大多数文官武将都是希望刘璋称帝的,因为刘璋称帝了,他们的官职就跟着升了,就是开国功臣。
他们想到刘璋会一辞二辞三辞的,可那只是做做样子,却没想到竟然拒绝得这么彻底,这出乎他们预料。
但是群臣都被刘璋的慷慨陈词感染了,突然觉得大汉还没统一就先想着拥立刘璋,以达到自己晋升的目的很自私,心里对刘璋的志向钦佩,也迫切希望大汉统一。
而等到大汉统一,自己这些人不还是开国功臣吗?那个时候地位只会更高。
群臣反应过来,刘璋已经走到殿外,群臣一齐下拜:“大汉万岁,蜀王万岁。”
红苕和南瓜的栽培除了成活率偏低,没有出现意外,成活率偏低的原因是因为储存太久了,哪怕是绝缘空气的地下城,也许多块茎和种子也不能发芽。
但是存活的南瓜和红苕都结出了果实,红苕与刘璋所认知的红苕不太一样,苗叶的形状和块茎的肉皮颜色都不同,但已经可以肯定那就是《南方草木状》上说的甘薯,和上面的描述一致。
但这种在《南方草木状》上供珠崖人作为主粮的食物,与后世甘薯一样具有高产的特征,因为提供的田地肥沃,长出的红苕比后世还稍微大点。
南瓜与后世的一模一样。
除了少部分储存备用,拿了半箩筐红苕食用,其余全部进入第二季种植,倒是很多人都尝到了南瓜的味道,这种在后世并不是太受欢迎的食物,因为尝鲜,很多人都觉得新奇无比,味道很好。
秋收结束,定都长安后,四科举仕还是在成都举行,因为现在长安初见繁华,长安举行第一场遍及五个州以及羌蛮异族还有西域人的考试。
而这个时候,川军在秋收以后已经准备好了征伐。
荆州,益州,关中之地大获丰收,川军在关中集结十万大军,包括五千大宛骑,五千重骑兵,三千弓骑兵,西凉骑羌骑玉门骑及常规骑兵五万,藤甲兵及常规步兵四万。
大军出函谷关经河洛之地,越过黄河向下河套地区出发。
闻得风声的河内河东世族,因为虎牢关被封,举家从北方向并州迁移,但是曹军听闻川军大军压境,所有关口封闭,根本不敢开关放这么多人进入。
各个世族大家只能继续向北。
吴俊在长安一败,加上匈奴军剩下不到两万,哪里是川军对手,听闻川军不去攻打曹操的兖州,跑来攻打自己,吓的魂飞魄散。
吴俊急忙向曹军请援,曹操三儿子曹彰率领十万大军出并州,与吴俊结成同盟,准备迎战川军进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